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170部分

主宰江山-第170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直接就让熊炳章想到了刁民无赖,他做师爷幕僚十余年,跟过五个东主,有三任县令两任知府,很通熟地方杂务,也不止一次面对过地痞无赖汉,从最早时候的手足无措,但后来的驾轻就熟,熊炳章就秉着一个信念:动手不动口。

    他是‘官’,他们是‘民’,官对民,能动手时千万别动口。不然,吃不到羊肉还惹得一身骚。

    眼前的老夫子和读书人们就跟那些无赖汉一样,刁钻善辩,论口舌和之乎者也,熊炳章可没信心辩论的过眼前的这些人。否则他也不会年已四十还仅是一个秀才。

    “把铺盖都给他们扔出来。一应笔墨纸砚书籍文稿全部抄走。一个时辰内结束,然后,铲平东林书院!”陈鸣说的是捣毁,那么熊炳章就要铲平,整个东林书院一草一木都不能留下,外头那个高高的牌坊也要炸掉。谁让陈鸣那么恶‘东林’二字呢。

    “此辈都是一群没政治远见,缺治国才能的腐儒,空谈误国,长于内争,短于治国、治军,好同恶异,党同伐异者,东林党不输其地诸党员,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崇祯所谓“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不是推卸责任的。大明的最终灭亡,东林党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位置已经到了陈鸣这个地位,虽然还没有太绝对的权威性,但已经能够对某些事某些人(群体)发出自己的看法和定论了,陈鸣就是要把东林党彻底挫骨扬灰,死去的人也都挖出来鞭尸。

    复汉军捣毁东林书院一事,必然会在江南士林引起轩然大波,可有了以上言论,那就显得光明正大了三分。而且也侧重突出了陈鸣对某些‘事情’的深恶痛绝:空谈误国,内斗党争。

    这两点必然会被有心人牢牢铭记。

    因为现下的复汉军不是以前的复汉军了。赢得了苏北之战以后,复汉军现下又要扫荡江南,兵锋鼎盛,争雄天下的峥嵘迹象已显露无疑。纵使北京城里那位登基龙座,执宰天下三十多年的乾隆皇帝在天下臣民心中还有很深很深的威仪威望,他要轻描淡写的想要把这次大败遮掩过去,也是不可能的。那是在掩耳盗铃,怎么能真正糊住天下人的眼睛呢。

    清廷这么一败,丢掉了士气,丢掉了气势,还丢掉了全天下不知多少人的信心。不管复汉军最后的结果会如何,现在谁都清楚,短期内满清是剿不灭复汉军了。甚至这一败之后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也会大幅度减弱,各地造反者会再掀起一番高氵朝,至于大清朝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了呢?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所以谁也不会在这个档口对复汉军破口大骂,势不两立。反而很多人会牢牢记住陈鸣深恶痛绝的那两点,他们会晓得复汉军里空谈要不得,内斗也要不得。毁掉东林书院可以说是陈鸣的主观愿望,虽然对于复汉军而言他的主观愿望远没有后面的附加价值有价值。

    陈鸣已经到了苏州城外,柳挽云她们留在无锡玩耍游览的愉快轻松,这日临近下午四点了,从鼋头渚回来的柳挽云惊奇的看到五个大大的箱子摆在了自己住处。

    “夫人,这是大都督吩咐送来的。都是些书籍字画,人文地理游记史书都有,给您消遣解闷用的。”柳挽云远远比陈鸣更喜欢看书,而且不是看那些话本。

    “大都督回来了?”柳挽云惊道。

    “奴婢不敢多问。今天中午过来送东西的侍卫只说奉了大都督令。”留在住处的小丫头赶紧回话。

    一双丹凤眼眯了起来,柳挽云坐到镜台前,随身侍女捧出梳妆匣来,热水、毛巾全都到位,小心的为柳挽云卸着妆束。“那这些书都是哪里来的?”

    “回夫人,侍从室的熊大人奉大都督命,把城外的东林书院给抄了。结果在东林书院的库房里发现了很多箱子,据说都是无锡的官宦大户逃走时带不走的财货,其中有不少都是他们历年收藏的古本藏书,就都送到书院交为代管了。”东林书院在无锡是声望是很高的。

    柳挽云本来放松放软的腰板猛地挺起来,“东林书院给抄了?什么时候的事儿?”

