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533部分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53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气中刺鼻的血腥味,在鞠义看来就是这个天地间最美妙的味道。

    因为从这一刻起,歼灭黄巾残部,已经不再是难事。

    只要斩杀于毒,绝了黄巾之望,张燕除了投降之外别无选择。因为他心里清楚,在生与死之间,没有人会愿意选择死。

    ……

    “将军,于毒逃走,黄巾残部尽数伏诛,请你示下。”

    鞠义眼中掠过了一抹凝重,他心里清楚这一次自己率军南下,其实并不轻松,甚至于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此刻围攻搏县的韩军,只剩下了十二万,相比于黄巾残部相差太大,此刻鞠义根本不敢久留。

    ……

    “黄武,立即清点我军伤亡,收拢残兵,由你率领伤兵坐镇于此,本将亲率大军回师迫降张燕。”

    “诺。”

    点头应诺一声,黄武退了出去,他心里清楚,此刻的战场乱成了一锅粥,不仅有张南手底下的溃败之兵。

    更有黄巾残部,以及鞠义亲自率领南下的韩军,可以说此刻的战场混乱不堪,对于黄武而言,压力巨大。

    因为鞠义让他清点伤亡,而真正的伤亡数字,只有彻底收拢溃败之兵,区分清楚敌我之后,才能得到。

    ……

    “禀将军,此战我军阵亡两万七千,重伤五千,黄巾残部阵亡四万大军,投降一万余……”

    闻言,鞠义眉头轻轻的皱起,因为他心里清楚,根据情报显示于毒率军八万,水陆并进攻打张南。

    如今只有五万大军,这意味着还有三万残兵四散奔逃,鞠义明白,这支残兵如果放任不管,必将会为祸一方。

    心中念头闪烁,鞠义转头盯着黄武,道:“由你率领两万三千大军,追杀黄巾残兵,继续坚守南方合围博县。”

    “诺。”

    围三缺一,这才是鞠义逼迫张燕投降的砝码,于毒率领八万大军,水陆并进就是为了打开韩军的包围。

    故而,巨平到博县一带,必须要重兵防守,如今张南不知所踪,鞠义不得不启用黄武,暂时防守巨平到博县一带。

    ……

    鞠义一来一回,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但这一天一夜鞠义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于毒大败,彻底让黄巾残部唯一的希望破灭。

    此时此刻,等待张燕等人的除了玉石俱焚之外,就剩下了投降。

    ……

    战场距离搏县并不远,鞠义率军回师同时,黄巾溃兵将于毒战败的消息传了过来,得到于毒战败的消息,张燕脸色变得极度苍白。

    因为他心里清楚,黄巾最后的机会已经失去,鞠义此举等于绝了黄巾之望,逼迫的他们投降。

    ……

    “诸位,地公将军兵败如山倒,八万将士全军覆没,对于我军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张燕虎目之中掠过一抹凌厉,望着底下的各大方主以及人公将军李凤,道。

    “现如今,我军只剩下十七万,相比于举国而伐的韩军实力弱小。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投降,一条是死战。”

    “本尊不知道各位有何看法?”

    ……

    这一刻,整个搏县县府中为之一静,各大方主以及人公将军李凤纷纷将目光看向了上首的张燕。

    他们没有想到,局势恶劣到了这种地步,居然要在死战与投降之间抉择。

    ……

    “教主,如今我们与韩公袁绍势同水火,而秦公嬴斐又远在关中,魏公曹操明显势弱,我们该向何人投降?”

    不约而同,黄巾之中的各大方主都选择了投降,而不是死战。

    这让张燕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免有些怒其不争,他心里清楚,此时此刻的黄巾残部已经变质。

    没有了当初张角高举黄金九节杖,一声令下,八州云动时的气魄了。

    如今的黄巾,除了投降之外,根本就不可能成事。当时他诛杀张牛角,接手黑山军,是他想的太简单了。

    这支黄巾残部,已经是乌合之众,如朽木不可雕,大厦将倾不可挽回。

    ……

    心中念头闪烁,张燕望着底下的各大方主,最后看着人公将军李凤,一字一顿,道:“秦公嬴斐乃当今天下,第一大诸侯势力,投降秦公无疑是上上之选。”

    “只是我军困于博县,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去秦公嬴斐之外,只有韩公袁绍与魏公曹操。”

    “如今我军处在韩军兵锋之下,就算是想要投降,也必须要得到对方的首肯,故而本尊以为当舍弃魏公曹操,投降韩公袁绍。”

