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北宋末年 >

第161部分

混在北宋末年-第161部分

小说: 混在北宋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十一没想到韩世忠反应这么大,以为他不想回去呢,于是压低声道:

    “韩指挥,你想想看,现在你部只剩你一人了,你现在带着这个大好消息回去,不光那个提出该计划的什么将军,就连枢相大人,恐怕也会惊喜不已,你部的损失也肯定不会再有人追究,说不定韩兄你还会因此得到嘉奖!”

    韩世忠脸色尴尬的微红,这好是好,可是总觉得有点那个。

    唐十一看韩世忠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暗骂一声,装特么什么装啊,直接道:

    “韩指挥,你也不必有什么顾虑,这打仗吗,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咱们一会好好拟个战报,当然不能提和贼人谈判的事,咱们主要写这白峰岭就是由你部连夜血战后夺取的,而我梅谷堡则担负了后援警戒。”

    此时,韩世忠脸色更红了,幸亏眼前只有两人,否则自己直接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

    唐十一看韩世忠红着脸不吱声,上前拍了下其肩膀道:“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走吧,咱一块去咱找杨勇,商量一下这战报该怎么写。”

    唐十一的提议,完全出乎韩世忠的意料之外,一是自己为此感到羞愧,这本没自己什么事的,可人家硬把这天大的功劳往自个身上推,这一点,自己无论如何想不通啊,谁会傻蛋如这少年。

    另外,韩世忠疑惑的是,唐十一是究竟怎么和贼人挂上勾谈判的。

    唐十一面对韩世忠疑惑的眼神,又淡淡道:“我知道韩指挥对如此轻松拿下白峰岭很是疑惑,现在只有咱们两人,我就实言相告吧,这事说起来还要多亏韩指挥呢。”

    韩世忠本充满疑惑的神色顿时不悦起来,哼,不多亏老子亏谁,老子的二百部下可全都战死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5章 血染杭州

    (全本小说网,。)

    “韩指挥,你还记得来时路上你们部打的那一帮民贼吗?”不等韩世忠回答,唐十一接着道:“对,就因为你们杀了那么多贼人,那些侥幸跑回白峰岭报信的,将当时的情况报给这里的摩教教头了,于是她们就把你部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韩世忠听到这里,如云罩雾里,不知这小子究竟想说什么。

    唐十一又解释道:“不止如此,唐某当时将贼人尸首收集掩埋之事也被这里的教主得知了,而我昨天不幸被她们活捉,就要被砍头时,那几名回来报信者碰巧认出了我,那教主因此留了我一命,于是我趁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她离开此地。”

    “另外,我说咱们只是来打前哨的,大队精兵随后就到。再加上昨天一战,她们也是损失惨重,情知不可能再守得下去,于是那教主考虑再三,在援兵未止,本身又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决定撤出,也算是顺便还了我曾掩埋她们战友尸体的一个恩情。”

    原来如此,韩世忠听了久久不语,可若是如此的话,那这小子为何将如此大的军功的大头让给自己。无论如何,对这小子的话半信半疑,唉,还想这么多作甚,事已至此,二百兄弟的命是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还是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吧。

    直到三人在一房间里咬文嚼字的搞出一封血战白峰岭的战报。韩世忠还是有点不敢置信的样子。而杨勇也是疑惑不已,但想着干弟如此做定有其打算,于是也没多说什么。

    “唐兄弟,杨兄弟,两位的恩情韩某铭记心里,后悔有期!”韩世忠双拳一抱道,又对唐十一和杨勇深深鞠了一躬,不管人家如何打算,都等于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送了自己一份大礼。

    “韩指挥,这一路上并不太平,多加小心!”唐十一和杨勇马上还之以礼,同时叮嘱道。

    “两位兄弟放心,韩某今天一定会将捷报送回大营!”韩世忠夸口道。

    唐十一和杨勇等人牵了三匹骏马,将韩世忠送到孔洞外。

    目送韩世忠一人三骑的快速消失在山丛小道,几人站立一会,重新将洞封死。

    “今天是大军对杭州发动总攻的日子,不知是什么场面!”杨勇自语道。

    “肯定是血流成河,这义军一盘散沙,会很快溃败”唐十一少有的预测了下。

    几人没再说什么,这姓韩的走了,得回去好好搜查一下教观了,看有点好玩艺没有。

    “别瞎忙活了,警戒的警戒,休息的休息”唐十一最是清楚,人家走的又不仓促,值钱的好物件肯定都带走了。

    唉,想想自己还倒贴了十万贯呢,妈的,为这个破孔道,老子可算是出血本了,又特么不能找政府给报销,现在主要功劳也让给姓韩的了。

    埋怨归埋怨,其实还是很知足的,兄弟们都安然无恙,就算是打酱油又何妨。

    不知怎么的,唐十一突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要道说夺取就夺取了,人家说放弃就放弃了,为何仅有数百摩尼教徒在此,而没有义军重兵把守呢……眼前又浮现出血使那明亮的双眸,还有那神乎其技的连珠三箭。

