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14部分

天下豪商-第714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先革去官职,收入御史台狱问罪吧。”赵佶想了想,“还有那个劳什子辽人奸细,也都一起押到开封府,也收到御史台狱。这个人,朕要亲自审问!如果不明不白的死了,你这个御史中丞就自己收拾家当去海州吧!”

    赵佶的话说得很重,不过他要不怎么说,凤鸣山多半得在御史台喝毒鸡汤。

    石公弼连忙上走:“那亲自走一趟河东,保管将郑居中、刘延庆、凤鸣山等人带回开封府。”

    “好!”赵佶吐了口气,刚想说说河东战局的事儿,张叔夜就慌里慌张跑进来了。

    看到张叔夜,赵佶的心脏就是一紧。

    “张卿,出了什么事儿?”

    “陛下,太原城破,童贯……童贯跑了。”

    这话赵佶没听明白,他问:“可是城破之时童贯跑出来了?”

    对于童贯,赵佶还是非常信任的。武好古和章援都可以当皇帝,童贯却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所以他也不会追究童贯的罪责,而且还会继续重用。

    因为他现在也没人可用了。

    “不是,是童贯先跑,然后再城破的。”

    “先跑?”赵佶一愣,“太原不是被围着吗?”

    “解围了……一度解围。”

    “什么叫一度解围?”

    “根据河东宣抚司军机房的报告,是河西叛军沿着汾河西岸北上,还没接近太原城,辽人就解围撤往太原城东面的东山布阵。童贯则带着二十万两白银去犒赏,结果一去不回……”

    “他是被河西军绑架了!”赵佶跺跺脚。

    “陛下圣明。”张叔夜又不傻,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不过他不方便为童贯这个阉人开脱。

    “童贯去后,太原城就丢了?”赵佶接着追问。

    “童贯去后,太原大乱,运使蔡安持也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库房中的金银出逃。半路上又遇上了辽兵,只得弃了财货逃命,现在已经到了晋州。”

    “早知道就不让童贯入太原了……”赵佶叹了口气。

    童贯不入太原,河西军肯定不会作乱。哪怕那个凤鸣山是真的辽人奸细,也不可能煽动部队反对童贯。童贯和章援的关系可是亲密无间的!

    而河西军又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吓得辽人撤上了东山……如果不是河西军已经和朝廷撕破脸了,太原之围没准就这样解了。

    何执中硬着头皮问:“陛下,童贯被劫持,郑居中又获罪,河东战局该由谁去主持?”

    殿中的大臣们听到这个问题,一个个心都吊起来了。

    现在河东的局势不是一般的坏啊!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契丹人还打下了太原。而且河西、朔方又割不出去,真是神仙去了也难救啊!

    “韩肖胄可以吗?”

    想来想去,赵佶只想出了一个和章援仿佛的韩肖胄。他的相军虽然屡战屡败,但终究还是可以依靠的武力。

    “韩肖胄去了河东,真定府路怎么办?”吴居厚苦着脸说,“真定府路不仅要堵住契丹南下之路,还得防着幽州……”

    “那……”赵佶的目光在大殿当中游走,从一个个战战兢兢的大臣身上扫过,最后还是落在了张叔夜的身上。

    张叔夜也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上奏道:“陛下,臣愿意去河东收拾局面。不过……臣有三个请求。”

    “说。”赵佶松了口气。

    张叔夜道:“第一,臣不要东南六路开来的六将新军,请陛下将他们留在开封府。”

    东南六路开来的新军比开封禁军(不是开封新军)还要烂,真要去了河东,只能是送人头。而且他们的人头再送掉以前,还要耗费有限的钱粮,实在得不偿失。

    “准奏。”

    “第二,请陛下将保德军、苛岚军、岚州、宪州、晋宁军全部划归麟府路,以折克行总领军务转运之事。”

    现在河东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麟府折家的兵马,所以晋西北只能全权委托给折家了。

    “这个……”赵佶想了想,“可以。”

    “第三,请陛下派员索还童贯,再令其宣抚河朔,屯兵统万,联络草原,策应河东。”

    现在河西闹成了藩镇,能够压住西北局面的,也就是童贯了。而且朔方军是童贯一手建立的,也就只有他能稳住朔方军心。

    “也只能如此了。”赵佶叹了口气。“张卿所请,朕都准了!河东之事,就由张卿便宜处置了。”

 第1119章 国贼,军乱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观四年六月初七。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在天津市舶司(原来的界河市舶司)总署大楼中的议室厅里头,大宋、大辽、幽州三方面的和谈代表各自落座。蔡京、武好文、萧保先、李处温都不顾酷热的天气,一个个袍褂俱全,气度俨然。只是他们脸色,却是一个比一个难看,铁青的都快变成黑色了。只有居中而坐的武好古面色如常。

