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121部分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121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

    大笑声中,嬴斐向前三步,一把扶住太史慈,道:“必不相负!”

    ……

    “哈哈,贺喜主公收的一员猛将矣!”

    “同喜,同喜。”

    ……

    一番恭维,顿时让场面大热。嬴斐神色一变,大笑,道:“子义到来,此乃大喜。今夜不醉不归。”

    “诺。”

    欢喜声此起彼伏,整个大营中充斥着一股兴高采烈。军中多好饮之辈,然而嬴斐治军极严。

    军中严禁饮酒,此乃是禁令。违者,杀无赦。严苛的军法,约束着郭嘉等人。此刻听到准许饮酒,一时间,欢喜声雷动。

    嬴斐眸子微抿,看了一眼气氛高涨的大军,其嘴角掀起一抹笑容,转身退了出去。

    嬴斐很有眼色,他知道待在这里,其他人根本放不开。

    “主公。”

    刚迈出大营,就迎向了匆忙而来史阿。嬴斐眸子一闪,问,道。

    “史阿,有何事乎?”

    史阿是他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来说其不会轻易出现于人前。但,其一出,必将有惊天大事发生。

    “禀主公,尉氏来人了。”

    “嘶。”

    神色猛的一变,嬴斐心里倒吸一口凉气。瞥了一眼史阿,道。

    “带路。”

    “诺。”

    故秦遗族,对于嬴斐而言意义不同。正因为如此,这一刻听到尉氏的消息,嬴斐才会如此失态。

    嬴斐跟着史阿,朝着官驿走去。一路上,其心思电闪。

    一路向前,穿过大半个博昌,嬴斐终于走到了官驿之中。

    “立,见过大都护。”

    站定于官驿门前,嬴斐神色一凝。其还未来得及说话,就见到一个丰神如玉的青年,踏前两步,拱手,道。

    嬴斐眸子一闪,星目中射出一抹神采,道:“无须多礼,里面请。”

 第263章 朕之天下若何?

    西域大都护嬴斐,震撼出手。先破太平道于长社,解困老将皇甫嵩与朱儁。

    一时间,太平道席卷八州之势,戛然而止不复当前凌厉。

    更于其后,辗转青州,于朝阳引大水破城,最后于平山岗击破黄巾联军,一时间其声威大震。

    九州颂其名,万民立生祠。

    这一刻,嬴斐的声望达到了巅峰,这是一个人臣的至极。

    纵观大汉刘氏四百载,也只有冠军侯封禅狼居胥,霍光废刘贺之时,才有此天下称颂的荣耀。

    ……

    洛阳。

    未央宫内,刘宏罕见的没有嬉闹。其脸色苍白如纸,望着建章宫的方向,眸子里精光纵横。

    良久,刘宏神色一动,低声,道:“阿母。”

    “陛下。”

    未央宫东南角中,一道人影闪现。大红花袍映衬下,整个人都显得喜气洋洋。赵忠扭着腰捏着兰花指,一步一顿的向前走来。

    其步子轻柔,步伐并不大。如此姿态出现在一个大男人身上,并无美感。相反的,一股小丑的气息迎面而来。

    刘宏神色未变,其眸子里平静如水,不起一丝波澜,就那么开口,道:“阿母,如今这天下若何?”

    “唰。”

    这句话就像一道寒流,在未央宫中划过。一股冰冷刺骨的气息,充斥其间。赵忠的芊芊细步为之一顿。

    “滴答。”

    冷汗自额头渗出,花了妆容。这一刻,赵忠再也顾不得,精心装扮被弄花。

    其浑身轻轻一颤抖,伏于地面,道:“启禀陛下,九州臣服,陛下天威所至,皆俯首称臣耳!”

    赵忠眸子里一抹忐忑不安,被其很好的隐藏。伴君如伴虎,伴随刘宏十数年之久,其自是知晓,刘宏的善变。

    前一刻,其笑语相言。下一刻,也许就会暴起发难。

    刘宏具备帝王的一切特质,多疑,善变,心狠,手辣。

    赵忠对于其,不敢有丝毫的小觑。传闻中的不堪与昏聩,不过是一层外衣。用以迷惑世家,伪装自己罢了。

    其骨子里杀伐果断,根本就是一个冷血动物。

    “哼。”

    冷哼声在未央宫中响起,犹如平地雷霆炸裂。刘宏眸光冷冽,双眸之中精芒射出,死死的盯着赵忠,道。

    “大汉王朝风雨飘摇,逆贼张角,于巨鹿困守,百万黄巾动摇朝廷根基。如今诸侯并起,待一切尘埃落定,必将成尾大不掉之势。”

    “汝真当朕昏聩不成!”

    刘宏暴怒,朝着赵忠一阵狂吼。吓的赵忠伏跪于地,浑身颤抖。

    “臣不敢!”

