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191部分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91部分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鸩秸剂欤⑶遥菇诹拿⒛露樱笄宓目庖车焊拿值海颊庑┒际嵌砉斓亍

    并且,《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的待议地区,乌第河沿岸都被占领。因为涉及与俄国争端,景淳和英隆两人不敢擅自开战,自作主张,便奏报朝廷。

    啪!

    咸丰火冒三丈!圣祖皇帝的手下败将,俄国人竟敢背约,又来挑衅。几百人便来侵占大清的龙脉兴起之地。

    他不知道的是,早在两年前,他刚登基不久,新任伊犁将军奕山、参赞大臣布彦泰便在新疆伊犁,同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让俄国不断蚕食新疆诸地。

    如今的满清,不再是一百七十年前的满清;如今的俄国,也已经不是一百七十年前的俄国了。

    咸丰再往后看,怒火更甚!

    英隆和景淳两位从一品的大清将军,竟然奏报说,他们派了二千名旗兵驱逐涅维斯科伊率领的五百俄军士兵,不料,竟然被火枪犀利的俄军击得惨败而归。因此,两人特向咸丰奏报,申请再抽调盛京的一千火枪兵前去支援。

    没用的东西!咸丰暗骂道。二千八旗兵,居然连对方五百人都打不过,落得个惨败,还有脸来求救兵!

    盛京的旗兵可是大清的根本,除了京师重地的旗兵外,就是盛京最为重要了。不过,想想,大清的龙兴之地,黑龙江不能被俄国夺去。咸丰只得忍住怒火,在奏折上批阅,同意从盛京调派千名火枪兵,协助驱逐闯入黑龙江河口的俄兵。

    了却了北边的事情,咸丰再拿起另一份奏折,却是福健巡抚王懿德上奏的折子,咸丰也不知道他是第几次紧急求救了。

    咸丰更加没了心情,立刻面色阴沉,狠狠地将王懿德的这本奏折摔到地上。

    不是他不想救,而是实在无兵可派了。北方,这都快打到京师地界了,如不派重兵抵挡住,怎么收拾?南边,整个长江一线都被长毛贼肆掠,安庆、南昌、九江都被攻占,幸好江北大营最近将扬州攻克下来,不然,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和浙茳这些产粮和税负重地要是被长毛夺取,大清就真的要完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说,咸丰也只能咬牙放弃了只有茶赋的福健了。偏偏这个不知好歹的王懿德,还三番四次来求援,一点都不为朕分忧啊。眼下,只能靠你们自己了,朕是真的无兵可派了。而且,也发不出一点兵饷了。

    如今之计,还是先将京杭运河水路打通,确保苏浙一带的粮食和税银能运到京师。

    咸丰心中早有计较,等剿灭静海这股长毛贼兵后,派胜保迅速南下,拱卫扬州、镇江两府,联合江北、江南两座大营,收复江宁城,长毛贼兵便不成气候了。

    只是,在此之前,其他地方,比如福健,只能先暂时放弃了。

    内忧外患,南北夹击,咸丰刚才接报将长毛贼兵围困静海的喜悦,被这两个奏报搞得荡然无存了。

    如今,咸丰只能期盼早点将静海的贼寇剿灭,来一场振奋大清、轰动朝廷的大捷!

    ……。。

    天津府静海城内。

    秦日纲有些绝望地将自己关在“燕王府”内。

    当然,所谓的“燕王府”,也只是静海县衙的大堂,加一间偏房而已,其余的房间,都每数十人一间地安排给了太平军将士。自被封为燕王以来,他率领的北伐军便形势急转直下,如今更是被围困在这小县城之中。

    静海城小,城内的民居也不多,如今天气严寒,棉衣却奇缺,太平军中也只有一万余件棉袄,因此,出来给卒长以上的善人和大人配上棉袄外,其余的普通太平兵,都是谁上城头与清兵厮杀,谁才有资格穿上棉袄的。

    至于城中百姓的棉被,更是抢手货,都已被太平军早早征用了。男馆当中,数百人挤在一起瑟瑟发抖,没被子可盖的他们只能彻夜烤点火,但能拆的房梁和门板都拆下来劈碎烤火,眼看再过几日,连烤火都没得烤了,只怕到时个个夜里都要被冻死。

    这几天,男馆和女馆都已经开始有人饿死,冻死,剩下没死的,也是饿的没点力气,连想逃的心思都没力气想了。

    秦日纲也有些发冷。尽管他的身旁便有从百姓家木柜拆下来的木柴点燃着,他还是一阵发冷。

    三万五千余名太平军将士被围困一个多月,十余场与清妖的战事下来,也只死伤了三四千余人。但这几天,被冻死冻伤的太平军将士,便达到了三千人。

    秦日纲从来没想到,英勇的廣西老兄弟们,没有死在和清妖的战场上,却死在睡梦中的寒冷里。他有些绝望地想着,天京方面,会不会根本就没派出援军?那自己和一干将士,在静海城中坚守,还有何意义?

