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38部分

天下豪商-第838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东辽——金国战争和以往任何一次北方蛮族之间的战争都不一样,这不是一场草原运动战,而是一场堡垒对堡垒的呆仗。

    在萧瑟瑟依靠棱堡加大部队反击的战术重创了合不勒后,这位东辽太后就变成了一个“堡垒狂”,不仅在千里松林以东的科尔沁草原上每隔几十里就起一座棱堡,修了一道东起辽河河套,西至千里松林,长达1000余里的堡垒线。

    而且还在西线的坝上草原修建了以燕子堡和千里松林以西的木兰堡为核心的两大棱堡群。

    将科尔沁草原南部和坝上草原南部,全都至于连绵的棱堡群的控制之下!

    面对这种以堡垒线支撑起防御网,再以装甲骑兵进行内线机动的战术。阿骨打和吴乞买都束手无策,虽然组织了几次突击,但是都被萧瑟瑟亲率的装甲骑兵击退。虽然没有蒙受多大的损失,却让萧瑟瑟的威望大增,成了草原上足以对抗女真的“女王可汗”了。

    不少流落在草原上的契丹余众,全都纷纷来归,甚至有一些鞑靼、敌烈、乌古人的小部落也跑去依附了。

    而阿骨打和吴乞买无奈之下,也只好针锋相对,也以堡垒相抗。

    可问题是女真人总是造不出合格的大炮,没有大炮的棱堡有啥用?让女真勇士站在三角出堡上射箭?可是萧瑟瑟有炮兵啊!东辽开炮,女真射箭,结果可想而知。

    东辽的棱堡固若金汤,而女真的棱堡总是被东辽攻破。虽然凭借野战的优势,女真人还能维持草原上互相抗衡的局面。但是三天两头就丢个棱堡,还是太损威望了。

    不得已之下,阿骨打和吴乞买只能向自己的宗主国大宋求助——希望得到大宋的火炮,同时还想联合大宋,用南北两道棱堡封锁线把周国包围起来。

    赵佶高坐在御座上,听着完颜宗磐说的一口河东腔的汉话,眉头总是皱着。等宗磐唠唠叨叨说完了,也没有表态,而是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好话,便把宗磐、高庆裔打发了。

    等宗磐、高庆裔走后,赵佶才对陪同接见的少宰纪忆,知枢密院事张叔夜道:“女真人怎地也学咱们修城墙了?”

    张叔夜道:“禀陛下,自打周国发明了火炮,打仗的办法就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最新的打法是大炮轰完骑兵冲,骑兵冲完了大炮再轰。女真人只有骑兵,没有大炮,所以收拾不了萧太后了。”

    纪忆也说:“幸好我大宋也会铸炮,也会修建棱堡……只要朝廷有钱,能把320营的新军练起来,自可保大宋江山无虞了。”

 第1311章 维新变法裱糊 完

    (全本小说网,HTTPS://。)

    “纪卿,”赵佶问,“你觉得女真人的提议如何?”

    “陛下,”纪忆回答道,“臣以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全本小说网,https://。)对于周国,朝廷不应有图谋攻打的想法,也不能疏于防范。所以和金国联手包围周国是不可行的,但是在河北增筑棱堡,以防止周国入寇是必须的。

    至于向金国提供火炮……金国并不是朝廷的敌人,而是大宋的属国。现在朝廷不禁止向凉国、夏国、交趾国、东海国和周国出口火炮(周国的火炮比宋国好,所以不会购买的),为什么要禁止出口火炮给金国?只要金国给价合适,为什么不能卖呢?现在朝廷一年赐给金国100万缗,正好让他们用这笔钱来购买火炮和火药。”

    “金国得了咱们的大炮,会不会调转炮口对付咱们?”一旁的知枢密院事张叔夜皱着眉头道。

    纪忆道:“只要新军可以编练成功,金国还有什么可怕?如果将来打仗真的要靠火炮轰击,那些草原上的牧民,山林里的猎户还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徐州和海州的工坊一年可以铸造500门大炮,提炼十万斤火药。金国连西凉小炮(虎蹲炮)都仿造不好,更别说大炮了。”

    金国的手工业当然是落后的,特别是青铜铸造这块就是空白。辽国倒是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辽国的工匠不是落入了耶律大石之手,就是被萧瑟瑟带去了大宁府,基本上没有落入金国之手。所以根本铸造不出大炮,就算勉强铸造出一个炮模样,也是一点就炸膛,炸死了不少胆大的金兵!

