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球长 >

第492部分

明末球长-第492部分

小说: 明末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道周似乎有些不敢置信,说道:“看来太子是不会南下了。”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之前,有许多长老教我读书,还学习一种叫做庙算的知识,推演策略,他们曾经让我自己算算,如果南下南京,能如何行事,最后,得出的答案是,我大概活不过半年。”

    黄道周急道:“谁人敢伤害太子!”

    朱慈烺说道:“有件事很奇怪,众臣们口口声声说,以德治国,说着各种的高腔,但是面对十几年来内外交困的局面,却始终束手无策,一口口的重税,全都收到了农人头上,最可笑的是,公库得一两,官吏得十两,这是哪来的呢。”

    黄道周说道:“所以就是要刷新吏治,才能。”

    朱慈烺说道:“去年以来,江南的扬州,交易的扬州瘦马,居然有二千之数,不少还都是以千两银子为多,而这些盐商们,拖欠的朝廷赋税,超过几百万,却是始终收不上来,因为一收,就是与民争利,所以,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我大明富有四海,每年可以产出的粮食数不胜数,但就是无法做到,让遭了天灾的人得到赈济,这如何是好?”

    黄道周叹息一声,说道:“太子是真的被蛊惑了。”

    朱慈烺说道:“无非是因为,哪怕南下,我也会发现,到处都是要钱的手,但如若要收税,却只能去向没有可以投献机会的农人收税,至于那些豪商,那些拥地千顷的大户,却是一文钱也拿不到啊。”

    黄道周似乎有些焦虑,说道:“那都是有奸佞作祟,只要太子去了南京……”

    朱慈烺说道:“没有钱,单凭一个身份,江南的实权在谁手中?最后,不过就成了一个纸糊的幌子,拿来欺骗百姓。”

    黄道周正色道:“为人君者当以德治国,如何能以这些铜臭气为上?”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何况我还不是皇帝了,民以食为天,要人以性命相博,保护我的江山,可是要连抚恤的钱也不给,那就太……”

    黄道周说道:“江南的钱粮,足以……”

    “足以维持半壁江山啊,我当然知道了,但是九州撕裂,对峙死伤无数,那可就百死莫赎了,如若如此,我宁可不要什么江山啊。”

    黄道周一时间涨红着脸,他颤抖着手,似乎急眼了:“你……”

    朱慈烺说道:“有件事,大人还不知道吗,帝都这里,是已经永久免除了农税的啊,不说别的,国朝在苏州的重税,可是人人皆知,他们可不少人都在宣教,到时候,人心怎么可能安稳。”

    “这不都是小人蛊惑的话吗,没有税,拿什么养军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啊,父皇登基后,当时的内外之权,全都委任于所谓的正人之手,但是呢,盐税没有,茶税没有,农税,多少好地都寄托在了士绅身上?最后辽饷练饷全都压在了最穷的农人身上,自然是天下反了。”

    黄道周说道:“这都是邪路,我天朝自古就是重农……”

    “这确实有趣了,大人,我也是读了许多书后,才想起其中的关节的,我们重农,结果农人收的税是最高的,乃至于太祖爷专门下令,衙役非时不得下乡收税,因为那样的收税就是在扰民啊,而我们大明号称所谓士农工商,鄙夷商人,但是商税几乎收不上来,可就在此时,那些逃避茶税,盐税的富商,过的可比皇帝好啊,你在宫里待过,应该知道,父皇平日里吃的东西,不敢吃太稀有的东西,生怕扰民,而平日里的吃食也都是温在暖杯里,只是吃个温饱,你是见过父皇的,摸着良心说,他的日子,难道比得上那些盐商万一?”

    黄道周说道:“那些奸商,自然要惩处!”

    “这就是问题所在,天朝现在不需要什么仁义,需要的是雷霆手段,或者说,雷霆手段,菩萨心肠,但你觉得,我做得到吗,做不到,就不做。”

    黄道周真是无力了。

    他眼见到的,朱慈烺的出入并无任何限制,堪称自由不说,还滋润的很,事实上长老们更害怕朱慈烺被野心家暗杀死,那长老们可就是用太平洋的水也洗不干净了。

    好在朱慈烺居住的地方还算安全,附近的住户要么是富户,要么是豪绅,而他每日作息时间固定,往来于皇宫和家之间的两点一线,所以问题当真不大。

    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皇宫其实是可以进外人男人的。

 第663章 淡定的朱慈烺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明内廷的十二监,四司,八局中,最有前途的,自然是占据了明穿小说里相当多版面的司礼监,人家司礼监的头头号称内相,基本上都是政治力杠杠的,无数男猪脚的pk对象,最后boss都是他们,当然了,立志投靠阉党,拜在司礼监督工脚下的,甚至自己直接进了司礼监的,都是人才啊。//全本小说网,HTTPS://。)//

