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490部分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90部分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司。其中南洋公司如今已经是富可敌国的巨型公司,当初刚刚设立的时候,吸纳广州十三行以及各家财产共1150万两白银,而后陛下又从自己的圣库中拿出850万两凑足2000万两白银的本金。而这几年,南洋公司发展迅速,虽然代替朝廷财税部支付了七千八百多万圣元的进口货款,但自身资产仍旧在不断增值。并且,太圣二年按照陛下的旨意,将原本属于陛下个人的百分之八十的股份,划拨百分之五十归至朝廷,如今划拨外贸局,另外有百分之十的股份面向全国发行,共募集资本家800万圣元,而后,更是高速发展。截止本月初为止,南洋公司拖欠货款380万圣元,应收货款650万圣元,除此之外拥有8380万圣元的净资产,合计8650万圣元的资产;而东洋公司欠外债350万圣元,工厂类不动产不算在内,拥有动产5280万圣元;北洋公司欠外债220万圣元,工厂类不动产不算在内,拥有动产3280万圣元。外贸局下的三大公司不含不动产在内的净资产高达16640万圣元,其中外贸局对三大贸易公司全部占股百分之五十,陛下您个人占股皆为百分之二十,广州商会财团占股百分之二十,其余百分之十由各地民间资本所有。”

    “咳咳,陛下,去年三大公司对内采购共12580万圣元,出口货值21870万圣元,而后全部进口货值近15920万圣元,除去钢铁、硝石、铜、机器设备、军舰等朝廷需要的大宗物资之外,其余的货物出售给商务部以及国内的各大商行、各地商会,共获货款9720万圣元,合计结算下来,年盈利3090万圣元。当然,这个并不准确,因为去年采购的钢铁、铜矿和军舰等货物过多,接近一亿圣元,因此,若是算上这些资产,年盈利约有1亿3000万圣元。

 881章 供销社和代销店

    冯云山暗自盘算了下,潘文涛说的这个数字看似恐怖,实际却并没超出他的预料,因此他却并没过多惊讶。要是自己大力发展贸易五六年,最后连这点盈利都没有,那未免有些丢了泱泱大国的脸面了。毕竟,满清虽然千般不是,但留下来的底子还会蛮厚的。不是说满清朝廷有多少家底,而是满蒙贵族们,还有那帮各地的满清官绅们,身家太丰厚了,当初还是圣国的时候,便将这帮反对自己的地主老财们都抄家,从而让整个圣库丰盈起来。而后自己称帝,虽然还有不少地方乡绅为了避祸也好,迎合朝廷也好,投献了不少财富,但总归没有当初直接抄家抄地来得多了。虽然国库富足起来,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冯云山想的是一条途径便是发展贸易赚取财富。

    在历史上,满清在击败太平天国之后,每年对外贸易额都达六七千万两银子,偶尔碰上一年也还能盈利二三百万两。那时可没有任何大公司进行整合,而且海防很差,走私也猖狂。如今自己励精图治,投入巨资设立三大贸易公司,将对外贸易的主要货物如茶叶、生丝、瓷器、农产品以及纺织品的绝大部分都垄断起来,控制售价,做到利润最大化。要是还不能做到盈利丰厚,倒是奇怪了。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贸易,动不动就是50%的利润。

    但冯云山却心底明白,这只是刚刚起步而已,与老牌西洋列强相比,还相差甚远。虽然这三个公司的贸易额,也并不是整个中华帝国的全部,但至少要占一大半了。可冯云山记得当初自己无聊时看历史资料的时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五十年前便拥有动产1500万英镑之巨,相当于6600万圣元。虽然如今东印度公司已经没落,但每年从印度搜刮的税收可不少,积累数百年的财产,肯定是转移到英国本土了,而且,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单单工业品的贸易便让英国大发横财,更别说其他的了。

    别说这英国,单单排名第二的法国,从当初记载的普法战争赔偿的资料中便可以推算他们是多么的富有。在10多年后的法国,输掉了普法战争,需要赔偿德国50亿法郎,这可是相当于7。2亿两白银,10亿3千万圣元的一笔财富,便是如今的中华帝国国库,虽然说是能拿出来,但也差不多将整个国库全部掏空了。但那被后世号称为“高利贷帝国”的法兰西,只用了2年多就赔完了,对比历史上的30年后的辛丑条约满清赔八国联军4亿多两白银,还要39年才能还清,这法国的财富实在是让人惊叹。而且,听说法国当时为尽快还清赔款,由政府向民间国民发行3笔国债,准备凑足50亿法郎,结果数百万法国人争先认购,认购的总额达到450亿法郎,足够偿清9次赔款。由此可见这个“高利贷帝国”的民间资本何等丰厚!

