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508部分

逆水行周-第508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而言之,麦铁杖是于太建元年,被广州刺史欧阳纥俘虏送到建康当官奴,为陈国皇帝陈顼掌御伞,后来行窃事泄,陈顼惜其才,便放其回家。

    而各种史料所载:麦铁杖为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虏,后到建康当官奴为陈后主掌御伞,应该有误。

    当年的杨济,只能将这判断埋在心里,如今见了麦铁杖本人,从其口中得知真实的经历,和自己当年琢磨的情况差不多,这让他有些小激动。

    《隋书》,是于唐初编撰而成,唐武德四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朝廷命史臣编修,但一直未能成书。

    到了贞观初年,由魏征“总知其务”,重新编撰五朝史,魏征主编《隋书》,参加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等饱学之士。

    五朝史书的编撰,汇集了当时大部分有名之士,尤其《隋书》,隋朝刚亡不久,许多资料都是一手的,甚至还有许多当事人可以验证,结果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错漏之处。

    关于麦铁杖的记载,《隋书》先是说麦铁杖于太建年间为盗,又说麦铁杖随后为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虏,而在《陈书》中,却又记载欧阳頠于天嘉年间去世,两相印证,根本对不上。

    杨济倒不会因此质疑魏征等人的水准,而是感慨治史之不易,如今他喜滋滋的写信,其原因却是另外一个。

    某日闲聊,杨济和宇文温争论过麦铁杖的经历,宇文温虽然也存疑,但坚持史书无错,欧阳纥变成欧阳頠,一定是佣书之人弄错了,然后一直错了千年,而麦铁杖必然是给陈后主掌御伞。

    一如往日的辩论,宇文温各种奇谈怪论都冒了出来,噎得杨济无言以对,如今“真相大白”,杨济倒想看看宇文温是何种表情。

    一想到固执己见的宇文温,看了信后那目瞪口呆的样子,杨济就觉得大快人心。

    西阳王,你输了!

    。。。。。

    “真的假的,麦铁杖来投军?他不是在给陈叔宝撑伞么?”

    “魂淡,居然真是给陈顼撑伞!”

    “原来如此。。。”

    宇文温一边看信,一边喃喃自语,在他身边,尉迟炽繁正在对镜梳妆,如今已是午后,而两人却刚起来。

    “二郎,是何事?”

    “叫大王。”

    “大~王~”

    “嗯,一会吃完饭继续。”

    尉迟炽繁闻言面色微红,她昨日抵达安陆,当晚差点就被宇文温生吞了,两人折腾了一晚,直到现在才起来,如果待会再“继续”,她就别想起得来。

    “都老夫老妻了,脸红什么。”

    “大~王,细水长流。。。”

    “三娘在质疑为夫的能力么?嗯?”

    “妾只是担心棘郎。”

    “莫要想棘郎,如今是二郎说了算!”

    “这样不好,妾担心误。。。啊!”

    捏了捏丰腴的小白兔,宇文温叹了口气:“回到府里,让账房给杨先生拨一千贯。”

    “又要做新物件么?”

    “不是,愿赌服输,为夫输了。”

 第五十五章 我要投军

    西阳城南江边码头上人头攒动,许多船只在此靠泊,乘客一次纷纷登上码头,而又有许多人在此乘船,前往各自目的地。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位于长江北岸的西阳城,与南岸的武昌城隔江相对,两城之间人员往来十分频繁,许多渡船每日往返于大江南北之间,加上官府用船亦十分频繁,所以西阳城南码头十分繁忙。

    加上来西阳的山南各地人员越来越多,故而城南码头的规模也日渐扩大,此处江水湍急,为了方便船只靠泊,黄州州衙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扩建。

    于枯水期时,在裸露的江岸上开建石塘,石塘直指江心,如同一堵巨墙般阻挡着滔滔江水,数道石塘加上东西走向的外延,与江防大堤一起形成了一个人工港湾,正好让船只从容靠泊。

    即便如此,西阳城南码头对于民船来说依旧是只能卸客不能卸货,除了乘客随身携带的行李,大宗货物依旧要到下游的巴口港装卸。

    熙熙攘攘的码头,一艘上游来的客船正在引水员的指挥下靠泊,此船型制普通但标识却不一般,是艘从上游鄂州州治夏口往来西阳的“定期船”。

    为了保证乘客安全,客船都要受官府监管,所以标识与寻常船只不一样,易于管理,也便于巡逻水军多加关照。

    这艘船所插旗帜写着大大的“夏口乙字第拾伍号”,还绘有三只狗头,一大两小,船身两侧也刷着同样的文字和图案,另有“夏口”“巴口”字样,相互间有箭头相连。

    船员们都穿着白色裲裆,上面也写着同样文字和图案,这是为了便于管理,也防止乘客被黑船骗去害了性命。

    借着水利之便,山南各地到黄州西阳很容易,从荆襄之地去西阳,可以在樊城、襄阳乘船,顺着汉水入长江,而汉水流域的其他州郡百姓亦能如此。

    而从安州及其地区去西阳,可以走涢水入长江,涢水沿岸州郡百姓亦是如此,因为西阳对人和物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汉沔地区的水运日渐繁忙。

