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40部分

大明1617-第40部分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边是绵延不绝的山脉,但只有山顶还有一些青碧,山腰以下,灌木和树从都很稀疏,山西也好,陕北也罢,开太早,人口增长的同时对自然的损坏也很严重,大同这里还好,还有些绿意,若是陕北,已经是极目苍凉,除了人种植的作物外,很少看到绿色了。

 第六十一章 中立

    水土流失就是天灾西北就受灾最重的原因,下雨存不住,肥土无法堆积,还会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一旦干旱,很短时间地就干的不成模样,这样的地方,其实已经不大适合人居,而是应该迁移民众,种植灌木矮小的林木,养护水土,慢慢恢复元气。

    这样的事在后世做起来都难,更不要说现在是明朝末年。

    梁兴策马赶了过来,在张瀚右手侧指着一截山脉,沉声道:“东主,那边就是周家兄弟的寨子了,距离这里不到十里。”

    张瀚顺着他的手势看过去,只隐约见到几个依山而筑的村落,并没有什么人的踪迹,这一路过来,官道上行人不少,也有一些坐着车马路过的,见着张瀚一群人,都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也有不少人认出来是和裕升的镖师,这条道上来回走的人多半是行商,不认识和裕升的人才活见鬼,只是他们也是奇怪,为什么今日镖师出动这么多,却没有见着押送的车辆。

    张瀚看着那迷雾一般的山脉,喃喃道:“周武和周斌能出来么?”

    梁兴心里也没啥底,下意识的答道:“咱们早晨就说要护送东主去张家口,也借着刘德全的人传了话,相隔就这么点路,周家兄弟一直惦记要对付东主,不会没有动作吧。”

    王长富这时赶过来,听到梁兴的话,点头道:“东主,估摸着他们就会在前头方家台那里等着,那里官道起伏,山脉横断,两侧无有人家,离军堡也远,就算官兵出来也赶不及,只要这哥俩没蠢到家,就一定会在那里等着。”

    张瀚闻言精神一振,老实说群架他带人打了不少,也不害怕,今日这事等于打仗,军伍战阵的事他就很生疏,心里也比较没底。

    可能有人穿越就能打仗,张瀚觉得自己远不是那块料。

    “那咱怎么办?”

    王长富瞪眼道:“还是之前那办法,咱们少数人在前,这四周山上你瞧不着人,人家可瞧着你,咱人少,他才敢出来设伏,要是远远看到咱人多,未必就敢过来,那要再引他们出来,可就要大费周章。”

    “好,”张瀚咬牙道:“就听你的,继续前行。”

    王长富这才咧嘴一笑,继续回到队列之中。

    前头的这近三十人,一半是喇虎出身,一半脚夫出身,喇虎出身的多半是梁兴的部下,脚夫出身的归王长富管,后头七十来人,则是脚夫占了七成多,喇虎只占不到三成,由杨秋带着人缀在后头。

    两股人马,相隔好几里路,快马奔驰,却是两刻钟的功夫就足够。

    如果周武的哨探不是受过足够军事训练的话,这一点诡计也足够瞒哄的过去了。

    ……

    时间前移一些,在得到张瀚将往张家口的消息后不久,宁以诚就坐在自家书房的窗前,匆忙写了一封短信。

    他知道周武和周斌虽是识字,但文墨有限,土匪寨子里也不可能有什么师爷幕僚一类的人物存在,所以这一封信写的简短直白,只是告诉周武,张瀚已经决定带人出门,而且人数并不少,看起来小心谨慎,这也并不奇怪,往张家口一带的山脉中,伏莽处处,杆子土匪很多,不比在大同镇内里地方,土匪很少,只有到了杀胡口一带,马匪才又变的多起来。

    写完了信,宁以诚交给一个心腹家人,吩咐道:“立刻送到大梁山周武处,骑快马,不要惜马力,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内送到。”

    待那家人走后,宁以诚想了片刻,叫人拿来官袍,他要去见赖同心,同时他叫人去通知李明达,一起到参将府中见面。

    ……

    “实斋,这委实叫我为难。”

    赖同心和宁以诚李明达两人对面坐着,这半年多来,赖参将明显又福了一些,肚子腆的更高了些,坐着不动都有些微微喘息,看着对面这两人,赖同心道:“张瀚的关系是郑副使,眼看就要成郑兵备,若这事真的闹大了,请问本将如何向上交代?弄个不好,就是丢官罢职的下场啊。”

    赖同心枷死十几人无所谓,那是毫无关系后、台的底层草根,在去年点了张瀚的行头也无所谓,就算张瀚全家都上吊他还是无所谓,一切照规矩来,无人能指摘他什么。

    但现在张瀚已经不是底层,有兵备道和总兵官的关系,而且今年还走了宣大和三边两个总督的门路,和山西总兵也有交情,两个级大将门都和张瀚有瓜葛,这样的人已经不是他能随意拿捏的了。

    况且,张瀚每月均有多少不等的花红奉上,赖同心守着这尊财神心里正是高兴,岂愿叫人伤了他?

