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33部分

天下豪商-第533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资出身怎么了?如果满朝官员都是他的人,宰相做不得?到时候,只怕是赵佶求着武好古来当宰相了……他要不当这个宰相,没准那帮云台学生就弄件黄袍子往他身上披了!

    不过赵佶的眉头并没有拧太久,就渐渐松开了。

    武家子弟满朝堂的局面当然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这事儿还八字没一撇呢!

    蔡京自己都说了,得二十年后……而且还得看自己这个官家同意不同意了——云台学宫的生员学问好,本领大又如何?本官家少给你们一点右榜进士不行吗?

    “辟雍学宫花了多少?”赵佶话锋一转,忽然问起了辟雍学宫的事情。

    蔡京回答,“现在辟雍学宫有生员八百余人,学宫下面的国子监小学还有一千多人。总共有约两千人,花费十五万缗,摊到每一名生员上差不多就是七十五缗。”

    “怎么差那么多?”赵佶问,“难道是户部没有钱拨给辟雍学宫吗?”

    “不,不是没有钱。”蔡京连忙解释道,“辟雍学宫虽然和云台学宫一样都是官学,但毕竟是国子监直辖的。所以在辟雍学宫和国子监小学授课的许多官员的俸禄都不计入辟雍学宫和国子监小学的支出。而且辟雍学宫不设专科学院,花钱也就少了许多。

    另外,辟雍学宫占有的校舍,马场,使用的马匹,教学生演武的将官,也都没有算钱。”

    “格致大书院和格致小学呢?”赵佶接着又问,“它们又准备花多少钱?”

    赵佶是有耳目的,当然知道京东商市是谁的地盘,是谁开办了格致大书院,也知道格致系的书院也和云台系一样,都是属于实证派儒学的。

    “陛下,臣不知道。”蔡京如实回答道。

    赵佶笑道:“也不知这个格致大书院如何?政事堂可以考量则个,若还可以,也给个学宫地位……学宫可以再开几所,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生员进去念书了,未来国家也可以多一点有用之才。”

    “臣领旨。”

    蔡京口称领旨,表情也非常平静。他可没指望三言两语就能说动赵佶下诏查封云台学宫。

    “陛下,”蔡京又道,“臣以为学宫也不宜多办。”

    “不宜多办?”赵佶一愣,“为何啊?”

    “因为学宫靡费太多,辟雍学宫诸般减省,一年也在十五万缗以上。而朝廷的年入不过数千万,实在负担不起太多的学宫……”

    “嗨,”赵佶挥了挥手,“云台学宫和格致大书院也没拿朝廷的钱,不照样办起来了?”

    “陛下,不拿朝廷的钱,就要拿生员的钱了。”蔡京道,“以云台学宫为例,豪商子弟入学,最多要给上万缗的捐赠,然后还得每年承担数百缗的束脩之资。”

    “那又怎样?”赵佶不解道,“咱们大宋多的是家资百万的豪商……他们养个花魁娘子往往就一掷万金,现在花个一两万教孩子有何不妥?就算考不中进士,能真的做点事情也不错啊。”

    蔡京道:“只是能入学宫者,十之八九都是非富即贵,寒门子弟却百里无一啊!

    而且和苦读五经相比,学宫教授的本事不仅实用,而且易于传授和掌握。儒家的经义则是博大精深,苦涩难懂,便是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完全精通。

    而学宫的学问则是简单易学,小学六年,学宫三到四年,再加两年的专科。只要肯花钱,脑子不要太笨,稍稍用功一些,十一二年就可以学问大成了,出来做事做官了。”

    儒家的经义要钻进去就是做学问了,这可是没边没底的。而且儒家没有立神,也不是组织严密的教派,也就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许多问题,比如“天人一”还是“天人二”,“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知难行易”还是“知行合一”这些个,两千年都研究不透。

    相比之下,武好古模仿后世高等教育推出的学宫教育,不过是培养做事(包括搞研究)的人,十一二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学问大成,而是可以做事的人。

    所以蔡京在某种程度上偷换了概念。但是学宫的昂贵教育的确给了富贵子弟一条“迅速成才”的路径。而寒门儒生,也就是所谓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为太穷(他们和佃户比当然是富的,可是和大商人一比就是穷光蛋了),则因为承担不起学费,失去了接受“昂贵教育”的机会。

    “如果学宫大办,”蔡京突然从杌子上起身,揖拜一礼,“陛下,那将来的天下四民,恐怕就要变成商工士农了……士子沉沦,农为末业,如此大宋江山还能安稳吗?”

