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73部分

天下豪商-第973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中原、河北等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也就成了整个国家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了。

    而大力发展水运,在铁路出现和普及前,自然就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在过去的200多年中,遍布中原、河北、山东西部的运河网络,都得到了精心的维护。

    在蒸汽机出现后,人们最先想到的也不是铁路,而是将蒸汽机装上内河船只,用于内河水运。

    所以在共和226年的时候,遍布中原的内河河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冒着浓烟的汽船拖着一长船没有动力的木船,轰隆隆的往来航行。

    因为蒸汽动力在内河运输上的运用,使得中原运河系统的运力陡然增加,在为河南、河北腹地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让军队在中原战场上的调集变得非常迅速。

    徐海和燕津一带的动员兵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内河水运送往河南前线。后勤补给物资,也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大批量的发往前线。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共和国也就拥有了在河南战场上大量集中兵力的可能。

    不是十万级别的集中,而是能够集中上百万规模的超大战役集群!

    面对如此庞大的动员兵力和调动兵力的能力,西宋的那些身经百战的军事家们的谋略,完全不值一提了。

    虽然在共和226年的10月、11月间,两宋联军(主要是西宋军),又在河南省的汝、颍、蔡、洛等州府打出了几场比较漂亮的野战。但是虽然冬季的到来,黄河进入了冰封季节,炸坝淹田的计划完全破产。

    两宋联军也不得不在12月初开始了收缩。因为等到来年春天,周国动员的新兵都差不多完成训练了,那可是几百万人啊!

    对于河南战场上的主力西宋军而言,那么多敌人根本是不可战胜的。

    而且在9月、10月和11月的连场战斗中,西宋军也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没有一场胜利是容易的,在3个月的交战之后,单是在河南战场上,西宋军的伤亡和失踪人员就超过了15万……

    现在陆上的战争陷入了僵持,这是两个人口过亿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生死之战(西宋已经不是个角色了),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分出最后的胜负。

    但是大海上的形势却完全不同!

    东宋最强大的南洋舰队的主力,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星州本据港,移动到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西侧的果瓦海军要塞。

    果瓦就是果阿,原属于天竺的遮娄其王朝所有。后来被东宋攫取,成为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上最大的据点,同时也是贸易中心和海军基地。

    经过100余年的经营,果瓦已经从一个小西洋上的贸易港口,发展成了一个拥有10000平方里土地,五十多万人口,拥有发达的商业、采矿业、造船业和农业的东宋海外藩国了。

    现在统治这个藩国的东宋的果郡王赵良弼。他是大宋太宗系的良字辈,和赵良将是同辈人。不过同辈不同命,赵良弼是个奔波劳碌的苦命,一大把年纪还忙着在战场上替国家征战。而赵良弼却是个享福的命,他是在果瓦郡国的首都果州城的西海宫出生的。他并不是嫡子,而是他爸爸和天竺波罗王家迎娶来的妾室所生,有一半天竺白番的血统。

    不过他爸爸赵必成就他一个儿子,也就不分嫡庶了。所以生下来没多久就是郡王世子,享尽了荣华富贵。二十多岁时他爸爸死了,所以就顺理成章即位当了郡王。成为了海外一国之主!

    而他这个果瓦国主也好当的很,果瓦国的地理位置很好,是天竺西海岸对外交往的窗口。拥有整个天竺最好的天然港祖阿港,境内拥有许多条大河,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路交通也异常便利。

    更为难得的是,果瓦郡国的气候在天竺中南部来说是非常凉爽的。其内陆地区因为海拔较高,显得更加凉爽,完全适合汉人居住。

    另外,在果瓦郡国的内陆地区还拥有丰富的铁矿、粘土、石灰石等矿产。这些矿产可以通过方便的水路交通运到果州城,或者在当地进行加工,或者通过海港出口。为果瓦郡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不过果瓦郡国最大的财源并不是矿产,甚至也不是贸易,更不是农业,而是金融业。

    天竺大半岛在过去的200多年间,也是列国纷争,兴亡迭起。比起华夏神洲的三雄并起更加混乱,而且也没那么多的规矩。

    华夏三雄中的大周、东宋,一个共和,一个合众,都是资本主义法治社会,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还是非常充分的。

    可是天竺这边不一样,这里可是讲“权在昌,权失亡”的地方。

    所以果瓦郡国这个天竺的“化外之地”也就应运而起,成了天竺群雄们储存财富和下台避难的所在。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天竺各地的财富,也就源源不断流向了果瓦郡国。

    久而久之,果瓦郡国的金融业也就有了蓬勃发展的基础。到了合众200年后,整个天竺的金融命脉,就操在小小的果瓦郡国手中

    从位于祖阿河南岸,三面环水的西海宫的西面城墙上向西望去,祖阿河畔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都是顶着个中国式屋顶的三层、四层高的楼房,一栋比一栋气派。这些高楼全都属于大周、东宋、埃及、蒙古、金帐,以及果瓦本地的大银行所有。祖阿河畔大街,也因此被人称为果瓦金街。

    每天在这些银行中进进出出的资金,那可数以千万(两)计的!

