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66部分

天下豪商-第766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武好古这回,不仅要剥夺右姓的土地(其实也不是他们的),还要剥夺右姓家族对人口的控制。

    因为武好古要安置在辽东的至少二十万公民户(包括府兵户、骑士户)也需要佃农和雇农。

    “执政,”马人望摸着胡须,“老夫建议在括田检地的同时,将辽西、辽东地面上所有的渤海右姓子弟,悉数迁往旅顺府安置。”

    武好古拈着胡须,似乎在仔细思考。

    马人望道:“渤海右姓替契丹人管理田土一百多年,大多有些资产,而且他们的子弟多少都读过点书,也算半个士子。如果可以集中到旅顺府,旅顺一定可以很快繁荣起来。”

    “把他们聚集到旅顺会不会闹出乱子?”武好古有些不大放心。

    旅顺是他在辽东的大据点,也是统治中心。

    马人望想了想,又道:“那就把他们分别迁到辰州和旅顺。分在两处,应该就乱不起来了……估计会有一二十万众要迁移。一人分个五亩地,有一百万亩土地应该足够了。”

    “分四处吧,”武好古道,“再给马二哥一些,再送一些去安东府。另外还有5000户送去渤海州。这样渤海右姓分在五处,不会再为祸了。”

    “其实是七处。”马人望笑道,“辽国那边还有一些,上京道和中京道北部也有渤海人。另外还会有一些出奔黄龙府投靠完颜阿骨打,也许还会带走一些渤海奴。”

    “那就由他们去吧!”武好古一挥手,“等诸军布防完毕,就开始辽东、辽西括田搜户!等查明了户籍,再宣布迁移右姓。

    另外,右姓各家的族长,也要全部集中到辽阳府居住。”

    武好古这回在辽东、辽西搞得“土地革命”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

    一方面有燕地汉人豪强这些带路党帮忙;二来共和政府有燕地“土改”的精英;第三,则是有三十万大军镇在这里!

    这三十万大军不仅对渤海右姓是个震慑,对于负责检地括田的官员,同样是个监督。

    而武好古自己,当然也得在辽阳府坐镇了!

    对于现在的共和政府而言,实在没有比“辽西、辽东土地改革”更大的事情了。

    这次封建土改一旦完成,共和政府的公民户很有可能会超过三十万!

    有了这三十万武装的公民,共和国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坐镇,武好古还准备把慕容忘忧、吕好问、吕本中、苏迨、苏过、李纲、侯仲良等等实证派、理性派甚至理学派的学者都请到辽阳府,一起商议建立共和国的问题。

    成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共和国可比依葫芦画瓢搞个帝国、王国困难多了。

    此时的中国已经有了1300多年的帝制传统,成立帝国或王国(两者在中国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很多先例可循。

    但是共和国却是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国家形态。相关的实践,除了记载在史册上的“西周共和”,就是界河商市、京东商市、幽州和南洋都护府这一类地方政权的实践。

    说实话,共和主义并不成熟,也远没有到深入人心的时候。

    武好古现在把共和国的牌子扛出来,只是因为看不到帝制的希望。

    也不是他自己不能为帝图皇,而是在不改变幽州共和大方向的前提下,皇帝这把交椅也只有武好古也许还有武好古的儿子能坐稳。再往下传,一定会闹起革命。

    因为幽州政权的基础不是维护皇权的士大夫,而是颠覆皇权的武装公民和资产阶级。这帮人就相当于人人带枪的美利坚暴民和黑良心的资本家啊!

    其中武装公民的精英是军校生,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而资产阶级中的精英则是以云台学宫学生为核心的大学生(这年头大学可没扩招啊)。近代的大学出了多少刺头?

    只要稍微了解一点近代历史,就会知道军校和大学都是帝制国家的革命家摇篮啊!

    武好古怎么能一边努力培养革命家,一边让自己的子孙去干掉脑袋的皇帝工作?虎毒还不食子呢!

    所以知道自己这些年养出的是什么怪兽的武好古,是绝不会让自己的子孙成为革命对象的。

    不过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巩固共和的基础,免得自己的子孙糊里糊涂一头扎进帝制陷阱,将来把命送在断头台上。武好古可是得费上一番心思了。

    另外,现在毕竟是中世纪,共和国和贵族特权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共和国的功臣们,包括武好古自己,还是需要一定的特权作为奖赏的……

 第1200章 要开始共和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宋,开封府。全本小说网https://。

    天,渐渐昏暗了!