    他穿了一身薄衫,光头没带帽子,手里还拿着个大蒲扇在扇着,脑袋则是摇得和波浪鼓仿佛。

    “这话说的,怎么能这样呢?天地良心啊,某家和蔡相公那是赤胆忠心,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为天下生民立命,怎么就成了国贼了呢?怎么就卖国求荣了呢?这个章致平太不像话了,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河北、河东上千万黎民百姓的死活,还说我等忠臣良将是国贼……蔡相公,萧枢密,你们说,这事儿该怎么办?和局都已经谈成了,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听了武好古一番肺腑之言,蔡京和武好文的鼻子都快给气歪了,还好他们都是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否则武好古就得挨揍了。

    章倬所写的《乞诛国贼并举国抗辽疏》中,哪有一个字提到武好古?蔡京和武好文倒是一人扣了一个国贼帽子,都是要“诛”的。武好古克复燕云,累败契丹,分明就是天下头一号抗辽功臣,说他要篡国有人信,说他要卖国给契丹,恐怕是没有人相信的。就算他真的想卖,耶律延禧也不敢买啊!

    蔡京和武好文两人没话好说,倒是萧保先的副手,大辽南院枢密使耶律俨的侄子李处温开了腔,说道:“这事儿不放弃还能怎么办?大宋还能割让河西给我大辽吗?”

    辽国开出的条件是河西、朔方,外加岁币150万缗。在蔡京和武好文的艰苦努力下,好不容易谈到了以割让河西,岁币100万缗的条件,换取辽国从河东撤军,并且承认幽州和辽东的苏州安复军之地归属大宋。

    武好古扭头看了看蔡京,蔡京脸色铁青,摇摇头道:“我朝天子下了旨意,不割河西了,也没法割啊!”

    武好古笑了笑:“河西只是暂时不能交割。”

    李处温皱着眉头问:“大王的意思是,将来大宋还有可能将河西之地交与我大辽?”

    “将来的事情,将来在说。眼下的和约却是可以先签署的,能执行的就先执行,不能执行的就慢慢来,总要还南北二朝,亿兆黎民一个太平世道吧?”

    “大宋不割河西,我朝也不可能撤出河东!”李处温道,“而且我国现在已经拿下了太原城,整个河东,也是随时可以夺取的!”

    “呵呵。”武好古只是笑了笑,冲萧保先望了一眼,“萧枢密,你以为呢?”

    “一纸和约,事关三家吧?”萧奉先斟酌着问。

    武好古摇着扇子,笑吟吟道:“现在是两国四家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不知道再过几个月,会不会变成五家、六家?”

    “大哥,你说的第五家、第六家是谁啊?”武好文忍不住插了句嘴。

    在他看来,有了武好古和章援这两个乱臣贼子,好端端的大宋天下都有了大乱的苗头,怎么还能有更多的乱臣贼子?

    “这得问萧枢密了!”武好古笑着问萧保先,“枢密觉得谁比较像第五家、第六家?”

    这个问题的答案,萧保先当然是清楚的,第五家多半是生女真部落联盟,第六家不是萌古部就是克烈部……

    虽然辽国在河东搬回了一局,拿下了太原城。但是总体形势还是对辽国不利,燕地收不回,河西吃不下,侥幸拿到的半个河东也消化不了。虽然辽军拿下了雁门诸寨、瓶形关、忻口寨、娘子关、故关、赤塘关、百井寨、三交口、太原东山等险要,还控制着代州、忻州的州城和主要县城,以及太原府城、榆次县城、寿阳县城和平定军城等处。但是并没有取得河东劳动人民和地主恶霸的拥护,所以没有办法建立有效的地方政权。也就是控制了几十个要点和连接这些要点的交通线。周遭广阔的山区,仍然在忠于大宋的官军和形形色色的义军的控制当中。

    如果辽国想要维持在河东中部的军事存在,就必须布署重兵,而且还得不断投入资源,同时又无法征收到太多的税赋。就连草谷也不大好打——那可是两山夹一川的山西啊!辽人的骑兵在“一川”的河谷、山谷地形上还可以占据优势,到了太行山、吕梁山里面全是“抗辽人民游击队”,打个毛草谷啊!

    可是辽国又不能一口把吃进嘴巴里面的硬骨头(指河东)给吐出去。要不然在这次宋辽战争中可就输个底掉,还有什么威信统治草原山林?

    而不把河东吐出去,那么辽国就得慢慢在吕梁山、太行山之间流血……一个马背上的草原民族,陷进吕梁山、太行山了,还能好得了?

