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339部分

逆水行周-第1339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

    硝酸甘油,顾名思义就是用硝酸处理过的甘油,所以要制作硝酸甘油,首先得有甘油,然后有硝酸。

    为了获得甘油和硝酸,大量技术人员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然而即便有了这两种玩意,硝酸甘油依旧做不出来。

    无论是把硝酸加到甘油里,还是把甘油加到硝酸里,无数次实验失败的结果表明,硝酸甘油的合成,并不简单。

    于是,又经过无数次实验,经过无数次爆炸、失火,技术人员付出了血和泪,才终于突破了技术障碍,实现了硝酸和甘油的“联姻”。

    这么多年投入的巨额费用,想要靠“救命神药”的薄利多销来回本(短期),当然是不可能的。

    硝酸甘油的用法,全在宇文温的一念之间,他很快做出了选择。

    硝酸甘油的“善”,应该造福百姓,那么就要尽可能降低硝酸甘油药片的售价,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这种特效药。

    所以,一百文一片(最终售价)的硝酸甘油药片,对于生产厂家根本就不盈利,甚至还有点亏,于是这种药卖得越多,药厂就亏得越多。

    那么,收回研发成本及盈利的重任,就让作为烈性炸药的硝酸甘油来承担。

    宇文温想到这里,高兴得哼起小曲来。

    且不说军事,就说工程爆破都需要大量猛炸药/烈性炸药,苦味酸受限于靛蓝的产量,所以年产量增加速度总不够快,明显影响各种大型工程的施工进度。

    现在好了,“炸药圈”有一个新人“出道”了。

 第五百四十八章 硝氏兄弟

    邺城工业区,一座正在运行的大型化工厂内,宇文温正在现场视察,他看着眼前鳞次栉比的各类设备,听着各类轰鸣声,只觉心旷神怡。(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陪同视察的人之中,坐着轮椅的刘杨分外显眼:天子站着,身为臣子的刘杨居然坐着。

    按说此举失礼,但没人纠结这一点:一把年纪的刘杨腰椎受伤,不能久站,所以天子特许他坐轮椅。

    而刘杨还作为讲解员,向天子讲解这些年来邺城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宇文温看着白发苍苍的刘杨,看着对方不由自主颤抖的手,心中叹息:这是帕金森病的前兆,老刘啊老刘,你累了一辈子,该颐养天年了。

    刘杨却沉浸在讲解之中,邺城的化工业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如今向天子介绍情况,就如同向天子介绍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刘杨有儿子,推着轮椅的那个年轻人就是“小刘”,“小刘”在天子面前有些拘束,但“老刘”却滔滔不绝的说着话。

    三十多年前,年轻的西阳郡公宇文温来到邺城,在城中偶遇炼丹道士刘杨,自那以后,刘杨走上了修炼“化学之道”的征途。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刘杨已经白发苍苍,因为在一次实验事故中腰椎受伤,虽然不至于瘫痪,却落下病根,不能久站,甚至得坐在特制靠背椅上,不然也坐不久。

    宇文温对这位劳苦功高的潜邸旧人很关心,特许刘杨坐轮椅见任何人,包括他。

    而他对于人才,不吝褒奖。

    刘杨在黄州时娶妻成家,有了后代,但一心扑在“证道”之上的刘杨,数十年如一日的痴迷化学,要不是宇文温还记得“小刘”的存在、时不时过问一下,刘杨几乎都没给儿子的前途做任何打算。

    即便是现在,刘杨也一心扑在技术问题上:

    “陛下,邺城的日用化学品产量逐年增长,之前每年的增长都在一成半左右,自从南司开辟了西洋海贸,接了大订单,去年的增长达到四成。”

    “如今面临的问题,就是油脂原料不足,想要进一步增产,难度很大。。。。”

    宇文温点点头:“是啊,这是个问题,养猪、养羊需要时间,需要草场、饲料,不是说养就养的。。。”

    说到兴头上的刘杨,此刻正在向宇文温介绍邺城肥皂产业的现状,而这家化工厂,其主打产品就是肥皂以及各类油脂制品。

    小小肥皂,如今已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具备保护皮肤、嘴唇效果的护肤、护唇产品,品种也五花八门起来。

    这一产业大发展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动物油脂,动物油脂可以来自河北各地普遍饲养的羊,也可以来自日渐增多的养猪场内大肥猪。

