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513部分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51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然秦公嬴斐方才的激|情四射,慷慨激昂,都将是一场笑话。

    ……

    摇了摇头,秦公嬴斐嘴角露出一抹苦笑,他的这个便宜岳父可不是好糊弄的,况且此刻秦国文武都到了。

    如今太尉徐庶到来,秦公嬴斐可不敢随意得罪蔡邕。不然,不出一刻钟蔡琰就会得到消息。

    秦公嬴斐不想因为一次秦学之行,闹得后宫不得安宁。

    ……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望着蔡邕微微一笑,道:“谏议大夫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了表面。”

    “武帝坐拥文景盛世留下的积累,北击大幕本来就是应有之事,试问儒家之始于孔子,春秋战国之时可有以儒治国?”

    “孔圣周游列国,被无数君王奉为上宾,可有一国重用?”

    ……

    秦公嬴斐的反问诛心,哪怕是卢植,蔡邕等人皆是一代大儒,但是面对这个问题,他们也无法反驳。

    这是一个事实,并非秦公嬴斐凭空捏造,想要反击根本无处着手。

    ……

    将底下的大儒问住,秦公嬴斐并不打算见好就收,这个潘多拉魔盒既然已经被蔡邕打开,那就别怪他不给面子。

    ……

    “汉武帝元光元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秦公嬴斐这时候冷笑一声,望着底下的大儒以及学子,道。

    “天人感应脱胎于道家,大一统思想源自法家,孤在此请问诸位,董仲舒之后的儒家,可还是孔圣人的儒?”

    ……

    “轰!”

    ……

    秦公嬴斐的这一番话太狠,直击众人心中。让这些信仰儒家的大儒心神巨震,秦公嬴斐的话,就像一柄菜刀,将层层包裹的儒家剥开。

    “儒家一直都是儒家,仁政为本,以德安民,故才有汉朝四百载天下,而非二世而亡。”

    蔡邕的这一番话出口,整个秦学为之一静,在场的众人都清楚秦公嬴斐与大秦帝国的渊源。

    此刻蔡邕此举,就像两个孩子斗气,开始揭人伤口。此时此刻,在场的卢植,皇甫嵩等人脸色大变,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心中大惊之余,也是感慨不已,这件事当今天下也就蔡邕敢说,其他人一旦说出口,恐怕整个秦国都将无处可去。

    ……

    闻言,秦公嬴斐眼中掠过一抹厉色,蔡邕此人身份特殊,就算捅自己的伤疤,自己也只能受着。

    蔡琰的父亲,徐庶的老师,自己的岳父,秦国的国丈,秦学的院长,秦国的三公之一,可以说蔡邕才是这个秦国最特殊的人。

    “谏议大夫此言差矣,孤曾记得汉宣帝刘询对曾对太子言,治国者,不外乎内圣外王尔。”

    秦公嬴斐这一次的反击,力度极大,在他看来既然蔡邕推崇汉朝,那他便用汉朝的皇帝之言来反驳。

    “内圣外王,乃王道,霸道杂治,纵观有汉一朝,历代无不是法骨儒皮,辅以道家为血,放眼大汉四百年,孤见过以黄老之术休养生息的文景之治,但孤从未见过纯粹的儒家治国。”

    秦公嬴斐在这一刻,神色变得凝重至极,深深看了一眼底下的众人,一字一顿,道。

    “任何一家学说都非完全都是正确,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缺点,孤今日在此,驳儒,并非弃儒不用。”

    “只是在告诫在座的诸位,尔等为秦学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乃天职,为了秦国的强盛,不论是儒,法,道,亦或者医等学说都当一视同仁。”

    “孤要的秦学不是一个儒家传播地,而是诸子百家再一次在华夏大地兴盛,呈现百家争鸣的起始地。”

    ……

    说到这里,秦公嬴斐双眸微微一变,望着底下的蔡邕,道。

    “汉朝传承四百载,有儒家之功,但秦亡亦非法家之过。任何学说,都必须有正确的认知,而不是以一家之言左右一国朝政。”

    一点个人浅见

 第1122章 九流与求和

    驳儒一事一出,顿时引起秦学师者与学子轰动,很多人认为秦公嬴斐篡改儒家,诋毁圣者,心中愤怒不已。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从其中得到了一丝警示,他们觉得秦公嬴斐的话虽然不中听,细想之下,却有一定的道理。

    也正是这群人,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思考,举世独尊一法到底是好还是坏。

    ……

    卢植等人心里清楚,今日之事的起始不过是秦学之中开设医者一科,如今因为秦公嬴斐与谏议大夫蔡邕的争论,无疑是偏题了许多。

    皇甫嵩与卢植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他们都清楚秦公嬴斐如今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天下无双。

