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51部分

天下豪商-第551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贼得以平定,是因为用能还是用德?”

    “用能!但是平定西贼之法并非正途,只能偶尔用之,否则必使天下陷于纷乱!”

    “何为正途?多给岁币资敌吗?”

    “非也,重农抑商,养士修德,富国强兵,才是正途!重农抑商,强壮的是根本。养士修德,才能让朝廷得到仁德之臣。然后才能富国,富国者则必须遏制巨商大工,使得工商之利尽归朝廷,这样才能使国富而民安。国富民安之后,才能寓兵于民,并以闲士大夫将之。如此才能国富兵强……”

    “一派胡言,百无一用之腐士,还想官营工商,还想将民兵以驱虎狼,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青城学宫大殿之前,嘴炮战正在上演。两边你一句,我一言,各不相让,似乎谁也不能说服谁。

    这可是李纲和赵鼎之间的较量啊!两边都是能说能写的主儿,

    李纲一上来就高举起“选闲任能”的大旗,科举应该是唯才是举,得有能力才能举,没用的举来干什么?

    而赵鼎也知道自己这边的能力不如人家……自己这边就是道德文章好一点,可人家那边也有“儒学”和“文学”两门课程。差一点是可能的,但不会差太多,不影响做事儿的。

    但是要比理财,比营造,比带兵打仗,比律法,比农艺等等,自己这边就没人了。

    所以赵鼎一上来就讲“仁德”,用人以德为先。当然了,这个“德”不是个人操守道德,而是封建的伦理纲常,尊卑上下。还提出了“重农抑商,养士修德,富国强兵”的理想路线……

    “如何是异想天开?”跪坐在一张蒲团上的赵鼎朗声道,“天下之民不买良田,不建高楼,不置车马,一心以耕读持家,以科举为通天之途,工商之利皆归国家,军伍之事也由书生掌握,不就是我朝历代官家所思所想的吗?李伯纪,你难道敢说官家也在异想天开吗?”

    赵鼎的话其实是从真宗皇帝的《励学篇》延伸出来的!《励学篇》乍一看似乎是在鼓励大家读书,但是实际上却在构建一个以科举制度为分配手段的理想社会形态。

    “荒唐,不买,不建,不置,田从哪里来?房子从哪里来?车马又从哪里来?从天上掉下来吗?”

    “你错了!”跪坐在赵鼎身边的李光大笑道,“尔等果然是巨商大工之流,满脑子都是铜臭。须不知这金钱真是乱人心,乱上下,乱尊卑,乱家国天下的恶物啊!”

    “何必做此虚伪之言?你李泰发若不爱钱,自在家修身养性便是,何必出来考科举做官?”

    李光只是笑着摇头,道:“某不爱的只是钱,而不是不爱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

    “哈哈,这有何不同?”

    “自是不同的!”李光笑着道,“第一,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是不应该用钱得到的。”

    “不用钱?难道去抢?”

    李光鄙夷的看着发问的刘正彦,“除了买,就知道抢吗?”

    刘正彦是西北军中那个天生神将刘法的儿子,现在是辟雍学宫的内舍生,他早就跟着爸爸上过战场,官身也有了。之所以到辟雍学宫读书,是因为刘法觉得武好古和高俅的兵法太厉害了,要儿子去跟人家学习。这小子居然也是读书的材料,在辟雍学宫里面成绩优异,而且很受同窗爱戴,和曲傅一样,都是学生领袖。

    “哼!”刘正彦哼了一声,指着李光道,“你这腐儒,既不花钱买,又不动手抢,上哪里去得来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

    “从书中得啊!”李光看着刘正彦,“看来你还是读书太少,不明白真宗先皇的《励学篇》中的深意啊!

    真宗皇帝的意思是要是读书定上下尊卑,以上下尊卑定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

    不买、不建、不置的意思是不能由着工商之徒低买高卖,侥幸致富,坏了上下尊卑,又使得百姓日益穷困!”

    李光当然是在胡说八道,真宗皇帝的《励学篇》就是在鼓励大家死读书罢了,还没到“社会革命”的地步。但是李光的这番发挥,倒是蛮符合一批读书人的理想社会形态的。

    社会财富的分配完全由科举考试来决定!秀才拿多少,举人拿多少,进士更是一步登天——这个理想社会在宋朝并没有实现,宋朝只有中了进士才会有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考不中就是个措大。所以宋朝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还是非常多样化的。

    刘正彦瞪了李光一眼,“还是胡言乱语,没有人做买卖,农人种出的米粮卖给谁去?”

