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14部分

天下豪商-第814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的熙宁变法,其实也和大规模的隐田漏税有关。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大宋朝廷大搞《方田均税法》,仅在北方五路就查出近1。3亿亩的隐田。而全国的垦田也恢复到了4。6亿亩左右。

    从2。28亿亩增加到4。6亿亩看着是不少,几乎翻了一倍,比真宗朝时期的5。25亿亩也少不了太多了。可是这个增数是把熙宁开边、荆湖开垦和大量群牧监牧场转为耕地所得到的垦田都计算进去了。所以距离真实的垦田数量依旧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考虑到建中靖国以来国家领土的扩张,即使在不计算凉国、交趾国土地的情况下,大宋全国真实的垦田数目怎么都不会少于6。6亿亩!

    也就是说,起码有两亿亩垦田被豪强地主隐没!

    如果能将其中的六成挖出来,就能有1。2亿亩,即便再打一个对折,有6000万亩,也足够解决军户授田问题了。

    “原来如此……”赵桓听完何栗的解释,终于明白了“有田无税和有税无田”是怎么回事,他又问蔡京等人道,“何卿所言属实否?”

    蔡京道:“何栗所言,基本属实……”

    这个不能否认啊,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推动的,蔡京自己都参与其中,怎么能说没有?

    赵桓点点头:“依何卿所见,应该恢复方田均税之法,将民间的隐田都查出来,以增加国家税收吗?”

    “查是应该查的,不过增税倒未必。”

    “不增税?”赵桓问,“查它做甚?”

    “大王,增税又有何用?朝廷现在可是丰亨豫大啊!”

    “这个不是说富国强兵吗?”赵桓道,“钱多了,兵自然强了。”

    “大王,”何栗道,“臣不同意富国强兵之说。”

    “哦?为何?”

    “臣敢问殿下,如今天下兵马至强者是大宋、周国,还是金国?”

    赵桓看着童贯。童贯答道:“禀殿下,周国兵马最盛,金国次之,大宋更次之。”

    “那么税赋呢?是大宋多,还是周国、金国比较多?”

    赵桓道:“自是大宋多了!我朝财力十倍于周,数十倍于金啊!”

    其实宋朝和周国的财力相差没有那么大,宋朝现在年入一亿左右。而周国的年入也有一千多万,最多也就是六七倍的差距。

    何栗问:“既然我朝的财富比周国多十倍,为何兵马不如周国强大?以十倍之财,都养不出可以打败周国的兵马,难道用十一倍、十二倍之财就能养成了?臣以为是不可能的,这富国和强兵,并不是一定的!”

    “富国和强兵并不是一定的……”赵桓自言自语,“却有其理,若是国富必兵强,国穷必兵弱,我朝何惧周国、金国呢?何卿,依你之见,如何才可强我大宋之兵呢?”

    这位少年亲王,未来的大宋官家,现在已经有点被何状元的大才所折服的意思了!

    崇政殿中的几个宰执都是何等精明的老狐狸?看到赵桓的表情,听到这位定王殿下的语气,都已经心中有数了。

    既然大宋储君看得中何栗,那么大家伙儿也乐见他自己往坑里跳……

    何栗道:“臣以为周国的强兵之法足可以借鉴。”

    “周国的强兵之法是……”

    “抑制兼并,授田养兵。”何栗道,“此法就是由隋唐府兵之法改良而来,名为改新,实为复古。”

    赵桓点点头,“此法在我大宋可行否?”

    “可行,但不易行。”何栗说,“西军、朔方军、灵州军皆有授田府兵和骑士,西军、朔方军、灵州军既然可行,其余各军如何把不可?只是中原人多地狭,没有足够的田土可授。唯有实行括田,发隐田数千万亩以授将士。授田若成,数十万精兵唾手可得!”

    听得这话,对西军、朔方军、灵州军情况非常了解的童贯,只得在心中长叹一声了。

    授田容易守田难啊!西军和朔方军的骑士倒还能保住土地,可府兵这几年一直在丧失土地,已经有许多府兵陷入贫困,无力负担兵役了……

    赵桓转头望着蔡京,“老太师以为如何?”

    蔡京皱着老脸道:“可数千万亩隐田岂是那么容易发掘出来的?太府寺在政和元年就设立了稻田务,专门清查京畿、京东西等诸路隐田,至今也未有多少收获。要查出几千万亩,谈何容易啊!”

    清田检地的事情一直有人在做的,只是没有多大力度。历史上的这个稻田务是有赵佶心腹的内侍杨戬负责的,得罪了不知多少人,一直搞到宣和年间,总算是挤出三万四千余顷,就是340多万亩。

    当然了,这340余万亩都是从中等之家还有不大适合耕种的荒山荒地、废弃堤堰、沙滩淤地中挤出来的。真正的豪门权贵,杨大官也是不敢去触碰的。

    要不然别说340余万亩,再多十倍也不是问题!