    一旦今日之事传遍天下,对于儒家的影响将会致命的。将会动摇无数儒家弟子的内心,阻碍儒家的发展。

    特别是秦公嬴斐不断的抽调儒家,前去汉州教化,这导致儒家的人在秦国影响力越来越弱。

    ……

    “君上,有道是士农工商以士为尊,秦学学子以治国安邦为目标,学习医道非其所愿也。”

    卢植是一个聪明人,要不然也不会教出公孙瓒与刘玄德这样的人物,这一次他开口不仅没有像蔡邕的强硬。

    反而更是一举将话题转移到了秦学设立医者一科上面,将儒家从中解救了出来。

    ……

    闻言,秦公嬴斐目光闪烁了一下,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卢植不愧是这个时代的大儒,对于儒家的维护发自肺腑。

    卢植的话重新将矛盾暴露出来,让秦公嬴斐的一番口舌白费,嬴斐以为自己将话题引到儒家身上,必将会混淆视听。

    谁知道在卢植的一句话下,就生生葬送。

    ……

    “不愧是一代智者,在这样的人面前诡计,当真是不容易。”

    心中念头闪烁而过,秦公嬴斐笑了笑,道:“孤以为天下人不论上至君王还是下至贩夫走卒,莫不是出于九流。”

    “九流乃儒、道家、阴阳家、法、名、墨、纵横、杂、农家,其中医者便杂家之中。”

    ……

    秦公嬴斐原本是打算抛出三教九流这个概念,只是一想到佛家,一时间他就沉默了。

    在华夏大地上,三教只能是人,阐,截,唯有将神话体系构建起来,才能让君权神授的思想深入人心。

    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将来秦国对于中原大地的统治,同时也更容易同化周边。

    正因为如此,出于私心,秦公嬴斐舍去儒、道、释三教的观点,直接将儒,道下放在九流之中。

    因为这样一来,九流同出一线,这也就更容易接受医者。

    ……

    秦公嬴斐的这一番话一出口,顿时令整个秦学之中安静的落叶可闻,大家心里都清楚,秦公这样做的目的。

    一旦同为九流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天下也将没有太严格的等级之分,当然了,这并不是真正的没有阶级,而是天下职业不分贵贱。

    ……

    “君上所言极是,臣受教了,对于设立医者一科,臣等不再反对。”

    最终,谏议大夫蔡邕后退了,能够成为一个大儒,自然需要宽广的心胸,他虽然清楚这样做对于儒家将是一大打击。

    但是对于秦国无疑好的,相比于秦国,一家学说的兴盛与否,当真不是怎么重要。

    ……

    当然了真正让蔡邕后退的还是秦公嬴斐的执着,从刚才的一系列事情中,足以看出秦公嬴斐对于此事的看重。

    秦公嬴斐贵为一国之君,一旦强硬推行,到时候儒家在秦国的处境将会更艰难。与其这样,还不如后退一步。

    ……

    “君上好口才,硬生生说的谏议大夫等人哑口无言,同意了设立医者一科。”

    面对丞相蒋琬的盛赞,秦公嬴斐摇了摇头,道:“不是孤口才好,而是孤身为秦国君上的身份。”

    “谏议大夫,卢植等都是当世大儒,这些人引经据典足以将黑的说成白,死的说成活的,孤一身所学皆为韩非子与兵法,面对这些大儒又岂是对手!”

    ……

    秦公嬴斐把今天这件事看的一清二楚,这是一场九流之间的斗争,儒家想要把持秦学,遭到了自己的警告而已。

    ……

    未央宫。

    秦公嬴斐离开秦学,就回到了未央宫,由于心中装着事,他也就没有回到后宫的心思。

    不论在那个时代,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

    秦公嬴斐心里清楚,自从他选择踏上争霸这一条路开始,天伦之乐将与自己无关。同样女|人也将成为一种附庸,一种筹码。

    就像当初他以母亲荀姬为筹码,方才有了根基之地,与蔡琰为筹码,才有了蔡邕的鼎力相助。有了精绝公主,他才敢任用乌拉至折为将。

    有得就有舍,对于这一点秦公嬴斐看的很通透。在这个背叛时刻发生的乱世,嬴斐很难描述出忠肝义胆。

    ……

    “君上,黑冰台有消息传来。”

    林峰到来的不是时候,将正在感慨的秦公嬴斐打断,几乎就在林峰开口的同时,嬴斐整个人就在瞬间便恢复了冷静,将心中的杂念一一清除。

    秦公嬴斐心里清楚,既然是黑冰台有消息传来,而且需要禀报自己,这说明一定是一件重要的事。

    一想到这里,他不敢怠慢,虎目一转,朝着林峰,道:“发生了何事?”