    “潘爱卿,那除了这三大对外贸易公司外,其余的对外贸易公司业务如何?对了,还有国内贸易,朕倒是对国内的商业流通更感兴趣。”冯云山开口问道。

    潘文涛早有准备,见皇帝一问,张口便来:“陛下,除三洋公司之外,另有几十处大的地方商会财团和上万名商贾组成的数百个商团兴办的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内外兼营。其中,对外业务主要是三大洋公司业务范围之外的货物,近年发展得很不错,且逐年增长,去年的总贸易额也达到近四千万圣元。对内的贸易方面,因为三大公司不直接参与,都是将进口货物直接批发给商务部下辖的供销总社,再由供销总社转给各地的在各地铺开的各类供销社,供销社下面又细分代销店和代理点,将生意延伸到乡镇这一层级。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民间生意人,大的有各地商会财团组建的商行、贸易行,小的则是从供销社拉生意的代销店甚至小商贩等。从财税部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去年全国内部的商品总流通额为21亿5680万圣元,相当于人均接近5圣元的买卖额。当然,这21亿5680万圣元,只是反应出被收取商税的部分,其他还有接近三四成的生意为了鼓励流通,尚未收取商税,另外还有部分因为地方税师人手问题没有收取到税钱,估计全国的商品总流通额有近40亿圣元。”

    冯云山朝众大臣问道:“供销社和代销店的作用看来还是蛮大的嘛,农业部呢,吴爱卿,你来说说看!”

    农业部副部长吴棠连忙回禀:“陛下圣明!当初商务部按照陛下的谕旨,设立了供销机构。从各省的供销分社,到各府的供销支社,再到各县的供销社,最终到各乡镇甚至村寨的代销店,这一套供销系统建立起来之后,不但从朝廷下拨的各类货物能及时转运到各县各乡,为国家的商业做出巨大贡献,还为我们国家的农业提供极大的帮助,尤其是乡下。以前因为圣肥和上好的种子量很少,直接交给各府衙、县衙和镇公所出售,而出售形势也是先出借货物后有收成了再收钱,如今各地磷肥厂的大量投产,圣肥和种子已经大量供应了,各级衙门无法再帮忙代销了,这时这个供销社的建立,确保了圣肥和种子的顺利供应,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基础货品,如油盐、米醋、药、茶、肥皂、火柴、布匹、搪瓷盆杯、纸张等等,都在各县供销社和乡镇的代销店出售,极大方便了乡民的采购日常用品。而且不仅仅是出售货物,供销社还定期收购乡民多余出来的粮食、腊味、药材、果蔬、木料、雕刻等等各式各样的货物,只要能卖出去,供销社都代为收购,再统一交付三大外贸公司或是其他商行,方便乡民的货物出售,使得百姓也都有了些闲钱,不但更有效地促进了各地的货物流通,还让不少百姓脱贫致富。”

    冯云山点点头,颇有几分自得。供销社…代销店这一套,自然是在他的提议之下弄出来的。对于这个小时候的记忆,他觉得虽然那些供销社和代销店有他们的弊病在,但那是针对接近21世纪的时候,实际上,在如今这个19世纪的时代,他甚至担心这个供销系统会不会太过超前了。

    不过,试用一年半后便全面推开,运转两年下来,虽然有些到位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通过供销社和代销店,将原本只能靠长年累月自然形成的集市从事买卖交易的乡镇,一下子全都纳入整个中华帝国的治下,冯云山发现,这比派驻官府的效果还要好,让乡民一下子变融入了帝国的体系之中,对供销社和代销店有种天生的认同。甚至,有许多乡民在山上挖到了药材,就算价格低一些,他们也要成群结队地前往各代销店或是供销社出售,毕竟代销店和供销社距离他们家并不远,且每天都开业,也不像集市一样,三五天才开一次市。

    因此,冯云山自认为供销社…代销店模式是他带给这个时代较大的好事之一。

 882章 养子民之人格,扩子民之德量

    冯云山朝下望去,发现时候已经不早了,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了,当下说的兴起,也不管那么多,转身朝一旁伺候着的太监安德海招招手,安德海立刻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

    “传令御膳房,让他们直接将饭食弄到朝堂的偏殿吧,保证每位爱卿都有一份简便的饭食,不必铺张浪费,一刻钟内完成就食就好。”说完,冯云山朝堂下的教育部部长李善兰和副部长程焕采两人看了一眼,道:“接下来,朕要听听朝廷在教育方面的情况。”

