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05部分

天下豪商-第805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卿抬起头来,让朕看看。”赵佶早就听说过韩肖胄麾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岳和。在辽宋战争和之后的河东拉锯战(大宋和辽国议和,但是昭义军、府麟军仍然支持河东豪强反辽,双方在多山的河东长期拉锯)中表现不俗,身历数十战,每每身先士卒,但是从无胜绩……

    常败将军啊!想来是非常可靠的!

    岳和闻言,连忙挺起身姿,立在殿上。赵佶看着轻轻点头,果然是一条好汉啊!膀大腰圆,面目忠厚,还留着几缕长髯,看上去还非常年轻。

    “岳卿,年岁几何?”赵佶温言问。

    “臣今年刚满三十岁。”

    “三十岁就当上了一军之将,不错,不错。”赵佶又问,“可有子嗣?”

    “有二子。”岳和道,“长子名飞,次子名翻,都在相州读书。”

    “可荫官否?”

    岳和脸颊一红,“臣从军多年,却无寸功,所以不得封妻荫子。”

    封妻荫子得有功劳啊,岳和总打败仗,上哪儿立功去?

    “授岳飞为承信吧。”赵佶道,“明年便让他入武学读书,将来也做个和你一样的大将(常败大将军)。”

    承信就是承信郎,是最小的武官(有官身)。宋朝在政和二年时改易了武阶官的官名,三班借职被改成了承信郎。

    现在岳飞早了十一年就入仕做官,而且还是个将门子,还有老爸拉扯起来的4000部署,可高了不止一截,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当一个和他爸爸一样的常败将军?

    给岳飞赏了个官后,赵佶还给岳和赐了宅邸、钱物,才让他告退。

    有个忠厚老实的常败将军保护自己,赵佶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笑着对殿中的重臣道:“有4000昭义兵在京,总是能安稳一些了。现在可以处置武好文了吧?张克公,他在御史台狱中如何?没有受苦吧?”

    “回禀陛下,”御史中丞张克公出班道,“武好文在狱中和在家中并无太大分别,现在一切都好。”

    没有分别?赵佶心说:难道张克公还安排花魁去陪武二郎睡觉了?也不知道安排谁去了?

    “那么该给他定个什么罪?”赵佶皱着眉头问。

    定罪?

    这可不好办啊!罪小了,说不定那帮四学士子又要闹事。罪大了,说不定周国要借口开衅。

    现在给金国的八十万岁币告吹了,虽然蔡京提出了补救的办法。可是提出办法是一回事儿,把事情办成是另一回事儿。

    因为武好文进了御史台狱,下面可没人敢再去大同府和金人谈判了。

    而且换别人去了,也不可能谈出一个更好的盟约。毕竟别人没有一个大哥叫武好古啊!

    所以这“四方灭金策”搞不好还用得上!这样就更不能得罪武好古了……虽然武好古不一定会当四方灭金的主力,但是能打个助攻也好的。

    “陛下,”蔡京道,“臣以为应该给武好文定个编管河南府的罪。”

    武好文落籍河南府洛阳县白波镇,编管河南府不就是回家养老吗?

    而且武好文有的是钱,去哪儿不是舒舒服服的?

    “编管是否太重了?”赵佶摇摇头,心想:二娘会伤心的!

    “要不……安置河南府?”

    安置比编管要轻一点,通常给个什么团练副使的虚衔,本州安置。

    “太重,太重。”赵佶连连摇头。“好文只是行事不当,并非犯罪。若是安置,以后谁去和金国交涉?谁还能谈出更好的条件?”

    也是啊,就是好也好不到哪儿去。武好文那么大面子,最后谈出个80万,换别人去,没准还加一点!

    “那就给个监州税吧。”蔡京道。

    “也好,”赵佶想了想,“让他去监郑州税吧。”

    崇政殿中的官员都有点无语了,咋不监开封府税呢?贬官去郑州?听都没听说过,离开封府才多远啊?

    蔡京硬着头皮道:“陛下,只怕四学学子再闹将起来……”

    还闹?

    赵佶脸色阴沉下来,蔡京立马闭嘴不言语了。

    赵佶道:“蔡卿,这次带头上书的那几位学生,该给些什么赏赐?”

    一杯毒酒?

    蔡京心里怎么想,嘴上却不敢说,不过也是坏人,早就想好怎么陷害忠良了。

    “这次是状元何栗,进士何棠、何榘,太学生张浚,武学生刘锜等五人带头上书,这五人自然应该转官、赐官的。

    另外,应该让何氏三兄弟一起去驻天津公使馆任职。”

    “让他们去天津?”赵佶一愣,“去干什么?”

