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69部分

天下豪商-第969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些寻常的装备,还有一部分士兵会携带几枚手炮,也就是手榴弹。

    他们被称为“手炮兵”,其实就是另一个时空的掷弹兵,是线列步兵中的骨干精锐。

    西宋军的一个步兵营通常是由两个火枪兵队,一个枪大夫队和一个手炮兵队组成的。

    陈友谅和陈友仁两兄弟因为生得长大,所以都被选为了手炮兵。

    ……

    出身东宋合众国濠州钟离县的朱兴隆少校,这个时候,正在检查炮兵预备阵地。他东宋陆军第三师炮兵营的营长,他所领导的炮兵营将会负责全体炮兵的观测瞄准。

    参加今天这场战役的西宋炮兵营多达9个,但是没有一个能和朱兴隆指挥的这个东宋炮兵营相比。

    大炮的质量不行,弹药的质量同样也不好,炮兵的水平也差了一大截,就连拉炮的挽马都不大够劲儿。

    西宋作为一个半封建的农业国家,能够保持一批颇为优秀的骑兵和步兵,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要想维持一支能和东宋炮兵相提并论的炮兵,那根本就是做梦!

    东宋可是工业革命后的国家,他们的炮兵是工业化的产物,和西宋的炮兵是存在代差的。

    而在见识了西宋炮兵拥有的粗糙玩意儿后,朱兴隆的眉头就没展开来过。

    虽然西宋的炮兵营在编制上和东宋一样,都拥有一个6斤长炮队、一个6斤榴弹炮队、一个4斤山炮队、一个工兵队、一个火箭炮排。

    但是他们的6斤长炮,6斤榴弹炮,4斤山炮都是青铜铸造的,非常笨重,看着好像是古董。在东宋这边只有博物馆里面才能见到。朱兴隆这一代,还有他爸爸朱世珍这两代炮兵都没在军队中见过青铜炮……

    而西宋炮兵使用的炮弹和发射药,更是糟糕透顶。

    实心弹的表面粗糙,而且普遍铸造得偏小——这样容易塞进炮膛。

    而开花弹看上去更加劣质,据说十发里面有九发打出去是不会开花的……不会开花要来干嘛?

    至于霰弹并不是装在筒状的金属弹壳里面的,而是用麻布包裹起来的一堆小铅弹。这种老掉牙的霰弹射程很近,打个一百步就差不多了,根本不可能有200步以上的射程。而一百步的距离都在敌方线膛枪射程内了!这样的霰弹有什么用?炮手都让人打死了!

    至于榴霰弹……西宋的炮兵军官只能表示:这是什么东西?

    更让朱兴隆受不了的是西宋的火药,打起来黑烟滚滚的,如果战场上没风,打不了一会儿就把炮手的视线给遮住了。这种火药的纯度不够,不能产生足够的推力,再加上青铜炮膛处理的不够光滑,和炮弹之间的游隙太大,打起来漏气。所以西宋各种火炮的射程,都比东宋、大周类似的火炮差了一大截。

    这的情况让朱兴隆非常头疼!

    不过赵良将却有解决的办法,就是集中运用火炮。将10个炮兵营的180门大炮集中在主要突破方向上,以猛烈炮击支援步兵、骑兵的冲击。

    同时还将炮兵观瞄的任务交给朱兴隆的东宋陆军第三炮兵营。

    ……

    此时,天色微明。

    号鼓之声,此起彼伏。

    一条条灰色的,蓝色的洪流从两宋联军的营地中涌出,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组成密集的行军队形,直接从各种的营地开赴战场。前方已经有提前抵达的“枪大夫”在麦田和旷野中插上了一面面军旗,指示出各营各队前进的方向。

    同时还有另外一些“枪大夫”则在麦田和草丛的掩护下摸到了姜家镇附近的周军阵线前方,用他们的线膛枪不停开火,骚扰同样在列阵的周国共和军。

    西宋的游骑兵也已经抵达战场的边缘,正在同共和军的游骑展开接触战。后者大多来自坝上草原或科尔沁草原,都是极其优秀的骑兵,而且还拥有一代代精心培育而来的天津马。并且每一名骑兵都装备两支了可以在马背上发射的线膛枪——线膛枪的装弹虽然很不方便,但是射程和精准度上的优势,还是可以让这些周国的游骑兵变得非常致命。

    就在此起彼伏的枪声响起的时候,赵良将已经穿戴整齐,走出了自己的中军大帐。这位须发花白,容色坚毅,目光中透着杀气的西宋名将,今天将第61次走向战场。

    而他的对手,则是第一次走上战场的武元镇。

    如果他能在姜家镇外击溃武元镇的五万大军,就能在一到两天后击败郾城方向的另外五万周军。

    随后,他就能率部冲向大宋故都开封府,在那里有一件可以迫使大周共和国求和的秘密武器!