    收集而来的动物油脂,经过皂化工艺后制成肥皂,若掺入香料,也可制成香皂,工业化生产的肥皂、香皂,以及各类油脂制品的产量很大,所以化工厂对于原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猪、羊的养殖规模总不能无限制扩大,那么化工厂的生产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因为原料供应不足,导致难以再进一步。

    对此,刘杨和许多技术人员都想到了可能的替代办法,那就是合成油脂:从石油里提取油脂类化学品,然后加以精炼,制作出肥皂以及各种油脂制品。

    原理,和从石油中提取蜡来取代虫蜡、蜂蜡一样。

    若这样的构想能够成真,刘杨觉得化学工业必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对此观点,宇文温十分赞同,因为他知道石油化学工业确实能做到这一点:石油里包含各种有机化学成分,如能将这些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就能生产出许多化学制品。

    然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提取出石蜡、精火油以及一些润滑油,已经是当前技术水平能做到的极限了。

    以石油为原料,大量生产包括肥皂在内的化学制品,这一幕在他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很低。

    想到这里,宇文温拍拍刘杨的肩膀,笑道:“你啊,一把年纪了,身体吃不消,许多事,就交给年轻人办。”

    刘杨闻言有些着急,争辩说自己精力旺盛,依旧能够“证道”,宇文温看着这倔老头,又看看其身后推轮椅的“小刘”,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不行,事情都被你做完了,后辈们做什么?你忙了一辈子,欠家人那么多,该还债了。”

    “莫要老想着试验试验,多使唤年轻人,不要累着自己,走,去前面看看。”

    一行人来到生产车间,因为车间里油脂气味很重,所以宇文温只是在外面看了看,然后转到成品仓库。

    看着仓库内一桶桶甘油,宇文温颇为满意。

    制作肥皂的皂化反应,会产生一些副产物,用特定工艺将这些产物进行处理,就会获得味道甘甜的油,是为“甘油”。

    根据特定工艺,用硝酸对甘油进行处理(硝化),就能获得硝酸甘油/硝化甘油,而这种特定工艺,可以确保人们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安全、大批量生产硝酸甘油。

    很简单的原理,实现起来花了三十年。

    宇文温走出仓库,环顾四周,看着一座座厂房,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十七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爆炸,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现场几乎被夷为平地。

    当时,宇文温距离爆炸地点有一定距离,但爆炸的冲击波依旧将他乘坐的马车“吹”翻,那场大爆炸让他记忆犹新,如今时隔十七年故地重游,颇为感慨。

    若不是得旁人指引,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仓库所在地,就是当年的爆炸发生地。

    那是一次意外,事后调查发现,一种被酸化而变成黄色的靛蓝是罪魁祸首,这种黄色染料尝起来有些苦、酸,名为“苦味酸”。

    这是一个技术员不经意中的发现,于是大爆炸过后,苦味酸问世。

    转眼十七年过去,俗称“猛炸药”的苦味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发生过大爆炸的地方,现在变成新工厂的厂区,工厂生产的甘油,一个最新且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来合成一种烈性炸药。

    和苦味酸一样的烈性炸药。

    这是化学工业大发展之下产生的新产品,是众志成城的结果,但是硝化反应带来的“暴脾气”,并不是只有硝酸甘油一“人”。

    宇文温期盼多年的“硝氏兄弟”,总算来了。

    代价之一,就是刘杨在一场爆炸中伤了腰椎。

    看着依旧斗志满满的刘杨,宇文温不知该用何种语言来赞扬对方的不顾生死,他能做的,就是让“硝氏兄”尽快施展力量,让世人记住以刘杨为代表的化学家们那卓越的贡献。

 第五百四十九章 硝氏兄弟(续)

    上午,邺城旁,运河码头处,船只密集如云,港区边上某食肆二楼,微服出宫的宇文温看着窗外运河河景,又时不时看看手中一张素描。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两相比较之下,他确定新拓宽的运河,确实比原来宽许多。

    不仅如此,相州境内一系列水利设施的完工,让连接邺城和永济渠的运河水量大增,所以运河能够容纳更大的船只进行航运。

    如此一来,河北名城邺,作为一颗强劲跳动的心脏,和永济渠这条经济大动脉联系在一起,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宇文温将当年的素描放下,赞叹道:“光看这场景,就不亚于渭口港,邺城不愧为大都会,只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一样能焕发出别样光彩。”

    陪着出游的门下高官官、侍中许绍,由衷附和:“若无陛下的奇思妙想,邺城达不到今天的繁华。”