    赵佶本来展开的眉头又拧起来了。

    大宋的社会等级并不严格,所谓士农工商也就一说而已。身为末业的商人,一样可以读书做官。而高贵的勋贵世家,也都不以经商为耻。

    而在宋朝的社会等级中,真正处于上升通道中的,就是“寒门士子”这个阶层。所谓“寒门”并不是指穷屌丝,而是门第微寒,就没有上《氏族志》,也不是大宋开国的勋贵,通常是指普通的地主。而士子也不是“士农工商”中的士,传统的士指得是官僚或是士族,武好古这个商人在做官之前倒是标准的“士”,因为他出身的白波武家是列名在《氏族志》上的,所以他是士族。而寒门士子,则是指普通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最多再算上低级官吏的子弟,蔡京的爸爸,还有苏轼、苏辙,就是标准的寒门士子出身。

    而这一类寒门士子,因为数量众多,散布极广,又常常组成义门,早就成为大宋稳定的基石。而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朝廷用一架通天之梯,换取寒门士子中的精英一辈子钻进儒家经义之中,再一次又一次的去考试谋求做官。这样也就没多余的经历折腾造反了……这种帝王之术,赵佶当然明白了。

    赵佶皱眉道:“还是蔡卿所虑周详。学宫的确不宜大办,不过仅有南北云台、辟雍、格致四所还是少了一点。就以五所为限,在开封府新开一所青城学宫吧!”

    青城学宫就是要在开封府城南青城宫附近开一所新式学宫,这是赵佶早就想好了的。在他的设想中,这所青城学宫除了六门基础学科外,还应该着重培养生员的书画音律等文艺才能,另外还应该有医学院和天文院。也就是将翰林院的书艺、绘画、医药、天文等局的教育功能,全部转入青城学宫。

 第841章 一不小心就有了 个国

    (全本小说网,HTTPS://。)

    时间悄然流逝,眼见已经是孟夏时节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武好古抵达海州,已近二十余日,整日里除了忙于安葬苏东坡的事情,就是在处理郁州岛云台学宫的各种事务。

    现在主持郁州岛云台学宫的司业是大儒吕好问。武好古的《实证论》和《理性论》都有他的一份功劳。在黄庭坚入朝做官之后,武好古就推荐吕好问接任司业。这个人事任命,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因为吕好问并不是进士出身的高官,只是荫补了一个官身,而且因为他家是旧党骨干,后来又在云台学宫做学问,所以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差遣,官位也不高。从官场规则来说,他根本不够资格出任司业。但是他又是实证派大儒,对于传统的儒学也极有研究。所以从学术而言,他是最合适的司业人选。

    因此武好古就让吕好问以京官的官阶,出任了本来由苏东坡和黄庭坚这样的朝臣级高官担任的云台学宫司业一职。

    当然了,这个人事安排并不全是出于学术考虑,而是为了逐步确立郁州岛云台学宫和界河云台学宫的独立地位。这两所大学眼下还是官学,办学的经费理论上都来源于界河市舶司,司业也是由朝廷委任的。

    在云台学宫开办的初期,这样的安排当然是很必要的。不过现在南北两所云台学宫已经立稳了脚跟,儒家实证派的牌子也打响了。再把云台学宫挂在朝廷的羽翼之下,可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大宋王朝毕竟还是个封建王朝,是不大可能长久容许云台学宫自由发展的……

    所以现在是时候让南北二云台逐步摆脱朝廷的控制,转变成为两座独立的高等学府了。

    这种转变的第一步,当然是学宫的经费来源不依赖朝廷,同时还要实现多源化——当然也不能过分依赖武好古的个人捐赠。现在界河商市、京东商市、利国监这些地方恁么多财子,不要他们的钱多不好意思?

    而转变的第二步,则是学宫的人事逐步和朝廷脱钩。目前司业以下的人事任免,已经由“司业推荐,朝廷允可”,转变为学宫内部的学会(类似于校董事会)推选,现在就差由学会选举司业了。

    另外,南北两云台之间的隶属关系,也到了应该斩断的时候了。界河云台学宫本来就是在兵学司学堂的基础上独立发展起来的,之前为了顶着苏东坡的招牌,才让界河云台学宫作为郁州岛云台学宫的分校存在。不过现在苏东坡已经不在了,这层关系自然也没有必要再保持下去了。

    任命官阶远比慕容忘忧要低的吕好问为郁州岛云台学宫的司业,就有着宣告南北云台脱钩的意味。

    ……

    在郁州岛,云台山脚下的宿城平原(不过几平方公里)上,现在已经没有了农田商港,这里完全变成了一座学城。郁州云台学宫、云台律学院、云台医学院和云台书画学院拥挤在一起,将小小的宿城镇围在了中间。