    “臣惶恐。”

    ……

    刘宏暴怒,一股帝王之威滔天而起,直直的朝着赵忠压去。浓郁的杀机,暴露无遗。

    “朕之天下若何?”

    巨大的咆哮,夹着暴怒,这一刻刘,宏恨不得拔剑杀了赵忠。他不曾想到,自己一向信任的十常侍,也会欺骗自己。

    感受着刘宏的杀机,赵忠心里惧怕非常。浑身不由自主的颤抖着,半响之后,其呢喃,道。

    “大都护于青州击破太平道联军,一时间青州平定。”

    赵忠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望着刘宏,道:“待大都护回师北上,协助东中郎将,击破巨鹿,天下顿时大靖矣。”

    “天下大靖?”

    反问一句,刘宏觉得有些可笑。自从决定聚豪杰以平太平道开始,其就预料到了今日。

    ……

    “派遣龙卫二组,打入敦煌郡。朕要知道嬴斐的一举一动。”

    “诺。”

    这一刻,赵忠的头与地面平齐,其心里满是惶恐。

    作为刘宏隐秘势力的掌控者,他知道的东西,远比刘宏更多,更详细。西域大都护府,戒备森严。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敦煌早就被嬴斐经营成铁板一块了。此刻遣龙卫二组,无疑就是打草惊蛇。

    只是刘宏猜忌之心肆虐,其只能听而任之。就在赵忠惶惶不安,要起身之时。

    刘宏眸子一闪,道:“同时派遣影卫,监视荀姬。”

    “诺。”

    嬴斐与刘宏都是大人物,赵忠自问惹不起。其眸子里掠过一抹心悸,起身后退三步,转身离去。

    “哎。”

    望着赵忠的背影,这一刻刘宏没有丝毫滑稽的心理。整个人,只觉得一种发自身心的累与疲惫。

    “高祖,朕愧对你!”

    望着龙椅,刘宏眸子闪过一抹复杂。自从当年自河北河间爬到未央宫,刘宏就发誓,这一辈子必学高祖光武。

    ……

    先利用宦官与外戚之斗,灭绝外戚,从而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怒吼。其后扶植十常侍,与世家争斗。

    这便是刘宏的手段,只是一场党锢之祸,并没有重创世家,反而令其同心协力,凝聚在了一起。

    党锢之祸,让夹在两者之间的士族遭了殃,从而增强了世家的势力,朝政开始有了糜烂之像。

    ……

    在这一刻,刘宏心里负担极重。其身体每况愈下,而接班人刘辩还未真正成长起来。这对于大汉王朝,极其不利。

    刘宏念头百转,其转头喝,道:“来人。”

    “陛下。”

    小黄门荀攸从殿外踏进,朝着刘宏躬身拜,道。

    刘宏瞥了一眼荀攸,其心里一松。对于荀攸之名,刘宏也是有所耳闻。其出身颍川八大世家之首,这本身就带有巨大的政治能量。

    顿了片刻,刘宏长舒一口气,道:“公达,汝觉得朕之江山若何?”

    深深看了一眼荀攸,刘宏凝声,道:“不必惊慌,实言论之,朕不会怪罪。”

    “诺。”

    拱了拱手,荀攸神色一变,道:“陛下之江山,风雨飘摇。其如高地大厦,渐有倾覆之险。”

    “哈哈……”

    一阵狂笑声,响彻未央宫。荀攸的眸子里闪过一抹惊惧,自古最难是帝王,荀攸深以为然。

    这一刻,他生怕刘宏发疯。一旦其心生杀意,就算荀氏都救不了他。

    半响之后,狂笑声戛然而止。刘宏眸子凝重,死死的盯着荀攸,道。

    “对于此,爱卿可有策以解之!”

    刘宏眸子里掠过一抹期待,想要收拾旧山河,就必须善纳百策,从中择优。

    闻言,荀攸脸色猛然间大变,对于这个问题让其有些措手不及。心里念头不断掠过,半响之后,荀攸朝着刘宏拱手,道。

    “乱世用重典!”

    求推荐,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

 第264章 三大要求

    ”

    这五个字一出,一股凛冽的杀气自未央宫滔天而起。太平道暴乱,天下烽火不断,这个天下确是一个乱世。

    乱世用重典,指的并不是其他。而是动用酷刑,施以杀伐。

    刘宏眸子连闪,其中疑惑丛生。他不是草莽出身,自是明白乱世用重典的含义。乱世用重典,这与现今国策背道而驰。

    重典者,法也!

    弃儒从法,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更何况独尊儒术乃武帝钦言,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大汉王朝的国策,轻易不得更改。

    疑窦丛生的眸子,望向荀攸等待一个解释。荀攸感受到刘宏眸子里的疑惑,神色一正,道。

    “陛下,今之大汉非武帝之时可比。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策,以靖平天下。”

    “天下乱象已显,已到了重疾难医之地步。唯今之计,唯有不讳疾忌医,直面问题,大刀阔斧的展开整治。”

    “借助此次太平道大乱,破而后立,以照光武之路,方可中兴大汉江山!”