    当然了,这些单位里,御马监也不坏,管理的可是内廷的军权啊,尚膳监这地方一听就是营养丰富,适合养生的好地方。

    惜薪司啊,宝钞司啊,巾帽局啊,一听也都是油水丰厚的好地方。

    直殿监看起来就凄惨的很了,是管打扫卫生的,不过活儿全让小太监们做也不现实,所以理论上,每过一段日子,就有大净,也就是招募帝都百姓去打扫卫生。

    这种时刻,直殿监的工作就不再是日常的打扫,而是监视这些屁民不要在宫里搞事,隔绝内外,不要搞出什么事来,而平时的各种修理啊,修补工作,也不可能完全是内廷的太监来做。

    当然了,有着严格管理的大明内廷,也就是有过不多的几次疏漏,不过是外面的疯子冲进来用大棍子殴打太子啊,几个被玩弄的宫女一起合伙打算弄死皇帝啊,一群宫女太监把皇太子养大,而皇帝根本不知情啊。

    除了这种小事,我大明的后宫还是很正常的,堪称和谐后宫,有爱后宫的典范了。

    而这些百姓之所以愿意进宫干活,自然也是有自己的道道,无论是去了一次后,可以跟人吹嘘,想当年我在宫里的时候……还是去开开眼界,或者说去赚点外快,都是好选择,要知道,这种机会,市井无赖想去还没机会呢。

    当然了,这种事情,在帝都的旧城区搬迁工作结束,新城区建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的恢复,不过比起之前的严防死守,现在的各种改造也开始了。

    比起后世我大清对于皇宫的改名换姓,以及各种烂书法,事实上大明的皇宫尚且算是简谱,要知道,在我大清在朝的时候,颐和园圆明园,无论是各种战争,灾害,民乱,各种建设都没有停止过,而对于工匠的使用堪称狠毒,每年的死亡人数都超过百人,要知道,颐和园和圆明园都是修缮了两百年之多的超大工程,所有说那里富丽堂皇,所谓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实际上也就是生命与血泪了。

    当然了,在被无数人喷到惨的大明朝,各种享受堪称凄惨,正如李向前所说的,到这份儿上了,还当什么皇帝啊,起码在享受方面,差距太大了。

    当然了,长老们对于皇宫的改建要求只是一座博物馆,安全性,对抗熊孩子能力,对抗无赖家长能力,以及对抗小偷,才是首选。

    尤其是那熊孩子以及熊家长们,在博物院大声说话还可以装作聋子忍一忍,但到处跑动的熊孩子,如果撞在你身上,嘿嘿,兄弟恭喜你,可以去卖房子了。

    仿照后世的格局,什么书画馆,玉器馆,陶瓷馆等等,比起后世被掠夺过无数年的情景,精品上品多如牛毛,比起什么也有所格调。

    当然了,预定的捐献馆还没有什么东西,毕竟此时场馆还没有开业,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还没有开始,长老们抢光泰姬陵吴哥窟搬回家自己花差花差的想法只能落个空想。

    朱慈烺忙碌起来,毕竟他才是这里的主人,在那些太监面前很有威信,将各处场馆,都布置的很好,当然了,长老们也只准备暂时开发一部分就好,剩下的一部分等到日后再说,反正当初的博物馆也是花了几十年才可以开放一半的。

    博物馆当然会留用不少的太监,不过掺杂了不少的新恩科的毕业生,还有一些学童作为实习生,这些人虽然对于建立博物馆学毫无经验,那么多的文物,需要建立浩大的数据库,不是他们可以操作的。

    好在此时故宫博物馆的馆藏还只有三个来源,原本属于皇宫的各种藏品,当然,事实上已经遭遇过一次偷窃了,之后追回来一部分。

    跟着就是对京城各处贪官的追赃,比起顺军的追索,长老们的追赃更加的斯文,更加的文明,也更加的寸草不留,在金属探测器的帮助下,贪官们藏匿的好东西基本上没跑。

    这些贪官或者库吏也不可能都是文盲,事实上越是读书人,越是会对各种歹毒的腐败手段有研究,而那些库吏世代为官,也积累了可怕的财富。

    再有就是长老们的大采购,你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唐伯虎祝枝山,还是海瑞的字都不是那么过分,价格堪称亲民。

