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678部分

天下豪商-第678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足够的武力支持,武好古即便不是任凭官家拿捏的软柿子,也硬不到哪里去的。

    可他一旦拿下了燕京,情况就不一样了。燕地豪强多半会投靠武好古,而赵钟哥、慕容鹉都有一州观察使(这事儿在武好古的军中不是秘密),马政少不了可以拿个十万亩的田庄!至于三人之下的将领官兵,也是人人有一份土地。

    这燕地名义上是归大宋所有,实际上就是给武好古手下那帮人私分了!

    你怎么可能让他们把私分到手的土地再还给契丹人?

    官家顶天就是给几个节度使的官衔,再给几个都总管的差遣。而且绝大部分的军将都拿不到什么好处,最多也就是几缗赏钱。怎么能和实实在在的土地相比?就算是赵钟哥和慕容鹉,也不会放着世袭的观察使不当,去当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卸磨杀驴的都总管……

    杨戬不是傻瓜,当然不会履行赵佶的旨意,傻乎乎的去打草惊蛇了。可问题是他也没有扣押赵佶圣旨的权力啊!所以从开封府来的进奏官和走马承受,现在都和他一路,要去给武好古宣旨。

    也不知道武好古那厮接了圣旨以后,会不会公开造反?即便不造反,割据燕地是跑不了的。哪怕武好古一片忠心,下面那帮拿了土地的兵将豪强,也不会让武好古离开燕地了。

    除非是造反,否则武好古就得在天津、燕京之间呆到老死了——至少在杨戬看来,这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

    ……

    “不是有圣旨吗?为什么不念啊?”

    “是啊,人都到齐了,节帅都等半天了,怎么就不念了?”

    “你这进奏官也是的,怎就不宣旨了呢?”

    燕京城内,原来的大辽析津府都总管衙署,现在的大宋燕山路经略安抚使司衙门的院子里面,一群“武家军”的将领和刚刚抵达燕京城的,准备投靠的燕地诸家的家主,已经聚集一堂,等着听使者宣读圣旨。

    可是那位一路风尘仆仆赶来,只有从九品武官衔的进奏官,看着满院子佩戴着宝剑的武夫,哪里还敢宣旨?只得一个劲儿给同来的杨戬打眼色。

    杨戬也只得一声叹息,从那人手中接过圣旨,直接走到了一身紫袍的武好古跟前,“节帅,您自己看吧。”

    “自己看?”武好古一愣,“那好吧。”

    和后世电视里面动不动就摆香案磕头接圣旨不同,在宋朝只有宣麻大诏需要那样隆重的礼仪。一般的制书诏书,站着听听就行了,有些时候甚至不必听,自己看看也可以。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制书诏书都由宦官宣读,宋朝没那么多宦官可以满天下转悠。所以大部分的制书诏书都是由进奏院的进奏官传递的,至少由门下省发出的外诏,是不会由宦官去递送的。

    武好古实际上已经知道诏书的内容了,林冲早就在杨戬身边布下了眼线。不过他还是当着自己的部下,还有刚刚归附的燕地豪强首领们的面,大声宣读了圣旨。

    宋朝的圣旨一般都是用骈俪体写的,文辞华丽,用典深奥,肚子里面没点墨水还真听不大懂。好在燕地豪强和武好古手下那帮骑士学院出来的军官文化都不差,都能听懂骈俪体文,顿时就哗然一片了。

    “什么?退兵?把燕京还给契丹人?”

    “凭什么啊?我等百战艰难,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城池,怎么能还给契丹?”

    “不行啊!我等已经杀了恁多的契丹人,怎么还有回头路?”

    “节帅,您可不能不管俺们啊!”

    “是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节帅,我等愿唯节帅马首是瞻!”

    “对,对,唯节帅马首是瞻!”

    这都是什么话啊!杨戬额头上都是冷汗啊,就差说要造反了吧?你们要造反也别现在造,等咱家走了再造行吗?

    今天被武好古叫来一起听旨的都是需要考验的将领和豪强。像赵钟哥、慕容鹉、西门安国,还有武天那帮假子骑士是用不着来的。他们不跟着武好古还能跟着谁?

    但是在武好古的团体内,立场不明朗的人还是有不少的。所以狗头军师赵佳人就给出了这个主意,用退兵的圣旨去考验他们一下。

    如果没有及时表态或者说出来的话不对武好古的胃口,那么就可以上“黑名单”了。

    杀掉是不会的,但是兵权就不能再给他们了。

    武好古目光流转,耳听四方,将众人的表现都收入了心底。最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马政。

    马政毕竟是西军小将门出身,武好古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同时也是世受皇恩。同燕地出身的赵钟哥、慕容鹉,还有江湖出身的西门安国是不一样的。

    “节帅,官家的旨意咱们做臣子的也不能完全不当回事儿。”马政笑着,“既然官家说要把燕地还给辽人,那不如问问辽国的南京留守肯不肯要吧?如果辽人不要,朝廷也不要,那燕地不如就由节帅先管着吧。”

    这是什么话?

