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724部分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724部分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前些年,荷兰人被中华帝国击败,退出将苏门答腊岛,棉兰的一块种植园刚好被开垦出来,还未来得及种植,便荒废了。他通过大舅哥的关系,同中华帝国驻当地派驻的甲必丹搭上线,将这处三万余亩的种植园租了下来,便开始种植起橡胶来。

    之所以种橡胶树,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官府要求他种橡胶树,可以提供种子,免5年的税收,因为资金不足,他便欣然答应下来。

    陈明水将3万亩种植园分为3个区域,任命3名同乡客家人和3名荷兰人分别担任种植园的正副管事,帮忙打理种植园。

    种植园的工人,主要是来自马来半岛的马来人,另外还有一些印度人和苏门答腊棉兰本地的亚齐人。当然,领头的,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不过,就算地位稍高的马来人和亚齐人,作为种植园工人,还是很苦的,每天从凌晨5天开始上工劳作,持续12个小时,天黑之后便睡在肮脏简易的木板上,因为天气炎热,倒省了被絮之类的,不过被蚊子叮咬是难免的。这些种植园工人,虽然不至于像奴隶一样,但也好不上太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有薪水俸禄,不过,一旦不听话或是偷懒,便会面临着薪水被扣大半的威胁。他们没有双休日,没有法定假期,华人头领和荷兰监工用皮鞭、棍棒,加上常年有一支十余人的华人巡逻队武装力量,维持种植园的统治和运转。

    不过,因为环境的恶劣,这些种植工人往往只做半年一年,便不是要辞工,便是要求加薪水,这便导致经常性地要换一批人。而作为老板的陈明水很是无奈,最后还是从爪哇岛和马来半岛的丛林部落中买了数百名奴隶了事。

    有了这些奴隶,便可以毫无顾忌地压榨下去,对于陈明水来说,因为族群不同,他自然也将这些犹如原始人一般的土著看成牲口一般,目的自然是为了最快地种出橡胶来。

    刚开始,很多马来奴隶和爪哇土著熬不住艰辛的做工,加上环境恶劣,自杀、自残的不少,后来,陈明水处置了一批,自残的不说,直接在伤口处抹上糖料放在树林中被蚂蚁啃食,自杀的,尸体被蚂蚁吭成枯骨之后的凄惨模样被其他的种植奴隶看到了,便再也不敢自杀自残了。

    而后来,陈明水经过大舅哥的指点,找到一个很好的办法,便是用烟土作为工钱支付给这些种植工人,甚至奴隶,用来笼络和控制他们。

    因为苦闷和辛苦,日复一日地劳作,这些种植工人和奴隶们过得自然不好,而这个时候,相对来说,号称解忧去烦的鴉片,自然成了百无聊赖的种植奴隶们的最爱了,他们的痛苦也只有依靠此物才能排解忧愁。而陈明水的岳父、如今的大舅哥薛茂元便是从事鴉片贸易的,在他的有意怂恿之下,陈明水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鴉片给这些种植工人和奴隶们,于是,这些奴隶们的心从此安定了下来。在这个最能瓦解人的斗志,麻痹人的痛苦的神物作用下,陈明水的种植园十分安定。除了刚开始的几次闹事之外,自从提供鴉片作为工资薪水之后,这些种植园工人和奴隶再没闹过一次事情,都无比安心地劳作,只为每月换来的那小包烟土过瘾。

    而就这样经过5年的劳作,当初种植的橡胶林,终于初具规模,可以收割了。

    因为要集中割胶,人手不够,陈明水从附近高价雇佣了上千名亚齐土著和印度孟加拉劳工,原本他还想宁愿出高价也请一些听话的华人劳工的,但如今这几年,整个南洋一带华人劳工越来越稀少,身价也逐渐提高了,打零工的华人劳工成了稀罕之物,就算偶尔有,也算得上是技术工人或者帮工头领之类的,价格高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南洋变成了中华帝国的地盘,华人的工钱待遇自然提高了,别的不说,单单会说客家话或是其他地方方言的汉语,都是高人一等。没办法,陈明水只能雇佣了大批当地棉兰的土著和廉价的孟加拉劳工。这些人与华人相比,虽然廉价一些,但干活蠢笨很多,而且还经常偷奸耍滑,效率与华人劳工相比,是完全没办法类比的。因此,相对来说,若是有可能,陈明水倒宁愿花高价请华人劳工。

    无奈之下,他只能托大舅哥从马来半岛的星加坡提供一些技师指点,不过大舅哥那边的橡胶林也要开始收割,不得已,最终碰运气地从广东琼州府等地花费高昂的价格雇佣了数十名有采割橡胶经验的华人劳工指点,不过,这些华人橡胶工人算得上是技师级别了,至少从工钱上算是,这原本陈明水还邀请不到,还是靠着橡胶的买主——南洋公司出面安排,他们公司自己也有自己的种植园——这才请了数十名华人劳工前来指点。

