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00部分

天下豪商-第700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97 轮到童贯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辽西京大同府,皇宫。(全本小说网,https://。)

    “幽州军……共和……”

    耶律延禧举着蜡烛,在御殿内看着新挂起来的羊皮地图。燕山西北麓那里,密密麻麻的标满了写着“共和”两字的标识。

    刚刚从奉圣州的治所永兴县败逃回到大同府的萧兀纳同样举着蜡烛,弯腰站在耶律延禧身后,一脸的愁容。

    他老人家有点像宋朝的那些知兵的文官,战略眼光是好的,胸中自有百万兵甲,但是真的指挥作战又不行了。在奉圣州战场上被米友仁、杨戬这俩放高利贷的大将军打得落花流水,连治所永兴县城也被曹勇义的债奴兵攻破!如果不是还心念着大辽江山,就该以身许国了!

    不过在打败仗的同时,老头子还是摸清了不少幽州军的情况,知道了幽州军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古里古怪的藩镇,和大宋朝廷的关系也貌合神离。真正让大辽兵将损失惨重的,并不是宋朝的直属武装,而是这支初兴的幽州军!

    此外,萧兀纳还打听到幽州军的一些特别之处。

    这个幽州军仿佛不是寻常的藩镇,而是一支充满了儒家理想,以天下为公为奋斗目标的藩镇。

    也就是说,“安禄山、史思明”也有文化,有思想了!

    半晌之后,耶律延禧才放下手中的蜡烛,回头问萧兀纳道:“这个武好古到底想做什么?可是要扯旗造反,取宋而自代?”

    “好像不是……”萧兀纳摇摇头,“武好古应该没有为帝图皇的志向。”

    “就想割据幽州当个土皇帝吗?”

    “仿佛也不是。”萧兀纳言道,“他若想要成就田承嗣、李怀仙的事业,就不应该搞劳什子元老院和公民制,更不应该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口号。而且在幽州镇内部,武好古从来没有自称为节度使,而是以共和府执政的名义发布号令。”

    “共和府执政?”耶律延禧摇摇头,“他就想久任幽州,不想传之子孙?”

    “也未必,”萧无纳道,“他现在才三十多岁,还没有到要考虑世袭的时候。但是附属幽州的十个都管,都是世袭领有州郡的。下面的人都世袭了,他这个共和府执政不传子孙也不好吧?”

    耶律延禧有点糊涂了,“那他不就是田承嗣、李怀仙之辈?”

    “不是,不是。”萧兀纳道,“田承嗣、李怀仙虽是忤逆藩镇,但是其节度使之职,还是大唐朝廷册封的。

    而武好古现在抛弃赵家所封的节度使名号不用,而用元老院选举之共和府执政的名号,就是在贯彻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啊,至少在大义名分上就是如此的。没有了君臣名分约束着,幽州或许真有一天会席卷天下,但绝不会是取赵宋而代之!”

    萧兀纳这老头就是喜欢危言耸听,搁在后世准保是个“危机论”和“崩溃论”者。不过在历史上他的确第一个预言了生女真之乱!

    现在他又是第一个预言了共和制之祸!

    萧兀纳接着说:“另外,臣总觉着,这幽州兵强,或许也与此有关!”

    要说还是萧兀纳的调查做得彻底,他也有这个条件,因为有不少流亡的契丹贵人在天津府拥有产业,甚至还拥有公民权,参加了不久之前举行的“幽州选贤”,也就是选举!

    不过不是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而是一场只有少数军事贵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的不公平的选举。

    但是再不公平,终究也是选贤与能了。而能够参与选举,投下庄严一票或是很多票的人们,无疑都是幽州的统治阶级!

    这样的人(自然人、法人)约有七万余人,战士超过了四万,其余都是知识分子和商人。

    换句话说,现在幽州军的主力不仅是第一代的封建兵,而且还是公民兵!又有比较科学的指挥和训练,还有一个站在资本主义门槛上的天津市的工商业支持。耶律延禧的部落兵打不过人家是很正常的。

    而有七万多拥有投票权的公民,谁也不能说武好古是一个独夫民贼了吧?就算是民贼,也是七万夫一起做贼了。

    顺便提一句,虽然后世对于民主选举的国家的战斗力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这种只有几万公民或者十几万公民参与的高门槛的选举,在很多时候,都比一夫独裁的政治更加优越,也更有战斗力的。

    哪怕即将崛起的女真人的帝国,在初兴的时候也不是一夫独裁的,他们还保留着大量部落时代遗留的军事民主制。阿骨打的继承人,金太宗完颜晟还因为违反了阿骨打与群臣的誓约,偷了国库里面的钱买了点好吃好喝的,被群臣打了屁股。

    相比之下,被他麾下的金兵追得跑到海上去的赵构倒是圣心独裁,大权尽揽!