    不过眼下杨戬在当周国的公使,这个稻田务也就没有个黑心肠的官员去主持,所以就没检出多少土地了。

    而蔡京现在突然提到稻田务,其实就是在挖坑。

    何栗现在提出了检地括田,那么少不了要弄个地盘让他去试点。以何栗现在的京官地位和状元出身,一县父母官是可以当的。如果不是那种豪强遍地的县,何栗没准可以干出一点成绩。

    所以蔡京就顺手把稻田务推了出来……

    稻田务是查京畿、京东西隐田的!

    这些地方说没有隐田,那真是个笑话了,认真查一查,3000万亩都不成问题。可查完以后,你就是满朝亲贵的公敌了。

    不过这个坑也不是单为何栗挖的,赵桓也是蔡京的目标!

    蔡京当然知道赵佶喜欢郓王赵楷,一直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但赵桓不仅是长子,而且还是嫡出。赵楷是三子(老二早夭),又是庶出。以庶出的三子取代嫡出的长子,实在有违封建礼法。

    所以赵佶也不敢提出立赵楷为太子,只是压着太子的名分不给定王赵桓。

    如果赵桓因为土地问题变成满朝亲贵的公敌,那么立赵楷为太子的阻力就小多了……

    赵桓哪里想得到官心险恶,所以就顺着蔡京指的黑道走下去了,问何栗道:“何卿,你去稻田务如何?”

    何栗当然知道在京畿和京东西检地不易,不过他还是愿意一试。

    原因很简单,因为开封府不止有亲贵,还有清流物议。

    只要把清流物议引向复古变法,区区亲贵是阻挡不住检地清田的。

    如果京畿和京东西的隐田都被揪出来了,别处还想躲吗?

    “臣愿意去稻田务。”何栗大声道,“臣当肝脑涂地,誓为大宋检出良田千万亩!”

    赵桓转过头,对两府重臣道:“《乞抑兼并行均田疏》暂且不议,先让何卿在稻田务任上试试看,若是能检出万千良田,无论如何总是好的。”

    “大王英明。”

    蔡京带头表态。

    这事儿是赵佶让两府宰执和定王讨论的,现在的处理方案也算稳妥,想来赵佶是不会反对的。所以剩下的九个宰执,也都表示了支持的立场。

    议论完了得罪地主阶级的事情,崇政殿内的话题又转回了四方伐金。

    依着赵桓的想法,应该参加四方伐金,发兵大同才是。

    不过两府宰执没那么大胆,所以就只能在置身事外和屯兵观望中选择其一了。

    赵佶想了想,道:“到底是置身事外,还是屯兵观望,我等也难以决定,当上奏襄阳行在。蔡卿,童卿,你二人各写一份奏章,言明道理,送往襄阳去吧。”

    “老臣遵旨。”

    “奴婢遵旨……”

    和蔡京、童贯的奏章一起送往襄阳府的。还是赵桓自己的一份奏章,是请示在京畿、京东西等地加强检地清田的。

    而赵佶的御批也很快送到了开封府,在四国伐金问题上,赵佶支持了童贯的建议。并且命令童贯担任河朔宣帅,统一指挥两路宋军对金国施加压力。

    而在检地清田问题上,赵佶也批准了儿子的决定,同意让何栗何大状元去跳火坑了……

 第1274章 太后加油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周共和国,承德府。/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在半个月前,就在整整一个骑兵师的护卫下,从天津府抵达此处。在新建的承德官邸之中,和东辽太后萧瑟瑟秘密会面牵手了。

    牵手,当然不是两人在承德会面的主要目的,至多只是放松精神的娱乐活动。

    他们现在各自统治着一个国家,而且都有一场关系重大的战争在等待着他们去赢得,压力是很大的,适当放松一下,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啊。

    武好古面对的是高丽战场,就在共和二年初秋,驱逐了吴氏集团的尹彦纯开始了近乎孤注一掷的军事冒险。集中了高丽国最后的元气——三万名别武班精兵北伐开京、西京,试图一统南北。

    他之所以这么干,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因为金国的兵马在夏天时就从北高丽全面撤退,带走了能够带走的一切。粮食、牲口、财物、奴隶,只给平壤的拓俊京留下了极少的人口和兵力。

    也就是说,整个北高丽几乎成了“无主之地”,如果尹彦纯不出兵占据,那么北方的周国一定会拿下北高丽的地盘。

    到时候,高丽人将会永远失去北方的锦绣江山。作为高丽王国的守太师中书令兼平章军国事,手握全权的尹彦纯如果没有任何作为,眼睁睁看着北方领土丧失,那么他就会变成高丽强宗大族眼中的国贼!

