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401部分

逆水行周-第1401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每当电闪雷鸣时,大家只要有空,就会到云霄阁旁的试验区等待,等着云霄阁被雷劈。

    然后,击中云霄阁避雷针的雷电,会沿着线路往下走,进入实验电路(开关控制的切换电路),然后“流入”各种实验装置,最后被引入地下。

    雷电的威力十分惊人,许多实验装置承受不住超高压电流,在这天地之威面前“渡劫失败”,烟消云散。

    袁天罡和道友们不停改进实验装置,各实验装置对于超高电压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所以,大家今日满怀期待的等着云霄阁被雷劈。

    不知过了多久,天空中忽然有白光闪烁,与此同时惊雷炸响。

    袁天罡透过窗户,清楚看到一道明亮闪电劈中了云霄阁顶部那尖尖的避雷针。

    那一瞬间,避雷针尖甚至绽放出明亮的火光。

    劈中了,劈中了!

    目睹了这一切的道士们,心中欢呼着这三个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桌子上的电话响起铃声,这电话只和云霄阁顶部连接,所以电话是谁打来的不言而喻。

    一名道长快步上前,拿起电话,满怀期待的问:“如何!!电压有多少?”

    电话声音十分嘈杂,他不停的问:“多少?多少?”

    “啊?什么?爆表了?!”

    其他人听了,倒吸一口凉气:“这一记闪电,威力太大了!”

    袁天罡率先回过神,大声喊起来:“赶紧的,把电路切换,把电路切换!马上,马上去看看装置如何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新天地

    河面上,一艘烧柴的蒸汽船正缓缓行驶,满载着大量物资逆流而上,向上游不远处的码头靠近,河两岸是农田,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看上去一片绿意盎然。(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船头,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人拿着份报纸,一边看,一边念:

    “大型游乐场,有过山车、跳楼机、海盗船等惊险刺激游乐设施,近日即将于黄州西阳开业,敬请期待。。。“

    他抬起头,看向同伴:“哎呀,你们说,这海盗船能有大海船在海上颠簸刺激么?”

    另一人回答:“那是扯谈,海盗船这玩意,不就是当年我们训练时坐的蒸汽摇摇船么?像个钟摆般来回摆,那么有规律,能颠簸到哪里去?”

    “依我看,过山车才够劲,从那么高的地方冲下来,又是转圈又是旋转的,应该很刺激,等我回去了,一定要坐坐。”

    “过山车不急,我回去后,一定要去云霄阁顶楼吃顿饭!”

    “嚯,好大的口气,到顶楼吃一顿饭,听说最低消费三百贯起,那可不是小数目。”

    “兄弟们一人出三、四十贯钱,不就结了?吃完饭,大家伙回去也有得吹了嘛。”

    “咦?不是你请客么?怎么就变成兄弟们凑份子了?”

    “我请客?行!等我找到矿脉发达了,请大家到云霄阁顶楼吃一顿!”

    谈笑间,蒸汽船抵达码头,稳稳靠上栈桥后,闻讯赶来的人们一拥而上,开始卸货物。

    各类生活必须品、日用品以及物资,被人转移到马车上,然后运往不远处的城池嘉州阳河县县城。

    阳河城是一座拥有两千户居民的城池,夯土城墙护着城内木制民居,城内一应生活设施齐备,为远渡重洋的开拓者们提供了稳定的居住地。

    开拓者们在这里安家落户,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将荒芜的土地开辟成阡陌相连的农田,种下庄稼、果树,持续数年之后,已经可以自给自足。

    阳河城内,知县谢文起看着运到的物资,让吏员们清点、入库,他接过来人递上的报刊合订本以及几份报纸,翻了翻,笑道:“这西阳的游乐场,如今怕是已经人满为患了吧?”

    “那是肯定的,谢知县日后回到西阳,可得去体验体验。”那几位乘船来的男子回答,双方聊了几句后,各忙各的去了。

    谢文起将报纸和合订本交给吏员,转到库房,看工人们将刚“到货”的铁制农具加工,给铁制镰刀、锄头、铲子加上木柄。

    开荒种地,需要可靠的铁制工具,嘉州地区目前还未发现像样的大铁矿,铁产量不算多,所以需要依靠海船从中原运来铁器以备不时之需。

    所幸朝廷很重视嘉州地区的开发,各种物资都是给得很到位的,虽然大海船只是每年的春末夏初这段时间过来,但船只载货量大,带来的各种物资,足以让嘉州地区各定居点获得充足支援。