    李善兰连忙出列朗声禀报:“陛下,作为五年计划的重点,朝廷一直将百姓的文明开化作为重要工作,教育部在朝廷各部的协助下,基本将国家的教育体系搭建了起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百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教育部在警务部和农业部的配合下,制订了义务教育制度的目标,通过了《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暂行章程》,以国法的形式约束百姓必须将家中儿童送往基础小学堂接受教育,否则,不但要多交粮税,还要被裁减家中所分的田地,而且连本村的村长和邻居也要被连带处以罚金,因此,对于儿童的义务教育,百姓都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非常积极。截止去年底,7至12岁的儿童入学堂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87%以上,剩余的13%都是偏远山区和草原、荒漠一带,主要集中在蒙古、青海、西疆和新占领的日南省、朝鲜两省和东北地区一带,当地村寨或是小部落距离乡镇过于遥远,没有条件在当地建设学堂,也没有教师,而且那些当地的百姓对于朝廷的义务教育制度很是抵触,一时半会难以普及了。对于其他成年百姓,主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失学民众补习的形式,广泛开展农闲补习班、夜校等形式,并在太圣五年颁布了《国民教育实施章程》,让更多的百姓识字。不过,这一块因为教师的缺乏,和民众的抵触,不是太理想,截止去年年代为止,成年的民众的识字率不到8%。”

    冯云山除了军队和武器装备外,其次最为关心的便是教育了。听到李善兰的奏报,总体上他还是满意的。学龄儿童入学率87%,成年的百姓识字率接近7%,这看起来数据不大理想,但实际上,在这个背后惊人的总体基数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殊为不易了。去年底全国总人口在4。51亿,7…12岁的学龄儿童,冯云山知道根据抽查标本大致占比7。5%,这样的话应该是3382万人,根据教育部统计的结果,全国去年入学儿童总数目在2874万7千人左右,这样比例一算的话是85%左右,因为这个3382万是用样本估算出来的总学龄儿童数目,因此,这个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说,这个比例还算正常。

    而成人方面,识字率接近7%,在4。51亿人口的基数上,其实已经有了显著的成绩了。原本的识字率,只怕百分之一都难以达到,提高到百分之7%,实际识字的人数便达到3150万人,这其实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别看比例不高,不到百分之7,但这个人数,却比一个这个时候的美国或者英国总人口都要多。可以说,每提高一个百分比,便多了450万人识字,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全国的百姓都接受了教育,这其实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因此,冯云山不急,所谓百年教育,在他的大力督促与扶持下,能有做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底子太薄了,原本识字的人就那么点,以至于在比较贫瘠的西北地区,当地的地方官府甚至上报说,稍微能识字算账的账房都被强制改行,送入各地的学堂充当教师了,就这样,还是没多少教师,连当地的学龄儿童的学堂里面的老师都无法满足,更何况成人的夜校之类的。

    最后实在没办法,冯云山下令从直隶、山东、江浙、两广、湖广这几个老式读书人比较多的省份和新式学堂里面勉强能充当教师的学生,抽调了大部分送往贫瘠地区任教。但从来都是故土难离,这些人并不愿意,最后无奈之下,由警务局派遣警师警士等以武力逼迫的办法,强行将这些读书人或新式学堂里的学生送往各地充当教师。好在当时和他们讲好,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只要他们配合好好教着读书认字,便会给他们丰厚的补贴,并且会免除服兵役徭役,这些被迫的教师总算安定下来。

    这两年,随着各地办理的师范学院纷纷起来,最早一批的帝国师范大学、南方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三年制的师范毕业生,因此教师的缺编情况有所缓解。当然,只是表面上的那种缓解:一个初级学堂或是中等学堂,分配一两名师范毕业生从教,其他的仍旧是一些私塾先生和账房先生临时凑数,其实还是缺员严重,一个班级学生动不动上百号人,挤在大礼堂上课,而任课教师每天连轴转着上课,忙活十来个小时,数月下来没有一天的休息。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的单休双休的规定,而是除了传统的那些清明、端午、中元、中秋、春节等节日外,其余的全部不休息。

    不过,这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随着各省前年建立的师范学院第一批毕业生今年夏季的毕业,数以万计的师范类毕业生便会充实到各地的中等、初等学堂里去,而将那些私塾先生和业余的账房先生们替换出来,让他们去教教夜校的成人识字也好,或是重新回到原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