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北宋末年 >

第267部分

混在北宋末年-第267部分

小说: 混在北宋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十一倒觉得没什么,睡不着又没地方去吗,不过将士们不这样看啊,觉得将军这是心系军营。

    唐十一先是在本部临时营区转了圈,然后就到了萧灼部的营房区,突然看到一熟悉的身影,追上去一看,正是萧灼。

    “是萧将军啊,这么晚了还没睡?”唐十一打了个招呼。

    “呵,唐将军你这不也没睡吗。”萧灼淡淡一笑道。

    “是啊,不知萧灼军对咱们这次前往河北路有何看法?”唐十一点头,直接问道。

    “这个,萧某对燕京一带也不是很熟,所以不敢在唐将军面前谈什么看法。”萧灼犹豫了下道。

    “塞北的月亮可真圆真亮,不知不觉,明天就是元宵节了,时间过得真快”唐十一感慨道,其实知道萧灼心里也肯定不好受,看对方没什么谈兴,所以马上转移了话题。

    “唐将军,你对金国怎么看?”萧灼突然问道。

    “金国?”唐十一也是一愣,没想到萧灼会突然主动问这个问题,略一思索道:“金国是一支正在或已经迅速崛起的恐怖力量,相对大辽和大宋,目前来看,都很难阻挡得了他们的铁骑。”

    萧灼点点头,这一点是没有人能够否定的,接着问道:“唐将军觉得宋金联盟灭掉大辽后,局势会如何走?”

    “奥,请唐将军不要误会,末将只是随便一问,并无他意。”萧灼马上又接着解释道。

    唐十一则是不以为意的淡然一笑道:“既然萧将军如此问,那唐某就将心里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向来是只有永久的利益而无永久的朋友,宋辽之间也是如此,两国虽然自檀渊之盟后已结为兄弟之国,可眼下的局势,金军的势如破竹,势必会让大宋上下坐不住啊”

    萧灼听到这里,心中也是淡淡一笑,心想可不是呢,恐怕唐将军你就是那个最先坐不住之人。却听唐十一接着道:

    “现在随着金军在北部大草原的突进,那里已经完全在他们的铁蹄控制范围之内,接下来,辽金宋三国之间会围绕整个燕云地区有一番激烈的争夺,而这个中心无疑就是燕京地区。

    至于萧将军刚刚问辽国灭亡后,宋金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觉得,宋金之间早晚会有一战,而且是一场关乎双方生死存亡的生死之战。”

    “奥,唐将军为何如此断定宋金必有一战?”萧灼不由问道。

    “这燕云地区是辽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地区,也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汇处,对这两大文明来说,自古以来就是,谁占据此地,就等于占有了战略上风。若是中原文明占据燕云地区,无疑是在北方多了一道抵御草原骑兵的天然屏障,并可据此险地,伺机向草原深处进击;

    同样,若是草原文明占据此地,就等于使中原文明的胸膛裸露在了自己面前。这也使大宋初明,不惜以举国之力也要收复此地的原因所在,现在如此的机会摆在大宋面前,若是不动心那才怪了。不过,鉴于该地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宋和金之间必然会围绕此地展开一番血腥厮杀……”

    萧灼听得是连连点头,同时暗自惊叹,这番话是眼前少年能说得出来的吗。自己原来只是极佩服此子的勇武强悍和正人君子的作风,实在没想到,此子如此年轻,就有如此之深的见解。萧灼越想越觉震撼。

    “其实,从前两天金军攻打应州,就暴露了他们的狼子野心,看吧,不久的将来,这燕云地区将陷入真正的血雨腥风之中,而真正最遭难的还是这个地区的平民百姓啊。”唐十一接着感慨道。

    萧灼最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但也深知这绝不是自己可以阻挡得了的,恳切道:“唐将军在朔、寰、应三州所推行的一系列的安民保民措施,可是深受三州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称赞的啊,就萧某本人而言,对唐将军的做法也是十分钦佩的。”

    “那都是唐某应该做的,倒是萧将军深名大义,为了应州上下,而不计个人得失和荣辱,才真正令唐某佩服啊。”唐十一也是十分恳切道。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76章 雄州城内

    (全本小说网,。)

    听得如此夸赞,萧灼差点感动得哽咽出声,是啊,想想自己为了全城军民百姓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在辽国高层那是落下了永世的骂名,而又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宋人的猜疑,简直是一肚子委屈和苦水啊,不过,想想全城军民可以因此得到保全,自己的得失荣辱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听着唐十一暖心窝子的知心话,如何不感动。