    “就在前日夫人们去鼋头渚不久,熊大人就领兵抄拿了东林书院。本来只是抄书院,谁知道还抄出了那么多的财货,那书院留守的夫子、学生还有仆人,小百人,全给拿了。最后还一把火烧了东林书院,连外头的大牌坊都用火药给炸了……”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柳挽云已经听不到小丫头说的是什么话了,心理面一直念叨着阿弥陀佛,真的是幸甚幸甚,幸亏她没有提议去逛一逛东林书院。因为她觉得那张氏、林氏、郑氏和石氏跟她就不是一国的,不管从言谈还是举止上瞧,就没有两分大家闺秀的婉约。如果她提议去什么东林书院,给她们讲什么什么是东林风骨,那绝对是对牛弹琴,索性她就没提。

    陈鸣去苏州前是许诺了她们可以自由自在的逛一逛,玩一玩,也没有要求她们必须在一起,但柳挽云也好,张氏、石氏等人也好,都不约而同的达成了一个共识——要去全都去。你身子不舒服可以不去,在府上好好歇着,却决不能另外到别的地方逛游。

    柳挽云心下有些看不起张氏等人,她待姚氏最好,甚至两人还都有些同病相怜,因为她们俩都是裹了小脚,也都是在被陈鸣收用了之后才放开的。陈鸣后院六个女人,分成了很明显的两个集团,柳姚集团很平静,而另外的四人集团又分成了张林和郑石,不得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这句话的精辟。

    ……

    陈鸣为什么突然从苏州前线回到无锡?这是因为山东混元教派来特使,到了无锡了。

    来人是杨集的大儿子杨明昭,一见到陈鸣就跪了下来,因为什么呢?因为他老爹身子骨大不好了。陈鸣之前让山东的暗营绑俩名医送上山去,那俩个名医也确确实实被送上鲁西的山上了,可药医不死人,杨集是油尽灯枯,元气干涸,除非是神仙,谁也救不了他。

    杨集本来就比刘松和樊明德要大十几岁,身子骨比不刘樊,这些日子的奔波和巨大的压力,也在加耗着他的元气。可之前重压之下他不敢松懈,就一直憋着一口气,直撑到秋去冬来,寒冬刺骨,清军不得不退回了城镇去,混元教人马的压力陡然一轻,杨集心头的重压一去,人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本来都还以为他这是疲劳过度,歇一歇也就好了。谁知道人在床上躺着身子骨是越来越差,等到两个被送上来的名医诊断了后,直接给出了死亡通知单,当场就气的杨明昭都要提刀劈了那俩大夫。

    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杨家人眼瞅着杨集是越来越不行了,那后事就真的要做好准备了。混元教现在一分为三,他们倒也不用担心队伍被刘松和樊明德给吞吃了,但杨家人今后就窝在这山沟沟里当山大王吗?

    病榻上的杨集给他们做出了决断——找复汉军。投效复汉军。就像福建张家打出的复汉军东南水师提督一样,杨家有这一两万人在手,也能卖出一个好本钱,为子孙后代谋个好前程,好富贵。杨明昭是个大孝子,身为长子,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原因亲自冒险来江南,陈鸣中午时候跟他是好好地喝了一场。也当场就封了杨集为复汉军山东总兵官,杨明昭为参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苏州【求订阅】

    杨明昭走后,陈鸣看看怀表,还不到五点。他酒劲上来了,有了困意,可在书房睡不安稳。

    去柳挽云那里吧。陈鸣是个念旧的人。

    而这个时候的柳挽云心理面的惊意已经完全消散了,让侍女去打听陈鸣在干什么的,听到在忙正事,就觉得一时半会儿是闲不下来的。泡了泡脚,让婢女给她拿来那五大箱书的清单明细,歪倒在床上喜滋滋的看着长长的书名,不自觉的就睡过去了。陈鸣进来时,柳挽云被身边婢女叫醒,忙要起身伺候,陈鸣止住了她。自己脱了外褂坐下道:“不用起来,我也躺一会。”

    说话中还有一股酒气,脸上也有些发红。柳挽云知道,陈鸣这是醉意上来了。

    那没话说了。她的贴身侍女进来侍候陈鸣脱靴倒水,她给侍女使了个眼色。陈鸣这一躺不知道要躺到什么时候呢?但天黑是肯定的了。赶快去厨房吩咐着,让他们准备着晚膳,要一些养胃的汤粥。

    侍女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细无声息的走出房间,临走还轻轻合上了门。

    里外屋就剩下他们两个了。

    柳挽云说是睡了一会儿了,可躺下也是一会儿就睡着了。陈鸣脑子晕晕的,但大脑里还在转着山东的事情,混元教义军早分作三股了,杨家的投诚会让刘、樊二人怎么想、怎么看?山东的士林又会怎么看复汉军?毕竟是混元教出面很很恶搞了一些孔老夫子的,之前还趴了黄河大堤。混元教的污水都有杨家的一份。

    现在老夫子的p图事件还继续在传播之中,都已经被带到长江南了,将来整个天下士绅对于混元教义军都会是一片痛骂之声,并且他们扒了黄河大堤的骂名也还没有摘掉,陈鸣许了杨家的投诚,当然知道杨家也是在借着复汉军的威名巩固自家的地位,但混元教身上的一盆盆污水会不会也染到复汉军身上呢?

