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170部分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70部分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云山随手拿起第一个急报,却是太平府的知府梁国桢报来的。梁国桢是太平府本地的一名秀才,原本充任左州知州的师爷,后来投靠了李开芳,帮助收复太平府各州县,又读过书,被冯云山任命为太平府的知府。

    太平府的急报上写道:“太平府龙州一地,大蝗所过,禾稻为之一空;思州飞蝗伤禾稻无数;崇善、左州两地,蝗虫加干旱双重灾害,人死上千。国桢率府衙人员至各地,与四处百姓在乡野田间月余,点燃毒烟,发动乡间妇孺捕捉蝗虫,但虫群太多,仍旧无济于事。眼看百姓家中粮食无多,今夏收成全无,求圣王垂怜,赦免两年税赋,解发赈灾粮食,尽早救治。”

    冯云山看这急报所写,蝗灾的确严重。这太平府知府梁国桢,自己也知道,确实风评不错,从这里看,救灾也算尽心,并无不妥之处,而且,还敢为民请愿,算得上是为民的好官。但崇善、左州两州县竟然饿死上千人,他这做知府的怎么也难辞其咎。

    冯云山又从急报中随便抽取了另一份,拿起来一看,却是廉州府和郁林府两府的联合急报:“廉州府的钦州和灵山两县,飞蝗蔽天,落食田间禾苗,顷刻连根俱尽;郁林府的陆川和北流两县,蝗虫漫天,有幼童在田间戏耍,因身上覆盖树叶,蝗虫蜂拥扑上就食,竟导致幼童窒息而亡。”

    再看一份,却是柳州府的急报:“柳城一地,飞蝗遮天。蝗虫生卵出子,遍布山野,不但禾苗,其余树苗也悉数被食。谷物价格开始飞涨。”

    冯云山没有再看下去,他立即召集圣王王府各部官员,布置赈灾应对之策。

    农业部副部长刘长佑建言道:“圣王,臣下有责任。为今之计,首先是不要让蝗灾再蔓延到廣东、糊南诸地;其次是调集粮食,运往灾害严重地区,赈济灾民,防止民变和百姓饿死。”

    冯云山摆摆手,示意不是刘长佑的错。他也知道,刘长佑刚到任农业部副部长不久,而且农业部也没多少人手,很多事情还没理出头绪,加上蝗灾乃是天灾,原本历史上就是要发生的。

    因此,冯云山点点头:“子默说的极是。粮食方面,胜坤兄弟,你们财税部里的圣库,有多少粮食?”

    财税部副部长周胜坤站出来,回禀道:“圣王,圣库粮食充足。去年底永州府和桂林府等地一共收缴的粮食二百万石,按照如今的重量标准计,合计12万吨稻谷。另外,从洋人手中买了面粉5000吨,稻米2500吨。今年糊南和廣东各地只要收成不坏,粮税应该比去年更多。”

    “那好,先将从洋人卖的2500吨稻米和1000吨面粉,让两广远洋公司运至受灾的各府,由各府自行分配至各县及乡镇。崇善、左州两县已经有不少人饿死,由两广远洋公司直接先运送一批粮食到州县救急。”冯云山想了想,下令着。

    “同时,玉昆兄弟,你们司法部派出人员到受灾的各地进行巡回监察,严防各地官员贪污侵占赈灾粮食。”

    黄玉昆连忙出来答应一声。

    “享才,你们内务部也要派出人员,四处监督风评,对于赈灾得力的地方官员,树立典型,给予嘉奖;对于赈灾不力的,一律革职查办!另外,太平府知府梁国桢,虽然勤政尽职,但辖内竟然饿死千余人,先行革职。嗯,让其暂行署理知府,全力赈灾,若是有立功,再恢复吧。至于太平府下面的崇善、左州两州县,要严查地方官员,为何会导致上千人饿毙?若有罪责,立即拿下,送广州来治罪!”

    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频频点头称是。

    “大妹,你身为警务部部长,更是要督促蝗灾的府县,严肃地方治安,不但要防止出现偷抢暴徒,更要注意防止清妖细作煽动百姓聚众暴乱等事。让何见机副部长专程到廣西去坐镇,率领各地警务局相应人员,做好赈灾的配合事务。”

    “益芸部长,你多派些人到廣西去,防止灾后瘟疫等,帮忙救治生病的百姓。”

    “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农业部!子默,整个治蝗之事,由你们农业部为首!农业部的人,全部派至廣西去。因地制宜,研究下防治蝗虫的办法,多采取措施,赶走或消灭蝗虫。现在,大家都说说,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冯云山一口气将任务布置下去,然后,问起了最为重要的事情:如何防止蝗虫?

