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0部分

天下豪商-第70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房?”米友仁一愣,“你的妹妹?我都认识啊,没有排第七的吧?”

    潘意笑了笑,“是我爹从外房认来的女儿。”

    “外房”指得是潘美的兄弟潘佑的后裔,和潘家嫡流关系比较远,其中一部分居住在大名府。

    潘意又道:“不过长相和人品都不错……说起来可不比我十八姑姑差。”

    潘巧莲生得高挑妩媚,堪称绝色,但是却不够端庄,不大符合眼下士大夫择妻的标准。而且她的性子也忒野,便是在比较开放的北宋来说,也有点不合名门闺秀的身份。

    “另外,”潘意道,“我家还愿意陪上一二十万缗的嫁妆,总不能叫你师傅吃亏的。”

    老潘家想得倒挺周全!米友仁心说:若是自己那师傅看得开,弃了十八姐那疯丫头,将来可就有好日子过了……

    想到这里,米友仁笑了笑道:“倒是一门好姻缘。”

    潘意哈哈一笑:“那是啊,我潘家素来是以德服人的。”

    “对,潘家是以德服人的。”米友仁眼珠子转转,“不过这个大媒,我是不能保的。”

    “为何?”

    “大郎,你是十八姐的晚辈,我是崇道先生的晚辈。”米友仁说,“你说这晚辈给长辈做媒,不合适吧?”

    中国古人结婚,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因而媒人和父母是平级的,所以很少有晚辈给长辈做媒的。

    “也对,”潘意点点头,“婚姻大事,本来就是父母之命……”

    米友仁笑道:“是啊,想那潘楼街的武员外,怎么都不会拒绝潘家嫡流的女儿吧?况且,还有一二十万缗的陪嫁。”

    “哈哈,”潘意拍拍手道,“说的对!婚姻之事,本来就该父母做主的。”

    米友仁点点头,心想:端王的婚姻大事,岂是他自己可做主的?归根结底,就是向太后一句话啊!

    可向太后她老人家,能看得上潘巧莲吗?

    心里这么想,米友仁面上却是声色不动。

    潘意笑问:“元晖,你觉着谁去给武大郎和我家七姐撮合为好?”

    米友仁思索了一番,笑道:“此事最好能请赵家之人出面。”

    “赵家之人”当然指赵宋宗亲了。现在满开封府的勋贵,除了潘家人之外,大约都希望撮合武好古和潘巧莲!

    把潘巧莲挤出局,他们家的闺女才好上位啊!

    因而能玉成此事的,也就只有赵家宗室了。

    潘意眼珠子转了转,很快就参透了其中的关键,当下就冲着米友仁一拱手道:“元晖兄,家父打算请令师在潘家老宅盘桓几日,替吾家七姐画上几纸写真,不知可否?”

    “如何不可?”米友仁一笑,“不如把家师给你家七姐画的图也送去给端王,没准端王瞧上你家七姐了,这不就两全其美了?”

    潘意笑道:“对谢元晖兄提醒……就这么办了!”

    这可是双保险啊!

    ……

    “好啊,那我可得给那位潘七姐好好画几纸。”

    武好古得知潘意的要求时,刚刚从大名府马市回来,正在院子里看西门青逗马玩呢。

    他从岳和手里卖的是一匹爆脾气的小公马,不阉割的话是很难骑的。好在这马是送给西门青的,她虽是女流,却也是马中的行家,知道怎么调教这等烈马。

    而听到米友仁转告的潘意的要求时,武好古想当然认为潘家想把那个什么“潘七姐”塞给端王赵佶。

    对此,他当然是愿意玉成的。

    等他娶了潘巧莲,便和潘家是自己人了。如果未来宋徽宗的皇后娘娘姓潘,他也就是个拐弯抹角的皇亲国戚了。

    “对了,那潘七姐叫甚名字?”

    “小字叫素儿。”

    “潘素儿,多大了?”

    “十二岁,过了年就十三了。”

    武好古一听笑了起来:“太小了吧?端王能瞧得上?”

    米友仁笑道:“那就得看老师您画得怎样了?”

