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井口战役 >

第83部分

井口战役-第83部分

小说: 井口战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说了,都是机械化生产,搞农业的都是农场主。至于中国三农问题几次强调,一直在用工业化建设,以及城市化,来缩减农业人口数量,并且尝试提高农业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福利,让其不在造反的生活困苦边缘上。两国都笼络住了工业制造人口和农业人口,所以无论是一个拼命的搞亚洲之声都无法把颜色革命翻版到东方,另一个无论是华尔街被游行几次,总统府示威几次也不可能分裂。因为庞大的生产人群并没有落入造反的窘境。其他社会边缘人士及时再怎么聒噪。怎么宣扬崩溃论革命论都是没有力量弱者在呓语。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利益得到改善,你的革命队伍才能得到这个国家真正的决定者支持。现在这个改变是工农党掀起的,并不是大明议会应要求主动改善的。工农这两大维持社会生产的阶级。可不是花言巧语几次演说可以忽悠的。谎言根本无法骗取这股力量的长久支持。大明议会貌似民主,实际上就是老爷们为抢夺利益的战场。在赵卫国等演变军官的挑明厉害关系后,已经曝光的清清楚楚。

    当帝国的军队被突然打干净后,明帝国的统治已经是空周楼阁。

    “看在同殿为臣,看在同为帝**,看在同为大明效力的份上,世兄请速发兵解围。”曹玉成的电报如此说道。直接明码发报没有任何加密,语气哀婉凄凉,可以表现出这位山西大员困苦到了什么地步。

    其实曹玉成这个手段明显并不是向吴世杰求救,明码发报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我死了你也别想好过。”的打算。嘴炮不会干事的清流们,开始在报纸上对吴家评论。有的评论是直接捧杀说,将吴家吹捧成北方帝国山河的国之干将,柱石。另一部分评论则是,吴世杰见死不救,保存实力,为大明北方局面崩坏的罪魁祸首。

    一个捧杀,一个激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吴世杰现在的北方集团被天下多方人盯着,到底何去何从。到底是清理军队忠于皇明的死忠派,还是逐步培养效忠于吴家的官员。这些活,吴世杰都不能悄悄做了。因为一旦做了,名声臭到底。就连辽省内部也会陷入巨大的政治思想混乱。军队中一旦思想分裂垮下来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具体参照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看起来只是否定一个人,但是实际上否定的是我们以前所作所为到底对不对,有没有合法性,我们的统治到底有没有道理。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明白,战时舆论#管制的重要性了吧。

    赵卫国留着南都的好处现在已经显而易见。南都不倒,为了自我集团中思想一致性,北边的那些军阀很多事情都不能做。而且相互在扯后腿。就和背篓中的螃蟹一样一个想逃出来,另一个夹着它的腿。

    曹玉成在干什么,任迪当然能看得出来。这家伙名义上是为大明效忠,其实是在舆论上#将大明帝国北方领土绑在了一起,不可分裂。政治啊,嘴上的朋友不一定是朋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零五章 城冷战事小

    (全本小说网,。)

    工业革命前中国北方一个城市的也就在十万人左右。现在大明治下人口四亿人,山西人口一千万,其人口最多的县城是晋城大概27万人左右,是山西的最南边,所有人口多一点。至于北边太原城内人口在十五万左右,远不能和后世两三百万城市人口相比较。大量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这就给了共和军非常好的机会。

    说说山西这个位置,山西这个长条形状东面是太行山脉,南部是中条山脉,西边以黄河和陕西为界。北边监视游牧名族是否跨越阴山脉。而在地形上山西北边那一横阴山和东边那一竖太行山并没有封口,而是留下了一个缺口,所以山西这里有一个战略意义非同小可的城市——大同,大同一旦失守就意味着这个缺口开了,而这个缺口对着北京。当年李自成的一路部队就是从个缺口走出来然后渡过黄河,走张家口,宣化到达北京的。

    山西这个四面环山的易防守的身份战略地位极高。任迪未来规划是南边一路部队太平天国北伐道路,然后大同一路。从中国历史上来看,由北向南统一似乎非常多,但是由南向北打,貌似找不到多少成功的战例。所以任迪和一众菜鸟参谋们决定找历史上少有的那几个成功的战例,一个就是朱元璋,另一个就是秦国灭燕国之战。这两个战役均是从大同两山脉出口攻击幽燕之地。

    山脉这东西古往今来都是阻挡运输的障碍。因此古人的战略可以套用。北方的土地任迪等一众指挥官并不熟悉,在面对太原的还是有点保守了。这种保守还是由于任迪的原因。太原城在任迪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任迪位面中解放军1949年一月三大战役全部结束,然而在1949年三月还有一场太原战役,这个太原战役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打的最大,付出代价也是最大的一场城市攻防战。阎老西还是能打的。二十五万解放军对13万山西军队发动进攻。共计伤亡4。5万人,巷战伤亡3。6万人。淮海战役伤亡最多为11万,辽沈是6。9万人,平津是最后一个战役,南边打过了北边也打过了,平津战役是国党军队是在被吊打,解放军伤亡3。9万人,歼灭改编国党军52万人。