    谢文起和工人们交谈起来,对方讲话的语调有些怪,带着浓浓的口音,不说和谢文起“黄州腔”官话相去甚远,甚至都不像中原各地方言口音。

    这些人的发型都被剪成髡发,虽然也是黑头发、黄皮肤,但样貌有些特别:脸上、胳膊上都有大量纹身,纹身的图案奇奇怪怪,不似中原风格。

    原因很简单,就这片土地而言谢文起等官民是外来者,而这些人,算是半个当地人:这里是北美洲的西海岸地区,而这些人,来自于中美洲地区。

    本来他们是要被人杀了祭神的奴隶或者战俘,是北洋贸易公司用铁器从当地酋帅、城主手中换来,用船运到北美西海岸的嘉州,承担开荒的重任。

    来自遥远西方的中原开拓者们,被美洲当地人奉若神明,所以这些死里逃生的奴隶、战俘,很顺从的听令行事,而来自中原的开拓者们,将他们当成良民对待,不会随意打杀。

    有衣服穿,有像样的木屋住,只要认真劳动、工作,该有的奖赏都有,许多奴隶、战俘成了定居点的可靠劳动力,也成了嘉州官府的在籍居民。

    谢文起走出官署,登上城头,看着远处河边热闹的码头,又看看城外大片农田,成就感油然而生。

    他和许多官员响应朝廷号召,自愿到这万里之外的美洲当官,组织开拓者们开荒种地,为的就是建设一个新天地,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嘉州州治东平,是探险队第一次抵达美洲(北美洲)西海岸时建立的据点,位于一处海湾内,然后源源不断跨洋而来的人们以东平为据点,向海湾内陆地区进行探索。

    海湾范围很大,东北部有大河自东向西入海,探险队沿这条大河向东走,发现一个“丫”字形分叉:一条河自东而来,一条河自北而来。

    两条河被命名为“东河”、“北河”。

    探险队首先探索了“北河”,并在上游地区发现了一个水草丰美、有大量平坦土地的河口地区,于是设立了第二个据点。

    为了和第一个据点区分,大家将第一个据点称为“大埠”,将这个北河河口据点称为“二埠”。

    随后,探险队探索“东河”时,也发现了不错的定居地,设了第三个据点,名为“三埠”。

    待得朝廷正式在这片地区设州(嘉州,取嘉禾之意)县,大埠得名东平,二埠得名阳河(山南水北名为阳),三埠得名东河。

    来自中原的开拓者,每年春末夏初乘坐大海船抵达嘉州,又有大量中美洲奴隶来到这里,在官府和北洋贸易公司的组织下开荒种地,探矿寻路。

    五年时间过去,在大家的努力下,这片荒芜的地区开始热闹起来。

    去年,阳河城周边的麦田收成不错,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东河城也是如此,从中原运来的鸡、鸭、鹅、猪、羊等家禽、家畜,也在新天地安了家,迅速繁殖。

    又有渔船在海湾内捕鱼,给定居者们提供充足的海鱼,几个晒盐场也有了规模,能够为定居者们提供充足的食盐。

    开荒最艰难的头几年已经熬过去了,户数达到一万户的嘉州虽然孤悬于海外,但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给自足能力,谢文起想到这几年的艰苦时光,不由得感慨万千。

    嘉州孤悬海外,朝廷却要将其当做中原州县经营,所以没有把嘉州设为流放地,反倒每年都组织大量开拓者漂洋过海,到嘉州开荒、定居。

    又用船运来大量物资、设备,还包括蒸汽机械,为的是让开拓者们尽快将这片土地开辟成宜居之地。

    这一做法初见成效,嘉州从一开始的跨洋船队补给据点,变成能够自给自足的州县,初步打开局面,将来,嘉州地区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以养活越来越多的移民。

    等他们这批官员任满归国时,嘉州地区应该具备朝廷所说“新天地”的雏形了。

    想着想着,谢文起想到了家乡黄州西阳。

    想到了住在西阳的妻儿,想到了报纸上报道的、现在应该已经营业的大型游乐场,还有那号称“天下第一楼”的云霄阁。

    云霄阁的消费太贵,他承受不起,但是那过山车。。。。

    谢文起喃喃道:“等我回去了,一定要带着儿子一起坐坐那过山车!”