    至于黑火药,对于现在的女真人而言简直是魔法……

    所以战争一旦进入硝烟弥漫,大炮轰鸣的火药时代,草原英雄们的时代,也就进入尾声了。除非他们能在火炮的“门槛时代”就占领能够生产火药的农耕民族的地盘。

    可是因为武好古的缘故,火炮的“门槛时代”被大大缩短了!

    火炮发明不过十几年,就已经铸造出了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青铜野炮,还发展出了专业炮兵。

    而且不仅是大周拥有铸炮技术,大宋的海州冶铁学院一样铸造出了可以实用的野战炮——这下可是两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汉人政权比赛铸炮了!

    各种改良,各种抄袭,各种试验,都在你追我赶的进行着,谁也不敢丝毫怠慢。

    甚至火炮的“终极缩小改良版”——火绳枪!都已经被双方的大匠开发出来了。只是初代的火绳枪性能太差,容易炸膛,暂时不能取代弓弩。

    不过只要继续投入,突破只是早晚的事儿……

    ……

    “那么……在河北大筑堡垒的花销从哪里来?”赵佶的话题又转到了财政上面。

    这段时间,他可是花钱如流水啊!

    光是庆德公主的嫁妆就花了200多万缗!

    东海封国和稍后的东海郡王迎娶武美娘的婚事,又得继续开销……两件事情加一块儿,怎么都得花掉400多万缗吧?

    另外,在南洋建立星洲封国的事情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了。

    因为周国的元老院已经投票通过了《特许商会法案》,现在大周共和国的元首可以在经元老院批准后,将某块远海领地交由特许商会全权开发运营了……

    这也就意味着大周共和国很快就要启动在金州岛和爪哇岛的封建计划了。

    大宋自然也要跟进!

    要跟进,大宋朝廷就得出本钱了!

    而且大宋是家天下,不能像周国那样把一切都交给特许商会,必须得封王。那就又是一笔大开销了……把一个亲王万里迢迢打发去南洋,不多给点赏赐能行吗?

    一个封国之君给个几百万都不算多啊!

    当然,最大的开销还是325营新军了!

    枢密院已经把新军整编组建计划拟定好了。除了早前纪忆提出的320营方案,还增加了炮兵。每个营都加了一个小小的炮队,4门野炮加上100人的编制,还有配上大量的马车和工具。另外还增设了5个炮兵营,配置的全都是大口径的重炮。因此320营新军计划就变成了325营,需要开支的军费更是比原计划增加了不少。

    想到这325只吞金兽,赵佶忍不住就想念过去“丰亨豫大”的好日子……现在已经不能愉快的花钱了,而是必须勒紧裤腰带办新政、办新军,这皇帝当得越来越没滋味儿了!

    “陛下请看。”纪忆将一串“大周通宝”递给了一位小黄门,后者将之交给了赵佶。

    “这是……”赵佶看着铜钱,“大周通宝?”

    “陛下,这是周国的大周银行所铸造的铜钱。”纪忆道,“是铅、铜各半的劣钱。”

    “哦,记起来了。”赵佶点点头,“报纸上都在说这种钱不好,说咱们大宋的铜钱好用。纪卿,你不会是想铸劣搜刮民财吧?”

    “陛下,”纪忆连忙摇头道,“臣没有想铸造劣币。臣只想集中铸币之权并且开办大宋银行。只有将铸币、发钞之权集中起来,朝廷才有可能通过发行债票筹集经费。有了钱,办新军、筑棱堡、建封国就都不是问题了。

    如果朝廷总是迟疑拖延,一旦周国的劣钱通行天下了,咱们的铜本位银行券就发不成了。到时候大宋国内通行的都是周国的劣钱或者和周国一两银挂钩的银行券……朝廷的财政,可就要被周国掌握了!”

    赵佶一听,顿时就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大宋的钱袋子要是被周国掌握了,那么这天下也就快丢了!

    “纪卿,大宋银行是一定要设立的,铸钱之权也要交给大周银行。只是……”

    只是宫中的财权不能减少!

    纪忆当然明白赵佶的心思,家国天下嘛!

    “陛下,大宋银行可以设双提举,政事堂和宫中各提一人。”纪忆让了一步,“监理会的监理,也由政事堂和宫中各提三分之一的人选,还有三分之一由各大商行提名。”

    “宫中封桩库的钱财要不要存入大宋银行?”赵佶又问。

    存入?

    纪忆心想:封桩库的钱如果“存入”大宋银行,而不是作为股本“投入”大宋银行,那大宋银行不就是个空架子了?

    “当然是存入。”纪忆还是给出了能让赵佶满意的答复。

    “那么……均田地之事当如何实施?”赵佶忽然转了一个话题。

    纪忆的改革有三面旗帜,一是练新军;二是建封国;三是抑兼并,均田地!