    “那当然,没有实业的支撑,所谓的商业繁华不过是镜花水月。”宇文温毫不谦虚的说着,伸手将放在案上的茶杯轻轻一晃,杯中小小的“镜面”瞬间支离破碎。

    “邺城的繁华,来自于政治,来自于历代国都的地位,当这种地位消失,邺城不再是达官显贵、豪商巨贾聚集的地方,又偏离主要航运水道,那么衰落就不可避免。”

    “但是有了实业,那就不同了,大量的工业、手工业,在养活许多劳动力的同时,也吸纳周边地区的原材料,然后生产出大量产品,所以在经济上难以替代。”

    “邺城作为手工业、工业基地,作为原材料、各类产品的集散地,即便不再是国都,甚至连陪都也不是,却依旧能保持一流大都会的地位。”

    “所以,朝廷也不吝于投入人力物力,为邺城修建、扩建运河,让邺城能连接上永济渠。”

    宇文温一番自问自答的说法,许绍十分赞同,他曾任相州刺史,为邺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历任地方官的努力下,在朝廷给予的优待政策下,邺城“焕发青春”是理所当然的事。

    邺城,作为故齐都城,作为关东名城,和关中的长安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作为竞争对手存在的,所以当年尉迟氏覆灭后,有人建议把邺城毁了,也省得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某些势力又靠着邺城“借尸还魂”。

    但邺城还是躲过了被毁的下场,自宇文温登基以来,一直致力强化邺城“河北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要把邺城变成一个“工业城”。

    现在,邺城确实变成了一个工业城,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城区,河北地区许多闲散劳动力都聚集邺城,靠着务工养活自己以及家人。

    虽然邺城商业兴旺发达,但各商家的利润多来自销售各类工业、手工业制品,这就证明邺城真的已经成功“转型”,如同黄州西阳那样,成为一个依靠实业而兴旺发达的大都会。

    所以朝廷才舍得花大价钱,投入“烈炸药”,拓宽连接永济渠和邺城的运河。

    许绍看过相关报告,所以知道去年相州官府是如何拓宽运河的:直接在运河岸边,每隔一段距离就埋入定量的“烈炸药”,然后引爆。

    据说那一瞬间,长达数里的河岸同时“沸腾起来”,烈炸药直接把河岸炸“烂”一大截,青壮们再将河岸拓宽简直是轻而易举。

    因为有了‘烈炸药’的帮忙,运河拓宽工程很快(相对)便完成。

    又因为邺城本身就有生产‘烈炸药’的能力,所以为河北地区的许多大型工程、以及矿山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此,许绍掌握许多第一手的数据,这让他对‘烈炸药’的重要作用颇为感触。

    之前就已经有‘猛炸药’,这是名为“苦味酸”的化学品,而如今出现的‘烈炸药’,则是另一种化学制品。

    许绍作为门下高官官,位列宰执,当然知道烈炸药的底细,虽然他不知道烈炸药具体的制作工艺,却了解其主要成分。

    那就是硝氏兄弟:硝酸/硝化甘油,以及硝化棉。

    按照特定工艺,将甘油用硝酸处理,就能得到硝酸硝酸/硝化甘油;同理,按照特定工艺,将棉花用硝酸处理,就能得到硝化棉。

    硝化甘油先问世,所以是“兄长”,而“弟弟”硝化棉的脾气同样火爆,极易发怒,一旦发作,就是剧烈的爆炸。

    正因为如此,硝化棉又有别名“火棉”。

    “硝氏兄弟”有成为烈性炸药的潜质,但“俩兄弟”的脾气真的很差,所以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只要操作人员稍有不慎,就会让这俩兄弟“暴跳如雷”。

    技术人员花了极大的代价,才驯服这俩兄弟,许绍不明白具体工艺是什么,却知道五庄观首任观主刘杨,就是在驯服硝化棉的时候发生意外,导致脊椎受伤。

    这还算好的,为了驯服“硝氏兄弟”,至少有近二百名实验员在十余年间的各类实验事故中丧生,又有许多人因为实验事故致残。

    如此惨烈的代价,让局外人许绍看了都觉得触目惊心。

    所以,当给予这些因公(研制烈性炸药)死亡、致残人员以优厚抚恤及优待的一系列政策提出来时,政事堂诸公毫无异议的通过。

    无数人的努力,让“硝氏兄弟”联手,成为一种“复合炸药”,其破坏力甚至还在‘猛炸药’苦味酸之上,所以得名‘烈炸药’。

    “硝氏兄弟”融合而得的‘烈炸药’,不但本身就是一种烈性炸药,还能和‘猛炸药’联手,强国富民。

    许绍掏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