    当武好文从太常寺衙署中出来,已经过了酉时。

    若按照后世的时间算法,便是晚上六点多快七点钟。现在已经是孟夏四月,白昼的时间已经延长,因此到了这个时候,天色只是昏暗。

    不过开封府上空,不知什么时候却笼罩上了一片阴霾。

    大概又要下雨了吧?

    武好文叹了口气,翻身上马,朝金水河岸边自家的宅邸而去。

    出了太常寺,放眼四望,便是满眼繁华了。

    七十二家正店灯火通明,上千家脚店生意兴隆。

    金水河上,不时有画舫穿行,从船上传出一阵阵丝竹歌舞之声,虽然是靡靡之音,但也让人精神放松。

    因为街道上行人太多,武好文干脆下了马步行,走在了极度繁华的大街上。

    得益于蔡京的钱引改革,如今开封府的市面可以说繁荣到了烈火喷油的程度。开封城内随处可见正在兴建的楼房和正在销售的房产。

    因为河东、河北的富庶之家为了躲避战祸,不断进入开封府。开封府的人口再一次膨胀起来,光是城墙之内的户数就超过了二十万户!再加上并未落籍的居民和流动人口,实际居住在这座大城市中的人口,恐怕已经不下150万了。

    在人口增多的同时,太府寺的抵当所又开办了面向在京官员的无息贷款购房业务(每官仅限一次)。凡是在京的官员,只需要首付一到两成,都可以向抵当所以房产做抵押借到余下的九成购房款。还可以分期偿还,也可以到期一次偿还。

    这样在京官员就不必总是租房居住了,哪怕刚刚高中进士时,也可以通过抵押贷款,购入属于自己的房产。

    这些数量庞大的无房官人们一下子就有了购买房产的能力。除非够资格得到上好的官舍居住,否则在京官员也得自己租房。由于这几年河北、河东的富户大量涌入开封府,造成开封府的房租节节上涨。

    租房,不如借个无息贷款去买房子!

    而且蔡京在钱引改革获得成功后,又提出了给官员加俸的建议,并且得到了赵佶的批准。官员的俸禄一涨,买房置业的动力也就更大了。

    所以开封府的房产这两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在房产市场供需两旺,价格不断攀升的带动之下。和房产相关的行业,比如营早、泥灰、砖石、木料、家具等等,全都一片繁荣。

    不必说,开封府的gdp如果有统计的话,肯定也涨得不像话了。至于税收,则是托了房地产的福,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翻了一倍,政和二年就突破了120万缗!

    这开封府,真个儿是寸土寸金啊!

    可不知为何,身在寸土寸金的开封府,武好文此时却有一种末世梦华的不安感觉。

    他今天在太常寺当值时听到了一个相当可怕的消息。

    在辽东兵败的耶律延禧于三月初三病死在了辽国的西京大同府,遗诏命皇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即位,命敖卢斡之母文妃以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辽国就此进入了主少国衰的时代!耶律延禧在时都打不过武好古的共和军,现在换上孤儿寡妇,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就在耶律延禧病逝前后,原本臣服大辽的生女真和渤海人,也相继独立建国。女真人的国家称为金,渤海人的国家称为元。而且两国的君王都称了帝!

    原本的南北二帝并立,现在已经被打破了。北方出现了三个皇帝!

    而南方汉地这边……武好文的哥哥武好古,差不多也该到了为帝图皇帝时候了吧?

    武好古一旦称帝,这北方的乱局,是不是就要波及南朝了?

    而自家一门,还能在这繁华如梦的开封府安居吗?

    一想到这些,武好文就有一种大难将要临头的压迫感!可偏偏又无能为力,他现在虽然官拜太常少卿,但这不过是份闲差,根本左右不了朝局。况且,他的身份实在尴尬,说是大宋的官人,不如说是幽州的人质。

    即使他有心离开,都无路可走!

    想到这,武好文驻足在金水河边,望着不远处的天波门,幽幽一声叹息。

    ……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不过家中却有访客。

    正在内厅中由武诚之陪着喝茶的,是武好文的老师侯仲良和同属洛学一门的胡安国。

    胡安国是绍圣四年的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比武好文早上一届。官运却大大不如武好文,政和元年时才做到成都府通判。到了政和二年,又遇上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心灰意冷之下,就称病隐退,在江南东路隐居,专心学问了。

    现在不过是政和三年,胡安国理应在江南替双亲守孝,怎么大老远跑来了开封府?

