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13部分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3部分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南王最是仁义不过,当初我们一家子,还是他亲手带入圣教的呢。我相信南王!”

    “我们跟南王走,他说去哪我们就去哪!”

    “是啊,南王才是传圣教给我们的人,我们要追随南王去道州!”

    躲在人后的陈桂堂不敢出声了。陈桂堂已经认识到,这些教众都是在后军久待,平日与南王相处,对南王十分信任,加上南王一向对他们友爱有加,关怀备至,想煽动他们反对南王,绝无可能!他只有继续潜伏下去,想办法将信息报给东王。

    冯云山下令后军束旗熄鼓,改变行军路线,折转向南,悄悄地朝道州方向行进。

    本来,后军和天国主力一分兵,冯云山就有率后军偏师进攻道州的打算!他可是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太平军,轻松占领道州城,并且在道州、永明、江华一带招兵多达两三万人。这才是他的根本目的!有了足够兵力,他才有军力自保,才能和清军抗衡,和天王东王抗衡。

    学化工机械的冯云山,看到路边长的牵牛花,想到个假冒天父传谕旨的主意。他将采来的牵牛花,磨碎成花汁,加热后剩下粉灰,再兑水在白纸上写了那二十四字,表面上看还是一张白纸。牵牛花汁含有大量花青素,当他将嘴里含的一口米醋喷在白纸上时,花青素遇酸变红,白纸上便马上出现那红色的二十四字真言。

    冯云山派细作营前后全面铺开,前面领着后军众人避开湘江边上的圩集,后面打听桂林全州方向追来的清军情报,又派李开芳领人抹除大队行军的痕迹,避免引来清军追击。

    另一边,卢七带上百亲卫营将士在行军的队伍前后来回巡查,严防有人脱队走散,免得走漏消息。对一路遇上的零星山民,一律带至亲卫营暂时关押,防止被人知晓有太平军出现过。同时,命令各营中两司马、伍长等人,带领众人呼喊着一二一的节拍号子,脚步跟随口号节拍一路而行,行军速度大为加快。

    两天后,冯云山领着九千多人的太平后军,来到了离庙头滩60里的水口山圩。后面侦查的细作来报,一支几千人的清军两天前经过黄沙河,沿湘江朝北追赶天国主力而去。

    听到这个消息,冯云山暗暗松了口气。

    前世历史上的太平军,在蓑衣渡受到重创,进攻永州,被尾随的清军追击,未攻克,而后摆脱追兵攻克道州。如果自己率这九千多名教众跟随天国主力,沿湘江北行,很可能在几天后就被清军追兵追上,结局不言而喻。

    派曾观澜、林凤祥和李开芳领两百余人,打扮成过路客商模样,到圩集上采购了大批吃食用度等物,丝毫未惊动圩集上的百姓,太平后军一行等绕过村落人多地段,继续朝东南行进。

    冯云山等太平后军,翻越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穿过陡峭的扁担坳,一路向东南行进。沿途亲卫营和细作营在行进教众周围四面散开,凡是碰到的百姓,全部胁迫进教众之中,一路经过三个圩集,劝说、威逼的民众竟达近千人。一方面,有七百多人在后军各级典官的宣传劝慰下,纷纷加入圣教,成为天国一员。另一方面,还是有四百余人不肯入教,只想回乡,冯云山也答应他们,再过半月,等太平军不需躲藏行踪后,即放他们回家。

    一路上,亲卫营对教众严加管束,力图将后军行军路线严格保密,不教清军和天国主力知晓。冯云山就是在打个时间差,等天国主力离得远了,中间又有清军阻隔,自然无法顾及到后军这边。待他在道州一扩兵,有了一定的兵力,一切都会改变。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太平后军等人终于越过山林,到达一处名为牛路口的山隘口,见旁边有处瑶族山寨,一问得知,离道州城只有四五十里。

    冯云山命太平后军众人大肆举起天国的踏云圣龙黄绸旗,敲响战鼓,万余教众正大光明地在山隘外的瑶寨旁安营休息。

    一矮壮中年汉子,满脸憨厚模样,自称郑元伯,乃郑家瑶寨的寨主,领三百余名瑶壮前来拜见。冯云山见了这名寨主领着几名瑶汉,朝自己三跪九叩拜道:“瑶民郑元伯等拜见大王!”

    “本王乃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你等为何来见本王?”

    “太平天国兴义军,诛满清胡虏,为天下汉壮瑶土等各族复正朔!我等瑶寨久受贪官恶吏欺凌,饱受侮辱,特举寨前来投靠!”郑元伯一脸憨笑地答道。

    “哦,举寨相投?你等家眷后人何去何从?”冯云山问道。

    “已经吩咐四散投靠山里亲戚,免得为满清官府所害。”郑元伯毅然说道。

    “既投我,可听我号令,尊我军规?”

    “自当惟命是从!”