    当然了,如果遇上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来独裁,又另当别论了。不过耶律延禧并不是这样的天才,赵佶倒是足够天才,不过他的天才不在政治上……

    “看不懂,看不懂啊!”听完了萧兀纳的解释,耶律延禧摇摇头,心事重重地吐口气,“这么一个乱臣贼子,赵佶怎么就容得下?就不怕让这个劳什子共和制夺了天下?”

    “怎么可能不怕?”萧兀纳道,“只是顾不过来罢了。如果南北两朝议和了,说不定就能联手对付幽州了!”

    “议和?”耶律延禧回头看了眼萧兀纳,“怎么可能议和?朕和赵佶谁能放弃幽州之地?”

    “陛下,可是幽州之地并不在您和赵佶手中啊!”萧兀纳提醒道,“弃与不弃,只是一个名义。

    和幽州共和制这个大敌相比,区区虚名根本不算什么!”

    耶律延禧沉默着。

    过了一会儿才问:“不取河东了?”

    “河东当然得取!”萧兀纳道,“没有河东,咱们就没有和宋国议和的筹码。”

    “还是用河东换幽州?”

    “不可。”萧兀纳道,“幽州兵强,而且即将全据燕山之险,不是朝廷兵力可取的。朝廷兵马都是自备马匹兵器,自筹草谷的。如果不能有所斩获,将士们就会穷困潦倒,无力再服兵役。

    所以换取幽州是不可能的,幽州必须合南北两朝之力才能打败!不过还可以以河东换取河西、朔方。”

    自干辽打仗也是自负盈亏的买卖,打得着草谷才能维持。而幽州军在取得燕山北麓,收复易州和紫荆关险要后,就封闭了辽军入境劫掠的路线。以幽州军的战斗力,根本不会给辽军一点机会。

    所以反攻幽州肯定会变成一桩赔本买卖!辽国的那些自干辽怎么赔得起?只要再打几场败仗,他们不被打死也破产穷死了。

    至于要契丹朝廷发饷给下面的自干辽,那也得有钱可发啊!现在不仅岁币没有了着落,连燕地这个钱袋都没了。耶律延禧上哪儿找钱去发?

    “以河东换河西、朔方,虽然有点亏,但是总比没有的好……”耶律延禧想了想,“只是得先取了河东才有可能啊!”

    “陛下放心,河东易取!”

    “易取?”

    “陛下难道没有发现,自开战以来,我大辽天兵遇上宋国朝廷的官军,还没有败过,连南朝第一名帅高俅都给打死了。”

    萧兀纳顿了顿,又道:“可与此同时,我们遇到幽州军也是每战皆北啊!所以河东之战,陛下一定会大获全胜的!”

    “只要河东能胜了,什么都好说……”耶律延禧点了点头,似乎下定了决心,“明日朕的御营就向南而进,迫近雁门关!”

    ……

    象征大辽皇帝的日月神纛出现在雁门关外的奏报,和幽州军总军机司关于辽军可能移兵河东的分析报告,几乎前后脚抵达了大宋的首善之都开封府。

    再结合之前河北、幽州方面战事进展都颇为顺利的情况,都军机司也做出判断,认为辽军主力极有可能已经移兵西线,下一步很可能会进犯兵力相对空虚的河东、朔方。

    “河东奏报和幽州军报,都言及辽军将攻打雁门关,诸卿如何以为?河东宣抚王旉自言不通军务,难当大任,朝中有谁可以出镇河东路?”

    崇政殿中,赵佶正在愁眉苦脸的发问。

    河北的局势刚刚有了点起色,河东又传来了警报,虽然河东有雁门险要可依,但是却没有大将和强兵守御,刚刚走马上任没多久的王旉可没陶节夫那么信心满满,直接未战先怯,自请调任了。

    蔡京和何执中两位宰相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有点头皮发麻。王旉这个级别的大臣搞不定河东,那就该让宰执枢密一级的重臣出马了!可是朝中的这几位,谁有把握在河东战场上打败耶律延禧率领的契丹主力?

    “陛下,”知枢密院事郑居中出班奏道,“现任西北四路宣抚使童贯久历军务,熟知战阵,可以出镇河东路。”

    赵佶闻言轻轻点头,“童贯出镇河东路,西北四路宣抚使由何人出任?”