    为了防止水匪作乱杀人越货,沿江、沿水各地官府都大力整顿地方治安,杀了不知道多少人之后,原本亦渔亦匪的渔民渐渐变得老实,水路愈发通畅起来。

    而前往西阳的人日渐增多,也带动了船运的发展,江、汉上的船队每日剧增,无论货运或者客运俱是如此,船只经汉水、涢水入长江之后,通常会在江南岸的夏口靠泊,过夜之后继续前进。

    鄂州州治夏口,本就是长江航运的重要枢纽,虽然近年饱经战乱,但得益于黄州总管府的一系列措施,夏口很快恢复生气,又借着水运大幅增长的东风,民生再度兴旺起来。

    作为中转港,夏口码头已经恢复了从前的规模,还有扩大的趋势,而从夏口前往黄城、西阳、武昌、巴口等地的客船,也越来越多。

    因为黄州及附近州郡的工坊越来越多,需要雇佣大量的人手,所以客运又成了一个商机,从夏口到西阳的定期船,上座率都居高不下。

    客船靠泊完毕,待得跳板放好,乘客依次上岸,迎接他们的是许多面带笑容的男子,拿着不同的招幌,不住的高声喊着:“招工,招工!”

    西阳城及临近地区的作坊主们,派人在城南码头蹲点招人,如今已成了西阳一道风,初次抵达西阳的人,很容易被这场景吓到。

    当然为了防止诸如争吵或者踩踏等群体事件,官府在码头也安排有人手维持秩序,还有州兵在此巡逻,防的就是盗窃、抢劫、拐卖人口等恶性事件发生。

    刚上岸的乘客,有的紧紧抓着自己的包裹,低着头快步走向南门,不理睬身边的招工伙计;有的则是停下脚步,开始“询价”,引来多人围着。

    只要四肢健全、脑子没坏,那么大把的工坊等着招你去做工,携家带口都没关系,“一起到工坊来做事,都有工钱拿!”

    片刻之后,船内乘客过半已经下船,但还有许多乘客坐着没动,有的拎着大包小包,有的携家带口,他们看起来是寻常百姓,也有的像是买卖人。

    “西阳到了,还有没有下船的?”

    “要去武昌的,在西阳转渡船,本船不去南岸武昌!”

    “自己想清楚了,一会开船,接下来是巴口停了!”

    船员不住高声喊着,生怕乘客听不懂,不停变换方言,来西阳的外地人越来越多,船员久而久之都会用各种口音说“西阳到了!”“接下来是巴口停了!”

    船舱内,一对年轻夫妇坐在靠码头一侧,看样子有些晕船,那名女子看着码头上招工的人群,似乎有些意动,纠结了一会后低声说道:

    “定和,不如我们就。。。”

    “到巴口!”

    男子打断女子的话,不容置疑的态度,体现了他的决心,见着媳妇面带愁容,叹口气后态度缓和下来:“不是都说好了么,先去巴口。。。实在不行,再到西阳做工吧。”

    女子默默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她紧紧抱着一个大包裹,就如同这包裹里装着价值千金的物品般,生怕一不留神就给人抢了去。

    夫妻俩说话时带着关中口音,明显不是山南本地人,不过自从官府从关中迁来许多百姓到山南各州定居,这样的事情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开船了开船了,想下船也别起来,到巴口再说!”

    船员高声喊了几声,收回跳板敲起铁钟,其他船员拿着长杆将客船撑离码头,片刻之后客船随着江水缓缓向下游巴口而去。

    。。。。。。

    官道上一辆四轮大马车缓缓向西行驶,车厢上画着虎头图案,内里挤着十来个男女,俱是身着布衣带着包裹,而驾车的却是两名身着戎服的男子。

    路上马车来来往往繁忙异常,而这辆马车不慌不忙的缓缓前进,渐渐接近前方一处规模不小的营盘,那里面声音嘈杂,似乎有许多人在喊着口号。

    马车速度放缓,最后停在道路北侧那座军营大门附近,这里有一个院落,看上去像是邸店模样,内里飘扬的旗帜,和军营里的旗帜一样都是虎头旗。

    “到军营了,有谁要投军的就下车,如果有家眷随行,可以在这里投宿。”驾车的士兵高声喊着,“若是投军,不收车费,若是去西阳城,车费每人一文!”