    陈鸣现在已经允了杨家,这些考量他早早就想了,并没有衡量出一个确切的得失来,但还是接受了杨家。陈鸣脑子里想来想去,按理说是睡不过去的,但柳挽云这里太静了,他中间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女人,已经又睡了过去,陈鸣就也被这一室的静谧和身边人睡得正香的的节奏给带跑了,不知不觉就睡熟了。

    一觉安睡。醒来时,陈鸣有种比睡了一夜睡得还精神,还要清醒的感觉。

    陈鸣看了会睡觉间外面送到的苏州战报,复汉军已经全面攻夺了浒墅关、阳澄湖、木渎镇等苏州北、东、西三面的战略要地,水师营也从南面后路上岸,俨然就要将苏州城里的一两万清军彻底合围的架势。

    今天中午,尹继善带着一支清兵反攻震泽。

    陈鸣觉得苏州城里的清兵是真的坐不住了,从上到下就想着逃了。就这么的,半个时辰过去了,看看表都八点半了。

    传上晚膳,一桌上是清一色的香米粥,一盘对半切开的咸鸭蛋,一瓮炖豆腐,这可是江南的名菜,一盅山药炖排骨,还有醋溜白菜和香菇炖五花肉。

    一桌非常非常有家常风的菜肴,而且全都是养胃的。陈鸣微笑了下,心里也是领情的。他先拿了个咸鸭蛋,当着柳挽云惊讶的目光用筷子把蛋白蛋黄全剜到粥碗里,这种吃法他可是从来没当着她的面做过的。这还是当初他在南方学的。

    当天晚上陈鸣就睡在了柳挽云这里,傍晚时候才睡了一个时辰,精神饱满的陈鸣大展雄风,让柳挽云都要虚脱了。小兄弟的持久力就像跟随着陈鸣体质、力量的增强一样也加了buff。

    第二天天刚亮陈鸣就起身,自己利索的穿上衣服,那些衣服整夜里都在炉子上靠着,不会太热更不会冷,穿上就暖呼呼的。浑身娇无力的柳挽云是想起来伺候也做不到了,只得吩咐侍女赶紧去传膳。

    陈鸣扒了两碗白粥,吃了笼灌汤包,人就急忙忙的出了去。等到睡了个回笼觉的柳挽云再醒来,起床梳妆打扮时就被侍女告知,陈鸣已经去苏州了。

    ……

    清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泛起的一丝丝亮光,小心翼翼地浸润着浅蓝色的天幕,新的一天从远方渐渐地移了过来。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中苏州城,晨曦下,美丽的姑苏古城被薄薄的晨雾包裹着。苏州城外,复汉军的旗帜迎风招展,薄薄的白雾遮掩不了那一片殷红,就像江南冬季的阴寒浇灭不了复汉军此刻彭勃向上的军心斗志。

    陈鸣是下定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复汉军上上下下也对有着天堂之誉的苏州好奇不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整个中国都有无数人知道。军中的那些酸秀才们,只要一提起苏州,总是露出一副让诸多大老粗们牙都酸倒的陶醉表情来,以示自己的心驰神往。这么的搞来搞去,复汉军上上下下对苏州真的有种势在必得的决心意志。这纯粹是陈鸣在军略上的考虑,更是士兵们一种满足好奇心理的需要。

    话说陈鸣上辈子也在上海待过一年,但是距离上海很近很近的苏州他从没去玩过。不是打工忙的一丝儿时间都没有,而是囊中羞涩。上一回他在苏州城外好长一段时间,但到底没有踏足姑苏城内一步,现在他不仅要真真拔掉这个近在南京咫尺的钉子,还要好好地包揽一下秀绝天下的苏州园林风景。

    大批的城民从苏州城逃出去了,两江总督尹继善也带兵逃出去了,他带人拿回了震泽县城,却迟迟不见他再带兵回苏州,可不就是逃跑了。

    想走的人都已经走了,苏州的生活进入到了一种平淡的节奏中,这样的生活是如此的平凡,以致于让守城的官兵都提不起半点激情,甚至让一些人忘记了自身所处的那岌岌可危的环境。唯一能令人记起效忠朝廷的热忱的事情,就是关于有人出人,有钱出钱的号召了。这事儿在苏北之战以复汉军为胜落幕以后就在苏州城里掀开了,附以官府出示的公文,成为了过去一段时间里和现在眼下情况中依旧非做不可的事情。

    随着敌人逐渐的合围,苏州人对自己处境的态度,正像那些眼见大祸临头的人们常有的情形一样,不但没有变得更严肃,反而更轻率了。在危险迫近的时候,人的脑子里常有两种同样强有力的声音:一种声音很理智地告诉人考虑危险的性质和摆脱危险的办法;另一种声音则更加理智地说,即将到来的危险根本就是你所无法抵抗的,就不要去想着躲避危险的到来了。抓紧时间享受最后的时刻吧!

    世界上总有一些精英和自认为有能力的人听从第一种声音,但在普罗大众中就相反地听从第二种声音者更多了。现在苏州居民就是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