 第341章 北伐军援兵

    事实上,秦日纲还真有些冤枉了天京的东王杨秀清。

    占领天京城时,太平天国号称大军五十来万,但除掉牌尾三十多万外,实际能战的牌面将士,总共也才十六万余人。

    北伐分两批派出近4万人马,西征又派出2万3千多人,加上镇守扬州和镇江的3万多人马,长江水面的水师3万人马,天京城内总共也才4万战兵,牌尾和各王府亲兵等倒占了不少。

    扬州城前阵子被江北大营攻破占领,天京城一下直接被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正面夹击。虽然有从扬州逃回的近2万太平军,让天京城内守军一下增加到近7万人,加上这几个月以来,东王杨秀清又在天京城内招募训练了3万新兵,虽然还不能出征,但守城是没问题的,这样,天京城内太平军总共达到近10万人。

    一收到秦日纲派人紧急传来的求援急报,杨秀清刚好已经调动上万精兵再次攻夺扬州,调北王韦昌辉率领2万精兵主持西征之事,攻占安徽和九江等地。

    而天京仅有的太平军,要防备在城南虎视眈眈的江南大营。然后,便发现天京已经无兵可派,只能再拖延一段时间。

    但当听到秦日纲等北伐将士被困静海城后,杨秀清才意识到事情严重。而此时,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率兵万余奉命进攻江北大营,却久攻不下,杨秀清便命令曾立昌,以及调集京防军及扬州撤回天京的一部分军队,并从安徽西征军抽调部分军队,组成北伐援军。

    很快,十月底,便凑齐了一万五千余人,由夏官右正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士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三人统率。

    杨秀清交代,去救老兄弟,救回也不必北伐了,急速回天京。

    曾立昌也知道在静海的兄弟情况危急,立即北上,十一月初,从浦口经滁州出发,一路北上,直奔天津救援秦日纲等人。

    这时,清兵都集中在江北大营,其他的也大多被胜保调至天津府一带围剿秦日纲等北伐太平军,因此,整个安幑几江苏一带都没有重兵把守,于是,曾立昌领着一万五千生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势猛烈。

    几天功夫,太平军援兵便穿过安幑宿州,接着又攻克茳苏的萧县、砀山县境,从丰县的蟠龙集、包家楼二处渡口,渡过黄河,进入汕东地界。

    这时,由于途中皖北、豫东捻军及清军溃勇、苏北鲁南饥民、失业民夫纷纷加入,北伐援军人数已激增数倍,达五万人。

    攻克丰县侯,曾立昌率领五万太平军援兵,又进入山东单县境内。

    这时,单县县令卢朝安,闻讯纠集地主团练武装,前往阻击。卢朝安伺援军大队已过,在刘集、曹马袭击了援军后队。后队援军仓促应战,牺牲数百人。大队人马及时“折回接仗”,乡勇溃不成军,被打死300余人,残部在卢朝安率领下逃回县城。

    曾立昌又率兵攻打巨野县城,巨野知县朱运昌、学官辛本杶等率团练固守。曾立昌凭其优势兵力,展开猛攻,终于破城门而入。朱运昌及巨野县教谕、典史、外委、把总、团练头目等人均为太平军擒杀。

    署理汕东巡抚崇恩,连忙急报咸丰,言太平军势大,锐不可挡,急求调派兵力增援。

    但此时哪有兵可以派?除非将围困秦日纲的胜保大军或者僧格林沁蒙古铁骑派去,但这样一来不是就放走了秦日纲的北伐军么?咸丰自然不会这么干,于是,咸丰便连下圣旨,急催胜保和僧格林沁不惜代价,强行攻克静海城,争取尽快剿灭北伐的太平军,而后回师向南,再将太平军援兵歼灭。

    同时,咸丰正式授予任命崇恩为汕东巡抚,令其督促汕东境内各州府县兴办团练,合力攻击来犯太平军援兵。同时,也从菏南调集了地方兵勇五千余人,加上汕东地方绿营兵及团练二万余人,布置在直隶鲁北一线,堵截北伐援军北上,为僧格林沁和胜保大军进剿静海的北伐军争取时间。

    当曾立昌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而这一带清兵只有少量地方营兵和民团乡勇支撑防线,兵力极为薄弱,援军一再攻城陷地,攻克州县十余座,占领东昌府治所聊城,又北上进攻临清州城。