    感叹了一会颇有个性的魔女,唐十一不由将目光投向杭州方向,想必此时此刻,杭州城已被血水泡起来了吧。

    公元1121年2月6日,这一天,是二十万大军计划对杭州城发动总攻的日子,也是唐十一他们夺取白峰岭的最后一天。

    白峰岭已基本平寂下来,可在杭州城外,却是另一番惊天动地景象。

    原定在这一天的总攻计划没有变,但这个总攻的性质却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事情起因和历史上的抗金明将吴氏兄弟有关,这两人也是在镇压方腊起义时,涌现出的一批杰出的青年将领的代表。原来这两人在总攻之前,大胆向童贯建言献策,两人认为:

    杭州城城固濠深,且城内义贼众多,而官兵将其团团围困,贼人出于求生本能,定会凝成一股绳,并焕发出强大的作战能力,将会给官兵的攻城作战带来极大的障碍。

    所以,两兄弟建议最好将贼人引出城与之野战。

    童贯听了兄弟俩的计策,深以为然。可关于2月6日的总攻命令早已下达,且各军各部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且求战欲望强烈,如果突然取消命令,势必会影响到将士们的士气。

    另外还有一点,是以童贯为首的一帮高级指挥所暂时不知道的,那就是贼首方腊已提前率了一支精兵火速赶到了杭州城内。这杭州可以说是义军老巢在北部的一个屏障,方腊自然是对该地的得失是万分看重的。

    兄弟俩再次建言道:

    总攻可以照常进行,但不必拼死力攻城,可以表面摆出强攻的架势,而暗中将机动兵力部署到城外的几个关键位置,在2月6日,“猛攻”一天后,晚上再继续进攻,而在第二天,则做出拔营向南方进军的假象,以诱敌出城决战。

    虽然有不少将领感觉贼人不会笨到会出城与官兵主力作战,但童贯决定一试。

    2月6日清晨,杭州城内外已是喊杀声一片,城外官军,先是各式远程攻击武器——抛石机、火箭、床子驽之类,不要命的对着城头猛烈射击。而在城的临水一方,也布满大批战船,以防贼人从水路逃走。

    贼人方面:

    城内忙乱成了一锅粥,到处是人嘶马鸣声。

    兵员方面,除了方七佛带回到数万残兵败将,加上城内本有的数万义军,再加上方腊带回的两万千精骑和数万步卒,差不多有十五万众。总指挥方腊令心腹大将亲率万骑作为巡防机动力量外,剩下的分成八个大队,基本上每队一万五千人,每队负责一个区域。

    杭州城头也不时有床子驽和火箭在回射,但相比城下官兵的火力,明显弱了许多。城头上更多的是一排排严阵以待的弓弩手。虽然城头上修筑有防护垛,但还是不时有义军中箭。而抛石机的杀伤力相对最大,恐怖的“呼啸”声令人心悸,只要近身,非死即残。

    大约一个时辰的远程攻击过后,官兵阵营突然并排驶出数十辆高大的楼车,此车高达数丈,比杭州城头还高出一截。车前部包裹有一层铁皮,可抵御普通弓弩的攻击。而在每个楼车内,密藏有上百弓驽手。

    大车缓缓推至北城门,官军计划在四面开花的同时,将北门做为第一突破口,调集重兵重武器重点攻击此处。

    大车被推至城壕外,弓驽手迅速攀至顶部,居高临下,与城头的义军进行互射。官兵训练有素,箭法要好于义军太多,又有高度优势,不利的是这大车顶端能容纳的军士有限,百名弓驽手只能轮番上去射击。

    而城头义军则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虽然不时有人被射中,但马上就有城下义军跑上来补充进去,而且宽阔的城头上还有不少的床子驽,这东东强大的冲击力还是给楼车带去了不小的威胁。粗壮的驽杆击打在铁皮上,发出恐怖的“砰砰”声,甚至将不少弓箭手给震落下去。

    “传令下去,准备火箭,烧死这帮官狗!”一名城头指挥官大声呼喝着。

    很快,所谓的火箭准备好了,就是在普通的弓箭前端绑上浸了猛火油的布料,点烧后再向楼车发射。

    由于楼车除了前端一层铁皮外,全是木制结构,不时有烧着火的箭落在上面,虽然里面的弓箭手奋力拍打,但还是有一架燃起了熊熊大火,随着“轰隆”一声大响,巨大楼车被烧散架,散落一地,幸亏上面的弓箭手在火势起来前跳了下去,但大多又悲催的成了城上义军的活靶子。