    “嗯。”

    捋顺条理,刘宏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承认,荀攸的办法是大汉再兴的唯一可能。

    只是让其迟疑的是,破而后立代价太大。破而后立,对于一国之君的手腕,决断力要求极高。

    更重要的是命令贯彻,需要一群人的鼎力支持。这就好比商鞅变法一样,只有上位者态度坚定,且手掌大军,以作支撑,才有可能成功。

    心里念头迭起,刘宏眸子里闪过一丝忧虑,盯着荀攸,道。

    “卿之策,甚佳。”

    “若朕鼎力支持,以卿为主,完成破而后立之事。汝有几成把握乎?”

    ……

    “唰。”

    四目相对,均有凛冽光华闪烁。荀攸神情一整,心里生出一抹激动。其朝着刘宏拱手,道。

    “六成。”

    ……

    六成。

    这是荀攸心中最高的把握,亦是最稳妥的计较。如今的大汉王朝风雨飘摇,灾难不断,再加上太平道这样子一闹腾。

    可谓是民心尽失,而且因为党锢之祸,导致天下士林离心离德。朝廷之上十常侍结党弄权,地方之上土地兼并严重,世家控制。

    朝廷兵马不足,多年不曾征战,军备松弛。可以说,这一时期,大汉王朝烂到了骨子里。

    此刻纵是有刘宏鼎力支持,然而朝廷上下内外,反对者云集。破而后立,势必会将已有的各大势力重新洗牌。

    牵扯到利益,各大世家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在加上民心,军心,士林之心,都不再。就算想要破而后立,也是困难重重。

    “六成。”

    这两个字,让刘宏心头一震。这个几率太低了,低到令人惊心胆颤。

    刘宏眸子里精光闪烁,其心里复杂无比。拿一国之社稷,博一个六成几率。

    这个赌,太大了。

    大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宏迟疑不决。没有帝王愿意作亡国之君,而立志向汉武光武帝学习的刘宏,自然更不愿意。

    然而目前唯一拯救大汉王朝的方法,却与亡国之君,只有一步之遥。

    眸子里精芒掠过,最后变得坚决。刘宏抬起头盯着荀攸,道:“六成太低。”

    这个险,刘宏冒不起。

    ……

    沉默了片刻,刘宏,道:“若朕有雄兵三十万,卿有几何把握?”

    荀攸眸子里射出一抹锋锐,其身子都站的更加挺直。思考了一会儿,抬起头盯着刘宏,道。

    “若陛下赐臣赤霄剑,与临机专断之权。臣有七成把握破而后立,扫平环宇,靖平九州。”

    “嘶。”

    荀攸之言,令刘宏大吃一惊,其眸子里的迟疑更甚。临机专断之权也就罢了,这一点刘宏还能接受。

    然而赤霄剑,这一点更让刘宏迟疑不决。赤霄剑,来头太大,一旦赐予荀攸。到时候,对于刘宏都是一种钳制。

    要知道赤霄剑,乃高祖刘邦的配剑。其自刘邦于硭荡山斩白蛇起义以来,赤霄剑之威名天下无双。

    几百年里,赤霄剑一出,就相当于高祖皇帝莅临。其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刘氏子孙,谁持之,便是正统。

    政治敏锐无比的刘宏,自是清楚赤霄剑代表的含义。一旦赤霄剑丢失,这将是一场灾难,比之太平道暴乱更加危险。

    心里念头电闪,其面上不显。刘宏眸子一闪,道:“除此之外,可有何策辅之?”

    为了加大几率,刘宏有些不择手段了。破而后立,这是一场惊世豪赌,胜了,刘宏之名,天下传唱。在未来其必将比肩光武,成为一代大帝。

    然而,一旦失败,亡国之君,昏聩之帝,必将是刘宏永远摆脱不了的标签。

    ……

    闻言荀攸神色一震,躬身,道:“当立太子,以三公教之,九卿训之。”

    这一句话,荀攸原本不愿意言之。只是为了破而后立之策,其只能冒死直言。

    看着脸色惨白,一副酒色之像的刘宏。荀攸极其担忧,一旦刘宏突生意外,其后继位之君,若不能认同他的策略。从而导致破而后立之策失败,届时他将是千古罪人。

    荀攸不想步商鞅后尘,更加不相信刘宏一死,其后继者能够顶住压力,继续这个惊天赌局。

    就算刘宏有秦孝公之资,锐意进取。但是荀攸耳闻过大汉的两位皇子,其不能保证他们有能力像秦惠文王一样。

    杀商鞅而平众怒,以偷梁换柱之法,将商鞅之法,彻底的贯彻下去。

    ……

    早立太子,可以正其名。趁早以培养,对于破而后立之法,循循善诱,让其成为破而后立之策的坚实拥护者。

    只有这样,荀攸才能摆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