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690部分

逆水行周-第690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明显已经好转。

    对于大部分官员和各地大族来说,宇文氏和尉迟氏斗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关键是自家的利益如何保证,如果尉迟氏的大军势如破竹,席卷山南各地,那么大家就得赶紧和宇文氏划清关系。

    可如今宇文氏的地盘似乎还比较牢固,那么有的心思就得收起来,好好观察一下局势再说,如此首鼠两端确实有些摆不上台面,但在兵荒马乱之际,保住自己和家族才是最重要的。

    有条件的家族可以两面下注,若是男丁稀薄的人家就得认真看清楚局势,免得下错注输得倾家荡产,所以对于许多人来说,静观其变是最稳妥的办法。

    人心难测,但有迹可循,此时此刻,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就很清楚城中许多人的想法,虽然没有证据,但他知道光凭两场大胜,还无法解除宇文氏的危机。

    尉迟氏势大还主动决裂,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宇文氏就处于下风,江陵和大别山五关这两个方向的大胜,只是阻止了局势恶化,要想扭转战局,还得看两个地方。

    首先是关中,蒲坂…潼关一线迟早要爆发决战,一旦宇文氏输了就会丢掉关中,而关中丢了,山南无法撑下去。

    其次是荆州,作为荆州东北方向门户的方城,已经陷入重重围困,一旦丢失,尉迟氏的大军就会兵临上宛城下,叶宛通道为尉迟氏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若上宛再失守,荆州总管府的治所穰城随即危在旦夕,连接关中和山南的武关道也会被切断,极易被尉迟氏逐个击破。

    所以当前局势依旧不乐观,宇文明知道,其实己方有许多人抱着首鼠两端的态度在观望,虽然有些无奈,但这就是世态炎凉。

    商贾都知道规避风险,事关家族兴衰,那些人想要投机在所难免,所以宇文明即便知道有的人立场不坚定,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正是因为人心不稳,所以宇文明只能坐镇安陆而不是襄阳,为的就是防止意外发生。

    但并不是所与人都在袖手旁观,看他们宇文氏的笑话,也有人大力相助,让宇文明心定不少,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父子不断地利益输送,总归是有些效果,但关键还得打赢决战。

    一如当年的沙苑之战那样,奠定了东西魏对峙的基础,而太祖宇文泰就是靠着这场大胜仗,才真正的稳定了关中人心,所以对于现在的宇文氏来说,急需一场决战获胜,来证明自己还值得‘投资’。

    然而这种想法,已经被尉迟氏看破,所以战事忽然胶着起来,蒲津…潼关一线的朝廷(尉迟氏)军队,还有围攻方城的军队,都放缓了进攻步伐。

    凭借飞鸽传书,宇文明能知道蒲津…潼关一带的情况,朝廷军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作战准备,他们根本就不急,因为还有蜀地的席毗罗威胁着关中。

    再这么拖下去,益州军一旦突破散关,或者从汉中走子午道进军关中,届时长安就真的腹背受敌了。

    宇文明若要掣肘席毗罗,可以调遣襄州总管府的军队,沿着汉水向汉中进攻;亦或是命令解了江陵之围的江南道行军,沿着长江向上游信州总管府进攻。

    通过这两个办法威胁蜀地,让益州总管席毗罗束手束脚,为关中解围。

    这构想不错,但需要时间,更要命的是兵力不足,若要分兵侧击为关中减轻压力,荆州方向就撑不住了。

    围困方城的敌军,现在已经改变急攻的策略,仗着兵力充足,打起了“围城打援”的主意,试图逼迫驻守上宛的荆州军主力出击,到方城城郊来个决战。

    本来决战正是宇文氏想要的,但对方已经占据方城周围的大部分有利地形,荆州军若勉强决战,一开始就不占上风。

    但决战总是要打的,如今秋收在即,荆州东部却因为战事影响,极有可能无法正常收获粮食,一旦战火蔓延,甚至大半个荆州的秋收都要受到影响。

    若今年歉收,即便打退敌军,粮食供应也会紧张,若明年夏秋之际对方再度来犯,必然又导致歉收,如此一来,山南会爆发饥荒,届时可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决战是一定要打的,但不能依着敌军的设想进行,宇文明明白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敌军一直围着方城,不救又不行,一旦援军迟迟不到导致方城陷落,那么对于己方的士气来说,是个沉重打击。

    各地守军会觉得反正不会有援军来救,还不如直接投降,此风一开,也是望风披靡的凶险局面,所以这几日宇文明一直在头疼此事。

    荆州总管郑万顷知兵,所以目前应对得当,还能维持住战局,但再这么对峙下去,要么是方城未得救援而沦陷,直接导致军心涣散,要么是荆州军急匆匆解围,结果决战失利,同样会影响军心。