    左宗棠虽然是讨虏军中总参谋部的人,但也参加了商议。他站了出来,道:“圣王,左某看过一些古书,说的防治蝗虫灾害的办法不外乎有这些:毒烟之法,喂食鸭子捕食蝗虫之法,还有除根、掘子、去蝻,以及敲锣打鼓或投毒等。各乡镇要同时发动,不让蝗虫四处躲藏。同时,为了发动百姓捕捉蝗虫,王府可以设立一笔银两,收购蝗虫,论斤赏钱。”

    “不错,季高言之有理!胜坤,你从圣库出资十万两,作为杀蝗的银两,每斤蝗虫一文钱,也可以收购十万吨蝗虫,本王不信,杀不绝蝗虫!”冯云山大声说道。

    如今,随着鴉片战争以后的白银外流,银两越来越值钱,一两银子已经差不多可以换2000文铜钱了。十万两银子,正好是十万吨蝗虫。

    见其他人也说不出多少治蝗虫灾害的办法,冯云山知道,这个时代大致也就是左宗棠说的这些了。

    “最后,文茂兄弟,你们宣传部更是要去廣西各地,多宣传治蝗之法,让百姓都动起来,共治蝗灾。”冯云山想起宣传部的作用,又补充道。

    李文茂等人拱手应了下来。

    工务部副部长曾玉珩突然出声道:“圣王,工务部也可以出点力!我让第一纺织厂织些结实的网,长数里,挂在树枝上,将成片的稻田围起来,将蝗虫全部网起来,集中消灭。”

    众人一听,咦,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有无效果,试过才行。

    于是,在冯云山的一番布置下,圣王王府各部和廣西地方各级衙门,都行动起来,投入廣西治理蝗灾之中。

 第304章 陷入绝境的石富贵

    廣西左州驼卢镇的石家寨,这天早上,天还没到蒙蒙亮,石老汉便将二个儿子唤醒,三人摸黑出了门。

    石老汉名叫石富贵,今年五十二岁,家中本有九口人。

    大儿子石有粮三十一岁,已经娶妻成家,有四个小孩从十岁到三岁不等;二儿子石有布也二十三了,因为家穷,还未成家。

    另外还有石老汉的婆娘,石黄氏。

    不过,如今一切都变了!

    去年十二月,石老汉便听在左州城里王大财主家里帮工的二儿子说,有廣西圣兵将左州的满清官府赶跑,占领了左州州城。

    石老汉听说州城起了战事,忙让两个儿子不要外出,呆在家中伺候着七亩水田,十来亩旱土,再向邻寨的黄老爷租种了五亩水田,加上石有布这几年在州城帮工赚的二两银子,倒也勉强能糊口。

    不过,半个月过去,距离州城四十余里的石家寨并没任何变化,石老汉便放下心来。一过完年,便打发二儿子石有布继续到州城去帮工,毕竟,家里每年的粮食本就有些不够,又多口人吃饭,就更加难熬到来年。

    没想到,石有布才出去二三个月,突然从州城回来了。说是左州的新任知州老爷宣布了,从四月开始,整个左州各个乡镇,各个村寨,都要实行新修订的《圣国田亩制度》。

    石有布将石老汉和石有粮叫到一起,仔细解释起这个《圣国田亩制度》是怎么回事。

    听完二儿子模模糊糊地解说,得知石家不但可以少交些粮税,还可以租用驼卢镇里的公租田,石老汉高兴坏了!但他不大相信,决定亲自到州城去看看。

    于是,第二天父子三人便赶到龙州州城,在州衙门口,有一衙门书吏在讲解张贴在墙上的《圣国田亩制度》,和他们一样的一大群人围着在观看,通过盘问,石老汉总算彻底弄明白了这个新政策的好处。

    这么好的事情,能让自己碰上,他简直不敢相信!

    按照这个圣王制订的新政策,他们石家有一半多的旱地是前年新开荒土,三年内不收粮税。而且,根据他们石家的情况,属于正常的少田户,每年只要交给镇里粮税8斗不到就可以了。比去年实际交给满清官府的,少交了5斗。

    而租种邻寨的黄老爷家的五亩水田,原本要交租总收成的四成五,如今按照规定,也只需交租不超过三成五就可以了。如果黄老爷多收,知州老爷会罚没他家的水田。

    这样一算,石家今年总共能少交2到3石的粮食,多了这二三石粮食,一家人不用每天吃二顿野菜粥饭,饿的头昏眼花的了。

    石老汉带着二个儿子喜滋滋地回到石家寨,将好消息告诉全寨的族人。

    全寨的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当天,石老汉便同意二儿子石有布不再去州城帮工,留在身边一起种地。想着辛苦两年,积攒些粮食,置办些聘礼,给二儿子娶个亲,一家人就和和美美,幸福无边了。

    左州从去年底就开始天旱,田间缺水。接下来的,石老汉带领二个儿子更加卖力地侍奉着田里的禾苗,每天早出晚归地从数里远的左江河里担水,浇灌田间禾苗,虽然忙得筋疲力尽,但乐在心中。

    看着秧苗越长越高,又浓绿又粗大,顿觉浑身充满力量。

    而且,石老汉看着绿油油的禾苗长势喜人,心里美滋滋地想着,今年会有个好收成,说不定,不用两年,老二就能娶上亲,老大家说不定还能再添置个孙儿。

    石老汉将自己的想法跟自己婆娘石黄氏一说,两个人在被窝里乐呵了好久,素来体弱多病的石黄氏,原本衰老的身体,也恢复了些年轻时候的激情。

    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击碎了石富贵的梦想!