    ……

    话虽如此,但是张燕自己心里清楚,韩公袁绍并非最佳的去处,若非形势所迫,他绝不会选择降韩。

    在他看来,秦魏二国都比韩国有前途。

 第1166章 若降韩 领黑山独镇一方。

    围三缺一再次成型,鞠义率领的韩军再一次对博县的黄巾残部形成了攻击阵型,然而,此刻泰山郡内局势大变。

    在外人看来,天下局势仿佛没有丝毫变化,但时刻关注泰山郡战争的中原七国,心里都清楚这一场战争要结束了。

    鞠义以五万韩军为诱饵,击败黄巾地公将军于毒水陆并进的八万大军,这就意味韩军绝黄巾之望。

    就算是黄巾残部如何蹦哒,也没有当初的气势,更不可能如同张燕心中所想的一样,独立一国于天下群雄争锋。

    黄巾残部没有了当初震动一国的气势,不过是一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罢了,以韩国实力吞并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泰山郡局势结束,这意味着中原之争,将要来临。明眼人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看向了中原七国。

    自剿灭董卓以来,七国诸侯才是中原霸权强有力的竞争者。

    ……

    “军师,如今黄巾粮草断绝,地公将军于毒阵亡,八万大军战死,正是我军劝降的最佳时机。”

    鞠义返回大营,根本顾不得休息,连忙找来沮授商议对策。因为作为一个武将,劝降一事他并不适合。

    ……

    闻言,沮授双眸之中掠过一抹异色,几乎就在瞬间他就清楚了鞠义的打算,其在心里沉默了一会儿,道。

    “将军,如今黄巾所部还不到最绝望的时候,此刻派人去劝降,恐怕没有好的结果。”

    摇了摇头,鞠义,道:“此刻虽然黄巾残部并未到真正绝望的时候,尚有一线生机,对于黄巾残部而言,这一线生机就是最大的软肋。”

    “有了活下去的希望,黄巾残部才不会在绝望,十七万大军也就不会歇斯底里,彻底疯狂变成一群野兽。”

    说到这里,鞠义脸上掠过一抹凝重,望着沮授一字一顿,道。

    “一群疯狂的野兽,他们将是茫无目的,只为了杀戮而杀戮,我军乃韩国的根本,绝不能有大的损失。”

    “故而,本将以为于毒战死,八万大军全军覆没,博县城中粮草断绝,如今的黄巾残部已经穷途末路。此刻劝降,才是正道。”

    听到鞠义的一番话,沮授神色微微一变,片刻之后,他不得不承认鞠义此话极其有理。

    此时此刻,深受重创,内忧外患的黄巾残部,正是迷茫之际。此刻劝降,必然会事半功倍。

    “本将的意思是由军师亲去劝降张燕,以示我国的看重,况且军师乃海内名士,想必张燕不敢乱来。”

    这一番话说的就算是鞠义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因为他心里清楚,如今近乎于走投无路的黄巾残部。到底有多凶残,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敢轻易断言。

    只是整个韩军之中,除了鞠义之外,就属于沮授位高权重。鞠义必须要坐镇大军,张颌远在北方,此时此刻,可堪大用的只有一个人。

    那便是军师沮授!

    “诺。”

    良久之后,沮授终于回味了过来,作为当世智者,他自然清楚鞠义心中的担忧与无奈。

    张燕大军只是败了一阵,那怕此刻黄巾残部内忧外患,但他们的根基稳固,十七万大军就是最大的筹码。

    此时此刻,鞠义根本不能将张燕以战败者来看待,故而,这一次劝降的人必须要地位极高,给张燕一种尊重,同时还必须要防备魏国使者。

    这就要求韩国使者,必须要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能够以三寸不烂之舌,舍战群儒的人物。

    这一切指标,只有沮授一个人符合。

    为了韩公袁绍的霸业,沮授根本就没有拒绝的权力,为君上赴死,此乃一个臣子的荣耀。

    “军师此去一路小心,当以自身安全为要。本将会在博县城外下令大军呈攻击态势,稍有不对便攻打搏县。”

    最终,为了安抚沮授之心,鞠义不得不做出了违心的承诺。

    只是他心里清楚,这样做必不可免,因为不论是为了给韩公袁绍一个交代,还是安抚沮授,他都不得不如此做。

    这一次南下攻打泰山郡,韩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万韩军阵亡,张南跳入汶水生死不知。

    作为一军主将,鞠义可不敢在让沮授出事,要不然回师韩国,他没办法向韩公袁绍交代。

    ……

    就在鞠义心中念头闪烁不定的时候,沮授带领着亲卫离开了,向着近在咫尺的博县走去。

    他带着鞠义与韩公袁绍的渴望,同时也为内忧外患的黄巾残部带去了生的希望。

    “韩国使者沮授见过天公将军!”

