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43部分

天下豪商-第743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知道幽州军厉害的萧挞不也却不敢和高永昌一起逃命,因为他可是在戴罪立功!丢了宁江州的账,耶律延禧还没和他算呢!这要狼狈逃回辰州去了,还不得两罪并罚?到时候脑袋就保不住了……

    所以萧挞不也连忙将督战的契丹勇士都派了出去,在他坐镇的山头下排成几排,人人持弓搭箭,先射了一排羽箭插在地面上,形成了一道“红线”。大队大队的渤海败兵溃退下来,就在他们这里被阻挡住。有些不信邪或是一时没守住步子越过“红线”的,都被射成了刺猬!

    饶是如此,溃兵们还是越来越多,到了此地,既不能后退,也不肯在回去送死。混杂在一处,哭声震天。

    这个时候,高永昌也在亲兵死士的护卫下退到了这里,契丹人的督战队没敢向他放箭,而是由着他下了马,踉跄奔到了萧挞不也面前:“监军,幽州军会妖法,俺们的人实在挡不住啊!”

    高永昌没敢说幽州军的大炮厉害,而是拿妖法说事儿。大炮终归还是人命可以阻挡的,可是妖法就不是人命可以抵挡的事儿了……

    “不能退啊!”萧挞不也摇摇头,“皇上就在辰州坐镇,咱们要退下去,脑袋还要不要了?这次可是国家存亡之战,打败了搞不好是要亡国的!”

    “可是,可是妖法怎么破?”高永昌跺跺脚,“咱们现在不退,等会儿幽州军的妖法落下来还是挡不住啊!到时候不还得退?”

    萧挞不也哪里肯松口?在离开辰州的时候,保他戴罪立功的萧奉先已经暗示过了……契丹人可以跑,渤海奴必须死!

    高永昌看到萧挞不也不肯松口,正琢磨着是不是带着心腹的渤海部精兵来个战场倒戈的时候,萧挞不也身边忽然有人大喊:“幽州军退了!幽州军退了!”

    幽州军退了?怎么可能?

    高永昌和萧挞不也都不敢相信,双双举头张望。发现战场上的形势陡然生变。原本在追杀渤海败兵的幽州军,正在秩序井然的后退。而且战场上还隐约传来了一阵阵刺耳的金属敲击之音!

    幽州军明明大胜在即,却鸣金收兵,放了高永昌一码……不用说,一定是有什么阴谋了。

    高永昌和萧挞不也都不是傻瓜,当然能看出不对了。

    但是看出不对,也不等于要说出来啊!

    幽州军退了,那渤海军就不必逃跑了,不但不必跑,而且还可以转身回去继续挖壕筑垒……这样他们就算在旅顺府城外站稳了脚跟,就可以向耶律延禧通报获胜了!

    “监军,”高永昌看着萧挞不也,试探着问,“幽州军退了,咱们是不是能算打胜了?”

    你都这样了,还好意思说打胜了?

    萧挞不也在心里面鄙视着高永昌,不过嘴上却说:“自然是胜了……皇帝叫咱们在旅顺府城外构筑营垒,以为长久之计。只要完成了,就算是打胜了。现在南人兵退,把战场让给咱们了,怎么不是打胜了?高太师,你赶紧带人去筑垒,本官马上给天子报捷,为你请功!”

    同一时刻,刚刚打了“败仗”的柴枞已经气呼呼上了旅顺府城头,寻到督战的马政告状了。

    “总管,那罗克敌胆子太小,敌人分明溃了,却说什么北面山上有个鸟伏兵,鸣金收兵了!辛辛苦苦一场,才割了几个脑袋?下回可不能让这些玩爆竹的来指挥。”

    马政闻言笑道:“这事儿可怪不得克敌,是本官吩咐的……虽然要给北虏一个下马威,可也不能太过火了。真要把渤海人杀光了,耶律延禧也许就会害怕,不敢来旅顺府了。”

    “不敢来不是正好?”

    “好什么?”马政扶着垛口,看着外面的第五将官兵和炮兵不慌不忙的后退,笑着说,“耶律延禧不来,咱们要灭他就不容易了……辽国那么大,便是一个东京道就大的没边没界了。咱们要一处一处攻占多麻烦啊?而且要一处处的打,就难免分兵。咱们分兵则弱,而契丹则可凭借骑兵在自己的地盘上往来纵横,以重兵会咱们的偏师一旅。到了那时,咱们可就得一场场苦战了。”

    “可契丹人就是能跑啊!”柴枞摇摇头,“就算在旅顺府把耶律延禧打败了,他的契丹骑兵还不是一溜烟跑了?咱们手头才多少骑兵啊?就算从天津再调几千铁骑,也灭不了多少契丹骑兵的。”

    打硬仗,契丹人不行。可是他们到底是游牧民族的底子,真要跑起来的确难抓。

    如果耶律延禧以辽河流域的一连串城池为依托,以强大的骑兵军团为机动力量,在内线进行机动防御。以幽州军现有的兵力和机动能力,这仗可有的好打了。

    所以马政就想利用耶律延禧送货上门的机会给他来一记狠的,打光他的主力,这样他再要想靠机动防御守住东京道也没本钱了。

    “现在灭不了,”马政笑着说,“所以咱们还得加把劲儿,等马植的兵到了,再打几次败仗,让耶律延禧觉得胜利唾手可得……最好在把这座旅顺府城送给他。只要双方犬牙交错在一起了,等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咱们就会有机会把耶律延禧的大军,都留在旅顺府周围了!”