    “河西路经略安抚使章援可以出任西北宣抚,”郑居中道,“朝廷也可以趁机另派重臣出镇河西路。”

 第1098章 死神来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郑居中的这一手也是够巧妙的,利用河东告急的机会,将原本的大宋西北三帅臣中的童贯调走,加上之前高俅已经战死,这样西北三帅就只剩下一个章援,应该是孤掌难鸣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然后朝廷再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章援提升为西北宣抚,从凉州调往灵州。这样河西经略安抚使就出缺了,朝廷就能派遣一位重臣出镇河西,将半独立的河西路抓得牢一点,免得河西变成第二个幽州!

    “谁可以出镇河西?”赵佶的语气还有点犹豫。

    童贯早些时候给赵佶上过密奏,详细介绍了河西路的特殊情况。河西路是由官府、书院、寺庙、道观、城主等五大领主和骑士户、府兵户两级小封建主共同统治的。

    全路八十万顷土地中,用于维持河西路的路、州、县三级官衙,和一支小小的河西军(常备军)运行的官田还不到十万顷,受各级官府直接控制的人口不到五万户。而西北大教化团在河西路拥有的各大书院(河西的佛教寺庙和道观现在已经脱离了大教化团,大教化团麾下只剩下了天理书院)所控制的人口和土地比河西官府多了至少两倍!而且河西路大部分骑士和府兵,都是各地书院和城主的封臣,并不从属于河西官府。

    另外,西北大教化团在安西、北庭两地还拥有数十所天理书院,控制着数万军民户和不计其数的土地,拥有数以千计的骑士和上万府兵。

    所以河西路真正的统治者是大教化团的大教谕,而不是朝廷委任的经略安抚使。不过这两个职务在章援身上合二为一,他既是大教谕,又是经略安抚使,而且还是秦王川城的城主。

    城主一开始是用来忽悠没有追随赵乾顺兄弟西迁的部落首领和土著豪强的名号。后来河西军和大教化团的高层人物纷纷将家眷宗亲迁入,聚族而居,构筑城堡,割占土地,也就成了新的城主。

    而章援也从福建老家迁来了一批比较贫苦的远房章氏宗亲,又利用职权占据了秦王川作为自己的私城。

    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除了章援之外,还有他人可以驾驭操控吗?

    蔡京这时出班奏道:“陛下,侍卫亲军马军都虞侯刘法世为西军之将,又长期征战边塞,屡立奇功,应该可以震慑河西群豪。

    另外,还可以以契丹可能侵犯河西为名,令刘法带一将西军入驻河西路。”

    现在河西路已经有一将西军了,再入驻一将就有两将西军驻扎在了河西地盘上。此外,早先还有三个将的西军已经调往河北战场效命了。

    也就是说,六个将的陕西新军现在只剩下一个将还驻留在陕西了。

    不过陕西新军还有个“后备役”制度,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动员出两三倍的兵力。

    但是进行这样的动员是需要时间的,动员出来的后备府兵年纪比较大,不如常备的六将新军好用。而且西军的骑士没有后备府兵那么多,不可能给每个后备兵组成的将配足骑兵。

    所以大宋朝廷并没有马上下达动员西军的命令,只是下诏询问童贯,是否要调集后备的西军府兵入援河东路?

    ……

    灵州,西北宣抚司衙门。

    在童贯的白虎节堂内,两人默默对视着。其中一人是刚刚接到诏令调任河东的童贯,另外一人则是从凉州赶来准备接任西北宣抚的章援。

    两个人也不忙着办理交接事宜,只是守在节堂里面,拿着诏书,翻来覆去的仔细看,看完了以后都是一声长叹。

    “道夫,不能去啊!”章援将手中朝廷发给童贯的制书撂在案几上,摇摇头道,“河东新军徒有其表,陕西有只剩下一将新军,根本不可能再调出了,调集后备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朔方虽然有四将兵马,可是需要守御的边境线太长了,有无甚险要,而且还有朔方马场需要保护。薛文黼(替代童贯出镇朔方)一定不会同意调兵的,你若去了河东,就是个光杆宣抚,比钟弱翁、高师严都不如啊!”

    听到章援提及了钟傅和高俅,童贯就是一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步了钟傅、高俅的后尘,战死沙场了!

    “不去不行啊!”童贯吐了口气,看着章援道,“致平,咱家是个内侍,和你,和武崇道,和高师严是不一样的。咱家不能有丝毫违抗圣命,要不然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童贯没有势力的!宋朝不比唐朝,对宦官的歧视深入人心。

    别看他在西北主军多年,带过的兵马有几十万,可是没有任何一支兵马是所谓的童家军。

    割在他下身的那一刀不仅断了子孙根,也绝了他称霸一方的可能性。就是他自己,主军朔方的时候,也不敢有丝毫不臣的举动,一条条的红线,他都是小心翼翼遵守着的。

    章援在河西,武好古在燕地的所作所为,在童贯看来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他不敢,也不可能这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