    不知从何时开始,从西南方陆陆续续飞来成群的飞蝗。刚开始还是一天几批,等田间禾苗快抽芯时,竟然黑压压地一天几十批从石家寨飞过。

    整个石家寨开始人心惶惶。左州已经有三年没发生过蝗灾了。

    上次发生蝗灾,还是道光三十年,那次蝗灾也不是很严重。但联想到,蝗灾后,道光皇帝便驾崩了。

    于是,整个左州乡间传言,这蝗灾是天灾,是上天对人间的警示和惩罚。那些蝗虫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不能捕杀,否则便是和上天对抗。

    而且,这些蝗虫都是自然生成,天地精华,突然出现,肯定是人间出现有违天和之事,如不改变,还会出现更大的灾难。

    又过了几日,飞蝗不单单只是过境了。左州州城传来消息,左州邻近的崇善县,已经有许多村寨被飞蝗侵害,田间禾苗被抢食一空。

    这日,石老汉一家正在田间劳作,忽然天色为之一暗。石老汉抬头一看,却是远处黑压压的大群蝗灾,连半便天空都挡住了,不禁大惊。

    不多时,那群蝗灾没有如以往的从石家寨上空一飞而过,而是落了下来,恰好落在包括石家稻田在内的地里。

    石家寨的人怕惹怒上天,都不敢上前驱赶。石家两兄弟想上前驱赶蝗虫,被石老汉喝止,他唤过两人,跟其他石家寨人一样,回家躲避。

    顿时,二个时辰不到,整个田野间,寸草不存。

    飞蝗又一窝蜂地飞到旁边的旱地、山林,旱地的包谷、番薯的叶子,山林上的小树嫩叶等,均被一扫而空。

    而后第二天,飞蝗终于离去,但留下了一地的虫卵和粪便,众人并未注意。

    所谓飞蝗入境,寸草不存,飞过之处,遮天蔽日,所降之外,禾稼尽成枯枝,便是如此。

    飞蝗离去之后,石老汉看见地里的一片残枝禾杆,才悲从心来,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放声痛哭起来,远远的,石有粮和石有布两兄弟躲在后面看着自家老父亲伤心的情形,也相互垂泪。

    几天后,镇上的粮店忽然都涨起价来,原本的每石稻谷2两白银不到,如今变成每斗三钱六银子,折合一石3。6两,一石还不卖,只论斗卖。

    石富贵一家将原本的早上野菜汤、响午野菜混米粥的两顿,缩减为早上野菜汤、响午野菜稀饭,每天全家节约一抓糙米。但存的稻谷也越来越少,根本顶不了二个月了。

    原本,一个半月后,便是新谷接上的时候,如今,全部飞蝗啃食,接不上,全家都得饿死。

    于是,全家发动往山野间挖野菜、采树叶,但就连稍微嫩绿一些的树叶都被蝗虫啃食了个干净,山林间剩下的,不过是一些发黄发青的老叶子,或是土里藏着的稍嫩一些的野菜根。

    即便是这些,也是整个石家寨的人在四处哄抢。

    石有布赶往城中想继续在以前的老爷家帮工,没想到,也被拒绝说家中遭灾,不再请帮工。

    这下,石家四个小孩每日饿得哇哇大哭。

    无奈之下,石富贵将石有布帮工存的二两银子去买粮食,才发现,二两银子只能买三斗稻谷了。

    石富贵舍不得,但想着家中四个孩子饿得晕乎乎地站不起来,一咬牙,买了稻谷。但三斗米又能坚持多久?

    坚持了个把月,三斗稻谷又去了一斗,为了剩下稻谷给孩子吃,石黄氏和儿媳每天只嚼些树叶树皮充饥,节约下来的米汤给四个小孩吃食。

    没几天,原本就身体羸弱的石黄氏,在烧野菜汤时一下就栽倒在地,再也没醒来,竟是就这样活活饿死了。

    已经没心思办什么丧事,石富贵草草将石黄氏埋在后山。

    第二天,天没亮,便叫上二个儿子,三人摸黑出门去远处深山里,想抓些蛇、鼠之类的充饥。石家寨附近十余里的地皮都被翻过,蛇鼠之类的早就绝迹,更别说其他野生动物。

 第305章 圣王赈粮救大家

    石家父子三人在深山中转悠了四五个多时辰,一无所获,只是在一处深谷底下找到一大片长着洁白鲜艳的菊花,还有点点野菜。

    石有粮和石有布便欢喜地将野菜连根挖起,顺手还采了些菊花。

    三人回到石家寨,已经大半个下午了。刚进寨里,却发觉寨子里比平常热闹了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