    杨戬听得云山雾罩,燕地那么好的地盘,现在怎么变成没有人要的地盘了?

    “好!”武好古点了点头,笑着,“那就请耶律讹里朵来一下吧。”

    耶律讹里朵?杨戬知道这人是谁,大辽国南京留守,都统军,兰陵郡王啊!难道也被武好古抓住了?

    没过太久,一个上了年纪,满脸皱纹,步履蹒跚的老和尚出现在了杨戬跟前。

    “这位大师是……”

    “老僧耶律讹里朵!”来着正是耶律讹里朵,他现在还没有法号,不算正式出家。

    杨戬愣了又愣。耶律讹里朵怎么变成一个和尚了?自古以来,有战死的将军,有投降的将军,有逃跑的将军,从没听说过有打仗打得看破红尘的将军。这得受了多大的刺激啊?

    武好古笑问:“老郡王,本官刚刚接到大宋官家的圣旨,说是已经和辽国皇帝达成了议和,要把燕京还你,你要不要啊?”

    怎么敢要?命还要吗?

    “不要,不要……”老和尚连连摆手,“老僧看破红尘,预备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还要燕京做什么用?”

    杨戬心说:这老和尚如果说“要”的话,大概会被乱刀砍死吧?

    武好古摇了摇头,问杨戬道:“杨都知,您看这可怎么办?辽人不要燕地了,朝廷也不要……”

    “那节帅您就先管着燕地吧。”杨戬苦笑,“朝廷虽然免了您的燕山路经略安抚使,可您还是幽州节度使呢!”

    “对啊,节帅还是幽州节度使呢!”

    “正好节度幽州啊!”

    “属下请节帅节度幽州!”

    “请节帅节度幽州……”

    这是劝进吗?杨戬这回连寻死的心都有了!他也就是嘴贱,随口一说,没想到武好古的那帮手下接着就“劝进”了……而且,这事儿好像还是他领头的!这可怎么办呢?还能回开封府去吗?难道以后要给武好古当大内总管了?

 第1064章 为国守门武大郎

    (全本小说网,HTTPS://。)

    “杨大官,某家也是情非得已啊!”

    在燕山路经略安抚使司内“劝进”的人们,已经喜气洋洋的散去了,武好古便将不知所措的杨戬请进了一间清净房舍,置上香茶,先看了那位走马承受带来的赵佶的密诏手书,然后就开始和杨戬促膝谈心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听到武好古所言,原本六神无主的杨戬似乎又看到了一点希望,小心地问:“节帅是想让咱家给官家带什么话吗?”

    武好古一笑,将手中拿着的赵佶的手诏轻轻摆在了眼前的案几之上。在这份手诏中,赵佶对武好古倒是好一通安抚。不仅主动承担了这场“北伐之误”的责任,而且还提出要把庆德公主赵玉盘许给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

    既然赵佶有情有义,那心地纯良的武好古当然也不能当个无情无义的小人了。

    “大官,”武好古苦笑,“你现在一定以为某家在燕京的所作所为已经够得上谋反了吧?”

    “这,这,这是哪里话来?您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啊!”杨戬刚刚放下一点的心思又提了起来,心说:咱家可知道什么叫成王败寇的……您还没败呢,当然不是寇了,说不定还是真命天子呢,咱家可是第一个劝您当幽州节度使的!

    看到杨戬的反应,武好古淡淡一笑;“大官,某家说的可是心里话啊!官家对某是有知遇之恩的,某家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如今的所作所为,既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报官家的知遇之恩啊!”

    这话是真的!

    赵佶对武好古的确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赵佶的提携、庇护,武好古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今日的成就。而武好古现在的所为,一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另一半也是为了赵佶。

    “节帅果然是大仁大义之辈,咱家佩服的紧。”杨戬满脸堆笑着说。

    “大仁大义是不敢称的,只是有些许为国为民的心思。”

    武好古道:“本朝的那点规矩,大官想来也是知道的。科举闻达,以文御武,武将不过是走卒而已。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是大方向仍然没有变。本朝的武人倒是习惯这样了,可是燕地的情况不一样啊!燕地是石晋时入的辽,此地的显贵之家多是昔日幽州镇将牙将之后,不仅重武轻文,而且还是世选门阀……大官可别以为人家和开封府的那些将门是一回事儿。完全不一样的,人家是有宗族、门客、死士、部曲、私兵、城堡的豪门!趁着这次燕地大乱,不少豪族都乘势而起,虎踞一方了!