    决定华夏三雄命运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第1500章 开始吧,命运之战

    (全本小说网,HTTPS://。)

    天色将明的时候,赵良将穿着一身灰色的麻布军服,骑马伫立在汝坟镇以北五六里开外的小红堡村外一条名叫大王溪的小溪的南岸。全本小说网;HTTPS://。m;过了大王溪就是小红堡村。昨天晚上赵良将派出的“枪大夫”已经占据了小红堡村,并且在村子中布防,将之变成了一处极其重要的支撑点。

    小红堡村当然是有堡的,村子的中央是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红色古堡。曾经有几户骑士居住在古堡当中,小红堡村周围的土地也都属于这几家骑士。

    不过随着火器的不断进化,骑士的重要性已经大幅降低。大周共和国也不需要维持庞大的骑士阶层了,所以骑士阶层大都转化成了市民或是富农。小红堡村的骑士也消失了,红色的古堡早就荒废,在古堡周围又出现了不少漂亮且舒适的院落,那才是小红堡村居民的住所。

    小红堡村的居民当然都跑没了,储存粮食的仓库也付之一炬,只剩下了一座座空空荡荡的院落。所以也没有人抵抗“枪大夫”的占领。

    而大周共和军在这处战场上的主要支持点则是正对着小红堡村的一道低矮的山脊。山脊的名称叫姜山,姜店镇就在姜山的西侧山脚下。另外,姜店镇西北、西南两侧还有几道低矮的山岭,从而形成了一个类似盆地的地形。

    不过赵良将不会傻到去强攻这些山岭和姜店镇,他的计划是绕过姜山,然后再插到姜店镇和襄城大棱堡之间。夹击据守姜店镇和姜山的周军。

    “大王,”赵良将的机宜长宗易之这时策马从一座架在大王溪上的便桥通过,到了良将跟前,低声报告:“和您老预料的一样,周军果然在姜山以东布置了重兵。同时他们还在姜山的山脊上布署了不少步兵,山脊的另一边应该还有榴弹炮。”

    姜山的东、南两面都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北面不远就是汝水。姜山以西,则是一片低矮的丘陵。而东西走向的姜山就好像一堵墙,挡在了襄城大棱堡的南方。

    所以周军只要想在襄城以南野战,就必然会依托姜山布防。

    而姜山本身和西侧的姜店镇都容易防御,有地形和坚固建筑物可以依托。

    而且此时的共和军陆军还装备了大量的榴弹炮,一个军拥有6个榴弹炮连,总共有36门5寸榴弹炮。如果将它们布署在姜山的北面山脚下,就可以用开花弹准确轰击仰攻姜山的敌人。考虑到周国开花弹的质量,姜山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伤心山!

    既然姜山和边上的姜店镇易守难攻,那么姜山以东的平原就是攻防双方的重心了。

    所以两宋联军和周军虽然是南…北对峙扎营的,但是对垒的战阵,却是摆在姜山的西南,是西南…西北的布局。

    两宋联军在大王溪以北,左翼自小红堡村起,右翼则展开到汝水西岸,摆出了15里宽的正面。

    而周军的战线则要绵长许多。姜山和姜店镇都是必守的,武元镇在两处各布置了一个步兵旅。然后又依托姜山的东麓展开重点防御,两个步兵师从姜山东麓一直摆到汝水的南岸,展开了7里宽的重点防御地带。

    “走!”赵良将点了点头,“去看看。”

    说着话,就带着自己的卫队和机宜团,沿着正在布阵的宋军背后奔驰而去。

    有些西宋军人发现了自己的统帅,顿时就欢呼了起来:“大王千岁!大王千岁……”

    欢呼的声音越来越响,很快就在整个战场上响彻了。

    看来这位驰聘战场几十年的大宋王爷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

    姜山的东麓,武元镇将自己的将旗树在了一座200年前留下的古堡上。这里的视线很好,可以俯瞰整个战场,所以就成了他的指挥部所在。

    宋军的欢呼声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面,不过他没有听明白。

    因为现在的华夏三雄虽然还在使用同样的汉字,但是却有了三种官话。

    大周共和国通行的是天津官话,西宋流行的则是长安官话,而东宋则用江宁官话。

    当然了,三种官话的基础还是中原雅音。所以互相交流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现在战场上过分嘈杂,所以武元镇一时没听明白。

    “他们在吼什么?”他问身边的韩山童。

    韩山童在长安当过使团武官,能说一口流利的长安话。

    “是大王千岁……看来敌人的主帅是赵良将,西宋常胜将军啊。”

    “赵良将啊……我猜也是他!运动战打得那么好,非他莫属啊!”武元镇点了点头,“新版的《陆军战役指挥学》上有不少篇幅是说他的吧?”