    “这也多亏了唐将军的成全,感谢的话萧某就不说了,以后萧某的命就是唐将军的了。”萧灼言辞恳切道。

    “萧将军言重了,其实唐某一直以来都认为,无论是草原少数民族也好,中原汉族也罢,都有平等生存下去的权利。唐某自从踏上这片土地起,就是想让这里尽量少流血。”说到这里,唐十一也是不免苦笑一下,声音低沉道:“可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有时,为了少杀我们必须要拿起刀来杀人,这就是所谓的‘杀是为了不杀’吧”

    “杀是为了不杀”萧灼重复着这句话,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一早,众将士吃饱喝足,就出了太原城。

    薛嗣昌亲率一帮高级将领将远征的队伍送到城外。

    唐十一得到的军令是星夜兼程火速前往河北路,可是由于携带大量粮草还有上百车铁皮雷,行军速度也是有限,一天下来顶多能行军百十里。

    十天后,大军终于抵达河北路雄州城下。

    早得知消息的童贯早已等得望眼欲穿,听说大军已到城外,更是派出亲随出城迎接。

    因为在此期间,自东西两路大军先后受挫,而辽军又增兵三万于边境线一侧。宋军两路大军的压力陡然大增。幸运的是,西北军毕竟是见过场面的,更是打过无数次恶仗险仗。所以在经过初败后的惊慌后,在各级将校的弹压下,各军部还算是平静。

    而耶律大石手上的军队虽然增加了两三倍,但看宋军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实在是找不到对方的弱点。于是战局再次僵持下来。

    但耶律大石深知,要想找到宋军的弱点并乘机给予致拿一击,就必须要迫使宋军动起来,只有运动中才更容易让对手出现破绽。

    可西路的辛兴宗,这个剿灭方腊时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将,也不简单地说他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但在面对辽军时,经过初战惨败,已经心生怯意。所以他面对辽将萧干接二连三的挑衅,只是严令各部龟缩大营。

    再说主力东路军,由于种师道打心底里不想打,再加上主力前锋一战而败,身受重伤,现在正在养伤呢,所以对耶律大石的张狂也激不起自己的兴致来。

    现在耶律大石的军队不但完全控制了白沟河上的石桥,而且连桥南的一片本来属于宋军桥头堡的阵地也给夺了去。如此以来,耶律大石可谓是占尽了先击,完全控制石桥,进,可随时对大宋大营进行骚扰;退,可立即返回辽境,并重新封锁石桥。

    现在摆大宋面前的就是这么个极其不利的局面,最关键的是两路军的士气低落,而对面的辽军则完全是一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命架势。

    所以,童贯可以说是在数着日子在计算唐十一率大军前来。

    唐十一和一帮核心将校在亲随的引领下,穿过高大雄伟的雄州城门,进到城内,也是大吃一惊,只见一片片全是衣甲鲜亮,手持刀枪的军士。平民百姓根本看不到几个,完完全全是一座兵城啊。

    “卧槽,这么多兵,这城内少数也有三五万吧”柴洪不由低声吐槽道。

    “这位将军好眼光,城内算上刚从西路调来的三万胜捷军,现在一共的超过五万兵马”一名童贯的亲随细着嗓门道。

    唐十一听在耳,大吃一惊,不是因为这城内驻军的多少,而是看在前面引路的那名太监模样的亲随,与柴洪所距甚远。这耳力简直特么逆天啊,换了现在六识逆天的自己,应该能听到,可这么一太监。

    如此一想,唐十一不由多打量了下前面走的太监,看从容沉稳的步伐,每步都象是精确计算过似的,而且落脚无声……

    卧槽,果然是名高手。唐十一暗道,想想也是,这童老贼身居如此高位,身边若是没有几个绝顶高手守护那才不正常了。

    在这名亲随的引领人,唐十一和众将很快来到童贯的府邸,虽然是临时的,但也是奢华的很,里面各种高档用具一应俱全。

    “末将参见宣抚使大人”唐十一和众将对着那个高大的躯体齐齐拜去。

    “各位快快请起,一路辛苦了”童贯适时起身,语带亲切道,说着还上前亲手搀扶了下唐十一,泛着精光的双目赞许地盯着唐十一上下打量了一番,点头道:“好,比起京城时,你小子又壮了不少,咱家都差点认不出你小子来了。好啊,你小子在河东路打得好,打出了咱大宋军人的威风。”

    “多谢宣抚使大人夸赞,这都是大官家和宣抚使大人领导有方,才使末将侥幸立有寸功,而且这也离不开将士们的团结一致,上下一心。”

    “嗯,好,好一个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童贯再次连声赞道。

    唐十一接着将众将一一向童贯做了介绍。童贯边听边直点头。老家伙见多识广,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全是军中精英。