    可是好不了也得硬撑着啊!你不撑着怎么办?把兵力从河东抽出来去反攻燕京?打得过吗?或者去打河西?河西倒是弱一点,但是再弱也不会比大宋朝廷的官军还弱吧?

    “燕王殿下想怎么办?不如直说了吧!”萧保先也不和武好古绕圈子,直截了当地问了。

    “不如签个停战约。”武好古斟酌着说,“暂时的,先不打了,也不提什么割地赔款……当然了,苏州安复军的地盘,本王还是要提高俅哥哥的兄弟拿下的!要不然高俅哥哥在天之灵不安,本王的良心也过意不去啊!”

    良心……你武好古还有良心?

    萧保先那个生气啊!

    不过气归气,苏州安复军的地盘却是不敢不让出来的。

    “行!”萧保先道,“不过你们也得把飞狐口交还我国。”

    “那是自然,飞狐口要来作甚?”武好古笑着,“另外,本王还会另幽州各关卡开放与辽国的通商。辽宋之间,也可以继续在天津府和谈……只要两国有足够的耐心,以天下苍生为念,总是可以谈出个结果的。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如何?

    蔡京和萧保先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是悠悠一叹。

    也只好如此了!

    ……

    “陛下,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啊……”

    崇政殿,正站在一幅潘孝庵让人送来的襄阳府城地图前发呆的赵佶,忽然听见了杨戬的声音。

    “杨戬,你来了?”

    赵佶的语气淡淡的,目光仍然停留在襄阳城地图上。

    襄阳是个好地方啊!

    北有汉水,南有岘山,西有鸭子湖,东面则是一大片可以开垦的土地,一直延伸到汉水的河湾处,而这片平地的南面又是岘山,只有山脚和河滩的交汇处有一条容易通行的道路。

    也就是说,襄阳城不仅四面都有险要,还附送一块可以种地的小平原,可以开辟两万多亩水田。在极端情况下,依靠这两万多水亩,一年至少也能产出四万石左右的白米,足够养活一万精兵了。

    只要城防布署足够合理,襄阳城就是一座可以长久维持的堡垒!不怕强攻,同样也不怎么害怕围困。

    作为国都是太局促了,但是作为危难之时的避难所,倒是再理想不过了……

    “有什么好消息?”赵佶听见背后的脚步声,知道杨戬走近了,头也不回,就问了一句。

    “天津府的消息,议和初成了。”

    “什么?”赵佶一愣,回头看了眼杨戬,“什么叫议和初成?”

    “就是初步达成和议,暂时不打了。”

    “暂时不打?”赵佶愣了又愣,打仗还能暂停的?

    “辽人肯从河东退兵?”

    “不退。”杨戬摇摇头,将一份刚刚由快马送到开封府的武好古的密奏拿出来递给了赵佶,“陛下,这回蔡相公和武学士(武好文)同辽人达成了一个‘停战协定’,也就是先停一会儿,各自在战场上夺到的地盘也不吐出来,先占据着,也没有割地和岁币之议(其实《辽燕停战协定》中是包括割地的),朝廷也有台阶可下。”

    “谢天谢地,”赵佶长出了口气,一边翻看奏章,一边说着,“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可是停战又能停多久?”

    “六个月到一年。”

    “这么短?”赵佶又是一叹,“总算能让潘孝庵把襄阳城修起来了。”

    原来赵佶还没忘记跑路呢!

    “陛下,”杨戬笑着,“武好古的奏章上说,六个月到一年后,辽国必定大乱,到时候朝廷要收复河东就不难了,还能把辽国的大同府一并拿回来。”

    “真的?”赵佶细细一看,奏章上果然是这样写的。不过他的反应却是连连摇头,“还是算了吧,算了吧……莫要多事了,天下苍生再也经受不起这等大乱了。半个河东,不要也罢了。”

    这一年多的战争,不仅打得大宋朝廷的官军原形毕露,也让赵佶的雄心壮志彻底磨灭,什么联金灭辽,什么联蒙攻辽的,他统统不想了。只想安安稳稳做过太平天子。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北国的风云,即将大起!

 第1120章 天理女真

    (全本小说网,HTTPS://。)

    “故万物有源,太初有道,道生天理,天理为本,方有宇宙,无穷无尽,有始无终,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间万物,各有其理,格物致知,存理灭魔,天人相合,成仁成圣……”

    大辽东京道,混同江畔,完颜部王城之内,新落成的天理大书院内,一大早就传出了朗朗的读书之声。(全本小说网,HTTPS://。)

    读书的并不是少年学子,而是一群五大三粗的完颜部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