    “没错,”韩山童点点头,笑道,“所以我们都很了解他。”

    韩山童上过陆军参军学院,也在参军学院当过教授,对于赵良将在蒙宋战争末期指挥的几场经典战役,是非常了解的。

    而这位赵良将大概是赵宋皇室有史以来最能打的将军了,从军50年,历60余战役,其中由他指挥的战役一共8场,全部取胜!而且有6次是以少胜多,并给予敌军重创。

    “那他会怎么打?”武元镇又问。

    “下官不知道。”

    “那你还说自己了解他?”

    韩山童笑道:“正因为了解,所以才不知道啊!赵良将的心思,哪有那么容易猜中?”

    “那我们要怎么打?”

    韩山童道:“下官的建议是留足预备队,看赵良将怎么出牌……赵良将善于用兵,西宋的精兵也厉害,而且数量看着比咱们多一倍。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拖延和消耗敌人的战术,避免迅速失败。”

    他的建议听上去有点打击士气,不过的确是上策。

    赵良将和他指挥的西宋精锐都很难对付,如果没有兵力上的优势,遇上他们将别琢磨打胜仗了。

    能够在战役面输得好看一点,同时达到战略层面的胜利,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在战略层面,是赵良将处于不利局面,他背后的两宋联盟的国力不如大周共和国。因此他一旦不能速胜,就难免会走向失败。

    “好吧!”武元镇点了点头,“命令部队掘壕设防吧……我们要打一场阵地防御战了。”

    ……

    姜山以东的平原上兵甲蔽野,两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已经徐徐展开了各自的阵列。

    而为了掩护己方的布署,双方都派出了轻步兵和骑兵,开始争夺战场中央的建筑物和道路。

    成为争夺对象的建筑物是三座巨大的院落,都很坚固,稍加改造就可以用来布署大炮。因此也就成为了交战双方的必争之地!

    对于两宋联军而言,夺取了三处院落后,他们就能以此为炮兵阵地,猛轰周军战线了。

    而对周军而言,尽可能推迟三处院落的陷落,则可以为己方步兵赢得挖掘步兵战壕的时间。

    让步兵依托战壕进行防守的办法,其实是西宋在蒙宋战争中最先采取的。他们的枪大夫本就是散兵,不需要组成阵列,有个战壕掩体什么的,那是最好不过了。

    所以在百年蒙宋战争中,步兵战壕和步兵掩体的构筑技术就不断得到发展。

    到了西历14世纪的时候,工兵铲已经和滑膛枪一样,成为了华夏三雄步兵的重要装备了。

    在大周和东宋军中,工兵铲更是普及到了每一名步兵。

    所以在挖坑的本事上,大周、东宋的军队是后来居上的。

    除了挖坑,周军士兵还在修筑炮垒。和两宋联军集中火炮的布署方式不同,周军在今天采取的是分散和机动运用炮兵的战术。

    所以需要预先修筑大量的炮垒并且整修道路。

    而为了掩护施工,周军就不能轻易放弃三处院落了。

    三处院落和周围的道路、麦田中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枪击和喊杀声,间或还有骑兵的马蹄踏过地面的声音。

    有点出乎赵良将的预料,周军的散兵(使用线膛枪的步兵)表现的并不比西宋枪大夫差。他们的线膛枪显然比西宋使用的线膛枪更精良,有效射程更远,射速也更快一些。而且他们的枪法也很好,和枪大夫们对射根本不落下风!

    另外,周军的轻骑也不好对付。他们全都装备了线膛枪,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开火射击,给宋军的骑兵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而且他们的马速更快,在不占优势的时候可以避开近距离的交战。

    发现己方很难依靠枪大夫和轻骑兵很快取胜的赵良将马上调整了战术,投入了6个队的燧发枪兵。这些步兵以纵队快速推进,在靠近目标院落后,才迅速转变成方阵。然后就直接发起了刺刀冲锋。

    三处院落中的两处很快失守,只剩下中间一处废弃的谷仓依旧在周军的控制中。

    原来周军在谷仓中埋伏了一队手炮兵,用手炮和刺刀击退了两队宋军步兵的进攻。暂时保住了谷仓。

    不过他们坚守的谷仓很快就成了宋军炮击的目标,承受了一轮又一轮的实心弹轰击。

    但是这个谷仓的坚固程度也超过了赵良将的预料——这座谷仓是十年前建成的,使用了大量的水泥和砖石,修建了一座库房和一座紧挨着库房的小楼,外围还有一圈矮墙。

    另外,库房中还储存有上千包小麦来不及运走。正好被埋伏在院子中的周军手炮兵用来加固矮墙,使之可以抵抗长炮的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