    如果从伤亡人数上来看,太原战役艰难程度并不比平津战役轻松。任迪太小心翼翼了,由于受到穿越前这段记忆影响,对山西这个地方慎重有点过头了。害怕一不小心在这个地方在巷战丢掉两三万部队那就有意思了。开始不断深化土改,决定用控制的广大农村将太原城包起来。整个太原战役从十二月开始爆发。一直拖了两个月。

    直到现在把太原拖得受不住了。任迪穿越前位面的太原战役是三月到十月份。至于现在则是严冬季节,太原城和附近的晋中城阳曲城,由于战乱一种冬天的消耗品被耗光了,这就是煤炭。

    工业时代前形成大型城市必要条件是周围的粮食产地是否可以供应足够的粮食。而工业时代后,北方高纬度地区城市聚集起来就要看燃料消耗。一个小村庄的燃料消耗门口的草垛,以及周围的小树林砍一点柴就可以了。至于大型城市的燃料消耗,总不可能靠柴火吧。山西盛产煤炭。当海宋引领工业时代后煤炭期货市场开始在这里晋北兴起。由于燃料输送越来越容易,这几个城市的人口突破了原来人力运输柴火的极限。蜂窝煤这种商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烧水洗脚,如果给大约四十平方米的房间上火道供暖,一个冬天节约一点烧大概要用掉一吨多一点的蜂窝煤。

    一个十万人的城市一个冬天消耗的煤必须是几十万吨。然而在1704年下半年,山西的煤矿就大量出事了。共和军将目光盯上了这帮阶级弟兄。铁脚板的军队开始一个露天煤矿的解放。山西北边最大的两个煤矿一个是东胜露天煤矿,另一个是准格尔煤矿,这两个矿都是无险可守的。煤矿资产联盟的那帮资本家联合起来讲煤矿围住,然后把让矿工进去采矿。

    现在那帮原来挥皮鞭统统公审后劳改采煤了。数个大煤矿落入了共和军的手中。由于,太原还没有被拿下来,铁路尚未开通,重型蒸汽机械无法运到北边。所以这些露天煤矿被军管少量开采,供给军队供暖。以及共和军解放的城市供暖。至于太原附近的城市。煤矿断货了。

    太原这个地方绝对是中国北方。至少在大部分中国人眼中是北方。对于北方的寒冬,任迪这个家乡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每次冬季直面南下冷空气的孩子对北方的严冬是深深戒备的,尤其是小胡子拿破仑的无敌军队都冻成狗了。任迪更是决定准备准备再准备。意图在开春天暖和的时候开战。冬天咱们就穿着棉衣,建设供暖营房,偶尔出来组织修建铁路和公路干干活就得了。打仗,北方人抗冻,种族值高,冰天雪地里可以打滚,一身脱个精光,敢下水冬泳。嗯这是任迪参谋部一众南方人的惯性思维,这个惯性思维将抗冻和适合于寒冷生活搞混了。

    北方人的抗冻也许是皮肤脂质含量高,不容易冻结。在短时间接触寒冷的时候,比南方人根本不容易受到冻伤,比如说现在共和军的队伍中,来自江淮的有些人人双手冻得和鱼鳞皮一样,来自陕西和晋地方同志,手却是红扑扑的仿佛天然有防冻霜一样。北方人身体壮实,在运动的时候功率大,身体散发的热量更多,更容易抵抗住寒冷。但是不代表他们消耗的能量少。身体照样是需要保暖的。能量是照样需要供给充足的。酒的能量是最大的,所以北方的干活的汉子能喝酒。

    大家都是37摄氏度恒温动物,缺乏了物资,冬天该怂就得怂。

    今年北国大地的雪很美,有诗为证。咳咳,不口胡了。在山西打败曹玉成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燃料短缺。这年冬天大年夜夜间气温最冷达到了零下十六摄氏度。这是什么概念,水塘的冰层有十厘米厚,可以站人了。户外的放的铁桶不戴手套摸上去,冻得疼。五秒钟之后分不清冷热这个疼就和你摸到热水烫的疼是一样的。这个天如果不吃饱饭,加再多的衣服都要感觉寒意袭上全身。

    大年初一,共和军撒到太原城的传单,有套近乎的拜年,有和平劝降的话语。有优待俘虏的政策宣传。结果几天后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山西帝**开始开小差。举着枪到共和军这里头像,然后再俘虏营地中大口大口的喝着白菜酸辣汤,幸福的啃着馒头。共和军才逐渐确定,太原城现在已经拔凉拔凉的。