    比如镇州赵氏准备拿下滦州;平州张家要在老家平州割据;河间刘氏……就是五代时候那个桀燕皇帝刘守光他们一家,现在占据涿州;清河崔氏的崔公义现在掌握着控鹤军守在居庸关,想要据有檀州;平阳柴氏的柴谊则掌握着一营羽林军,要据有蓟州;燕地这边的西门家想要拿到营州之地;慕容香山他们家则要拿到景州;易州曹家的曹勇义现在的南京道统军使,想要执掌易州。另外还有蓟州左氏、武州虞氏也都颇有势力,想要割据州县,还不知怎么安排呢?

    至于占据一堡一坞,领有数百上千精壮之兵的一方土豪,在燕地更是遍地都是,数也数不过来啊!而某的六将新军所募之勇士、骑士,其实也多有这等燕地豪强。现在燕地已复,这等追随、归附之徒,都得好生安抚功赏。如果好古不在燕地,又有谁能代替?

    而且燕地归附我大宋,对于北国而言,就是大乱之始啊!燕地东接辽东,北临大漠,西连代北,自古都是中原的门户。如果门户不守,北国之乱必然会祸及中原!

    所以某家在燕地绝非要割据称雄,而是为天子,为天下百姓守国门啊!”

    杨戬只能点头应是,而且还得装出一副敬佩不已的表情。他鼓了鼓勇气,抬头望向武好古:“敢问节帅准备如何向官家,向朝廷,向天下人交待?节帅所为,固然是为国为民,但是大义名分,并不在节帅啊!”

    “道理总是能讲清楚的!”武好古正色道。

    讲道理?杨戬心说:用什么讲?

    武好古道:“某家自会修书一封,上逞天子,表明心迹。”

    对于割据燕地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武好古和他的心腹们自然早就研究过了。眼下可是人人都向往太平安逸的宋朝,不是军阀遍地的唐朝中后期。所以武好古在燕地公开割据,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可有些事情也是没办法的!

    在这场宋辽之战开始前,武好古也没想过那么快就能占据燕地,也没想到耶律延禧会一心一意去找大宋朝廷的麻烦,更没想到带兵多年的钟傅会把自己活活玩死,造成河北西路战场一片空虚。

    眼看着朝廷就要卖国求荣了,武好古也没了选择,只能一步步的北进,最后用“真理大炮”轰开了燕京城墙,同时也轰掉了契丹人统御北国的威信。

    而契丹丧失威信,对于大宋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因为宋辽两国,其实是在一个舞台上表演的。辽国的大乱,就是宋国的危机。

    所以拿下燕京对武好古而言,其实是在为国堵枪眼。可他背后的国,却不会因为武好古堵枪眼的英勇行为而支持他的所为。

    在早就习惯了以文御武的宋人看来,武好古就是一个是人人得以诛之的乱臣贼子!

    而他在燕地的统治还不稳固。至少在完成“分田分地运动”前,武好古还不把燕地当成自己的革命根据地。

    而且,他是在为国堵枪眼,可不能只盯着开封府,还得看着辽东,看着塞北草原,甚至还得维持自己的海上力量,看着全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渔阳鼙鼓动地来什么的,暂时是不必考虑的。

    所以他得尽可能维持和大宋朝廷的关系,最好能谋求到一个两边都不撕破脸的和谐局面。

    给赵佶的密奏,早就已经写好了。

    武好古摸出了奏章,双手递给了杨戬,“杨大官,这是某家给天子的密奏,还请大官亲自走一趟开封府,将某家的苦衷,都一一告知官家,请官家能容某在燕地几十年,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杨戬闻言只是苦笑,如果武好古只是占据了燕地的一个州,官家兴许能容。府州折家不也容了一百多年了?可是现在武好古掌控了大半个燕地,而且还拿着天津府,还手握着一支强兵!

    这样的实力,都可以问一下鼎之轻重了,大宋官家如何容得了?

    就算暂时能容,也是因为实在腾不出手!

    只要一旦情况许可,朝廷是一定会对幽州动手的!

    “也罢!”杨戬长叹一声,“咱家就走一趟开封府吧。”

    ……

    “大辽万胜!皇帝万岁!万万岁!”

    在辽人的黎阳大营内,这个时候响起了高昂到了极点的欢呼声音。站在一处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台上的耶律延禧,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辽人的兵将当然不是因为燕京失守而欢呼的。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燕京已经姓了武,因为燕京和黎阳大营之间的交通时断时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