    “错了!你又错了!”李光摇着头,“农人种粮本不是要卖掉的,而是为了自用……如果种粮食为了出卖,那么农人和商人还有什么区别?种地岂不是变成了经营?”

    “种地难道不是经营?”

    李光笑道:“若是经营,必然赔本的人多,赚钱的人少……工商百业,莫不如此,难道农业就会例外吗?可是天下农人何其之多?如果十之七八破产,十之二三成为大农,岂不是要流民遍地,天下大乱了吗?所以历朝历代都会以工商为末,以农为本,原因就在于此。

    对于我朝而言,想要天下安泰,就必须以科举定上下尊卑,以小农为养民之本,以官营工商为国致富。如此才会国富、兵强、民安、士大夫有德。”

    还真是头头是道……而且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他的道理就是参透了小农经济的本质——以养民为目的,但总是会走上商品经济的歧途!而一旦将种地变成经营,就必须将本就利。小农破产,大农兼并,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经营土地,也是商业啊!而从商做买卖,总是赔钱的人多,赚钱的人少……而要避免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私商,全部官营,然后再以科举定上下尊卑富贵,以科举出身的有德士大夫去监管官营工商!从而形成一个小农完全依附官衙,工商也完全被官府控制的经济体系。

    这个体系早在王莽时代就是儒者的理想,王安石的变法也有这方面的追求,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

    不过没有办法实现,也不能否定这种理想的政治正确。

    而云台学宫为工商服务的路线,虽然可行,但是在政治上却是错误的……

    ……

    “好!这个李光说得好!”

    为李光叫好的,正是微服而来的官家赵佶。当然了,赵佶没有进入青城宫,而是在一千多名御前猛士的护卫下和蔡京、苏辙、张康国、张商英、赵挺之、蔡卞等重臣一起登上南熏楼(开封府的城门楼)。然后又赵明诚抄写下双方的辩词,再派人骑快马送上南熏楼。

    赵佶顿了顿,又来了一句,“虽然用他的办法,大宋多半是要亡国的,但是道理却是不错的!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大臣们应声虫似的回答。

    谁不知道这个道理,是不可能混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

    赵佶笑道:“那就且看云台学宫的人怎么拆穿他吧。”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跑得气喘吁吁的小黄门给赵佶送来了新的辩词。这回是云台学宫一边的章之凤反击了。

    章之凤问李光道:“若以小农为养民之本,何以天下有人坐拥良田无数,有人却无寸尺之土?以君所言,是不是应该实行均田,根据科举功名和官职规定土地多寡,超过规定着一律充公,然后无偿分配给无地少地之小农?既然士大夫有德而不爱钱,不如就从朝中科举出身的文官开始实行,没收他们家中多余的土地吧!

    如果有德的士大夫们都不肯实行,就说明士大夫的德行不够。”

    “哈哈哈,”赵佶也是调皮,大声念出了章之凤的话,然后对众臣道,“这个李光果然被拆穿了!”

    “陛下圣明……”

    群臣应道。还是圣明——要不怎么说?谁站出来说自己的土地不要了?

 第869章 公车上书,以理服人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陛下,”苏辙这个时候站出来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下开口道,“青城宫论道已经失了体统,请陛下下诏让他们和解吧。全本小说网https://。”

    还好!

    几个重臣都长出了口气。大家还以为苏辙头脑发热,不想当大地主了!

    哦,大家也不是真的就舍不得家里的几亩……应该是家里的几千几万亩土地。而是绝对不能开这个先例!

    士大夫做官是一手,当大地主收租是另一手,两手都得有。如果朝廷想动天下官员的土地,那可就肯定要亡国了。

    所以这个念头,是动都不能动的!

    你看王安石那么大义凛然,口口声声要救小民于水火,土地问题他敢提一个字吗?他要提了,神宗皇帝马上就得打发他去儋州看海,而且一辈子也回不来了。

    所以李光的那套话根本就不应该说!根本不应该把道德和土地挂钩。那个章之凤更坏,居然拿均田分田堵他……虽然李光要狡辩也不是没有话讲,比如可以把田多田少和有德无德挂钩,把贫民说成德少家败。但是李光之前提出的以科举定贫贱的原则,在根本上就否定了“经营”,那么土地也就不能买卖,不再是私人的产业,而是国家根据科举功名授予的土地使用权,这样也就不存在“败家卖田”的可能性了。所以这个问题议论下去,一定会延伸到土地私有制上!李光是在反对私有制了!