    ……

    耶律延禧是在辰州城外的御帐之中得到高永昌、萧挞不也差人送来的捷报的。

    在捷报上,高永昌的渤海军和萧挞不也指挥的契丹骑兵,可是打了一场苦战。顶着幽州军的“妖法”筑垒,然后又依托营垒壕沟,生生击退了幽州军的十次猛攻,在付出了上千人阵亡,更多的渤海战士负伤的惨重代价后。总算在旅顺城外站稳了脚跟……战斗进行到最困难的时候,高永昌更是带着宗族亲兵反扑,和幽州军的长枪兵肉搏,最后战成了一个血人,才好不容易把幽州军击退!

    “好!好一个高永昌!”

    耶律延禧拿着萧挞不也的奏章看了又看,最后终于畅快淋漓的笑了起来。这可是辽军对阵幽州军的第二次胜仗。

    上一次也有高永昌的份儿,这次又是他……看来他的渤海部勇士,还是能战的。

    “二位马卿。”耶律延禧点了马人望和马植的名儿。

    “臣在。”

    马人望和马植纷纷起身行礼。

    “上回打辰州就有马家一份,这回也不把你们落下了。”耶律延禧笑道,“马植,你也领着奉先军出征吧,让嗣先带骑兵助你一臂之力……从东路走,逼近旅顺府的东关城下寨。也和高永昌一样,要步步为营,慢慢逼近东关,可知道了吗?

    马人望,你是南府宰相,这次就跟在朕身边参谋军机吧!”

    “臣等恭领圣旨。”

    马植和马人望心中自是叫苦不迭。他的如意算盘也被耶律延禧给破了……

 第1165章 共和国的崛起 十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打发走了马人望和马植,耶律延禧又把北院枢密使兼行宫都部署萧奉先,行宫副都部署萧陶苏斡和御营都统萧兀纳等契丹心腹全都唤到了御帐,一起商议进军旅顺府的布置。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陛下,那野已经在辽河上建好了铁索浮桥,还在辽河两岸修了桥头堡。桥头堡内还布设了旋风砲和床子弩,可以确保辽河不被武好古的战船突入了。”

    几个人刚一进大帐,萧奉先就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是他的儿子萧那野在辰州境内的辽河河道上搭建了一座用来封锁河道的“铁索浮桥”,用两根碗口粗细的铁链拴上百艘木船,连成了浮桥,横亘在辽河之上。同时还在浮桥的两头,各修了一座相当坚固的桥头堡。桥头堡内还布设了用来封锁河面的发石机和床子弩,还驻守了数千契丹骑兵。他们可是随时反击企图在辽河河口地区登陆幽州军。

    “好!”耶律延禧满意地点点头,“在陆地上,我大辽总有办法和幽州贼抗衡的,现在所忧虑的只是辽河。朕驻跸辰州,也是为了防御幽州海贼。现在辽河已经封锁,总算可以放心一些了。”

    耶律延禧驻跸辰州的目的其实有两个,一个当然是针对马人望、马植的,得把他们的马家军押上战场!

    第二个目的则是整饬辰州的海防。耶律延禧也不傻,当然知道幽州海军大大的厉害!在陆地上,辽军还可以仗着人多马多和幽州军周旋。可是在海上,别说幽州海军了,就是宋朝的海商海贼也能吊打辽国的水师。

    所以辰州海防必须要加以整饬,要不然耶律延禧的大军一旦深入辽东半岛,武好古的海军就能在他屁股后面登陆了!

    而辰州海防的重心又有两个,一是辽河入海口;二是辰州的海港。

    此时辽河的通航能力很强,不在长江之下。幽州海军直接能沿着辽河深入辽东腹地,所必须要加以封锁。

    而辰州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个商埠海港,一旦被幽州军占领,后果更不堪设想。

    “陶苏斡。”耶律延禧接着又点了突吕不部出身的萧陶苏斡的名。突吕不部是契丹腹心部落之一,但并非皇族后族部落。能以突吕不部出身,爬到行宫副都部署这样的高位,自然是有几分本领的。

    这位萧陶苏斡就是一步步从底层往上爬起来的,从笔砚小底开始,一步步爬到如今的高位。期间还几起几落,还在当过多年的马群太保,在漠北滑水马群司和漠南马群司任职——这可不是个饲养员的活儿,而是得和草原上的各路盗马贼打打杀杀。能干下来的,都是有点本事的。

    “臣在。”陶苏斡出班应答。

    耶律延禧瞧了他一眼,高大粗壮,花白的须髯好似钢针一般,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棱角分明,一看就是个能耐住挫折,不容易被击倒的汉子。

    “朕南下后,将辰州交你防御,给你一万部落军的勇士。”延禧道,“辰州乃是后路要冲,万万不可有失,明白了吗?”