    武好古想了想,“是得好好画……看来不拿出真本事是不行了。”

    “真本事?”米友仁马上感兴趣地看着老师,“您的真本事是……”

    “到是候你就知道了。”

 第126章 潘素儿

    (全本小说网,HTTPS://。)

    第二天一早,武好古和米友仁便换了身干净的儒服,各骑一匹乖巧听话的走马,离了潘大官人在大名府的宅子,往城南的潘家老宅而去。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名府的繁华热闹都在城北,城市的南面则是豪宅林立,不过却显得有些清冷。而且大部分的豪宅都有些陈旧,似乎几十年都没有好好修缮了。不过潘家将门在这里的老宅,看上去显得气派壮观,而且还有点焕然一新的样子。朱漆铜环的大门,精雕细凿的石头狮子,条石砌成的阶蹬,门左还有一排拴马石,门右则是一列悬灯杆,全都挂着写了“潘”字的气死风灯,大门两侧则是刚刚粉刷过的黛瓦白墙。

    骑在马上往里看,隐约可以见到飞檐翅角,富丽堂皇。

    马到了门前,武好古就想到了“一入侯门深似海”,这潘美当年可是封了韩国公的!身份比侯爵还高,他在大名府老家的宅邸,大约真的要其深如海了……

    自己能娶潘家的女儿,还能结交上未来的宋徽宗,前途可真是一片光明了!

    仕途什么的不说,便是做宋徽宗的“白手套”,未来聚敛起几个“小目标”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后世做买卖,不都是要讲后台的吗?

    有了几个“小目标”,将来就是怎么烧钱的问题了……大宋可不是亡在没有钱,而是亡在有钱没烧好。

    只要能从几个“小目标”里面拿出一个,好好烧,都烧在刀刃上,都烧到位了,还怕烧不出一个太平盛世来?

    武好古正琢磨着今后烧钱救国的美好前景时,潘府的门子已经打开了一扇偏门迎了出来。

    “来的可是米家大郎和武崇道先生吗?”

    这门子客气得很,显然是潘府的主人一早就关照过了。

    米友仁开口道:“我是米友仁,这位是家师武崇道,是贵府的潘刺史和左卫将军邀我们来访的。

    潘刺史和左卫将军可在府上吗?”

    潘孝严的恩州刺史和潘意的左卫将军都是武阶官,而且官位不低。不过二人都没有职官,是有官无职,只拿钱,不用干活的!

    这也是武好古的追求……他当然不是不想干活,而是不想替朝廷干活。因为大宋朝未来二十多年,只到灭亡,基本上都是新党的天下。各种“富国”为目的的改革,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以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又是注定无法实行的。

    而且,宋徽宗还是大宋朝历史上除了开国的太祖太宗之外,权威最大的官家。

    如果武好古能对宋徽宗施加影响,那就没有必要进入庞大的宋朝官僚系统了。若是不能,那么就算做到宰相也没啥用。

    在徽宗朝,宰相还想限制官家?

    这不是做梦吗?

    而且武好古现在要做的事情,比如开办六艺书院,比如养育良种战马,比如开发海州和云台山,比如发展海洋贸易船队,比如用金钱参透辽国干涉大辽内政等等,都不是宰相能做的。

    至于一边做宰相一边开公司……这可想得太美好了!

    就大宋官家的那点心眼,会允许一个宰相手里掌握“几个小目标”,还拥有一支能在海上驰聘的船队?

    至于宰相办个六艺书院,教出一堆能骑马射箭的儒生……这不是要结党营私,就是在私蓄武力,都能往造反上面套了。

    而勾结辽国汉人大族……据武好古所知,这个权力向来属于宦官主导的往来国信所!东府、西府,只能建言,不可直接参与。

    要不然历史上马植干嘛去找童贯这个阉人?

    实际上,宋朝宰相的权力并不大,而且还被御史言官死死盯着,稍有出格,弹章可就雪片一样飞来了,从开国到如今,也只有当今的章惇是个例外,独相多年,深得官家信任。不过他也不敢太出格,去干一些让官家起疑心的事情的。

    反而是做个白手套商人,只要得到宋徽宗的充分信任,更加能做出一点事业。

    毕竟“白手套”捞钱是给宋徽宗花用的,那是宋徽宗的自己人。而且“白手套”又不染指政权和兵权,也不是没卵子的宦官可以控制宫廷要挟君王,完全是人畜无害的。

    另外,宋朝的宰相和官员通常都不会在一个任上做太久——官家怕大臣养成势力——因而正经的做官,常常会在各地辗转,不停熟悉新的岗位,能做事业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做一只无害的白手套,默默地替大宋王朝添砖加瓦,仿佛才是武好古改变未来那段痛史的最佳路线。

    “元晖兄,崇道先生,二位大驾光临,本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当武好古和米友仁从马上下来,整理好衣袍的时候,潘家少主潘意已经大步出迎了。

    “老师,这位是左卫将军。”米友仁给两人介绍,“大郎,这位是家师崇道先生。”

    “在下见过潘大官人。”

    武好古连忙向潘意躬身行礼,他现在是白身,而潘意则是从五品的左卫将军——左卫将军是个“环卫官”,不是环境卫生的官,而是什么都不管的官,名义上是“禁卫”,负责保卫官家,实际上就是在家里干拿俸禄。但终究是个官,而且品级不低,所以武好古得向他行礼。

    潘意显得非常客气,一点没有将门少主的架子,看来已经将武好古当成“妹夫”看待了。

    武好古在潘意和米友仁陪同下进了大门,一进门他就发现这所宅子里面到处都在施工。亭台楼阁周围大多搭着脚手架,树木山石周边也都有人在休整。

    而且这宅子的占地极大,超过了开封府的那座潘家园,要是放在开封府,起码值几百万!

