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748部分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748部分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中华帝国又派遣一支步军,帮助布尔人击败北方对其始终有威胁的祖鲁王国。这样一来,布尔人正式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北上,占据原本的祖鲁王国的领土,开始了他们的游牧生活,而另外的大部分布尔人则南下,进入最早原本就是他们布尔人的领地,最南部的开普殖民地和紧挨着的莱登堡殖民地,正式将德兰士瓦共和国迁移到了南部地区,并将首都立在开普敦。

    在布尔人离开比勒陀利亚一带之后,中华帝国又继续派遣了2万野战军来带这片盆地,并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移民10万,加上这7万野战军士兵,在这块盆地内进行开荒放牧,雇佣被击败俘虏的祖鲁人和土著部落人在此修建定居点和村落、城镇,并且,中华帝国耗费巨资开始在此修建城堡和防御工事,正式将这块领地纳入中华帝国的领地。

    就在布尔人以为他们占得便宜的时候,一个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消息传来:比勒陀利亚西南三十多英里的地方,来自中华帝国矿产冶金部的勘探队接连发现3处大型高品位的黄金矿藏,其中最大的一处兰德金矿,根据目前的技术预测,储藏的黄金量高达一万吨以上,占世界目前发现的黄金总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金矿的所在地,也直接被命名为“黄金城”。

    布尔人后悔不迭。他们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中华帝国不惜代价兴师动众地赶跑英国殖民者,帮助他们打跑祖鲁和北方黑人土著,就是为了这处黄金矿产。难怪在这么贫穷荒凉的不毛之地,那中华帝国还派遣7万精锐野战陆军驻守在这里,还移民10万来修建定居点,开垦土地种植作物以便供应粮食,还修建军事防御工事,目的就是要长期驻守此地。难怪愿意给那么丰厚的条件来交换他们的比勒陀利亚盆地,原来是早有谋算,真是用心险恶,狡诈异常。

    布尔人异常地愤怒,觉得自己受了欺骗,他们和奥兰治以及西北方的零星布尔人联络,正式向中华帝国驻“黄金城”的指挥官提出,以1000万圣元、20000头牛的双倍代价重新赎回比勒陀利亚盆地,自然遭到了中华帝国的拒绝。布尔人又要求与中华帝国共同分享这处黄金矿藏,但还是被拒绝。

    无奈之下,布尔人密谋一起出兵,以武力夺回故都,当然,根本目的自然是夺回被发现的黄金矿。但中华帝国的防御工事已经布置完成,而且兵多武器精良,布尔人虽然英勇善战,却还是难以讨得便宜,在两次进攻遭受中华帝国野战军强烈狙击,损失两千人之后,布尔人终于放弃了武力逃回领地的想法,改为观望。

    而中华帝国迅速从本土和海外其他地区组织了大批有经验的矿工和采矿设备,对这三处黄金矿场进行开采,其中身处黄金城的最大的兰德金矿,因为开采条件特别优良,很快便投入开采,在准备以及试产了三个月之后,第四个月正式全面投产之后,直接投产优质黄金矿石20万吨。并且,这个新开采出来的金矿石品味十分高,竟然达到了每吨含金量达到60克左右。

    因为这个时代的的黄金几乎都是砂金矿,一般采用混汞法提炼黄金,黄金开采的成本不小,而这成本,主要的大头不是在于开采,而是在于提炼过程。按照如今的开采提炼方法,一吨金矿之中,拥有8克左右的黄金才勉强可以支付所有成本,达到炼金不亏损。但中华帝国的矿产冶金部内的技术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提炼黄金工艺,每日的金矿石处理量和提炼黄金的纯度以及速度都大大增加,冶炼黄金的效率大为增强。

    因为中华帝国早有预计,在占领黄金城四周的同时,便向北部的部落购买及雇佣了大批的黑人土著充作劳力,人手和机器设备准备十分充裕,每月的黄金矿石开采量达到20万吨以上,而按照平均每吨60克黄金的出产率,每月的黄金提纯产量达到12吨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单单这个黄金城的黄金产量,便能达到144吨!

    这个产量,无疑是让所有人都震惊异常!要知道,如今中华帝国的领土异常辽阔,而且内阁朝廷新成立的矿产冶金部,除了对钢铁产业和石油产业大力发展之外,对于直接关系帝国收入的黄金开采提炼更是高度重视,调集最大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开采,但即便是如此,如今的黄金总产量,也才每年刚刚一百吨出头的产量,108吨左右。这其中,主要还是来自新占的澳大利亚大陆上的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和新西兰岛上的大型黄金矿,北美河西地区的加尼福尼亚、加拿大以及吕宋岛、印度等地的金矿的开采产量。

    也就是说,整个中华帝国如今的黄金产量,直接便达到每年252吨的产量,而这时的除了中华帝国之外的整个世界的黄金年产量,不过才82吨左右,也就是说,此次以后,中华帝国的黄金产量将占据整个世界黄金产量的75%多!