 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天地(续)

    风和日丽的上午,山坡上的葡萄园沐浴着阳光,行走在葡萄架之间的兰荣,看着郁郁葱葱的葡萄藤,又看看打理葡萄的员工,再看看四周,对现状很满意。(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这片种植着大量牧草和葡萄的地区,已经成了东河县有名的宜农宜牧区。

    这里有山谷,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宜人又不缺光照,所以适合种葡萄;又有满是牧草(专门种植)的平地、可以纳凉的树林,还有水质清澈的河流,所以适合放牧。

    他看着山坡下河边草地上自由自在奔跑的马群,悠然自得在河边饮水的牛羊,忽然有一种身在丰州的感觉。

    阴山南麓的丰州地区,也是宜农宜牧区,牛羊在原野里吃草,农民在田地里照顾庄稼,农、牧交织在一起,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马蹄声起,一群马在牧马人的带领下,缓缓从葡萄园边经过,要到下边河流喝水,兰荣挥舞手臂,向这几个牧马的突厥人打招呼。

    对方也向他打招呼,轻松驾驭着马群向前行进。

    兰荣继续巡视葡萄园,监督员工干活,想想那几个突厥牧民的身影,颇为感慨。

    河套地区,有大量东突厥的牧民作为“雇工”忙碌着,他们或者是生活困苦或者是欠债还不起,为中原商社雇佣,在河套地区牧马放羊。

    在这里放牧的突厥牧民同样如此。

    只是,这些突厥牧民工作的地方,距离中原有数万里之遥,

    但这里的气候比起河套地区有个不错的优点:冬天不太冷,没下过雪。

    夏天时,这里白天气温较高,到了晚上却十分凉爽,不像岭南地区那样湿热,所以自幼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突厥牧民很快便能适应这里的气候。

    加上雇主北洋贸易公司赏罚分明,给的待遇不错,新设州县的官署也把来源不同的开拓者们当做良民管理,所以只要肯努力劳动,在这里就能过上好日子。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漂洋过海,到这片新天地放牧的突厥牧民,过上了比在家乡好得多的生活,整日里乐呵呵的。

    两三年时间,就把嘉州地区的牛群、马群、羊群规模翻了数倍。

    有了稳定的马匹来源,各支探险队的移动速度才有了保障,探索范围越来越往外延伸

    突厥牧民被北洋贸易公司运到这里放牧,又有中原百姓受雇佣,作为商屯的劳动力,乘船抵达新天地,按照契约进行开荒种地,或者操作渔船在海湾里捕鱼。

    又有辽东地区的部落部民,或者岭南山区生活困苦的山民,受雇于北洋贸易公司,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穿梭在一望无际的森林之中打猎、捕鱼。

    还有通过贸易换回来的中美洲奴隶,同样承担着各种重任,要么开辟坡地、种他们擅长种植的玉米,要么学会做各种农活,种麦子。

    形形色色的开拓者汇聚在这里,分工协作,努力开荒种地,种植果树,捕鱼打猎,放牧牛羊,一点点将这片荒芜的地区变成宜居的新天地。

    兰荣就是见证者之一。

    他是北洋贸易公司的职员,在这里待了四年,主要职责是经营葡萄园,种葡萄、酿葡萄酒,因为这里光照时间长、气候适宜,正好合适种葡萄。

    秋天收获葡萄后,一部分提供给定居者们当做水果吃,大部分葡萄用于酿酒。

    这片地区树林茂密,所以大家还要伐木、制作木酒桶,用来盛葡萄酒。

    各葡萄园酿出来的葡萄酒,一部分供应定居者,大部分当做货物,通过海船南运到中美洲,用来和当地酋帅做买卖。

    这样的买卖能换回许多奴隶,运到嘉州地区,分配给各县,进行必要的培训后,投入到开荒的工作中去。

    这是朝廷定下的开发方案,北洋贸易公司的开发队伍,以及建州设县后抵达的官员们,都严格遵守这一政策,按部就班开发这片新天地。

    兰荣在嘉州东河地区住了四年,亲眼看着这里的一个个定居点从无到有,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他在农忙之余,还肩负着观察气候的任务。

    下雨时要记录雨量,每天每个时辰都要记录气温,以数据来说明嘉州地区的气候到底如何。

    他的许多同事也有各自分工,要么在各地开辟定居点,要么参加探险队,对周边地区进行探索。

    嘉州所在地区,是一个被群山环绕、呈南北走向的狭长盆地,根据探险队这几年的探索,大概勘测出盆地的“平均宽度”是一百里左右,长度则大概有一千三百里。

    这块盆地十分狭长,西面是大海,东面是南北走向、宛若天堑的巨大山脉,山脉的东边,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

    因为四周都是山,所以,这片地区宛若高墙围着的院子,避开了寒流和风暴,气候颇为温和(相对),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反倒经常下雨,气候和中原有所不同。

    根据数年的观察,观察数据表明每年的十二月到来年的三月,是这片地区的雨季,潮湿多雨,到了夏季,炎热干燥,反倒少雨(相对)。

    所以,嘉州地区的冬天是雨季,夏天是旱季,且南北两边的降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