    一帮将校听到童宣抚对唐十一如此亲切,也是给惊得不轻。本来,以柴洪为首的河东诸将,只知道当初是谭稹领着唐十一去代州上任的,只以为唐十一在上头的关系是那老太监了。实在是没想到,这军队里的一把手对唐十一也是如此看重啊。

    “回宣抚使大人,由于末将一路急行军,有一事没来得及上告,那就是投诚咱们大宋的应州守将萧灼及其部一千七百余名将士,也随大军前来了,他们强烈要求加入大宋收复燕云的作战中来,还请宣抚使大人准许。”

    “啊”童贯听了这个消息也是一惊,转念一想,在京城时,大官家特意交待,此次出征,能不打就不打,能少打就少打,总之,要以招降为主。一开始,童贯也是按此策执行的,但看效用不大,人家辽人根本不吃这一套,所以才不得摆出开打的架势,谁知两路军先后受到挫败。

    而现在,竟千里迢迢的从河东路跑来一投诚的辽国大将,而且还带来了近二千部下,还强烈请求为大宋效力。

    所以,童贯也仅仅只是一愣,马上高兴地道:“好,如此甚好,这事你小子处理的好,对了,你小子总共带来了多少兵马?”

    “报宣抚使大人,不算萧将军的人马,还有代州和宁武两部共五千人整。”唐十一答道。

    “好”童贯再次抚掌赞道,现在对自己来说,兵总是越多越好,特别是精兵。

    童贯将萧灼招上前,又亲切地勉励了一番。

    很快,进入正题。童贯令前援的大军在城内先休整一天,第二天一早前往白沟一线驻防,以代替杨可世的选锋营。

    唐十一等众将从童贯府里出来,也了解到了宋辽双方的大概对峙局势。

    众将围绕在一张军事地形图前,自然看到白沟一带的重要性,极自己所要驻防区域的险恶,那是直接辽铁骑面对面的第一线啊。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自己这一方是无城驻守的,只能临时设个营塞与辽军对峙。

    “无险可守啊”刘预立自语了一句。

    “嗯,唯一算是险地只有这条白沟河了,只有控制了这座石桥,我们才能改变被动的局面。”唐十一直接指点着地图地石桥位置道。

    “现在辽军三千先锋正囤守在桥南岸,而且桥北的辽军主力随时可过桥增援,咱们若想夺回来,少不得一番厮杀啊”柴洪分析道。

    “是的,杨可世部刚败,辽军可谓是风头正劲,咱们若是硬取的话恐怕,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先不想这个了,既然咱们得到的军令是前往白沟前线与辽军对峙,明天咱们就先将大营设在石桥南五里处,先来个以静制动。”唐十一说道。

    接下来,众将又围绕在平原上设置营塞展开了一番激烈讨论。

    唐十一突然想到了铁丝网,若是有了那东西,绝对能迟滞骑兵的冲锋啊。

    想到就行动,唐十一马上让众将先去歇息,然后带着周家兄弟和武松时迁喀秋落去街上逛了。

    不过,唐十一连续找了几家铁匠铺,结果发现个个铺子都是紧张红火的忙碌景象,无例外的,都在加紧时间打制兵器。

    一问才知,现在这些铁铺全部在开足马力为驻军服务,民间的活早就不接了。

    唐十一找机会跟一位老师傅聊了两句,将要打制的“铁丝”简单说了下。

    “这位将军,我们得到的军令是只准接收军队的订单,其他的东西一概不打制,你细铁丝我们就是能打也不能打啊。”老师傅边忙活边道。

    “我们是刚从河东路调过来的,明日即将开赴白沟前线,打制这细铁丝自然是有大用的。”唐十一直言道,就差亮将牌了。

    “啊,你们是从河东路调过来的?那你们是十天攻取燕云三州的那部军队?”老师傅惊讶地停下了手中活计,不敢置信地道。

    “正是”唐君看对方眼神满是崇拜的样子,也不做作,直接点头道。

    “失敬失敬,久仰大名啊,只是不知各位英雄要这东西有何用处?”老师傅客气道。

    唐十一又将这东西在对付骑兵的作用详细说了下。

    老师傅听了恍然大悟,不住地点头道:“好,如此甚好,只是这东西可不好大规模打制啊,不过既然是英雄的军队需要,待我们将手头上的这些活弄好,马上全力打制铁丝网”

    “好,师傅痛快,这是一千贯的订钱,你们尽管开足马力去打,打制多少我们就高价收购多少,当然,至于价格方面,你们将成本除去,也得有赚头才行。”唐十一说着从怀里抽出一叠银钞递了过去。

    “将军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