    宁以诚欠了欠身,眼神中满是阴沉之色,他的利益和范家勾连的很深,范家这阵子接连吃亏,连带着宁以诚的好处也少了很多,这还只是小事,往下去影响范永斗大的布局才是最要紧的。

    “大人,张瀚的背、景无非是图他的银子,他一完,他的生意范家一样能接下来,无非是设分店帐局,雇镖师,以范家的资本更受人信重,现在范东主就是等这么一个契机好出手罢了。张瀚一完,各项生意范家都拿的下来,要紧的就是张瀚这人一定不能留,就算求救咱们也不能派兵……李掌柜,由你来向参将大人说清楚。”

    李明达的表情有些紧张,他近来在张瀚和和裕升的阴影下快喘不上气来,粮食和各项买卖均是被和裕升抢的厉害,连范永斗也没有什么办法,更何况他一个分号掌柜。

    “赖大人,我家东主说了,日后走私每年获利最少数十万,虽说各地都要打点,本钱也要不少,但大人这里,每年最少分得一万,多则两三万,我家东主知道参将大人现在每年在和裕升可拿几千银子,他请大人放心,我范家出手,定然最少在和裕升几倍以上。”

    范永斗这一次可真是出了血本,最要紧的就是一定要摆平和裕升和张瀚。

    现在的张瀚已经严重的影响了范永斗的布局,在大同,范家已经被压制,新平堡更是和裕升的大本营,上上下下,文的武的,均是被和裕升压了一头,范永斗头大无比。

    最严重的就是张瀚已经表现出了对张家口的兴趣,如果宣府东路和西路,再加上蓟镇辽东也被这个少年东主打通线路,范家这几十年来的布局等若白费,未来的走私大业,凭白出现一个劲敌,这是范永斗绝不能忍的。

    赖同心这个参将是和裕升在新平堡的最大助力,这一次出动土匪截杀张瀚,如果赖同心的精锐家丁不出击援助,这件事成功率就是大增,为了摆平和裕升,范永斗也是真的投入重注了。一个分路参将,每年花一两万银子收买,这个价格,其实够买通五六个参将了。

    “叫本将舍弃到手的银子,等着你范家许诺的银子?”赖同心犹豫一下还是动心了,只是口中仍有不满,他懒懒的叫来一个亲兵队长,吩咐道:“将家丁骑兵全拉出去,镇宁,镇口,镇门,从瓦窑口堡走,沿着各堡巡视一圈再回来。”

    “是,大人。”

    亲兵队长应诺一声,转身离开。

    阳和道新平路管辖诸多军堡,各堡均有驻军,而最多和最精锐的肯定是赖同心这个参将和他的家丁,赖同心养着二百多家丁,除了他自己这些年攒起来的武勇之士,还有家族传承下来的武力,这些家丁就是他坐在参将位置上的底气所在,寻常的几千北虏犯边,就这几百家丁出动便足够了,这些家丁一走,而且位置是往西去,就算是接到和裕升的告警,赖同心最多派营兵步行出战,等人赶到时,黄花菜都凉了。

    这样做,虽不是公然拒派兵马,但范家要求的效果也是足够了,而且还刀切豆腐两面光,连和裕升也没有往死里得罪,赖同心这参将,看着肥猪一样蠢笨,其实心里倒是清亮,怪不得能在范家和张家两边左右逢源,将自己的好处无限放大。

    李明达在心底叹息一声,知道做到如此地步已经是最后的结果,当下起身一拱手,淡淡笑道:“小人代我家东主,多谢参将大人。”

    宁以诚也是起身,在李明达和赖同心说了几句后,他才悄悄向李明达道:“你放心便是,张瀚那小子不过赖祖、父余荫和蒲州的关系,侥幸做了一些事出来,他的部下都不服他,叫咱们轻松收买下来,泄露了他的行藏,这还是说明他根基不稳,幸进小人而已。我辈谋干大事,与你范家东主暗中筹划多年,岂能因这小人坏了大事!”

 第六十二章 遇袭

    在宁以诚说话时,他的态度十分自傲,也是有着十分的自信。

    在这半年多来,宁以诚是和张瀚还有和裕升虚与委蛇,表面上看来点选行头的那点事早就过去,双方芥蒂全无,其实宁以诚心中一直鄙视张瀚,对张瀚的种种举措也觉得是侥幸之举。最要紧的,就是宁以诚确实和范永斗策划了好几年,对蒙古走私一事,是宁以诚根据朝堂和辽东之事生的变化,提前判断,并且和范永斗下了决心,一定要在这件事上个百来万的财,他也能分到不少好处。

    若是张瀚成了事,他宁以诚就指着一年几百两银子的三节贽敬财?