    而天竺群雄的起起落落,一半是由战场和宫廷阴谋来决定的,还有一半则是祖阿河畔大街上的银行决定的。

    只要祖阿河畔大街上的银行家们愿意敞开了借钱,稍微有点本事的天竺军阀就都能雄起一把了。

    而果瓦郡王赵良弼本身也是大银行家,拥有天竺银行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权。而且他还是果州证券联合交易所的实际控制人。

    这间联合交易所是天竺西海岸最大的一间证券交易所,控制着天竺大半岛百分之七十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同时还有上百种股票在果州联交所上市交易。每天的成交量,也是以数百万计的。

    可以这么说,天竺大半岛上的沉浮起落,赵良弼这个郡王,差不多能通过金融操纵的法子掌握个七七八八的。

    说他是天竺最有权势的男人,也不为过!

    可是这位在天竺大半岛上呼风唤雨十几年的男人,现在却遇上了一场让他都感到无能为力的战争。

    果瓦郡王将目光从高楼林立的祖阿河畔大街,挪到了宽阔的祖阿河上。

    宽阔的河面上,现在挤满了提醒巨大的风帆战舰,一艘接着一艘,在河面上排出了四个长队。总数不下一百艘!

    东宋的南洋舰队主力,现在就停泊在祖阿河上!

    这支舰队是跟踪护送武元凯前往埃及成亲的周国舰队而来的。

    护送武元凯的舰队早就进入了红海,现在应该抵达了苏伊士港。

    而东宋南洋舰队的主力没有收到邀请,不方便进入红海。所以就在亚丁湾附近的极乐岛(索科特拉岛)殖民地留下了一支侦察分舰队,然后就将主力驶往了果瓦郡国。一边等待周国舰队离开红海,一边等候国内送来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消息。

    果瓦郡王赵良弼即位这些年来,可没少操纵天竺群雄开战。可是对于有可能爆发的诸夏三雄间的大决战,他还是感到非常恐惧。

    这次的战争仿佛不同以往,结果很有可能是三分归一统了!

    到时候他这个东宋的郡王还有没有的当?

    这样的战争,最好还是别打了……

    可偏偏天不随人愿!

    就在一个月前,华夏本土开战的消息就传到了果瓦郡国。

    现在东宋和大周之间,已经处于全面战争的状态当中了。

    不过率领南洋舰队主力抵达果瓦的东宋南洋水军提督潘武扬海军元帅,却是信心满满。

    因为在潘武扬看来,东宋海军现在占据了难得的先机——强大的南洋舰队主力已经堵住了大周的三艘一级战列舰!

    只要能把它们消灭在小西洋上,东宋和大周在一级战列舰上的对比就会变成6比7。虽然还少一艘,但是比起开战前的6比10,那是大大得以改观了。

    在潘武扬元帅看来,大周共和国派出三艘一级战列舰护送武元凯入赘埃及,绝对是蠢到家的事情。

    而趁机歼灭大周的三艘一级战列舰,也是东宋赢得战争的唯一机会。

    东宋兴亡,在此一战!

    在得到开战的消息后,潘武扬立即派出军使乘坐一艘大食商船前往埃及,向埃及女皇安娜二世递交外交敦促书,要求埃及政府恪守中立原则,将避居红海的大周共和国舰队逐出。

 第1505章 听话的女皇

    (全本小说网,HTTPS://。)

    西历1341年1月7日,亚历山大里亚的天空湛蓝透亮。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虽然眼下对西方世界而言是一个黑暗纷乱的时代,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能够在这个黑死病到处蔓延,整个西方都陷入哀嚎惶恐的时候,享受荣华安乐,并且陶醉其中。

    现在是冬天,而且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所以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气并不炎热。天空中还有不少浮云,遮挡住了北非酷烈的阳光,让生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人们有机会在没完没了的烈日曝晒中偷得几分清凉。舒适的气候加上在北非极为少见的茵茵绿草和连片的树木,又有谁不会感到赏心悦目呢?