    而敌军已经派出多股游骑南下,突破荆州军骑兵拦截,开始袭扰荆州东部州郡,弄得各地风声鹤唳,再这么下去,更多地方的秋收会受到影响,到处人心惶惶,局面会越来越糟糕。

    宇文明知道目前局势可以用危如累卵来形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凭借计策想要扭转战局已经十分困难,但再难也得也得想,因为宇文氏已经无路可退了,这盘棋再这么下下去,就是个必死之局。

    想到这里,他看向面前案上摆着的五个木匣,木匣之中摆着五颗头颅,那是领兵攻打大别山五关的五路敌军主帅首级,刚从南定州送到安陆。

    五路并进,兵力逾万,宇文温能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如同喝水般轻松将这五路敌军‘吃掉’,宇文明对弟弟的善战佩服不已,而如今,破局的希望就寄托在弟弟身上。

    破绽,就那么一点点,能不能抓住,就看二郎你的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完了

    光州,州治光城南门附近,青壮们围在堆积如山的物资旁,将其逐一装上马车,然后经南门出城,向着南方大别山脉前进,这些输送物资的车队要分成五路,分别供应五路大军。(全本小说网,https://。)

    得益于光黄道的繁荣,这几年聚集在光城讨生活的人有很多,从大别山南麓黄州西阳城出发的商队,经光黄道翻越大别山之后,必定会在光城停留。

    黄州出产的布帛、书籍、白瓷以及各类紧俏货物,进入光州地界之后,过半会在光城转运,在城南码头装船,走水路经潢水入淮水,然后运往淮水中下游地区。

    旺盛的商贸需求,让光城的邸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许多无田可耕的人找到了谋生的门路,在邸店、食肆里当伙计,在码头当苦力,都能靠工钱养活自己。

    如果敢冒风险的话,还可以到光城进货,贩卖到周边地区,赚些辛苦钱,形形色色的人,靠着光城的繁荣,多多少少改善了自家的家境。

    经光黄道往返于大别山的商队与日剧增,眼见着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光城讨生活,大家都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可就在这时局势突变。

    朝廷忽然调集大军汇聚于光城,分成五路向南进军,要攻破大别山五关,进入山南地界讨伐逆贼宇文亮父子,光城成了辎重汇集之地,而聚集在此的苦力们,当场被官府征发。

    有的人随军南下,有的人留在光城,无论是哪一种安置,做苦力是免不了的,然而这和平日里不同,没有工钱拿,虽然说管吃管住,但伙食不会好到哪里去。

    留在光城的人还算好,无非是每日里装卸物资,累个半死之后睡一夜好歹能缓过来,随军出征的青壮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扎营时要忙,拔营时也要忙。

    一不留神生病了也得熬着,万一不幸身亡,就被埋在荒山野岭,亲人日后连坟头都找不到。

    若老天保佑没有事,待得官军攻破了大别山五关,进入南麓黄州地界,青壮们还得继续随军打仗,即便保得性命,何时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城南门外,一群刚装完车的苦力,忙里偷闲坐在地上喘口气,说起时局,一个两个都唉声叹气,去年年底官军南下进攻陈国,他们很幸运没被征发从军,而是在光城继续做苦力,装卸物资。

    去年年底官军攻打陈国,光城未受战事影响,结果转眼间便遭受波及,说起时局,大家不由得唏嘘。

    “独脚铜人完了,西阳也就完了,西阳完了,商队也没有了,没了商队,就没人雇用我们,唉,往后的日子怎么办?”

    一名中年人抠着脚,长吁短叹着,旁边围坐着的年轻苦力,有些好奇:“老吴,西阳还是那个西阳,怎么会跟着独脚铜人完蛋呢?”

    被称为老吴的中年人,闻言反问:“你们知道以前的西阳是什么样子么?”

    见着众人摇头,他开口说道:“以前的西阳,比光城还破旧,直到独脚铜人来当官,西阳才渐渐兴旺起来。。。”

    “没有独脚铜人,就没有西阳的今日,独脚铜人完了,西阳也就完了,城里的商家全都完蛋,不会再有商队去西阳,光城也不会再需要苦力了。”

    “啊。。。原来独脚铜人这么厉害啊。。。”众人似懂非懂的叹息着,作为普通百姓,他们甚至连家乡的父母官是谁都不知道,却都知道黄州的父母官,叫做‘独脚铜人’。

    独脚铜人和陈国什么什么王陈叔陵决战西阳之巅的故事,如今已广为流传,至于独脚铜人的名讳是“宇文冷”还是“宇文热”,就众说纷纭了。

    而随着西阳出产的布帛、书籍、白瓷等货物畅销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也‘熟悉’起西阳城来,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去过西阳,却得益于南来北往客商的夸夸其谈,故而对西阳的情况如数家珍。