    “去谈四方平金策。”蔡京道,“如果谈不下来,自当穷治其罪!”

    “好!就怎么办!”

    好嘛,他们三个先是带头把武好文告进御史台狱,还烧了武家的房子,然后还去天津找武好古谈一起灭金……武好古得多深明大义才会同意啊?

    要是武好古不同意,呵呵,他们的罪可就大了!

    ……

    何氏三兄弟(三兄弟一起考进士,全部高中)接到进奏官送来的诏书时,他们已经回到了嵩阳书院。

    因为伏阙上书的事儿,他们现在成了嵩阳属于里面的争议人物了。

    之所以会有争议,并不是因为“乞诛卖国贼”,这没什么问题。武好文卖国是肯定的,虽然这事儿是赵佶的意思,而且经武好文的手卖,损失肯定最小。

    但终究是卖了国!

    所以何栗他们要上书乞诛武好文正是清流领袖应该做的。

    至于官家不听,也不会影响何栗在清流士子中的名望。

    但是在五月初四这天,开封府的劳动人民还喊出了“杀奸商”的口号,还发生了打砸抢烧事件。

    这可就不对了!

    杀奸商这种事情,在劳动人民看来当然是大快人心啊!杀得好啊!

    可是嵩阳书院里面没有劳动人民,都是有产阶级,绝大部分都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家里面开着铺子,放着高利贷的也不再少数。

    何氏三兄弟蛊惑开封贫民杀奸商是什么意思?要均贫富吗?杀完奸商,是不是就该轮到地主了?

    大宋承平一百几十年,又不抑兼并,而且还鼓励工商业发展,对商人的限制很少。上层的政治斗争也比较缓和,抄家灭族什么的都不流行。

    所以财富更容易集中和传承,到了道宗年间,特别是在中原地区,早就是富家占田无数,贫者无寸尺之土了。

    而且由于宋朝的富人大多是文人士大夫,对劳动人民的镇压手段不足。所以宋朝中期后,各地民变就此起彼伏,“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更是不绝于耳。

    现在连一项号称富庶的开封府城内,都被何氏三兄弟搞出了“杀奸商”的事情,嵩阳书院里面的地富子弟,又怎么会不戴上有色眼镜看何氏三兄弟?

 第1260章 义理之国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宋政和五年六月初六,距离五月初四的“上书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开封府城外的青城学宫里面,一处僻静的院落里面,何家三兄弟,正坐在树荫下面。一壶清茶摆在张小桌上,人手一把蒲扇,一卷书册。一边看书,一边闲聊着什么。

    他们三人已经接了圣旨,这次来开封府是等待辞陛的。

    和上一回入京上书时的万众瞩目不同。现在这三位都被扔到了角落里面,连青城学宫的司业都见不着了。

    不过何氏三杰还是能耐得住寂寞的,这些日子也不去访友,也不去拜见师长,只是在青城学宫里读书。也不读什么圣人书,而是读起了纪忆、李纲、墨莉三人共同编写的《大宋西域记》。看得津津有味,日子倒也打发过去了。

    今天何氏三杰又聚在一起读书,忽然老二何栗放下手中的书卷,侧耳听听,就听见了有了在拍打门板,还有秦桧的江宁口音:“有人在吗?文缜兄在吗?”

    何栗展演笑道:“是会之啊,快进来吧,门没插上。”

    吱呀呀一声轻响,院门被人推开,就看见两个儒服男子走了进来。一人是春风得意的秦桧。

    秦桧没有参加五月初四的上书,因为他是武好文出使大同的随员。自然不好去控告顶头上司。

    而且武好文出使前还给秦桧说了好门亲,是知抚州事王仲山的女儿,而这位王娘子的祖父更加了不得,是宰相王珪。

    进士出身,又娶了宰相的孙女,官场前途那是一片光明啊!而且更加难得的是,这位王娘子还是个难得的美人儿。虽然刁蛮任性了一些,不过新婚燕尔的秦桧,还是得意到了极点,脸上的春风是怎么都掩饰不住了。

    而和秦桧一起到来的,是一个粗壮黝黑的中年汉子。虽然穿着儒服,浑身上下却没有一丝的斯文气质,满脸的大胡子,双眸露着凶光,活脱脱一个强盗扮书生。

    “这位是凉国天理阁凤大学士!”秦桧笑着便将“强盗书生”介绍给了何氏三杰。

    此人居然是凉国驻开封府公使,天理阁大学士凤鸣山。

    “凤大学士,久仰,久仰。”

    何氏三兄弟纷纷起身,向凤鸣山拱手行礼。

    凤鸣山和秦桧是为公事而来的,在和王娘子晚婚后,秦桧也得到了一个鸿胪寺的职事,负责和凉国使馆联络。

    凉国只是一个藩国,并不算外国,所以朝廷对凉国使馆的官员也没太多的限制。因此凤鸣山想要和何氏三兄弟见面的请求,得到了鸿胪寺的许可。

    虽然大宋朝廷上下,没有什么人相信何氏三杰可以说服武好古出兵攻打金国。但是凤鸣山却依旧没有放弃。

    他今天前来拜访何氏兄弟,就是想和他们通一下气,商量一个共同游说周国的方案。

    “凤大学士,”何栗知道了凤鸣山的来意后,望着他问,“你真的相信我们兄弟三人能说服武好古?”