    宿城小镇也焕然一新,和几年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小镇上除了一座座整洁漂亮的教授宅邸,就是一些书卷气息浓郁的商铺酒肆茶馆,还有不少书斋画廊。

    东海县衙早就没了踪影。原来在云台学宫和京东商市兴起之后,苏东坡就和京东商市背后的大人物们联手发力,把东海县整个儿撤销了,然后把郁州岛划归京东商市管辖。实际上,就是由云台学宫学会自治了。

    原本的东海县衙,现在变成了云台学宫学会的所在。和界河商市多见的高大宏伟不同,郁州岛上流行的小而精洁。学会的门户同样如此,虽然场面不大,但是里里外外都充满了雅趣,显然是用足心思的。

    学会议事的厅堂也不是界河商市元老院的风格,而是一座外表朴素,内部却藏着精致的庐舍,仿佛是个坐而论道的地方。

    庐舍之内,这时坐着不多几人,居中的就是武好古,他现在带着软帽幞头,一身儒服,跪坐在松软的蒲团之上,身边放着一柄长剑——这是实证派儒生标准的装扮,儒服加长剑,样子就和画上的孔夫子差不多。

    郁州云台学宫的司业吕好问,管勾沿海市舶制置司招商务公事苏适,提举京东市舶司事纪忆,也都差不多的装扮,在武好古左右跪坐着。

    而在他们对面,也跪坐着三个人,两个年轻一些,一个则是中年人。其中两个年轻人也是实证派儒生的打扮,儒服带剑,一看见知道是以德服人的。而那位中年人却没有携带长剑,坐在那里只是不住叹气,一看就知道没有什么道理了。

    不过手握真理的武好古,这个时候眉头也皱着,正在问身边的纪忆,“忆之兄,你看这事儿怎么办啊?一不小心,就有了个国……”

    一不小心有了个国!

    这叫什么事儿?

    纪忆心想:这真的是一不小心吗?怎么看都像有阴谋的样子。先是借口访日船只受损,在耽罗国租块地皮修船,修着修着,又要在岛上养马,养马的同时又开始在岛上建学校,收学生,传播天理大道……结果把耽罗国的星主给收了!接着就是少年星主发奋图强,联合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海贼就把耽罗岛上是高丽人给收拾了。而耽罗岛上的博士团成员又发扬宋丽友好的传统,出手驱逐了海贼,还调停了耽罗星主和高丽监国之间的矛盾,还顺手接管了耽罗岛的防务和政权!

    耽罗国就这样被博士团控制了……居然还说一不小心,好像很无辜的样子!

    “高丽王现在知道此事了吗?”纪忆皱着眉头问。

    “还,还不知道……”回答他的是高丽派出的监耽罗国事崔宪,他终于没有一死报君王,而是决定忍辱负重,先活下来再说。还被高岷和范之文——就是那两个年轻的带剑儒生——一起带来了郁州岛。本来想在郁州岛休息几日再北上界河商市的,却没想到武好古这些日子就在郁州岛上。

    “知道以后,会不会发兵攻打耽罗国?”

    “多半会……”崔宪苦着张脸。

    这事儿要怎么交待啊?大王那个暴脾气,要知道自己把耽罗岛玩丢了,杀头的罪过肯定跑不了。而且一定会发兵攻打的!

    自己当然只能引颈就戮了。可是高丽国能打败占据耽罗岛的宋人和雄起的耽罗星主吗?

    根据崔宪的判断,高丽国肯定打不赢!虽然高丽国有能力动员集中起20万人的大军,但那是在陆地上。因为高丽国基本没有水师,平日打个海盗都费劲儿,根本不可能海运一万以上的兵马去耽罗国。

    一万以下的兵力又是渡海,又是登陆,而且更糟糕的是以步抗骑——几千个晕船晕得方向都没有的高丽步兵,在耽罗岛的滩头上去对抗博士团骑士的集团冲锋,想想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崔宪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在东南风起后,就跟着星主高岷还有范之文,一块儿跨海来了中土。

    “忆之兄,”武好古对纪忆道,“高丽人兵弱……而且咱们也不宜和他们翻脸。”

    高丽的兵再弱,会打不过博士团在耽罗岛上的几百号人?纪忆心里面直犯嘀咕。

    “如何才能不翻脸呢?”纪忆眉头大皱。

    他知道武好古把自己找来,还告诉了自己耽罗岛上发生的事情,一准是没按好心。

    这是要拉自己下水啊!

    可自己好像也不能向官家揭发他这个在海外一不小心就拿下一国的奸臣。因为自己刚刚给云台学宫的冶金学院捐了50万缗!而且,还替武好古招集了一支水师!

    没错,纪忆这厮真的干了一件可以让他名垂青史的蠢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