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510部分

大明1617-第510部分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靴子并不是铁网靴,而是普通的布靴。

    腿部也没有护胫,只有布条缠的绑腿。

    胸口并没有护心镜或是层层叠叠的铁甲甲叶,胳膊上也没有护臂,头顶是普通的凉帽,上饰红缨。

    汉军多半是这样的打扮,甚至有人连甲也没有,只穿着普通的箭袍,下摆收束,衣袖很紧凑,易于骑马和射箭。

    汉军没有专门的弓手,在阵前,有箭的人在军官们的带领下慢慢走到前排,大约有三百余人左右,加上两侧的女真弓手,数量在六百左右。

    和女真人相比,汉军原本十之七八都不善射,明初时太祖皇帝规定每个百户最少六七十个弓手,每隔三五天就要操练一次,每年都有数次考核,军官如果要袭职也要考核弓马武艺,甚至秀才考试也有弓马骑射的内容。

    到成祖皇帝时秀才早就不考弓马,成祖皇帝得国不正,为了拉拢人心把武官袭职要考核的规矩也取消了,然后就是卫所败坏,军士逃亡,田亩被将领侵占,连饭也吃不上了,谁还有心思自备弓马武器,隔几天就操练一回?

    到了募兵时,各镇的营兵多半是从卫所军,充军的流氓无赖,破产的农民中招募,这里头的人会弓箭的十中无一,当兵之后自然会有一部份操练弓箭,不过所成有限,数量当然不会很多。

    汉军是从辽镇军中投附过来的,在弓箭之道上胎里就弱,李明礼等弓手也是这两年练出来的射术,比起当初是强过百倍,比起后金射手来就差的远了。

    他们的弓力也普遍不强,多半不到十个力,按后世算法,这些汉军的传统弓只有六十磅左右,相比后金兵普遍的一百多磅,甚至一百五十磅以上的力道,确实是弱了太多。

    清军的一百五十磅也是罕见的射手,按后世复合弓的算法也有四十五磅左右,这个力道在百步之内足可力透砖墙而入,箭颤而不落,深入砖中,这个力道,和那些入门级的弩、弓力道相差不多了。

 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议

    由于汉军们的射手普遍力弱,走到二百步时指挥的军官们并没有叫他们射箭。

    由于距离很近,已经可以看清木栅那边的情形了。

    地方很长,一里半的防线只有一千多人,原本铳手指挥们还打算用两列轮射,后来才发觉,除了少数地方可以留着预备队加强之外,多半地方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正好是相隔一步不到的距离放一个铳手,再想安排第二和第三排,那就是做梦了。

    在汉军们眼中,对面的铳手看不清楚面目,一个个站在木栅之后,只能透过空隙观察他们,当汉军们发觉对面的军人只有少数披甲,多半也是绵甲或无甲兵时,他们的胆气壮了很多。

    在这个年代,有甲或无甲绝对是衡量军队是不是精锐的标准,除了这个标杆之外,再无其它。

    走到百五十步左右时,整条战线的汉军和女真兵都情不自禁的弓起了腰。

    刚刚那一铳,给人的感觉十分可怖,在二百步时,不少人汗毛都竖了起来,生怕突然打来的一铳落在自己身上。

    张春牛和温忠发等人站在一个大车的车顶看着,整条一里多长的战线上后金兵一次就投入了大半的兵力,放眼看去,到处是长纵线般的潮水般的八旗兵,穿亮银甲的白甲兵,穿铁甲或绵甲的红甲兵,少量绵甲或锁甲乃至无甲的旗丁跟役和汉军。

    后金兵的阵列十分齐整,哪怕是汉军也是一样,军官们站在纵队线的两侧负责指挥,他们或是穿着亮甲,或是插着背旗,从铠甲和背旗的式样上来确定指挥者的身份。军官从低到高,站位也各有讲究,张春牛和温忠发眯着眼看向阵后,发觉了大旗之下的李永芳和满达尔汉等人。

    “老狗。”张春牛啐了一口,眼中满是鄙夷之色。

    “辽镇的将官,和李永芳学的不少。”温忠发眼中也有罕见的怒色,这对一个前情报军官来说十分罕见。

    “将来要凌迟此人,才能解气。”

    张春牛又说了一句,重新把目光投向战场上。

    穿着印染的蓝色或青色箭袍,外罩绵甲的汉军们越逼越近,他们的阵列一个小圆阵叠一个小圆阵,象一层层叠叠的鱼鳞累积在一起,这是一个标准的步阵攻击阵列,从内行的眼中看过去,后金方面的阵列十分齐整,长枪挑刀和刀牌手,还有弓手的位置搭配的十分合理,前进的步速也很均匀,这很明显是一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而经验丰富的强军。