    沮授对于张燕很郑重,完全不是一副胜利者的惺惺作态,而是犹如觐见一国君上,将礼节作全,给了张燕极大的尊重。

    看到沮授的礼节,张燕眼中掠过一抹欣喜,从沮授的举止中他看到了尊重,而不是轻视,这让张燕心中生出了些许感动。

    “韩使免礼!”

    沮授给足了张燕面子,张燕也不是不厚道的人,微微一笑,朝着空中虚扶一把,道。

    “多谢天公将军。”

    ……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话题正式步入主题,张燕虎目之中掠过一抹精光,盯着沮授一字一顿,道。

    “如今贵国与我太平道互为敌寇,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闻言,沮授微微一笑,道:“在下此来,乃为太平道与我国化干戈为玉帛。”

    “愿闻其详!”

    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沮授看了在场的黄巾众将一眼,道。

    “天公将军文圣武德,以一己之力重组太平道,然而当今中原天下七国并立,根本没有州郡供太平道生根发芽。”

    “就像如今,坐守博县乃困局,我家君上,四世三公背景雄厚,贤明天下知,况且我韩国雄跨三州,代价三十万,堪称当世第一大国。”

    “我家君上求贤若渴,对于将军之才早有倾慕,时常感叹不已。在下此来,君上让我转告天公将军。”

    “若降韩,黑山军依旧由你统帅,为大韩坐镇一方……”

    瞥了一眼震惊的张燕等人,沮授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因为黑山军如今也不过七万之众,在韩国之中只是沧海一粟。

 第1167章 黄巾终结

    “若降韩,黑山军依旧由你统帅,为大韩坐镇一方……”

    鞠义与沮授的手笔很大,至少镇住了天公将军张燕,若降韩,黑山军依旧由你统帅,为大韩坐镇一方。

    这意味着投降韩国,并不是成为附庸,张燕一时间就心动了,因为在整个黄巾之中,他真正能够掌控的也就只有黑山军。

    真正转变的只是从一方之主,变成了韩公袁绍的臣子。

    对于这一点,张燕心中其实并不介意,因为他清楚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足够的代价,而这便是这一场战争黄巾战败的代价。

    心中早已意动,但张燕并没有冒然答应,因为他心里清楚,他不仅是黑山军的统领,还是黄巾残部的天公将军。

    他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需要麾下各大方主,以及人公将军李凤,地公将军于毒等人的利益。

    ……

    心中念头闪烁,张燕沉默了片刻,看着沮授一字一顿,道:“若本尊投降韩公,本尊麾下各大方主以及地公,人公二位将军将如何?”

    这一刻,张燕想到了很多,他心里清楚一旦投降韩公袁绍,这就意味着生死不由人。

    特别是此刻的韩国中,文武百官各有体系,他作为黄巾降将突然加入,难免会有些生疏。

    而地公将军于毒,人公将军李凤,以及各大方主,这就是他将来的助力。正因为想到了这些,张燕方才朝着沮授,道。

    ……

    闻言,沮授眉头一皱,关于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想过了解决办法,只是他没有想到张燕会当面提出来。

    沮授心里清楚,一旦张燕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意味着先前的想法不可能施行,需要再作打算。

    心中念头闪烁,沮授望着张燕,微微一笑,道:“太平道大军十七万,除了七万黑山军之外,另立一军。”

    “由张颌任主将,地公将军于毒,人公将军李凤任副将,不知天公将军以为如何?”

    沮授的话,让张燕闻到了无可拒绝的味道,他心里清楚这是韩国的底线,韩公袁绍绝不可能不将太平道大军分而化之。

    能够让他独掌黑山军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另外十万大军,韩公袁绍绝对不会继续任用太平道的人为主将。

    这一点,不仅天公将军张燕清楚,其余黄巾诸将也明白,对降将的不信任,这是人之常情。

    张燕深深看了一眼李凤与于毒,沉默了片刻,道:“既然韩公厚爱,本尊愿与韩国化干戈为玉帛。”

    ……

    大家心里都清楚,张燕的这一番话不过是场面话。黄巾残部向韩公袁绍投降,而不是简单的化干戈为玉帛。

    化干戈为玉帛,代表着双方休战,暂时性的处于和平友好的局面。而此刻,黄巾残部是投降。

    ……

    但是这一点没有人在意,随着沮授离去,搏县黄巾接受张颌统领,北上冀州的消息传来,顿时天下震惊。

    ……

    博县。

    如今的搏县之中只剩下七万黑山军,鞠义手中的韩军,除了十万驻守巨平之外,其余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