    武好古跟着潘意和米友仁往宅子里面走,一连过了几进院子,又绕过一条长长的曲廊,才到了一进已经完全修缮一新的院子。院子里面没有工人在施工,只有几个青衣小帽的家丁在打扫。

    一个身着青袍,年约四十,中等身才,五官清朗,方巾下的头发和颌下的三缕短髯都梳得整整齐齐的男子,快步从堂屋内迎了出来。

    武好古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人一定是潘家的管家或者管事。

    青衣人向潘意施了一礼:“少主,七姐儿已经到了。”

    武好古心想:看来今日是见不到潘家将门的老大,恩州刺史潘孝严了。不过想想也对,自己还是个白身,由未来的驸马爷出面招待,已经给足面子了。要见将门之主,起码得有个官身吧?

    看来官身也得抓紧时间搞一个……等收了赵佶这个好徒儿后,就叫他保举一个吧。

    潘意扭头对武好古一笑:“崇道,家父有些俗务,去见韩大府了。”

    韩大府是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的韩忠彦,他是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重臣韩琦的长子,属于旧党人物,和开封府的将门勋贵自然比较亲近。

    “不如先见一见吾家的七姐如何?”潘意接着说。

    “好,好的。”

    潘意朝那青衣管事一挥手,管事边大步走去,推开了一道房门,唤道:“七姐儿,快出来吧。”

    “嗯,这就来。”

    一个脆脆的,甜甜的,嫩嫩的声音响起,然后就看见一个提着红裙子的小小姑娘,仿佛一只快乐的小燕子似的从屋子里飞了出来,到了潘意身边,俏巧地行了一礼,甜甜叫道:“小素素见过哥哥!”

 第127章 潘素儿的微笑 上(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认真打量着潘七姐的模样,这是一个金钗少女,穿一件月白色的对襟小旋袄,下系红色襦裙,腰间还围着一条湖水绿色的小围腰,显得落落大方,又十分可爱。(全本小说网,https://。)她那张秀丽可爱的少女脸蛋,眉毛弯弯,樱桃嘴小,宜喜宜嗔,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眸,黑白分明,灵动有神,带着一抹俏皮的笑意。

    这女孩的身段有些娇小,不似潘巧莲恁般高挑,脸蛋也有些婴儿肥,看着很讨人喜欢。

    总之,这就是个可爱系的美少女。而潘巧莲和她一比,就是个妖艳系的大姐姐,倒是各有各的好,就看你好那一口了。

    小姑娘向自己才认识没多久的“大哥哥”行完了礼,就好奇地瞧着武好古和米友仁,大眼睛一眨一眨,仿佛是在问:你们是谁呀?到我家里作甚?

    “这位是米大哥,这位是武大哥。”潘意介绍道,“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也是开封府有名的秀才,精通绘画。”

    宋朝没有秀才功名,读书人都可以称秀才。

    “米秀才,武秀才万福。”小姑娘弯腰屈腿,向两人行了个福礼。

    潘意又指了指武好古,“这位武秀才也是开封府第一画师,他是来替你画画的。”

    “替奴画画?”小姑娘歪着头,如小鸟睇人般打量着武好古,肥嘟嘟的小脸上都是好奇的表情。

    潘意笑吟吟道:“看什么,莫不是没见过武秀才这样的才子吗?”

    小姑娘摇摇头,然后对潘意浅笑一下,“哥哥,奴家只是没见过恁般年轻的画师,在我们乡下,画师都是……”

    “七姐儿!”潘意提高嗓门打断了潘七姐,“快和潘忠去书房习字吧,晚上我要检查的。”

    “哦。”小姑娘应了一声,很不情愿地转身跟着那位青衣人去了。

    而武好古脸上则渐渐露出了疑惑的神色。这丫头住在乡下的?潘孝严的女儿,怎么不住开封府,却住到乡下去了?

    还有,这丫头都十二三岁了,怎么还要哥哥督促着习字啊?

    这等大家闺秀,到了十二三的年纪,差不多都把该念的书念完了。再也学习下去,就是个人的兴趣了。哪里需要做哥哥的督促?这女孩又不能科举,学恁般多的诗书也无用啊。

    难道潘家想把这小丫头培养成李清照恁般的才女?

    “请,请坐,都请坐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