    “臣敢以性命担保辰州不失。”萧陶苏斡大声回答。“不过臣还想讨要一支精兵。”

    “说吧,想要哪支兵马?”耶律延禧问。

    “臣想要顺国女直的骑兵。”

    顺国女直是按出虎水完颜部的近邻,和完颜部长期不和,自然也没有跟随完颜部起兵反辽。在萧嗣先、萧挞不也兵败宁江州和黄龙府后,顺国部的首领阿鹘产、赵三就率部跟随辽军南走。现在也到了耶律延禧军中,虽然只有数百骑精锐,但却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劲旅。

    “好,朕就让赵三率300顺国女直的骑兵跟随你守辰州。”耶律延禧没舍得把所有的顺国女直骑兵都交给萧陶苏斡,只给了一半。而将阿鹘产的300骑带在了身边。

    他接着又对萧奉先说:“奉先,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此番大军南下旅顺,怕是要持久苦战。数十万人的粮草供应,是万万不能有差错的。朕现在就将此重任托付给你了,务必在一个月内,将囤积在辰州的粮食和草料,分出一半运往军前的复州城。只要兵粮足备,咱们总能把幽州军耗死在辽东!”

    “臣恭领圣旨。”

    耶律延禧选择旅顺为进攻目标,其实还存着拼后勤的想法。他虽然出动了四十万大军,但是背靠辽河流域的大粮仓,在后勤供应上是有一点优势的。

    而武好古虽然控制着海路,但是燕地素来缺粮,本身也需要从辽东买粮。在耶律延禧决心攻打旅顺之后,辽粮海运的路线,自然被完全掐断了。没有了一年二百多万石的辽粮,武好古的幽州必然会缺粮,也许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供应辽东前线了。

    这样,耶律延禧就能依靠持久战把武好古的幽州耗干净!

    安排好了辰州和辽河河口的防务以及搬运粮草的事宜,耶律延禧终于可以放心南下旅顺府了。

    大辽天庆二年八月初一,耶律延禧的御帐从辰州开拔。在超过二十万契丹、渤海和汉人兵将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南下。仅仅用来三天,在八月初四,就抵达了紧挨着旅顺府的复州城。八月初五,象征着大辽天子的日月神纛,便高高矗立在和大黑山遥遥对望的笔架山之上。

    ……

    就在耶律延禧驻跸笔架山,超过三十万辽兵压向旅顺府的同时,远在幽州的武好古,却遇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麻烦,而且还不小。

    兵太多了!

    准确的说不是兵多,而是前来应征的壮士太多了!

    武好古本来以为只有幽州的小公民们会挺身而出,保卫幽州共和。他们毕竟是幽州共和政权的小主人和接班人,他们不保卫谁来保卫?

    可是出乎他的预料,在幽州属于被统治阶级的贫下中农,也都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哭着喊着要保卫共和,要去和契丹人拼命……

    在幽州各地设立的募兵点前,全都是排着长队,兴高采烈的贫下中农,人数肯定超过了二十万!如果算上应征的骑士、府兵和应募的“小主”,幽州军的总兵力恐怕都能靠近四十万了。

    这下真不知道是辽兵比较多,还是幽州军比较多了?

    “大王,这个是好事儿啊!兵多好打仗嘛,而且这是人心所向啊!”

    “大王,装备的事情好办,减省一点便是了。铁甲配不齐就用纸甲凑合,天津铁不足就用武州铁打造兵器……能用就行了。”

    “军饷也不发愁,共和府已经发布通告了,凡是非点集的骑士、府兵,一律不发军饷。可是应征的勇士一点都不少,看来都是真正拥护共和政府的好汉子!”

    “是啊,咱们可不能寒了壮士的心啊!尽可能多招点兵,大不了分几路出击!”

    共和执政府的议事厅中,三司六房六监的头头们正七嘴八舌发表着意见。都是一个意思,要把拥护共和的幽州贫下中农都招募进军队。

    管他四十万还是五十万……打天下还嫌人多?

    而且幽州的贫下中农都热爱共和,觉悟那叫一个高啊!没有军饷也肯入伍,你还有什么话说?

    那边陶节夫和张克公可是出了高价在募兵,可有几个幽州人去应募的?寥寥无几啊!

    这说明什么?说明共和主义得人心啊!人民群众都心向共和了,谁能忍心把他们往万恶的君主专制的火坑里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