    也多亏了他们,否则的话,陈明水还真不知道原来割橡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几名有三四年割胶经验的老华工告诉陈明水,割胶割好了不仅胶汁产量高,橡胶树的自身恢复也快,割过橡胶的刀口愈合之后,还可以产胶的。割得好,一棵橡胶树可以割几十年甚至一个甲子,割不好,就几年或者十几年橡胶树就得重新种了。可这橡胶树至少要种下五六年才能出点胶,而陈明水的这个橡胶园,还算好的,但就算出胶,也是头次出胶,若不是南洋公司需要大批橡胶,价格开得很高,他还不愿意今年就割胶呢。

    在技师的指点下,割胶很是顺利。要不是他们,陈明水还真不知道,橡胶不能在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割,温度高会影响胶液溢出,所有的割割胶都是在温度最凉爽的凌晨进行。

    并且,橡胶园内虽然经过开垦,但因为范围太大,无法完全都清除杂物,还是由不少的灌木和杂草,加上这处于特带的棉兰地区,毒蛇很多,再加上夜间的照明不好,还需要提着圣油马灯点亮照明,造成割胶的劳工效率很低,小心翼翼地,收集胶液。

    陈明水的运气很好。他投资了40余万圣元,又从帝国工商银行借贷了20万圣元,又东拼西凑地从马六甲和槟城等南洋一带凑了40多万圣元的股本,投资了这个橡胶园林,如今竟然达到3万亩的规模,虽然这次能割胶的估计只有一万多亩,但已经是赚大发了。

    忙了两个多月,第一批割胶的货品出来了。

    总共割了大概9500多亩,每亩种得有些密集,达到40株,而每株割出干胶只有1。2斤左右,虽然产量相比广东琼州府那边的橡胶林,但陈明水已经很是满足了。

    因为他的总量多,这两个月,便产橡胶这么多,达到46万斤,算起来,每年隔个把月又可以割胶2个月,等以后橡胶树长大一些后更是可以常年割胶,一年下来可以产胶上百万斤甚至两百万斤。

    而如今的生胶,南洋公司收购价格不低,达到每斤0。5圣元,也就是说,他这个橡胶林,这一次产胶就能卖出23万圣元,除去成本,至少可以获利15万圣元。而这只是这个橡胶林的三分之一的2个月的产出而已。若是等整个橡胶园3万亩橡胶林都能割胶,并且一年下来都可以持续割胶的话,想必一两年便能收回整个投资。

    这简直是摇钱树啊!陈明水脸上笑开了花!这还多亏了中华帝国,多亏了伟大的皇帝陛下,要不然,这棉兰在西洋红毛鬼子的治理下,怎么可能轮到自己这种华人来开办种植园。

    陈明水暗暗捏紧拳头:希望帝国越来越强大,而自己,也可以积累更多财富,将这橡胶种植园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想到这里,陈明水不由有些奇怪起来,因为而前些日子,他的大舅哥薛茂元向他透露说,等他橡胶园投产之后,愿不愿意接收他的橡胶园,而他薛茂元准备让出几处橡胶园出来,改行去遥远的美洲大陆投资新的产业。

    他自然是愿意接受的,只不过有些疑惑:莫非,还有什么比橡胶园更赚钱的事情?

 第1302章 进军南美铜矿业

    棉兰老岛东北部的一处不知名山脉中,一家大型露天矿场里,被陈明水提到的大舅哥来自麻六甲的薛茂元薛老大,正迎接一名重要人物——来自内地的大财阀蒋家核心成员蒋明章。

    对于人称马六甲薛老大的薛茂元来说,他从自家父亲薛佛记那里继承了数十万两白银的家财,恰好碰到中华帝国攻占南洋,他趁机投靠成为帝国的开路先锋,作为爱国的南洋商贾大鳄,他的事业迎来突飞猛进,资产也日益增加,俨然成为一方巨富。如今,他的资产已经达超过800万圣元,算得上很是成功了。

    但对于这个来自内地的大财阀薛家,他却是小心翼翼,一丁点架子也不敢拿。主要原因,便是当初薛茂元在南洋抛弃零星商业贸易生意转而投资种植园的时候,因为种植园的买地和招募劳工等,耗资巨大,薛家近百万圣元的家财都不够,四处借贷,被帝国派驻到南洋出任星加坡县长的官员引荐给蒋家开办的兴业银行,借贷了一百万圣元,如今短短几年过去,薛茂元的资产以平均三年翻番的速度增长,这在以前的他甚至他那早早去世的父亲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虽然目前已经归还了兴业银行百万圣元的本金和将近30万圣元的利息,他还是念着兴业银行以及东家蒋家的好。

    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他重视并且尊敬蒋家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蒋家那庞大的财富,惊人的资产增长速度将他给吓倒了。