    “好文,”待儿子行过了礼,武诚之笑呵呵开了口,“师圣先生和青山先生都收到了大哥儿的邀请。”

    “什么?”武好文一愣,“他又想做什么?”

    年近四十,生了一张长驴脸的胡安国接过话题,皱着眉头说:“他想在北方立国了!”

    “立国……”武好文吓得一哆嗦。

    这是要造反啊!

    造反是要杀头的!武好古这个反贼是杀不着的,因为朝廷的军队肯定打不过共和军。可是自家父子现在都被扣在开封府为质,什么时候开刀问斩还不是官家一道旨意的事儿?

    “好文。”武诚之安慰儿子道,“大哥儿不是要做皇帝,他要立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所以不能算造反的。”

    还真不能算造反……其实就算武好古在天津登基当皇帝,赵佶也不一定会把反贼的帽子扣上去。

    因为武好古如果被定性为反贼,那朝廷就必须要发大兵去剿灭了。

    可幽州那边都是共和暴民啊!闻战则喜啊!

    而且他们还刚刚把大辽百万天兵暴揍了一顿……说不定耶律延禧就是在被共和暴民打伤,逃回西京大同府后才伤重身亡的。

    大辽的百万天兵都扑了,大宋这边谁还敢去摸幽州的老虎屁股?

    人家共和暴民不打过来就烧高香了!

    “没有皇帝的共和国?”

    武好文闻言眉头大皱,这事儿好像比称帝还糟糕吧?

    称帝的话,只要武好古不把赵佶逼急了,南北二朝混着,大宋这边怕是求之不得。

    可是他偏偏不称帝,还要闹个劳什子共和国,这是图个啥?

    “老师,青山兄,”武好文看着自己的老师侯仲良和同门师兄胡安国,“我大哥要立国,为何要请二位北上?难道是要请你们做官?”

    胡安国摇摇头,说:“他要请我们做官,我们就不去了。他是请我们去共商共和体制的……据他所言,如今的帝制始于秦朝,历经一千三百余年,早就是弊端丛生,不再适合如今的天下了。所以他虽开疆数千里,仍不僭位号,不开帝业,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乃是上乘三代之遗意。”

    “这话说的……”武好文连连摇头,“大宋这边还是家国天下,他一乱臣贼子,居然说什么上乘三代之遗意!也不怕天下人笑话。”

    侯仲良道:“是乱臣贼子,还是上乘三代之遗意,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为师和青山都想去看看,也想请你同行。”

    听着老师的话语,武好文有点哭笑不得,他现在是人质啊!能出得了开封府界?

    “怕是去不了吧?”武好文摇摇头。

    “怎么去不了?”侯仲良说,“燕地创立共和是大事儿!不仅是燕地的大事,而且是全天下的大师!这事儿你怎么能不参与?你可以代表朝廷去参与。”

    胡安国也道:“若是武崇道要开帝王之疆,那么天无二日,朝廷自不容他,可他如今不建帝王之号,未必不能和朝廷共存啊!”

    真是个书呆子!武好文心想,朝廷又打不过那个乱臣贼子,不凑合着容,还能怎么着?自己去送死?

    侯仲良看到自己的学生一脸纠结,笑着说:“望道,为师只问你想不想去一趟。你若想去,为师自有办法让官家和蔡相公许你走一趟。”

    “这个……真的能去?”

    侯仲良笑着,“为师如今也是玉清道德宫的坐上客,在官家那边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而且……今次之事,和官家也大有干系啊!如果幽州创立共和之国的路子走岔了,乱得就真个是天下了。乱天下,不是乱家国啊!”

    家国天下常常放在一起说,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家国是一朝一代的统治权力。天下,则是指华夏之国!

    武好古在燕地草创共和,的确可以和秦始皇扫荡六合,建号帝王相比。

    秦朝虽然短暂,但是其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治,却一直传到了如今的大宋朝。

    而武好古现在,就要打破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开创一个天下为公的共和之邦!

    这个变局,绝不会比秦统一六国给中华带来的变化要小。而秦统一六国,开创帝业之后,直到汉高祖平秦灭楚,一统天下,才算是真正确立帝制集权。

    现在共和初兴,天下能不纷乱吗?安居南朝的大宋,能视而不见吗?

 第1201章 大邦不可共和?

    (全本小说网,HTTPS://。)

    教主道君皇帝的玉清道德宫并不是一个搞封建迷信的地方——大宋并不是封建的,而是一个集权官僚的帝国!而且这个时空的赵佶也不大迷信,反而被武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