    “怎么不能?”凤鸣山咧嘴一笑,“状元公不会以为武圣人那等大儒会因私废公吧?你们告了武好文一状不过是私事。只要大义所在,他武圣人一定会参战的!”

    “大义所在?”何栗的兄长何棠眉头一皱,“凤大学士的意思是……”

    凤鸣山笑道:“金国,蛮夷也!大宋,诸夏也!卫诸夏,拒蛮夷,大义之所在。现在大宋拒绝岁币,不违情,不背理,更没有违背大义。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金国如果因为大宋不肯给岁币就发兵侵犯,就是谋夏乱华,是违背天理大义的。所以武圣人一定会出兵相助大宋,这一点毋庸置疑。”

    还有这样的道理?武好古不应该是居心叵测的窃国之贼吗?他会遵循义理?什么“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只怕大宋都没那么迂腐吧?

    如果金国愿意和大宋联手图周,大宋多半会毫不犹豫答应的……

    看到三个进士将信将疑,凤鸣山笑着:“三位勿疑。周国虽无君父,但是却有义理,而且是极重义理。”

    “周国重义理?”何家三杰有点不敢相信。周国号曰共和,实无君父,乃是不忠不孝的禽兽之国,也配有义理吗?

    凤大学士点点头道:“因为大宋可以靠君父凝聚人心,以孝治天下。臣民视君上为父,君上视臣民如子女,子孝父慈即可天下太平。

    而周国没有君父,讲究天下为公,为公者,义理也!义理存,则数十万公民如一人。义理失,则数十万公民如散沙。所以周国只能是义理之国,绝不会坐视蛮夷谋夏乱华的。”

    要说还是从博士团衍生出来的大教化团了解周国。周国并不是一个完全建立在商业利益上的国家,利益从来只是支撑周国的一根柱石。除了“利”,大周共和国还有“义”、“理”、“证”等三大支柱,共同支撑着共和国的基业。

    所谓“义”,就是符合《博士团版天理说》的行事准则。

    所谓“理”,主要指公民和国家的理想。一个国家不能只有利益,没有理想。否则就是一盘散沙!譬如后世的共和国就有崇高的理想——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所以就拥有超强的凝聚力。

    受党教育多年的武好古当然也知道理想的重要性,所以大周共和国也是有理想的。这个理想就是天下为公,不是周国为公,而是天下为公。

    至于“证”,则是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不仅是追求自然哲学的工具,同样也是社会学工具,是用来思考共和国前途命运的工具。相当于那些儒家治国的道理。

    而周国的“义”和“理”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必须站在捍卫华夏,教化夷狄的立场之上。

    “商人之国也会讲义理?真是不可思议啊!”状元公何栗连连摇头,表示难以置信。

    一旁的秦桧却笑道:“文缜兄差矣,商之大者,亦有义理。唯利是图,只能图得小利。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真正能够传承持久,获得大利的大商大工,都要讲究货真价实、精益求精和诚实守信,这便是商之义理啊!

    吾等士子虽言必称武氏为奸商,但是在开封府买房子的时候,还是首选万家。而且愿意先给部分房款,一年后再取现房。没有人担心拿到的房子不结实,不耐久。更没有人担心万家行会卷款潜逃。这其实就是承认武氏非奸,言称奸商,不过是笑谈罢了。”

    这年头期房可不是地产市场的普遍规则,而是万家行独有的销售方式。连纪忆在开封府开办的京东行,都无法预售期房。因为京东行在营造方面的能力,依旧比不过万家行以及万家行背后的共和行、天津营造行等商行。它们可是从无到有打造了一系列商市和无数城堡。拥有的营造经验无比丰富,而且还有云台学宫营造学院源源不断的为它们培养大匠。

    更要紧的是,万家行的品牌已经立起来了。可以获得品牌溢价,有了比较高的销售价格,又可以在营造方面投入更多,选用上等的周国出产的木料、泥灰、砖石,雇佣的工匠手艺也好。质量自然就有保障了。质量好了,又反过来支撑起了品牌溢价,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实建立起品牌,获得溢价的商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