    哪怕正面的主力是由汉军组成的军队。

    双方将士的呼吸都急促起来,终于,在抵达近百步的时候,后金方面传来射箭的指令。

    李明礼等人浑身一震,立刻停住了脚步。

    这个距离当然是抛射,所有人都早就把弓箭取在手中,李明礼手中是一柄制作相对精良的铁胎步弓,两根长稍,弓型一字,典型的清弓制法,但他劲力并不是很大,勉强达到了最低十个力的标准,相比于女真射手的强弓来说,他的劲力十分普通,也就是刚到及格线的水平而已。

    所有人都用标准的蒙古射法扣着箭矢,在听到明确的指令之后,李明礼和身边的伙伴一起将弓箭斜举向天,在大致瞄准和测算距离之后,拉动弓弦,然后松指。

    几百柄弓箭一起拉响再放松的声音一下子迸发了出来。

    大量的弹棉花一样的崩崩声响接连不停,然后是箭矢凌空时的“嗡嗡”声,在箭矢凌空飞向对面的栅栏之后时,李明礼等人又将第二支箭矢搭了上去。

    他们的动作并不很快,也并不着急拉弦射第二支,而是不紧不慢的将劲力和呼吸调整好。

    步弓的威力很大,但清弓并不讲究射程及远,虽然已经比蒙古骑兵的骑弓要远很多。清弓的特点是最讲究箭矢威力和破甲,女真人的理念就是破甲和杀伤为第一,如果光是及远而不能破甲伤人,那射的远又有何意义呢?

    更加不讲究的就是射速,因为要每一箭都保持相当的穿透和杀伤,牺牲的就是射程和射速。

    就算如此,在众人又向前数步之后,第二轮箭矢又被抛射了出去。

    天空布满飞蝗般的箭矢,劲力极大的箭矢在半空发出嗡嗡的声响,箭杆颤抖着,在动能和惯性之下箭矢飞掠而至,射向遍布铳手的木栅这边。

    “笃,笃,笃……”

    仿佛是有勤劳的啄木鸟在不停的啄着木栅,第一轮箭雨多半落在木栅之上,如下雨一般不停的发出笃笃的声响,箭尖不停的穿透木栅,露出大半截箭身,也有相当多的箭矢直接从半空掉到铳手这边,或是落在地上,也有一部份落在人的身体上了。

    铳手阵列中发出了此起彼伏的叫喊声,虽然绝大部份人穿着绵甲或锁甲,但也有一部份人只穿着袄服,这里毕竟是辎兵队伍,全部披甲在目前来说还并不能办到,在草原奋战的辎兵一部份守堡,在出堡承担做战任务时是全部披甲的,但这一次驰援辽镇,主要的任务就是运输粮食,谁料到这个时候,辽镇的将领们拒绝承担最重的责任,反而把辎兵们和十三山的和裕升人马抛在最前线,而李永芳又在满达尔汉的督促下拼了老命,这才有这一场意外的激战!

    没有披甲的辎兵有好多不幸中箭,他们被箭矢穿透了胳膊,箭矢插在膀子上还在颤动着,也有人小腹中箭,大腿中箭,小腿中箭,脚掌中箭,披甲防护的只是身体的一部份,没有办法防护到全身上下。

    军医们奔跑过来,在助手的帮助下把中箭者带下去做紧急的处理。

    “不必惊慌,叫个鸟啊。”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军医拍着胸口中箭的辎兵铳手,笑骂道:“就箭头插在里头,你这么鬼叫鬼叫的,丢不丢人。”

    “先剪断箭杆,然后再开刀取箭头!”

    “把止血药先准备好,这么贸然取箭,你想叫他流血流死是不是?”

    在军医们的努力下,阵线上的骚动渐渐停止了,然而第二轮箭矢又落了下来,这一次由于距离更近了一些,伤员更多了。

    一个铳手被箭矢射中了脖子,箭头透颈而过,划断了动脉,鲜血狂涌。

    军医摇了摇头,叫人用白布盖住了这个铳手。

    “不要急。”张春牛刚要下令,温忠发在一边摇头,说道:“我们预备队人手有限,没有办法、轮射,第一轮就要打出最好的战果,我建议放近些再打。”

    张春牛道:“那部队就得再承受一两轮更近的箭雨了。”

    温忠发道:“难道军队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张春牛咬了咬牙,死死看着温忠发。

    温忠发面无异色,似乎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他只是“建议”,毕竟战兵归他和秃头来管,辎兵却是张春牛在管,在李平之没有亲临前线协调的前提下,各部只能按自己的建制统领来打这一仗,尽管温忠发的官职要比张春牛高的多,资历也老的多。