    绥远将军善禄、汕东巡抚崇恩两人合兵一处,共计近三万人,见太平军援兵五万人,不敢正面对战,都撤入临清城内。

    太平军援兵越来越多,已达6万余众,逼近临清城。而临清城内的一些绿营兵,闻知太平军援兵来攻,心中仓惶不定,每天都有数十人逃匿。

    汕东巡抚崇恩见此情形,知道临清城不可守,但接到细作报知,这6万援兵中,只有一万五千是原来真正的太平军,其余的都是一路吸纳的捻军和饥民盲流。于是,便想出一道主意。

    当天,汕东巡抚崇恩和绥远将军善禄两人率领城中的三万清兵,主动撤出临清城。并且,临走前,还将临清官库里的银钱、丝绢布匹等物,全部在城中四处抛撒,造成一片混乱。

    等曾立昌等人率领6万太平军进了城,近4万才加入太平军没几天的这些捻军和盲流,自加入太平军以来,从未经训练,毫无军纪,一见城内到处都是财物,连忙四处哄抢。

    曾立昌等人连连下令全部上交,但无人理会。

    因为这些新兵大多保留着自己原有组织和领袖,不愿服从太平军首领的指挥和约束,肆意破坏军纪。

    在临清城内,不但哄抢地上的财物,还抢掠百姓,冲入民宅,杀害城内居民,抢夺财物和女人,甚至,和前来制止的太平军督察队对攻。

    抢到钱财的新兵们,再也不愿北上,反“彼此暗约,千百成群,乘间陆续潜逃”。太平军将士尾追劝说却反而被其所伤。

    到最后,临清城内只剩下3万不到的太平军,竟然逃走近半。

    而这时,临清城内的粮食和火药却早已被崇恩和善禄两人领兵藏匿或搬走,太平军援兵粮食、火药“日益不继”,造成给养严重缺乏,加上不断有新兵逃走,更是雪上加霜。

    汕东巡抚崇恩和绥远将军善禄率人在北面援兵的必经之路京杭运河的一处险地埋伏,曾立昌、陈士保、许宗扬三人分为前、中、后三军分别通过埋伏处时,清兵在河谷两岸开炮伏击,将中军从中间拦腰截断,枪炮齐发,太平军仓惶之际,大败,四散奔逃。

 第342章 北伐军突围(感谢盛开的爆米花打赏!)

    后军许宗扬率四千余人,直接撤出河谷。中军,陈士保被炮弹击中,身受重伤,手下也大多是新加入的流民和捻军,经不住败仗,纷纷四散而逃。只余下前军,较多的从天京带出的太平军老兵,在曾立昌的率领下,往回猛攻,将中军三千余人救出峡谷。

    但陈士保伤势过重,救回时已经咽气。

    清兵占据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太平军损失惨重。太平军援兵中仅剩的一些捻军和流民,一见如此,纷纷逃跑或是向清兵跪地求降,太平军援兵再一次严重减员。

    经此一役,太平军援兵损失惨重,只余一万一千余人。

    至此,太平军北伐援兵可谓彻底失败。

    曾立昌准备率余下的一万一千太平军继续北上,救援秦日纲等北伐军。但许宗扬不同意再北上,认为都是新兵,没什么战力,而且兵力太少,再去也是送死,决意率兵回京。

    曾立昌无奈,只得与许宗扬一同率领一万余名太平军士兵,又沿京杭运河,南返。

    不料,途中,被汕东巡抚崇恩和绥远将军善禄两人率清兵不断追击骚扰,加上沿线各府县地方官和官绅,纷纷组织各自团练进行拦截,太平军援兵不断消耗越打越少,并且,最关键的是太平军援兵没了补给,已经弹尽粮绝,只得一路洗劫些村寨,聊以糊口。

    这样一来,就变成了恶性循环,太平军越是没了补给,越是要在村寨里强行捐纳些粮食,但沿途乡绅便越是组织地方民团起来反抗。太平军寸步难行,士兵越打越少,全面败逃。

    过黄河时,被清兵堵上,船只不够,许宗扬抢夺船只先行渡河,而在后掩护的曾立昌陷入重围,许宗扬竟不派兵救援,自行逃回安幑,曾立昌领兵英勇战死,所率领的六千部众也全军覆没。

    至此,这次的北伐援兵可谓全面惨败,主帅、副帅都阵亡,只有许宗扬一人率二千余名士兵逃回天京,而且也马上被东王杨秀清以逃跑畏战将其治罪,还是天王出面求情,才留下一命,被关入天牢。

    对于被围困在静海的北伐将士,杨秀清也无能为力了。天京城中已经无兵可派,对于北伐将士,他只能寄希望北伐军能突围而出,起码他的两名心腹爱将黄文金和朱锡锟两人能率兵杀回。

    但这也只是希望而已,杨秀清心中清楚,他的这两名爱将和一干北伐老兄弟,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

    北伐援兵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到天津府。胜保得知后,大大利用这一消息,每天在静海城外让人大喊太平军援兵失败的消息,动摇城内北伐军士兵的军心。

    然后,还射入传单,对城内秦日纲等人进行劝降。

    秦日纲得知曾立昌率领的援兵几乎全军覆没,连曾立昌和陈士保两人也双双战死,大吃一惊,紧接着,便是无边无尽的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