    工业化战争,尤其是那种有可能打上一年的战争,并不是有多少枪多少弹药就可以打仗了。为了保障拿枪士兵的战斗力,方方面面都要提前考虑到。所以在意识到了太原城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坚强。任迪的共和军随机开始制定攻击计划,在十天后才开始攻击。

    “轰”一阵炸雷的巨响,其中更有大片岩石砖瓦碎裂的哗啦声混杂其中。在书房中看书的曹玉成脸色一变,看着远处的炮火掀起的烟云渺渺飘起。放下书,眼神逐渐平静,缓慢而平静的说道:“终于来了。”

    当城中的帝**在军官的哨子下,从被窝中爬起来,冷飕飕的拿着自己的枪,慌忙的跑出来集合准备整队,共和军已经用爆破筒和炸药包炸开了出口。

    单兵无后坐力炮真的是神器,这玩意在士兵手里特别准。基本上敌人的机枪暗堡在哪里开火,一个士兵架起炮管另一个士兵塞进去炮弹,铁管子一指。后面喷出一阵浑浊烟气,前面炮口火舌中窜出来一个拳头的炮弹笔直的向前冲过去。这枚小炮弹的炸药就像锤头敲脸盆一样一下子将暗堡砸烂了。当然大多的暗堡并没有开火而是伸出了白旗摇了摇。这个冬天手都伸不开,饿的眼睛都发花,没人想为远在南边的皇帝老子卖命了。

    至于城门被爆破组破开后,巨大的城门如同巴掌一样啪的拍下,掀起了大片的尘土,共和军从洞开的城门中冲进了这座古城。

    至于曹玉成非常有趣,等到共和军冲到他的房间的时候刚好看到他准备将上吊的绳子往脖子上套。至于共和军冲击他的院子这么吵闹,他之前没有套,等到共和军踹门了才套。恰恰让共和军的士兵给救下来了。

    听到士兵汇报抓捕晋军最大的明军将领这个过程,任迪笑了笑,但是手中的笔快速的写到“晋省明军大将曹玉成兵败自杀未遂为我军俘。”两天之后战报登在了共和的报纸上。随后又出现在南方帝国的报纸上。同时也让海宋设立在佐世保东北亚战略指挥部的分析部门开始忙活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零六章 令人无奈的海

    (全本小说网,。)

    东北亚战局,决定着两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归属,这不仅仅决定着东北亚陆权还决定着海权,大陆海岸线的所有海港归于一个政权这本来就是一种海权力量必争的资源。

    现在的战争在双方在制造攻击力上已经到达了史无前例的地步,如果单纯是攻击力的释放话,共和国和海宋一方都可以将数百吨钢钉加工成三百毫米口径以上,四十倍身管火炮,将一百八十千克的炸药约束在狭小的炮管中,推动700公斤的圆锥弹丸,以2。5倍音速,三十度仰角射到三十六公里之外。这样的炮弹任何城墙命中一发也就直接秒了。

    人类用常规武器制造的这种攻击力,在后来五十年后的核武时代也没有什么要塞可以抵挡。然而人类制造毁灭力的能力到达了这种程度,却没有将运输力量提高到相等的地步。以至于打出如此毁灭力的机械难以运输。陆战依然是双方用枪管约束化学能投射弹丸的主场。其他陆战火炮无法往大里制造。全是因为运输。现在运输毁灭火力的力量双方陆战还是在大量依靠人力和畜力。装甲车惊鸿一瞥登场,却在复杂的地形下丧失运输毁灭力量的机动力。

    战机的载弹量只有二百五十公斤。唯有战舰,几千吨上万吨的排水量才可以承载沉重的火力系统,可以自由的将强大的毁灭力从水面上从一个地带搬运到另一个地带。佐世保海军基地一排战舰齐刷刷的排列在港口,这些人类目前科技可以驱动的钢铁怪兽,竖立在水面之上,虽然平静粗粗的炮口却显示着一种杀气。

    这里自从七十年前就被海宋军队包场了。作为东北亚到洛杉矶航线保护者,这只军队,有着万吨以上战列舰三艘,6艘七千吨以上重巡洋舰,十二艘一千吨之五千吨的驱逐舰。这样一只精锐海军放到欧洲可以将那些各国国王,倾家荡产组建的海军从地中海到英吉利海峡到北海到波罗的海环着欧洲暴力清场一遍。

    之所以放了这样一只强大的舰队在东北亚。纯属第一代海宋元老要彻底亚服日本列岛战略意愿,北太平洋舰队建立之初,就要求三天之内可以镇压日本列岛任何一处可能正对海宋的敌意行为。配合海宋在日本列岛统治的还有三万从日本列岛征召的现代军队。七个亲近海宋的大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