    对李平之等人还没有赶过来,温忠发也并不放在心上。

    虽然说和裕升现在的内部氛围和环境还算过的去,但文武殊途,对李平之这样的白脸书生温忠发并无好感,也并不信任。

    “好,就按温指挥的‘建议’来。”张春牛终于下定了决心,眼前的局面就是这样,军队必须承受一些死伤,哪怕是支援部队的辎兵。

    不断有辎兵痛吼或惨叫着倒下,木栅后明显空出了一些位置,好在汉军的弓箭和射术差强人意,辎兵们的战损并没有到一个叫人无法接受的地步。

    淡淡的血腥气弥漫开来,军官们也都是面色凝重起来。

    在此之前,由于一直是面对蒙古人的弓箭,和裕升的人对弓箭一直视为无用之物,甚至有军官讥嘲为小孩子的玩具,今天这一战刚刚开始,弓箭已经显示了足够的威力。

    身后的战地医院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些盖着白布的尸体也是最明显的证明。

    当汉军们推进到六十步左右时,双方一直等待着的火铳打放声还是没有响起来,倒是车营那边,由于承受更猛烈的箭雨和更大的压力,小型火炮终于开始打放了,沉闷而并不强烈的炮轰声打破了单调的弓弦响动声,也给有些沉闷和压抑的辎兵队列带来了一些活力。

    这时候没有可能交头结耳的讨论,敌人近在眼前,局面十分吃紧,但辎兵们还是情不自禁的看向自己的左手侧……那里的火炮正迸发出火光。

    每个人都感觉到提气,看到炮弹在建虏队伍中爆开时,看到有人被炸的凌空而起时,那种解恨解气的感觉,令不少人都放松了下来,不再手握火铳,捏到指节发白。

    可惜的是火炮数量太少,而且这些小型火炮威力还是小了一些,一轮炮弹打过去,只有少数建虏被炸死或受伤,更多的人弓手并没有受到影响,只是这些女真弓手的身形又往下低了那么一点。

    和汉军的弓箭不同,女真人的箭射的更稳,更准,力道更大。

 第七百九十章 变招

    秃头等人感受到的压力,远比辎兵们要大的多。

    女真射手的弓箭一般都是力道在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磅左右,清弓是传统弓,射手用蒙古射法,但威力换算都是在后世的复合弓四十五磅力之上。一般后世营养充足的壮年男子,初学弓箭的力道在二十八磅到三十磅之间,传统弓也就是六十磅左右。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射箭训练之后,臂力和腰力等力道配合好了,复合弓可以射到四十磅以上,到六十和七十磅就是力道很大的牛人了。而传统弓想拉到百磅,那几乎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而眼前的女真射手,手中的弓箭几乎没有低于百磅力道!

    女真射手们几乎和汉军一样的射箭频率,只是他们的箭更重,汉军用的箭矢很少有用六两的重矢,而女真人则普遍用六两矢,后世的弓箭爱好者曾经完整的还原过各式的清弓,传闻中的六两矢重箭当然也还原过,并且在百步左右用清弓或是复合弓做过试验,结果就是清弓配重箭,完全可以射穿板甲!

    一支支的重箭,不停的向营地这边飞掠过来,带出来的风声也是十分的紧张急迫。女真弓手们在炮火中也承受着不小的伤亡,但在他们的军官带领下,还是一步一步的向前压迫着,箭矢渐渐分为平射和抛射两种射法,几乎涵盖了车阵的正面和靠后的地方,箭雨渐渐快射的人抬不起头来。

    秃头猛然一惊,他的脸颊感觉到一阵温热,头顶更是感觉一阵热乎乎的有些发烫,他摸了一下,骂了一句,赶紧叫道:“军医,医护兵!”

    一个穿着三重铁甲的战兵被射中了咽喉要害,鲜血狂喷,这个战兵只翻了一阵白眼,时间不长就死去了。

    更多的人中箭,有个战兵腿部中了一箭,所有人都听到了巨响,咔嚓身之后,明显的腿部往内折去,一箭之威,竟是把人射至骨骼断裂。

    这个战兵被拖下去救护了,他强忍疼痛,没有人听到他的呻吟声响。

    有个辎兵被射中后背,扁平的重箭箭头铲断了他的脊梁骨,他的整个上半身好象都折了一样,后背洇湿了一些,似乎出血不多,但口鼻都狂喷鲜血,在被人发现之前,他柱着自己的火铳蹲在地上死去了。

    战兵们都是把铁面具戴上,低着头观察着敌情。

    女真人和战兵步伐并不一致,由于阵地一直保持着沉默,可能后金兵那边也感觉到压力和不妥,他们并没有继续往前和使用步兵冲阵的打算,只是缓步移动,继续用弓箭压制着车营一带。

    “娘的,快了,快了……”秃头趴在插牌后头,他的脑袋上戴着六瓣铁盔,脸上并没有戴铁面具,毕竟以他的身份已经不允准亲临一线了,但当他看到一线的士兵被接连不断的射翻时,心中也如同烧开了的沸水一样滚个不停。

    “果然东虏的弓箭要比北虏的强一百倍。”铳手中队长满头大汗,死死盯着对面的女真射手和汉军,分析和记录着两者的强弱不同。然而就是看起来弱不少的汉军,比起蒙古射手来,还是要强出许多。

    铳手战兵是从草原上直接护卫李平之到辽东,整个中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