    至少在埃及帝国女皇的夫婿,苏伊士亲王武元凯殿下看来,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他此时正骑着一匹大食骏马,悠哉的在亚历山大利亚郊外苏伊士宫的宽阔草坪上漫步,享受着属于他的美好生活。

    “亲爱的,你对苏伊士宫的一切还满意吧?”一个甜腻腻的声音在亲王的耳边响起,说的是一口流利的天津官话。

    说话的是个穿着“慢惯罗衫半露胸”的唐风大袖衫的金发美人儿。十七八岁的年纪,发育得极好,胸怀宽阔,在半透的衣料里面若隐若现。两座山峰,还随着马匹的颠簸上下晃动,真是养眼到了极点。

    这样开放的穿着风格,如果搁在大周和东宋,绝对不是良家妇女所为。

    不过这位跟随着武元凯一块骑马遛弯的金发美女,可不是武元凯的家伎侍妾,而是头顶两个大陆皇冠(非洲和欧洲)的埃及帝国女皇安娜二世。

    有点出乎武元凯的预料,理应非常强势的埃及女皇,原来是个黏人而且听话的小美人儿。而且还非常想讨好他这个年长了12岁的“大叔”丈夫。不仅学会了一口天津腔的汉话,还从新婚之夜起就一直在家里面穿着唐式衣衫……只是风格有点性感,不像是正室大房,倒像个家伎侍妾。

    另外,为了迎接武元凯的到来,安娜二世还让人改建了位于亚历山大里亚郊外的苏伊士宫,增加了大量的唐风。

    不过最让武元凯满意的是安娜二世女皇居然还是个处子之身,直到新婚之夜才被武元凯破了身子……这样的作风,可是和科穆宁王朝素来以豪放著称的风格有点不符了。

    作为一个情场老手,武元凯当然能够感到这个小女皇在新婚之夜后对自己的迷恋了。这一个多月来,女皇陛下都快黏在武元凯身上了。而且她还对武元凯言听计从,给了武元凯代表自己处理国家大事的全权。

    很显然,安娜二世并没有做好成为女皇的准备。由于父亲早逝而得到的权力,对她来说就是一种让人烦恼的负担。

    而看上去成熟稳重,做事说话条理分明,而且学识渊博的武元凯,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她托付权力的对象。

    能够从繁重的国家大事上解放出来,和丈夫一起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实在是让人惬意的事情。

    可是作为女皇陛下的丈夫,大权在握,美人在怀的亲王,这些日子怎么有点忧愁啊?

    似乎看出了苏伊士亲王好像有心事的样子,安娜二世眨了眨眼睛,稍稍加快了马速,好让自己靠武元凯更近一点。

    “亲爱的,又有什么烦心事儿了?”女皇问。

    “哦,东宋派来了军使,要求我们驱逐苏伊士港内的大周舰队……现在大周和东宋已经是战争状态了。如果我们继续保护这支舰队,就等于对东宋宣战了。”

    “可是,亲爱的,这难道不是你来到我身边的目的吗?”女皇含情脉脉的看着丈夫,“如果你想让埃及参战,那我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你的决定。”

    安娜二世的话听上去好像是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小女人。可实际上,追随大周共和国是埃及国务会议在女皇的父亲在世时就定下的国策。

    让武元凯入赘成为苏伊士亲王,也是这个国策的体现。

    实行这个国策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如今的世界上,大周共和国毫无疑问是最强大的。其次才是东宋、西宋、蒙古、金帐和埃及。

    埃及作为世界第六,当然要追随世界头号列强了。不追随大周,难道去追随东宋吗?东宋没有大周强大富有,被打败的可能较大。

    一旦东宋失败了,大周能放过追随东宋的跟屁虫?

    况且埃及本身也是多事之秋,老谋深算的皇帝即将撒手人寰,国家马上要交给一个没什么阅历和政治头脑的美少女皇上。在这个时候,还有比抱紧世界第一强国的大腿更保险的选择吗?

    “安娜……”武元凯显得非常感到,宠溺的看着自己的妻子,“我现在是埃及的苏伊士王,不是大周共和国的官员。所以我必须为埃及而不是为了大周共和国的利益考虑。

    现在的埃及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瘟疫肆虐,经济萧条,百姓和贵族之中也有许多不满的呼声。如果我们冒然卷入华夏三雄间的冲突,一旦蒙受巨大的损失,国家就有可能会乱起来啊……”

    “好吧,好吧。”女皇摊了摊手,及时打断了丈夫的长篇大论,“我都听你的,你是我的丈夫,圣经上说妻子应该顺从丈夫。”

    “那我就要签署命令,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