    那真是笑话!

    在宁以诚心里,张瀚还是当年那个蝼蚁般的人物,今日过后,世间再无这人,这件事,几乎全部是宁以诚的筹划,他对这个结果,也是有着强烈的自信。

    这件事,绝不可能失败!

    宁以诚阴阴一笑,赖同心和李明达都不知道,在这件事里,他还藏着一个后手,一个叫周家兄弟绝不可能失败的后手。

    ……

    “东主,前头是黄土岭,翻过这岭,大梁山脉就到了头,往前就是平地,一路再过百余里就是张家口堡。”

    王长富指着前头,他已经将火铳取了出来,斜着抱在怀里,脸上也露出郑重之色。

    张瀚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前头果然有一个斜缓的土坡,很宽,大约好几十丈,官道在土坡上蜿蜒向上,象一条慢慢爬上去的蛇,这道岭光秃秃的,只有一从从矮小的灌木,右侧还是绵延的山脉,左侧仍然是蜿蜒的长城,景致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里应该是大同镇和宣府镇的交界,过了这里就是宣府镇的地界,行政上除了宣府镇的军堡和卫所之外,还有一些州县,那就是属于宣府巡抚和宣大总督管辖,到了后世,这里全部属于河北省或北京市。

    张瀚张望了一气,除了看到较高的缓坡外,别无所见。

    “往下去应该怎办?”张瀚问王长富道:“现在也看不到敌人在哪?”

    “周家兄弟不蠢的话肯定在坡的那边躲着,待咱上坡时一拥而出,打咱们一个猝不及防。”

    王长富脸上丝毫看不出慌乱,倒有一些兴奋。

    他指指两个骑马的脚夫,说道:“王一魁,李来宾,你二人骑马先到坡上看看。”

    两个脚夫一个胖大,一个高瘦,身上都明显看的出来肌肉,眼神也是凛洌有神,动作也快,两人一边答应着,一边夹着马腹,马儿立刻急向前奔驰起来。

    其余的人都静静在坡下等着,这时人流并不多,有几辆车和行人看到这边的情况,有些摸不着头脑,下意识的就停了下来。

    这一停算是救了他们自己,两匹马很快驰上坡去,沿着官道左右两侧展开,王长富对张瀚道:“这两人其实在军中叫架梁马,若俺在军中当军官,又在戚帅底下,怕是要被砍头,架梁到现在才派出去……”

    张瀚若有所思,他在兵书里也看过,凡行军,不论扎营,排队,过河,队列展开或收束,营伍中都有一定之规,包括塘马,哨骑,架梁,夜不收,这些都是各有专精,由训练好的专业军士来担当,各司其责,将领总其成。

    只有精研山川地理,对各地的地形了如指掌,再了解自己部队的水平和敌军的水平,然后做出计划,行军和扎营都有一定之规,平时训练也有章程可循,然后注意旗号金鼓,战场排阵,能把这些都做好的,那就是海内名将了吧。

    或是专精一样,比如常遇春只精于冲阵,能做好这一样的,也就是名将了。

    张瀚只是略作思索,他还没有心思把精力用在军伍之事上。打仗太累,明末一团糟糕,还是专注于赚自己的银子最要紧,武力么,够在这乱世中自保就行了。

    王长富还是盯着那两人,这时突然“崩崩”两声响,王长富一震,大喊道:“来宾一魁你们小心……”

    话音未落,众人就眼见两支箭矢从山坡下飞上来,还好王长富提醒及时,两个架梁马也反应快,两人都在马上猛趴下去,一只箭矢掠空飞过,另外一支则“叭”的一声,插入王一魁的肩膀,深深的插在肩胛之中。

    两个脚夫出身的架梁性情也是坚韧的很,李来宾一边拔马后退,一边还向坡那边张望着,王一魁也是一样,忍着痛不停的眺望,在两人调过马头后,又是崩崩几声弓弦响,箭矢飞掠而来,这两人都趴在马上,躲开了箭矢。

    “入他娘啊。”王长富喃喃道:“这帮子土匪怎么有弓箭手呢?”

    这时张春点燃了准备好的火焰信号,杨秋等人必定看到,正在飞奔驰而来。

    山坡上渐渐出现了不少身影,道路两边的行人看到这事,早就屁滚尿流的躲了开来。

    张瀚在山坡上的人群中看到了周斌,还是那张死气沉沉板着的脸,他压住在战场上的不安情绪,叫道:“周东主,一个小店而已,值当如此么?”

    果真是一个分店,周武和周斌当然不至于这么大费周章,死了人也要抚恤,动静大了会惹的官兵进剿,虽是不怕,也是麻烦。

    要紧的还是范家和宁以诚的许诺,日后走私商道的利润,有周家兄弟一份子。

    前提就是先灭了张瀚,然后整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