    消息虽然经中华帝国的军队们尽力隐瞒,但还是慢慢地传了出来,最先得到消息的布尔人彻底疯狂。布尔人甚至联合北部的好几个非洲黑人部落,一起朝身居黄金城一带的中华帝国进攻,但遗憾地是,他们再一次惨遭失败,损失三千余人。

    而且,甚至奥兰治的布尔人主动向中华帝国投降,主动放弃武力,获得中华帝国的谅解,成为对方的管辖地区,获得可以到黄金城工作的权利。

    被逼无奈之下,布尔人的主力,德兰士瓦共和国正式向中华帝国提出和解,希望中华帝国的勘察人员帮助他们在领地内进行勘察,获得至少一处大型金矿的利益,作为回报,德兰士瓦共和国放弃原本领地的管辖权,正式承认黄金城属于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驻黄金城地区的指挥官答应了布尔人的要求,但提出开采出的金矿石,一半以上售卖给中华帝国,作为回报,中华帝国修建一条铁路,从黄金城至开普敦港口。

    而在彻底稳固占领黄金城地区之后,中华帝国的矿产冶金部又扩大范围,在黄金城地区这个250平方公里的盆地继续扩大勘察,又相继发现数处大型金矿,初步预计黄金总储量将超过2万吨以上,成为整个世界的新的黄金中心。

    而这个消息,自然很快便被传了出去。整个世界,尤其是欧洲,完全是一片哗然!原本就有些动乱的欧洲,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将目光全部对准非洲南部的这片地方,而原本有机会得到这处世界最大金矿区的英国,更是悲痛后悔万分。

 第1349章 经济爆发引起的钱荒

    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中华帝国的经济已经远远超过原本巅峰时期的英国。各种重工业、轻工业、采矿冶金业等传统行业已经成为世界头号份额,钢铁、机器制造、轮船和机车等生产,甚至新兴的石油冶炼、橡胶业、制糖业,无一不是飞速壮大。

    而且,随着帝国不断向西洋招纳专业技术人才,中华帝国的工业技术人才队伍也越来越充实,加上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发展教育,各个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了一批,而如今,更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从小被培养的一批中高等学堂以及出国留学的一批学生纷纷开始成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而因为这大批专业队伍的贡献,中华帝国的产业经济更是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得一发不可收拾。

    单单从农业和工业以及商贸业来说,便使得整个社会获利无数。用后世的话来说,整个社会的gdp数据保持每年百分之二十五甚至百分之三十的增速急剧增长,虽然在最近今年,特别是超过英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之后,增速下来了一些,但也保持15%以上的增速高速发展。

    农业方面,因为开垦了众多的耕地,拓宽了类似湄公河三角洲、东北三江冲积平原、爪哇等南洋水田和种植园以及北美广阔无垠的农场等土地,再加上圣肥的广泛使用,让最为重要的粮食几乎比原本满清鼎盛时期翻了一倍,而人口,却只是增加了不到一亿的人口,这样一来,整个农业的粮食方面,相当于人均翻了一倍之多。

    除此之外,农业在帝国内阁朝廷的提议和倡导下,大量的经济作物被全面推广,并且,不再是原本简单的农产品买卖,而是进行二次加工甚至变成轻工业产品。

    在山岭之间,茶叶的产地发扬优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规模;桑树的种植让蚕丝业更加发展,棉花、亚麻的大量种植更是为棉麻纺织业提供根本的原材料保障。南方的甘蔗、北方的甜菜,为制糖工业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中华帝国的制糖业已经占据世界的主要糖料市场,烟草的种植更是让整个世界的烟草几乎被中华帝国所垄断。

    另外,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淡水鱼、海鱼的捕捞,更是让中华帝国的百姓有了丰富的渔类食品来源。特别是北方辽阔的草原的掌握,哈萨克地区和蒙古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占据,让中华帝国有了世界最为庞大的牛羊放牧场地,加上铁路的修建让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帝国的肉类提供越来越多,虽然新鲜肉食仍旧难以远距离运输提供,但腊肉、腌肉、肉干和肉罐头等经过二次加工的肉制品开始大量涌现,让寻常的百姓也开始能品尝和拥有廉价的肉食。