    西阳城有皮影戏,有大风车,有许多谋生的门路,还有以纸代钱的‘流通券’,那里的猪多得不可思议,而肉价也便宜得不可思议。

    西阳出产的火腿、腊肠、肉松,价格低廉味道不错,苦力们以前一年都没吃过几次肉,到了光城,凭着微薄的收入,都能时不时吃上几口。

    许多人都在酝酿着,要走光黄道翻过大别山,到故事里独脚铜人的老巢——西阳城去讨生活,改善自己的家境,可现如今,一切都化作泡影。

    官军分五路南下,那气势之盛,光城的苦力们可都是亲眼看见的,没人认为黄州总管府能顶得住,所以独脚铜人这次是完了,搞不好那条独脚也完了。

    不过据说独脚铜人如今远在岭表,大概能逃过一劫,不过黄州是肯定完了,西阳也完了,大家的梦想也随之化作泡影。

    西阳没落,就不会再有商队往来,光城的繁荣也一去不复返,大家往后的日子可不好过,还得早做打算,到别处去讨生活。

    正唏嘘间,监工挥舞着棍子跑过来:“遭瘟的夯货!老子一不留神,你们就敢偷懒,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骂骂咧咧间,南方官道上尘土大作,似乎是有骑兵正在向光城靠近,看样子不知是哪路兵马派回来的信使,苦力们赶紧往道路两旁躲闪,免得一会被马匹撞倒,白白丢了性命。

    骑兵距离潢水越来越近,当头一人手执大旗,不过那旗帜有些特别,是一张白布,上面密密麻麻似乎写着字,而骑兵们口中不住嚷嚷着什么。

    踏上河桥,马速放慢,道路两旁的人们听清楚骑兵们口中喊的内容:“大捷,大捷!官军突破木陵关,奇袭蒙笼城!”

    原来是露布飞捷,众人恍然大悟,他们见识少,之前没多少机会亲眼看见露布飞捷是何情景,不过有人琢磨着这报捷的骑兵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但更多的人却交头接耳起来,议论着这次大捷,虽然官军突破五关是迟早的事情,但消息真的传来时,许多人还是有些唏嘘。

    “哎呀,官军突破五关,已经拿下南定州,黄州可就要完了,西阳也完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白苟驿

    临近午时,天空却一片阴暗,绵绵细雨之中,道路渐渐泥泞,官道上来往人影稀疏,郑善果看着前方城池轮廓,终于松了口气。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他扶了扶斗笠,扯住缰绳,让坐骑在路边慢慢停下,身后一辆马车缓缓驶来,随后停在他身边,郑善果见窗帘掀起,下马之后取下斗笠,走到车旁低声说道:

    “母亲,白苟就要到了。”

    车内一名女子闻言点点头,她是郑善果的寡母崔氏,见着郑善果头发上有雨水,赶紧说道:“阿果,快把斗笠带上,莫要淋湿了。”

    郑善果戴上斗笠后又说:“母亲,如今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如就在白苟驿休息,明日再赶路?”

    绵绵细雨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郑善果认为不如就在息州境内白苟城外驿馆休息,免得万一接下来的道路难行,傍晚时赶不到下一个驿馆就麻烦了。

    崔氏闻言反问:“如今是何时辰?”

    “母亲,如今将近午时。”

    “阿果,今日清晨才开始下雨,道路不至于泥泞难行,现在不抓紧时间赶路,若接下来真遇见连日大雨,很容易耽误行程。”

    “是,母亲。”

    郑善果应允一声,戴上斗笠翻身上马,领着车队继续前进,前几日天气还行,可今日一早就下起了绵绵细雨,看样子三五日内不会停,那么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旅途不会轻松。

    新任扬州梁郡郡丞郑善果,从邺城出发一路向南前进,过了黄河之后,先途经故乡荥阳,之后抵达豫州总管府治所悬瓠。

    然后继续南下,要前往豫州总管府治下息州,州治宋安位于淮水北岸,届时在城外码头登船,就能顺流而下,抵达扬州州治寿春。

    全程有千里之遥,郑善果要到淮水流域的扬州梁郡上任,朝廷给出一个半月的期限,算是很宽松了。

    一千两三百里路的距离,即便每天只走四十里,三十天内即可到达,四十五日的期限绰绰有余,可若是逾期不到,郑善果极有可能丢官不说,靠着宗亲人脉换回来的转机,可就稍纵即逝了。

    他今年还不到二十岁,而梁郡是周国新收复之地,去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