    而青城论道的内容是一定会传扬出去。这可好了,以小农为养民之本和分田分地挂上钩了……再论下去就是在为贫下中农造反找理论依据了!所以应该马上停止论道。如果有可能的话,论道的内容也要防扩散。

    “陛下,苏辙所言甚善!”

    “陛下,论道已经失了体统!不能再论下去了。”

    “请陛下立即降诏让他们和解吧……”

    跟着赵佶一起上南熏楼的个个都是老狐狸,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关键?道,不能再论了!再论就要反了。

    而且,高举道德大旗的举子们已经输了。说得头头是道,一提到分地马上就退缩,还装什么道德君子?一道德君子就值几亩地?

    赵佶眉头皱着,他觉得青城论道蛮好玩的,就这样下旨劝和多没意思?

    就在他迟疑的时候,青城学宫里面已经乱套了。

    因为那帮云台学宫、辟雍学宫的生员都是得理不饶人的小人,看到章之凤一番话把赵鼎、李光等人堵得没声儿了,立即就开启了“嘲讽模式”。

    “有德君子不爱财,只是未到均田时!”

    “己所不欲,专施于人!这就是有德君子吗?”

    “小农陷于困苦,难道不是因为土地多寡不均吗?你们既然有德,为什么不把土地分给农民?”

    “士大夫读书科举就是为了豪夺土地,收租放贷,盘剥小民吗?”

    “那么官营工商一定是为了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吧!”

    一帮子剑不离身,以德服人的儒你一嘴我一言的,都是损人的话,看着也不是翩翩君子。

    剑不离身的儒嘴炮都那么厉害,那边转放嘴炮的儒也没忍耐多久,就火力全开了。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的往回怼。回敬的重点,当然还是在“工商末等”和“武夫跋扈”上面了。

    两边正吵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一阵尖锐的哨音响起。在广场上的云台、辟雍两宫的儒生顿时停止了争吵,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手握宝剑和长枪。

    看到这一幕,对面的举人老爷们也被吓着了。

    什么意思?

    说不过就要动手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啊……而且动口你们也没输,动什么手呢?

    “敌袭!”忽然有一个骑马而来的云台儒生大喊道,“东南十里外,步卒500,正急行军而来!”

    朝廷出兵了?一定是来抓实证学派反贼的!

    广场上面的举人们这个高兴啊,他们是天下四方士大夫的代表,朝廷不可能抓他们的。那么这500精兵就一定是来抓实证学派的人的。

    不用说,实证学派一定被定为伪学了。要不然朝廷怎么发兵来捉了?这可太好啦!

    李纲和章之凤他们几个也傻了。论个道而已,怎么就派精兵来了?朝廷真的和实证学派决裂了?这可怎么办?马上跑回界河商市去跟着武好古造反?好好的,怎么就成反贼了……

    “伯纪,快撤吧!”王彦这时对李纲道,“现在情况未明,咱们总不能和朝廷的官兵开战吧?不如且撤出青城宫去,再着人打听消息。”

    “也好!”李纲也不甘心束手待毙。他可是新党高官李夔的儿子,怎么不知道御史台狱里面的鸡汤很不好喝?

    如果一定要去御史台狱喝那碗鸡汤,那还是逃到界河商市去躲一躲吧。

    “撤!”李纲下了决心,“太学生先走,云台学宫的骑士断后,从青城宫西门出去。”

    “喏!”

    云台学宫和辟雍学宫内部的管理都是高度军事化的——两宫的学生是被当成预备军官培养的。所以李纲一声令下,下面的人就快速行动起来,整队的整队,上马的上马,个个都麻利的很。

    本来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结束了。可是偏偏不知道是哪个嘴贱的举人忽然大喊了起来:“别让他们跑了,快快拦住这群反贼啊!”

    还有几个没有搞清楚方向的举人也跟着起哄:“别让他们跑了,朝廷的天兵到了!”

    “云台第一队,随某驱敌!”

    亲自带领一队骑士的王彦也是暴脾气,马上就下达了攻击驱敌的命令!二三十骑马上列成一排,马矟放平!然后一声哨响,就冲过来了……

    这下可让广场上的举人们知道云台学宫的真理是什么样子的啦!

    “快跑啊!”

    “杀人啦!”

    “造反啦!”

    “别,别,好汉饶命……”

    “混帐!赵某不惧死……”

    “李某亦不惧死!”

    骑兵冲起来的时候,就是对德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