    工业方面,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斐然。

    矿产冶金工业方面,主要还是钢铁产业和煤矿,其次便是石油开采炼制和金银铜以及磷矿石、石灰石等等的开采。钢铁产业,如今的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相比较三年前的钢材达到35万吨,生铁产量达到万吨,煤炭9200万吨,圣油320万吨,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去年,也就是太圣十四年(1867年),中华帝国全国包括各海外领地的钢材产量直接达到106万吨,生铁产量达到93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惊人的2。3亿吨,圣油年产量达480万吨。

    而此刻的同时,整个世界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和美利坚联盟以及美利坚联邦这些国家的总产量,钢材也不过才52万吨,生铁产量820万吨,煤炭产量1。8亿吨,石油产量更是只有可怜的12万吨,也就是说,从这些主要的矿产产量来说,无论哪个种类,中华帝国都是比整个欧美主要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了。类似的主要工业财富,几乎一大半以上都是中华帝国来创造和拥有。

    而其他的重工业方面,比如机器制造、军工武器、船舶制造、铁路修建等,因为煤炭和钢铁的生产,便决定了中华帝国的领先地位。

    轻工业方面,中华帝国更是优势明显,一骑绝尘。产值最大的棉纺织工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西洋引进机器和技术,如今反而变成棉布产量最大的国家,不但基本满足自给需求,还远销欧洲和非洲南美等地,将英国人原本占领的市场挤压得越来越少,使得以英国为主的欧洲纺织业进入萧条时代,不少纺织工厂主纷纷破产。而在此基础上,中华帝国的纺织业,凭借资本充足、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庞大的本土和海外原材料种植地等优势,形成巨大的合力让纺织产值从三年前便成为世界第一位,而如今三年过去,更是占据世界的百分之六十。

    除此之外,其余的轻工业,比如制糖、橡胶、造纸、印刷图书、食品、中药、日化日杂、皮革、陶瓷、小五金、建材、手工业制品等更是以压倒性优势,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产品除供国内之外,还让让西洋诸国每年付出巨大的财富以购买精美的货物。

    一句话,中华帝国的物资迎来极大的丰富,特别是在中华帝国的野战军和太平洋舰队、印度洋舰队接连获胜威震四海之后,整个世界的商人和资本,都很清楚自己的选择,纷纷将手中的资本投向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华帝国,甚至有些心急决断的西洋银行家,举家族搬迁,将自己的产业资本全部迁移,涌入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毕竟,趁着这个新近崛起的世界第一军事和经济强国的发展速度,搭着这趟加速跑动的火车,让自己的财富高速增长。

    事实上,正因为中华帝国的物资不断被创造出来,而流通的金银货币虽然也在增长,但幅度远远小于整个社会物资财富的增长,并且,因为帝国交通的发展,工商贸易的急剧增加,交易更为频繁,这便使得可供使用和流通的货币越发紧张,虽然中华帝国尽量发行圣币,但毕竟金银等贵金属的量有限,中华帝国实行的是金银双本位的金融规则,不能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更多的还是以金银铜金属货币发行,而这其中,虽然铜的供应量十分充足,但铜币的币值太小,即便拼命发行,也无法满足流通市场的货币需求,钱越来越值钱了。

    为了缓解缺钱的困境,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让利,抛出优惠政策,在兴业银行、南洋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带动下,将市场的贷款与吸储利率大幅度提高,借贷的年利率从原本的6。5%直接升到8%,而后继续往上推动到9%,而中华帝国工商银行、中华帝国交通银行、中华帝国建设银行、中华帝国农业银行等四大朝廷控制的国有银行也只能跟进,这样一来,整个帝国的利率直接跃升超过10%。

    钱荒来临,这个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中华帝国原本投资到美利坚两国的资本,利率大大超过百分之十还好说,而低于百分之十的,便直接开始撤离,返回国内。像原本的一批借贷给南部的美利坚联盟国的只有8%利率的资金,如今美利坚南北战争已经结束,而中华帝国也如愿以偿地占据美利坚河西地区,这批低利率资金急剧撤资,匆忙赶回国内寻求更高的回报。

    不得不说,资本是逐利的。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以及北美南美的流动资本,特别是那些老牌欧洲银行家们,纷纷将原本投资在欧洲和美洲的资金抽取,组织到中华帝国的本土或是帝国占领控制的澳大利亚、北美河西地区或是南美的二马公司等,获取高达10%的利率。

    一时间,以贵金属为载体,特别是以黄金为载体的国际资本,疯狂地涌向中华帝国境内。

 第13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