    其中练新军和建封国在大方向上并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抑兼并、均田地却争议颇多。

    “此事……”纪忆顿了顿,“当妥善实施,万万不可激起民变人怨。不过也不能不做,毕竟天下田土有限,而百姓繁衍日众,人多地少,土地又日益集中,终究是个隐患。现在东南、天津的丝绸和布匹又行销天下,让女织无利可图,天下小民,都仰赖田土为生。所以朝廷必须要抑制兼并了!即便没有什么好办法,做一点,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啊!何栗、陈东等人行事虽然操切,为权贵所恨,但是朝廷的确需要他们,所以请陛下优容善待他们。”

    “朕明白了!”赵佶吐了口气,对崇政店内侍立的中书舍人道,“中书拟招吧!准两府集议所奏,开立大宋银行,并授予铸钱和发行银行券之权!封桩库所藏之铜钱、白银、黄金,系数存入大宋银行……”

    ……

    政和新政最关键的一步终于迈出了!

    有了大宋银行才能发行以铜钱为基础的银行券,有了银行券,朝廷才能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开始新政。

    否则的话,20%以上的年利率会让大宋财政很快破产的……借一个亿,一年利息就是2000万!还搞什么新政?

    而且有了银行券注入流动性,现在大宋遇上的通货紧缩也会很快过去。

    投资和贸易会再一次繁荣起来,东南的商市和丝绸州也会很快走出衰退,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而各种新式人才,也会在这一轮新政和经济高速发展中得到好处,暂时把废除科举和闹革命的事情丢在一边儿。

    不过大宋社会并不会因为“政和新政”变得更加稳定和谐,反而会因为新政的加快推进,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因为撕裂大宋的利益集团仍然存在,而且会在新政实施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

    同时,能够从新政之中得利的依旧只有东南沿海的十多个州,剩下的三百数十州,仍然摆脱不了经济殖民地的命运。

    而最为根本的土地问题,虽然也被列入了新政计划,但是却找不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纪忆主导的政和、重和、宣和新政,在后世的历史学家们看来,只是一场没有触及根本的表面粉饰式的改良运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为下一个乱世的到来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与此同时,北方的大周共和国同样在为乱世的到了进行着最关键的准备工作——养育新一代的军事公民!

 第1312章 阿骨打之死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大宋宣和四年孟春的上京道,已经是一片万物苏醒的浮动景象。/全本小说网/https://。/漫长的寒冬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完全过去,黑油油的土地上面,隶属于各个猛安谋克的渤海奴、高丽奴已经开始耕耘播种。封了一冬的老林子也终于有了人气,背着弓箭的女真汉子在里面猎取珍贵的毛皮,寻找各种值钱的药材。从南方的通州(四平)过来的客商,也络绎不绝,行进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道路上。

    自从大周共和国和大金国相继成立以来,大金国上京道和大周国的联系就一直在不断加强。发生在科尔沁草原上的长期拉锯战争,似乎和上京道这边没有太大的关系。统治通州一带的狭长地区,将共和国的直辖区和金国领土分隔开的郭药师是个左右逢源的人物。

    在他的“高超手腕”下,大周的辽东地区和大金的上京道之间,没有战争,没有冲突,只有贸易。毛皮、药材、东珠、鹞鹰,还有各种出自深山老林的珍奇,被南方过来的汉商收购转卖。

    同时,这些汉商还会运来铁器、粮食、布匹、瓷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根据大周共和国的通州市舶司(海关)统计,每年从这里进口出口的物资总价值,高达200余万两(银币单位)!占到了周金贸易总额的80%。通过转卖从金国上京道购入的珍稀物品,大周国的商人们每年可以从宋国赚回至少400万两!有这样巨额的利率,上京道可以置身于科尔沁草原的战火之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不过走在黄龙府的街头,商人们还是可以感到战争的气息变得越来越浓郁了。来来往往的除了渤海奴、高丽奴和汉人之外,还有穿着用天津布缝制的战袍的女真武士。

    只见秃头辫发,携带刀弓,牵着高大的女真马,带着副兵阿里喜,大摇大摆的行走,时不时还会撞翻几个渤海人、汉人商贩的摊子。然后发出一阵阵豪爽的笑声,仿佛在昭示他们才是这片肥沃土地的主人。

    看见这些横冲直撞的女真人,商人们都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因为他们知道女真人大都属于猛安谋克,平时居住在猛安谋克的领地中,耕种狩猎,进行军事训练。除非是在黄龙府中置了豪宅的女真贵人,其他人一般是不会进入黄龙府这个商业都市的。

    黄龙府虽然由女真官员统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