    “那好,你等且去约束部众,沉汰老弱,本王会将你等打散编入各营之中,你等可愿意?”

    “自是愿意!我等投靠南王,便由南王分配。”郑元伯一脸决然,满含希冀地道:“还望南王善待我等。”

    “那是当然!以后我们都是天国的兄弟,自是相互善待!”冯云山笑道。

 第十七章 占领道州(上)

    第十七章占领道州

    得郑家瑶寨山民的加入,后军可战之兵增加二百余人。淘汰下来的一百余名体弱老病瑶民,全部充入牌尾之中。

    冯云山又将一路胁迫的百姓唤出,其中有不愿跟随天国者四百余人,眼下也不再担心他们暴露行踪,便发些许铜钱,令其结伴自行归家。

    其余七百多名百姓,也许因为这几天有能吃饱的饭食,都或真或假愿意加入圣教,便在其中挑选了三百名青壮,编入圣兵,另四百还是编入牌尾。

    郑元伯授予卒长职,选其弟侄四人授予两司马,选力勇者为伍长,其余皆普通圣兵,将众人妥善安置。

    到夜里,有探听道州城中消息的细作来报,道州城中有守军不足一千,由清军提督余万清、游击将军瞿我谦、知州王揆一率领。余万清原本率领的三千清军,从全州退守道州城,其中二千五百余人前几日已被北调永州,拱卫府城去了。

    冯云山大喜,既然清军抽调道州守兵去永州防守,肯定是天国主力已经到永州,清军受到威胁才会调兵。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开始,便一直是拧成一团,从未大范围分兵过。清军见天平军主力抵达永州,决然不会想到还有一支太平军会在后面半途折转方向,攻向道州。

    果然,一切都如他所预料,道州城果然兵力薄弱。待他率太平军一到城外,想必那个畏战怕死的提督余万清,会跟历史上一样,送份大礼给自己。

    次日,冯云山命太平军拉开队伍,多竖旗帜,壮大军势,分兵两路向道州县城进发。一路由李开芳、罗大纲统领后一军千人,顺一条名为泷水的山涧溪水,顺水而下;另一路由林凤祥、梁立泰统领后二军一千三百余人,顺着山隘口往道州城的官道一路进发。

    冯云山将细作营继续散发出去,命曾观澜负责收集附近清军情报。他自己则率亲卫营和其他辎重、牌尾众人跟随后二军身后,一路拉着树枝托在地上,弄得尘土飞扬,浩浩荡荡地开向道州城。一时间,所经之路,乡民和官绅纷纷打探,各自传言,很快,道州周边不论百姓还是官府,都得知有大股gx来的太平军打过来了。

    经过道州城西南四十里的寿雁圩,有乡民陈天仕、陈水太率壮丁四百人赶来投靠,再过永丰集,蒋天益、胡苟率三百人来附,均授予卒长职。一路所过,乡绅躲避,大户封门,穷苦百姓如影随行。

    太平军在投奔的乡民带领下,将作恶多端的乡绅抄家,财物粮食充入圣库,田土地契收缴,闲杂等物分派乡民,一时乡间百姓轰动响应,奔走相告。

    声势浩大的太平军来到一座九里长的山前,山不高,却有薄薄的云雾在山间环绕。

    林凤祥一问新附乡民,才知此山名叫云山。

    林凤祥大惊,想不到真有叫云山的地方,不由暗自感慨天父的无所不能。

    众人得知前面横跨,挡住去道州城的小山就是天父谕旨二十四字真言中的“云山”,一时群情激昂,军势大振。

    太平军中纷纷流传着前几日南王在无字天书上,口喷天父赐予的红色二十四字真言,新投入太平军的民壮纷纷精神大振,均觉真有天帝,且就在教众身边护卫众人。

    其时已到天黑时分,林凤祥和梁立泰带领后二军,加上新附的七百人,共二千余人,举旗列阵在云山之前,燃烧上千火堆。后面冯云山又率众女营、牌尾辎重部队,沿山两面燃起数千道篝火,蔚为壮观。

    道州城内,hn提督余万清在五十余名亲卫的簇拥下,登上道州西城楼,一望云山脚下,密密麻麻望不到边的篝火,旗帜来往,人影攒动,恐不下上万兵马。

    听闻有大鼓粤贼进军道州的消息后,他就派出十余名细作前去打探。

    没料,城内派出的探子只回来三名,而且都是粗粗打探就急忙回城,一脸畏惧地向他禀报,有大股粤贼直奔道州城而来,人数更是漫山遍野,数都数不清。一开始他还不信探子所言,如今一看城外,果真粤贼如潮水般,一旦攻城,很快就能淹没道州。

    余万清心惊胆寒,忙命亲卫护卫他下城,将防守西城门的二百多亲卫也叫下城楼,率领所有亲卫三百余人,连夜从道州西城门出城。有亲卫官兵问何故出城,余万清正色道:“守城不如守险,御贼不如剿贼!本标率亲卫出城寻找战机。”亲卫恍然。