    负责重点攻击北城的吴氏兄弟见识不妙,果断下令其余楼车后撤。

    一整天的战斗就这样持续不断,表面看着激烈无比,其实并没想像的惨烈。

    这冷兵器时代的攻城作战就是如此,只要一方坚守,另一方攻城又不出力的话,肯定不会造成重大伤亡。

    夜幕降临,官兵的攻击虽然变弱了许多,但并没停止,一直持续到天亮。

    2月7日,决定杭州城命运的关键一天来临了。

    很快,城内义军发现,官兵攻城的火力渐渐变弱,直至彻底停了下来。

    官兵停止攻城的消息很快传到最高指挥官方腊的耳朵里。

    这里简单说两句方腊,总之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鸟,别的不说,单说其起事之初,先是领了一帮混混之类的,将其原雇主的一家老小四十二口,惨忍杀死,又将这些尸体扔进粪池浸泡一天一夜,然后又取出来又石炭烧成灰,最后又将这些骨灰带着高山上,借着山风抛散而去。还不算完,这厮又领着人将掘了人家五代祖十几座,自然又是锉骨扬灰。

    方腊的“腊”字实际就是“赖”,在乡里,这家伙的小名就叫方赖,由此可见一斑啊。话说有因必有果,这方腊如此恨雇主,自然有其原因。但你说你就算你再恨你老板,人家再克扣你工钱,再虐待你,你也不能将人家灭族吧,灭族了还不解恨,还刨人家祖坟。就不仅仅是“赖”了。

    这厮力量刚壮大,就在老巢大肆修建宫殿豪宅,又是封文官武将,又是纳妃娶妾的。有史料记载,官兵攻下帮源峒时,从里面裸身跑出来的年轻女子,因自羞而吊死在树上的绵延百余里。

    言归正传,听说官兵停止攻城,并有拔军攻向自己老家的可能,方腊顿时坐不住了,召集一干文官武将,迅速开了一个简短的军事会议。

    众人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有说官兵围了这么多天,以为咱城内粮草已绝才攻城的,可连续狂攻了一天一夜,也丝豪没有撼动咱们,这官军定是知难而退,去别的地了。

    第二种观点:官兵定是绕过杭州城,转而向咱们的大后方进发了。

    第三种观点:认为这是官兵的疑兵之计,定是诱惑咱们出城,然后利用野战打败咱们。

    数十名文官武将,持第三种观点的居多。

    而方腊却暗自认为官兵这一路势如破竹,在杭州城下可呆了不少日子了,经过一天一夜的急攻后不见成效,这立功心切的官兵定会继续南下,向自己的根据地进发。

    方七佛也持这种观点,这厮自从在秀州城下惨败,又被官兵追的如丧家之犬似的退守到这里,急于从城下官兵身上找回自己第一大将的名头,于是他建议立刻集结精兵,趁官兵现在拔营里,对其发动猛烈一击。

    方腊深以为然,兵贵神速,八万精兵迅速集结,分两路奔向城南的两个大门。

    结果可想而知。

    早春的太阳刚刚升起,杭州城内突然一阵地动山摇,随着南城两个大门同时大开,两万精骑分别率先从两城门轰然奔出,紧随其后的则是三万精兵。当然,这里精骑和精锐只是相对义军本身来说。但和真正的中央精锐禁军那就根本无法比拟了,更不要精锐的西北悍卒了。

    八万大军轰烈烈杀出城,分左右位猛扑向官兵大营。却很快发现不对劲,这在城头上看着官兵挺凌乱的样子,好象不是那回事啊。

    虽然打前阵的有些犹豫,可箭在弦上,哪还能收得住。

    “砰砰啪啪”声不绝于耳,是义军的铁骑将没来及收走的营帐踩翻冲倒在地的声音。

    义军的急先锋还是斩杀了数百名落在后的官兵。

    可就在他们冲过大营,本以为就要追上官兵大部队,在背后给其致命一击时。

    “呼呼啦啦”伴随轰然的马踏地面声,一排排一列列由军容整肃的弓弩手排长的长蛇阵横在义军骑兵前。

    长蛇阵中每隔一段都有一手持令旗的旗手在观察敌骑距离,然后下达放箭指令。

    “放”“放”“放”……随着旗手此起彼伏的击发号令。

    一时之间,密集呼啸声象疾风骤雨,漫天的箭矢铺天盖地,遮住了太阳的光芒,天地为之失色……

    不远处,义军骑士骑兵阵列仿佛突然撞到了一把巨大的镰刀上,成片成片的被收割。

    几乎就在箭声呼啸而起的同时,随着中军后方位置一面令旗一挥,两队重骑自左后位和右后位分别斜刺里杀出,如两把庞大的尖刀直刺入两队已混合在一起的义军队伍的两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