    数人拿着包裹下了车,其中有一对年轻夫妇,正是方才乘船路过西阳却要到巴口下船的那两人。

    见着有人下车,院门口几名身着戎服的士兵迎了上来:“你们是要来投军的?”

    “是。”

    稀稀拉拉的声音响起,口音各异,一个士兵闻言忽然大喝:“大声些!你们是来做什么的?”

    “来投军!”

    这次的回答整齐了许多,也大声了许多,士兵点点头,向着驾车的同袍喊道:“老李,你可以走了。”

    马车继续向着西阳城方向前进,负责接待的士兵领着人们进了院子,拍了拍手高声说道:“请注意,请大家先听我说,总共三条注意事项,不许插话,说完之后,有不懂的再问!”

    用各种口音说了一遍,见着大家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开始说起注意事项:

    “第一条,我们虎林军是招兵不假,但只招男兵!所以女子就不要掺和了,尤其女扮男装,这是不允许的!”

    “第二条,这里是接待处,先登记自己的名讳,然后到军营里面试!带着家属的人,请留家属在院里等候!”

    说到这里,士兵又补充道:“当然,为了避免家眷被人拐走,我们不会带其离开院子,等你们面试完毕,自己回来和家属碰面。”

    “第三条,面试通过的,那就有入伍试训的资格,如果是光棍一个,那么当日就可以在军营里住下,如果带着家眷的,可以和家眷在这院子后面的宿舍住下。”

    “待得试训通过,另行安排住宿,至于面试都没通过的,出门左转去西阳城,那里有许多工坊在招人,届时请自便吧!”

    “我的话说完了,有谁听不懂的,先举手!”

    几乎所有男子都举起了手,那士兵见状无奈的叹了口气,指向最先举手的那个一人:“你有何不懂?”

    “呃,我是外地人,不大听得懂这里的方言。。。”

    “好吧,你是哪里人?”

    士兵模仿对方的口音问道,作为虎林军募兵接待人员,他已经习惯了天南地北的口音。

    折腾了一会,来投军的人们好歹弄清了三条注意事项,开始排队登记名讳,眼见着即将登记完毕,那名年轻人和忐忑不安的妻子低声交谈几句,走上前来。

    负责登记的士兵看了看他,随后提笔问道:“姓名。”

    “某姓张,名定和,字处谧。”

    士兵闻言动作一凝,这年头能有“字”的,肯定是读书人,而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境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他记录好名讳后发问:“籍贯。”

    “京兆万年。”

    明显的关中口音,士兵并无意外,他记录好之后问道:“你是去年迁来山南的?”

    “正是,去年年初定居在鄂州夏口。”

    士兵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记录完毕后,他又问道:“为了避免误会,我再确认一遍,你来这里是要做什么?”

    “我要投军。”

    “我们这里是虎林军,你确定要投虎林军么?”

    “是的!”

 第五十六章 面试

    虎林军军营,募兵处,前来投军的青年男子依次接受面试,这和招工时的面试差不多,得先让“雇主”看看应募者是否四肢健全、脑子是否正常。//全本小说网,HTTPS://。)//

    和往年不同,虎林军今年开始不再定期募兵,只要是有志从军的青年,随时都可以来西阳城投军,虎林军在城里以及巴口都有募兵问询处,提供各种答疑以及最初步的筛选。

    身有残疾影响到作战的,问询处的人员会劝退,因为对方即便去军营面试肯定是不会收的,如果是轻微残疾,例如少个手指头、脚趾头,或者样貌“狰狞”些的,都可以到军营一试。

    今日来应募的人不算多,所以很快就轮到张定和,他走进一个小房间,书案后的两名戎装男子示意他坐在胡床上。

    “名讳。”

    “张定和。”

    “籍贯。”

    “京兆万年。”

    再正常不过的开场,全在张定和意料之中,但随后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张定和,你是如何知道虎林军在募兵?”

    “我在鄂州夏口听人说的。”

    “什么人?商人?小贩?官吏?士兵?还是寻常百姓?”

    “吏员。”

    “他们是闲聊,还是特意向你们说的?”

    “是闲聊,我听到了,然后打听了许久,确定之后才敢相信。”

    募兵人员又问张定和是找谁打听,如同抽丝剥茧般,将他的消息来源确定,做好记录之后,又继续问问题,这次就“正常”一些了:他的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