    “禀君上,黑冰台汉州部传来消息,赵将军率领的大军击破匈奴王庭,匈奴单于欲求和,赵将军询问该如何处置。”

    “同时东西鲜卑在俊稽山展开大战,正打的不可开交。韩国关闭所有关卡,驱逐六国商賈,清楚六国探子,以至于黑冰台损失惨重。”

    ……

    闻言,秦公嬴斐心中一震,他没有想到赵云居然已经击破了匈奴王庭,令匈奴单于求和。

    念头闪烁,秦公嬴斐在心中推演着战事的发展,以及秦国下一步的决策。半响之后,朝着林峰,道。

    “通过黑冰台传令赵云,孤答应匈奴单于的求和,但条件是十万只牛羊,五万匹战马,十万奴隶。”

    “等匈奴单于答应之后,继续向东鲜卑提供五万只牛羊,令大幕上的战争继续下去。”

    ……

 第1123章 终究还是出事了

    “诺。”

    ……

    点头应诺一声,林峰并未立即离去,他心里清楚秦公嬴斐一定还有吩咐,要不然早就开口赶人了。

    君臣相处久了,默契自然大增。嬴斐没有在意站在大厅的林峰,他正在思考着韩国关闭关卡一事。

    行伍出身的嬴斐,几乎就在林峰开口的一瞬间清楚韩国这是要出兵了,韩国关闭关卡,驱逐六国之人,这意味着韩魏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望着林峰,道:“传令黑冰台,加强对于关东六国的监视,孤有一种预感,中原大地将会出大乱子。”

    “诺。”

    再一次点头应诺,林峰目光一闪,朝着秦公嬴斐,道。

    “君上,黑冰台在故咸阳发现了一个地宫,其中有九只青铜大鼎以及秦国王室之物存在。”

    ……

    “轰!”

    林峰的这一句话让秦公嬴斐心中大震,他心里有一种猜测,这九只青铜大鼎极有可能就是大禹九鼎。

    心中念头一动,秦公嬴斐沉声,道:“从蓝田大营调集一支大军立即封锁地宫,禁止任何人靠近,违者杀无赦。”

    “诺!”

    ……

    望着林峰离去,秦公嬴斐双眸凝重,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地宫之中真的是九鼎,那么绝不能在此刻出世。

    只有九只青铜大鼎是九鼎,才能解释为何地宫一直存在的原因。

    中原九州只能有一件传国之物,大禹王之前乃圣剑轩辕,秦始皇以前乃大禹九鼎,而始皇帝之后乃秦王玉玺。

    圣剑轩辕早已经遗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九鼎太过于笨重,且有九个之多不利于皇帝掌控。

    故而在始皇帝之后,历朝历代都以秦王玉玺传国,是以,才有了传国玉玺的说法。

    秦公嬴斐心里清楚,这不仅是因为九鼎笨重,更因为九鼎为王,玉玺称帝,权力的等级不同。

    这也是汉朝一直未曾寻找九鼎的原因,汉高祖刘邦想要的是如同始皇帝一样的皇帝之权。

    ……

    如今乱世,传国玉玺落在自己手中,一旦九鼎的消息传出去,必将会引起满天风云。

    “中原只能有一个天命之人,那便是手握传国玉玺的人,至于九鼎不论真假,绝不能出现。”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几乎在瞬间就有了决定,这件事非同凡响,绝不能出差错。

    九鼎一出,传国玉玺的权威性将会大为削弱,到时候民心必将生乱。

    ……

    “如今中原大地风起云涌,牛鬼蛇神纷纷冒头,就连大禹九鼎失踪数百年,如今也纷纷出现,看来这天下将要越来越乱了。”

    秦公嬴斐望着空旷的未央宫不由得一阵叹息,今时不同往日,汉末乱世因为自己到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此时此刻,他早已没有了对历史走向的那种掌控感,天下大势已经脱离了历史,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如今秦公嬴斐已经不再是一个看客,而是一个参与者。

    ……

    最近一段时间,秦公嬴斐一直待在未央宫处理政务,战争的气息越来越明显,他有一种预感,这一次的战争爆发将会波及整个中原。

    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不敢有一点放松,如今清楚历史走向的优越感消失,他只有时刻关注天下局势,才能在关键时刻出手应对。

    这样忙碌的生活,让秦公嬴斐有一种回到了敦煌刚开始的那段时间。

    ……

    “君上,大事不好了……”

    然而,这种充实仅仅只持续了三天,就被蒋琬的这一声大事不好了打断,让秦公嬴斐不得不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