    高丽国可不是大宋,一堆从高丽太祖时代流传下来的强宗大族还是非常有实力的。

    如果他们共同发难,尹彦纯这个靠政变上台,挟君王而令高丽的权臣,多半保不住权位。

    而且,大周如果吞并北高丽,高丽王国又能生存多久?

    所以反复权衡之后,尹彦纯一方面派出新罗王室出身的大儒金富轼出使天津,请求大周元首同意高丽国北伐除贼(指拓俊京),收复两京。一方面则不等武好古答复,就亲率三万大军扑击开京、平壤。并且在六月底相继攻破两京,完成了高丽国的统一。

    不过尹彦纯的军队却没有能捕获或者杀死北高丽国王王愉和平章军国事拓俊京。二人在少量北高丽勇武军官兵的保护下,逃到了周国的延边府。

    王愉和拓俊京的到达,给了武好古最好的借口——他现在可以宣布王愉是高丽国合法大王,打着帮助王愉复国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了!

    而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则不是由战场决定的。因为武好古为入侵高丽动员了7万陆军和大部分海军,马植还动员自己全部的3万大军。另外还有拓俊京的3000勇武军,总共10。3万陆军。实力远远超过尹彦纯的3万别武班。

    而且武好古还能分水陆进兵,同时攻击平壤府和汉阳府。尹彦纯的3万人根本没有办法抵挡。

    不过打败尹彦纯不等于控制高丽全境,更不等于完成吞并。散居各地的高丽强宗大族是没有那么容易屈服的!

    而且,武好古要得也不是他们的屈服,而是将他们分别迁往大周各地……没有了这群强宗大族的领导,普通的高丽人就是一盘散沙,很快就会被迁入的汉人同化——其实他们和汉人的差别不大,拥有相似的长相、服饰,使用的文字也完全一样。

    如果说武好古将要在高丽打一场必胜之战,那么他的情人萧太后则面临着一场艰难而又漫长的战争。

    萧太后的目标是拿下整个科尔沁草原,包括被金国牢牢控制的临潢府!

    只有拿下临潢府,她才有可能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牢牢掌控东辽政权。

    不过拿下临潢府,掌握整个科尔沁草原,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武好古才放弃从水路进军至安东行台省庆源州(后世的仁川)的路线。转而率领2万骑兵北上承德,去替萧太后打气,完事儿后再走延边府进入北高丽。

    今天就是武好古和萧瑟瑟各奔南北的时候了,不过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当护卫武好古的骑兵源源不断开出承德府城,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东南而去的时候,武好古还依依不舍的拉着萧瑟瑟的玉手,站在城门楼上说悄悄话呢。

    “瑟瑟,你别担心……”

    武好古柔声对萧太后道:“阿骨打一定想不到你敢出兵潢河北岸,所以他在临潢府是不会留驻重兵的。你的六万骑兵阵容浩大,极有可能震慑住临潢府的金兵。只要他们不敢出阵,你的机会就来了。

    我派出的喻永福是筑城高手,他还带着不少工兵,自会替你在潢河北岸筑起一座可以屯驻数万大军的棱堡!”

    “人堡?”萧瑟瑟一头雾水。

    “对!”武好古点了点头,“就是棱堡,一个八面形城堡外加八个棱形的出堡……这是一种能够发挥火炮最大威力的堡垒。”

    “一个八面堡加八人形堡?”萧瑟瑟越听越糊涂,什么叫“人形堡”啊,难道修得个人模样差不多?像男人还是像女人啊?

    “大概就是这样的……”武好古看萧瑟瑟不明白,就抄起她的玉手,摊开来,再用自己的手指在萧瑟瑟的手心中比划了一个菱形。

    武好古说:“八个这样的堡垒从八面堡的八个角伸出,形成出堡。每个出堡都布署大炮,使之可以互相以火力进行支援,而且基本上没有射击的死角。这样的堡垒不仅坚固,而且可以节省兵力。只需要在八个出堡布署兵力,就可以守住整个堡垒了。一个可以屯驻数万人的城堡,用两三千人就足可以固守了!”

    想要征服草原,当然得以俄为师了。沙俄的哥萨克加堡垒线,就是打得游牧民族没有脾气的杀手锏了。

    普通的四方形或多面形堡垒是不足以让游牧民族束手无策的,能够征服草原的,也就只有棱堡了。

    装备有大炮的棱堡,对中世纪的草原民族而言,是不可能用强攻的办法突破的。架设在棱形出堡上的火炮,可以对试图攻击的敌人构成致命的霰弹交叉火力……这是绝对的屠杀!攻击部队连还手的办法都没有,只能硬生生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