    城外太平军大营,冯云山刚准备入睡,曾观澜神神秘秘地带着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来求见。

    “小人何见机拜见天国南王!”文士一见冯云山,大礼参拜。

    “免礼,你深夜见我,所谓何来?”冯云山一脸平静地问道。

    “小人乃道州城中贡生,因不愿再为满清奴役,闻天国天兵扫除满贼,出师道州。小人熟悉城中清兵布置,特来拜见南王,愿为我天兵引路进城。”

    “哈哈,何兄弟真乃义士也!可愿辅佐本王,驱逐满清鞑虏,复我汉人江山?”冯云山喜出望外地说道。

    “求而不得!岂敢拒之!”何见机连忙跪倒,重新大礼拜见。

    这可是进入hn以来,前来投靠的第一个读书人,冯云山大喜,授何见机簿书一职,命其暂跟随自己参谋兵事。

    根据何见机所说,傍晚时分清军提督余万清已将防守西城门的官兵全部撤走,西门无人防守,城中清军加上团勇,不足六百人。

    这是个大好机会,冯云山断定何见机说的是事实,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确实有一何姓贡生,偷偷密告天王道州城内情形。

    这时,李开芳、罗大纲统领后一军也赶至云山的东北面。后一军沿途收纳九百余名前来投靠的乡民,队伍猛增至近两千人。

    冯云山立即下令李开芳、罗大纲各率后一军千人,分别绕道城北,截堵北门;林凤祥和梁立泰率后二军二千人,从城西攻城。冯云山自领亲卫营和牌尾,在后手持火把,摇旗呐喊,壮大声势。

    林凤祥和梁立泰领兵行进至西城门下,见城门大开,林凤祥怀疑是清军陷阱,疑惑间便欲派人上前查勘,却见几十名清兵慌慌张张地冲到城门口,正欲关闭城门。

    好奇怪?有这样设陷阱的?就算是陷阱,老子也认了!

    林凤祥和梁立泰哪里还按捺得住,手一挥,太平军将士蜂拥上前,挥刀抢占城门。几十名清军在一个中年将领带领下,作鸟兽四散。出乎意外般简单,太平军轻轻松松占领了西门,后二军二千余人直冲入城。

    ps:字数少点,一章分成2章!

 第十八章 占领道州(下)

    第十八章占领道州(下)

    那名体态稍显肥胖的中年将领,却是道州城内的游击将军瞿我谦,听说西城门守兵全被提督余万清调走,忙开城门想追回余万清,未料刚开城门,太平军就冲到城下,杀了进来,一时措手不及,得以让太平军顺利入城。

    幸好瞿我谦熟悉城中地形,虽然肥胖,但逃命的紧急关头,竟然身手敏捷尤胜青壮,钻入城中小巷,几个呼吸的时间,已消失无影踪。

    道州署知州王揆一,此时正好带人巡城到东门。忽闻城西一阵哄乱,杀喊声震天,城中百姓皆四处乱窜,顿时明白是太平贼军入城了。

    王揆一脸刷地白了,朝廷早有法令,地方官凡有守土之责,一旦有失土之罪皆祸及家人,不若一死。这也正是清朝地方文官比武将逃得慢的原因。

    王揆一咬咬牙,左右都是一死,为了自己名声和不累及家人,他推开随从亲信,从东城楼纵身跳下,不料跌入城下的潇水之中,他的一名长随见状,也慌忙跳下相救。

    是时潇水中间有座小岛,名为东洲岛,岛上有东门村的一渔船路过歇息,听见有人落水,忙搭救上来。王揆一身经过纵身一跳,又胆战心惊地不想死了,便在长随的搀扶下,乘小渔船顺水逃往永州府城。

    却说林凤祥和梁立泰率太平军攻入城中,因黑夜中,虽火把够多,视线仍不大远,四处搜查清军,皆不见,至城中偏南的一处高坡,才发现州衙就建在高坡上,急忙将衙门内外围困。

    一千总官服的清军将领率百余人从衙内冲出,朝坡下窜向太平军,准备突围。梁立泰命军中鸟枪手开枪射击,两轮齐射,清军死伤大半,余者皆跪地求饶。

    独那清军将领身中数枪,仍竭力挥刀向前,未至太平军阵前,已然摔倒在地,气绝身亡。

    林凤祥和梁立泰见此清将勇猛无比,甚是钦佩,一问才知,此人乃是永州协千总唐得升,便命人收敛尸身,找地方好好安葬。

    却说体态肥胖的游击将军瞿我谦,身手敏捷地逃入城中,又召集亲信二十余人,趁太平军占领北门之前,开了城门,趁夜幕冲出城外。

    才行一里许,忽道路两旁大队人马杀出,堵住前去道路,后方又有几百人高举火把,追杀过来,瞿我谦虽身手敏捷,也无法得脱,只好率手下就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