    未来博物馆的馆藏,基本上还是以各种挖掘活动,以及私人捐献,贪赃罚没等为主,当然了,假以时日,未来馆和海外馆能不能超越本土馆藏,就要看长老们的牙口利不利了。

    最重要的场馆,当然是书画馆,作为文字文物,本身就除了文化意义,还有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自然是重中之重。

    作为镇馆之宝,被陈列出来的甲骨文不是很多。

    不过却都是精品,也就是大部分文字都清楚的很,属于最容易被分辨出来的1000多个字里面的。

    黄道周死皮赖脸的,跟着朱慈烺进来,他自然听说了甲骨的事情,自然也是震惊无比,不过还没有到疯狂的地步,他是福建富户出身,对于股东有所了解,虽然来自真正的上古文字,让人震惊,但还有更重要的人。

    将原本的自家殿堂,变成任人参观的博物馆,虽然也是有些不舍,但是朱慈烺却看得明白,这是自家一家大小安稳生存的必要手段,当然,他自己也有文人情怀啊。

    “文人难道就可以不死吗,还读书人的事,他偷的是国宝,是在册的博物馆国宝,如果这都可以不死的话,那直接把法律废除了,大家一起回到互相屠杀的日子里吧。”

    角落里,一个男子正在挥舞着手,似乎很有情绪,在他面前,是几个或老或少的男子,此时全都低着头,不敢言语。

    “长老大人,只是那孙之獬大人有安稳人心之功,他乃是天启二年的进士,为庶吉士,本身就是有所优待,如此就要贬黜,只怕会寒了文人之心啊。”

    “安蓝,是不是你拿了他的钱了,这个孙之獬干净不干净不知道,反正家宅可是富豪的很。”

    对于这些前明官僚,长老们的意见很明确,闲职养起来,另起炉灶自己建立一个公务员体系,逐渐将他们养死。

    但这些人自然也是要管事的。

    让他们去管工厂或者治安,非得去天高三尺不可,这些人在大明朝已经习惯了贪腐,最后,作为后世故智,让他们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孙之獬却是将不少文物揣进了自己腰包。

    当然了,他的法子还真是巧妙,先是想办法伪造了假的,然后鱼目混珠,换走了真迹,如果不是对于这些前朝老臣,都有固定的监控,而其忽然奇怪的将家人往山东老家送去,也是难以发现啊,但是,有几个人大过年的把人往老家送的?

    不过,既然被注意到了,那么随后的抄家也就解决了,随后无数大案被解决,而现在,却是开始了清查。

    可是调查才刚刚开始,就被无数人说情,话里话外的意思自然是和光同尘,逼迫太过,绝非善待文人之事,文人爱才,只是一时间情不自禁。

    吴名不知道的是,这个孙之獬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

    作为原本的阉党,孙某人在崇祯元年就已经扑街,不是小扑街,而是彻底的大扑街。

    所谓扑街,也分停职审查,或者撤职留用,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是孙之獬得到的,却是最狠的削职为民,也就是说从人上人变成了屁民一个,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七年。

    可以想象,孙之獬的怨毒与恨意持续在心中,他恨天恨地恨祖宗,恨这个国家。

    原时空的历史上,孙之獬干了些什么臭名昭著的事情?足以与秦桧汪精卫并列?

    他没有掌握什么大权,如同秦桧那样做宰相,或者投靠日寇,只不过是上书,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而已。

    前面我们说了,十七年的平民生活,孙之獬的心灵早已扭曲变态,对于大明的恨意已经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在原时空为了讨好满人,自己第一个自告奋勇的剪掉了头发,扎起了辫子,但是,想混进满人大臣的队列,被满人歧视,想回到汉人大臣的队列,也被汉人歧视。

    于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个政策就出来了。

    在这个新时空,如果说找到一个对于大明朝灭亡欣喜若狂的人,就说孙之獬最为兴奋了。

    在他看来,全都死的好啊。

    不过,最开始他是在山东,等待的新朝廷会不会听闻他的大名,不过长老们对于这些老东西没有丝毫兴趣,主要精神都用在了移民和开工厂方面。

    孙之獬还是有些活动能力的,在花了积蓄后,在帝都活动一番,他毕竟是多少年前就中了进士,还是名次很靠前的人物,自然是有自己的门路。

    在礼部搞了个职位,也是混日子的,不过帝都到处都是钱,他在这里倒也过的不是很差,不过和做阉党时候,跟着魏忠贤时候就差远了啊。

    阉党和东林党,虽然敌对,但是你要在里面找几个好人,千难万难啊。

    不过,卑鄙无耻的人很快就找到了生财之路。

    他能考中科举的前几名的名次,可见还是对古文有所了解,伪造文书并非难事,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