    他后来专门研究过蒋家,因此对于蒋家家族之人,特别是蒋家家主,特别有研究。

    这次前来考察投资项目的蒋明章,算是蒋家的核心成员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是蒋家家主、兴业银行的老板蒋明试的亲弟弟。

    如今,说到蒋明试,可谓是整个南洋的生意人当中,乃至大半个中华帝国的工商界,都无人不晓了。

    早在前朝满清时期,他们蒋家便是湖南澧州甚至湘北一带的大财主,当时的蒋家,在满清各大中城市和商埠,设置票号钱庄典当,印刷票券,办理典当、存款、汇兑等业务,在鳌山设立湘西总当铺,成为家财上百万两的湘北巨富。但在太平天国进攻长沙益阳岳州时,蒋家为挽救清军的败局,敦促蒋氏家族以及湘北乡绅,共献白银30余万两,资助清军军饷,受到清廷钦赏,加布政使虚衔,诰封资政大夫。

    但蒋明试却是蒋家的厉害人物,极为精明,在讨虏军占领长沙和岳州后,他一看形势不对,便立马抛弃满清,投奔圣国,加上此人性情敦厚,信用极佳,又宽厚待人,极为舍得,将蒋家的绝大部分田产全部变卖,捐献60万两白银给讨虏军作为军费北伐满清,得到讨虏军的认可。而后,又在中华帝国朝廷组建商业银行的时候,面见皇帝冯云山,在支持民间投资商业银行的大背景下,获得冯云山的亲口准许,开办了国内的第一家私人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又参股北江铁路建设股份公司,自办纺织厂和五金厂,从此走上了金融买办和投资实业的道路。

    而且,薛茂元听说,如今的蒋明试率领的蒋家,单单设立的兴业银行,经过这几年的剧烈发展,已经成长壮大到拥有资产近五千万圣元的地步。其中蒋家占比达百分六十多,也就是说,单单在兴业银行之中,蒋家便有财富超过三千万圣元。而这,只是他们蒋家的一半财富而已,他们投资的其他实业,这些年也趁着帝国的工业发展壮大而飞速成长。因为如今蒋家的兴业银行和实业的生意很多在南洋一带,因此南洋商人圈子中对蒋家很是关注,根据他们的估算,蒋家的总资产预计已经达到了六七千万圣元左右,相比较原本的数百万两,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财富增长已经超过十倍!

    如今的蒋家,特别有兴业银行为媒介,俨然已经成为湖广两广以及南洋一带的大财阀。

    也正因为如此,一向心高气傲自认为有些成就的薛茂元,才会如此小心对待蒋家的人物,哪怕不是蒋明试本人。

    蒋明章是个有些矮胖的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因为保养得体,看起来与薛茂元年纪相仿。其实这次来棉兰老岛的这处由薛茂元控股的铜矿参观开采,原因还是薛茂元想要向蒋家控制的兴业银行贷款5000万圣元投资矿产开采及后续的兴办冶炼厂,而蒋家家主是老狐狸,敏锐的嗅到了发财的机会,立刻派出蒋明章亲自前来查看,也想要参股进来,而薛茂元苦于没有那么大的资金,自然乐意,便带着金主前来视察他在棉兰老岛开发的一处小型铜矿。

    薛茂元伸手指向热火朝天的铜矿开采区,道:“蒋兄您看,这处我取名大发的铜矿,是四年前从吕宋的地方官府申请下来的,总共投资了500万圣元的样子,前年开始投产,到如今每年能产铜矿6万吨左右,产值达到400万圣元左右,这其中除了成本之外,可以盈利至少200万圣元。

    而且,这还是我们投资太少,开采的铜矿主要以人工开采为主,若是引进大型蒸汽机矿机和粉碎机,将这些普通铜矿变成精铜矿再出售,价值至少可以翻倍。甚至若是有足够的资金,就在这附近修筑一条铁路线将铜矿运到海边的港口,在转运出去或是直接自行兴建一家大型冶炼厂,自行生产铜材,利润更是不可限量!

    蒋兄应该知道如今帝国急缺铜材,电缆、铸币等都需要大量的铜,铜价每月都在上涨。”

    “不错!薛兄说的很实在,家兄与薛兄的看法是一样的!家兄对矿产开采和冶炼也很是看好,特别是如今朝廷对于本土的矿产开发卡得很严实,而对海外的矿产放得很宽松甚至鼓励,因此,蒋家也有意进入这个行业。

    按照薛兄刚才说的情况,蒋某对这铜矿开采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开采矿产的成功性多少,特别是冶炼的难度还有些疑虑。”蒋明章说道。

    “蒋兄,这么说吧。兄弟我准备将南洋这一带的橡胶种植园全部转卖,再筹些款,去经营一个更大的铜矿开采场所。若不是这里的产量不高,我都准备在这里建一座冶炼厂,开采矿石和冶炼产铜一体化经营,利润比起单纯的矿石开采起码翻倍。”薛茂元透露。

    “薛兄说的新铜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