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球长 >

第552部分

明末球长-第552部分

小说: 明末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向前想了想,说道:“贾宝玉是一个奇迹,原因就在于,算是人类史上,少有的上层贵族,子孙后代会落魄到去写小说的地步,后世的金庸,依附于满人的汉奸后代,那可以说是家族史上混的最惨的人了,写的小说就已经是那样,这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小说家不是贵族喜欢做的,而他做到了,当然了,基本上是发泄不满而已。”

    李香君说道:“只是觉得宝玉不似常人一般。”

    “一个人的自我夸赞,总是喜欢把自己说成是道德完人,但是你想想看,一家子武将后代,才两代人,就已经变成了什么玩意儿?贵族,在春秋战国时候,是真的平时紧吃,战时玩命的主儿,可他们呢,一窝子吃吃喝喝的废物啊,同样的,文家哪怕与我们敌对,但行动能力方面,也是废物点心里的极品,原因所在是,就是大明朝体制下,废物当道的时代了。”

    李香君说道:“诗画也是一门本领……”

    李向前一笑,说道:“所谓画家,不都是死了以后被大资本家炒作牟利的可怜虫吗,欧洲有个叫梵高的可怜虫,活着的时候画儿送都没人要,但死了以后,却被有心人吹捧起来,变成了什么得道高人,真实原因不过是因为那些名画而已,你看就是了,所以,我们才是不正常的。”

    李香君似乎也同意这个说法。

    “后世的时候,那些富豪们,或者富婆们,最喜欢玩这种把戏,他们去各种场合,寻找那种怀才不遇,或者自以为怀才不遇,快要饿死的艺术生,额,他们画的画,写的字,做的各种艺术品,先买下大部分,然后呢,开始想办法捧起来,一般都是帮他们刷逼格,同时呢,将这个艺术生养活起来,最好多给美女和烈酒,毒品也要管够,尽力让其30岁之前就熬死,这样呢,作为一个英年早逝的有才华的艺术家,自然可以将其作品一股脑的炒作起来,这在后世叫做家养艺术家,可来钱了。”

    李香君粲然一笑,说道:“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李向前说道:“你的话,还是要注意一下,别随便给人送画写字,我们的身份敏感,如果对外随便送的话,被炒作起来,也不好啊,谁让你是我身边的人呢。”

    李香君赫然一笑,说道:“是的,夫君,我肯定……”

    李向前说道:“就是这么一回事嘛,嗯,等过些年,也就不必老在本土待着,比如今年冬天,我们就可以大家一起去澳洲过冬嘛。”

    其实澳大利亚不太适合过冬天,这一点还是可以说清楚的,虽然因为气候的原因,中国冬天的时候,那地方甚至会有夏天的感觉,但是到处都是巨蛇的刺激,连那些可怜的移民都初步中招。

    李香君忽然指了指,说道:“那就是要来接的东西……”

    李向前说道:“自然,我们在苏州呆不久,想要给这里留下印象,资源投入最少,还要求最大效果,还要让这个效果留在我们的功劳上,避免造成白狗做事,黄狗领功的尴尬局面,这是最好的。”

    船上的人手忙脚乱的忙活,似乎收拾好一车后,从船上过来一人,陈枭水挥舞着双手,说道:“喂,我们在忙做事,你们这对公母却不来帮忙啊。”

    李向前指了指,说道:“老臣,你就别说啦,你不是也是个带徒弟指挥的吗,怎么样,很有成就感吧。”

    “嗯,这次带到江南十二台大钟,不过,临来之前有个问题,我们一次性建造十二台相同大本钟,这有点重复建设了吧。”

    李向前说道:“你觉得自己有本事根据周围的建筑物,设计十二个版本的钟楼建设草图吗,还是在熟练工人大量缺乏的情况下,现在最好,我们想仿造威斯敏斯特宫几乎很难,但是只单纯的建造那钟楼的话,却价格便宜质量好了,选择足够的城市建设,每建造一个,几乎就可以成为那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对吧。”

    陈枭水说道:“你还说呢,培训当地人员维护,经常检修的工作可不是你在做啊,虽然肯定有人买单。”

    李向前说道:“这也很简单嘛,卖楼花你没听说过吗,我们先把钟楼盖好,那地方必然就是中心商业区,光靠招商就可以发一笔,而且是细水长流的好地方,当然了,要打进去可不容易,我思来想去,我们可以影响和进驻的地方,也就是在海边和长江边可以辐射的州县,小地方还不去呢,那么上海,扬州,苏州南京之外,还有许多地方要一一攻关,之后寻找代理人,还得制定未来发展道路啊。”

    陈枭水摆摆手,说道:“好吧,上海这里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安装了大本钟就好,起码可以保证五十年不坏。”

    李向前说道:“那五十年以后,也就用不上了吧。”

    “没错,如果五十年后,咱们依然要求民众使用大钟计时,而没有起码的计时设备,那么也太无能了。”

    时间观念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在农业社会,即使有先进的计时器,也几乎是没有用的东西。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的生产生活依赖于太阳和雨水,没有压力,主要生活都是围绕着农业劳动而来。

    这样的情况下,去推销手表,根本无稽之谈。

    也就是到了商业时代,真正差一分钟就会损失许多金钱的情况下,时间观念才会被绝对重视起来。

    “最关键的是融入生活,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从每天天亮起,我们的大钟就帮他们开启一天的生活,这样就好的很嘛。”

    事情没那么简单,也有这么简单,许多穿越者的套路,更局限于造火器,卖玻璃,赚钱后发展军队,以为就可以万事大吉,但有一件事,人家理你才怪。

    没有一个依附于你的阶级阶层,只想着靠一点点工匠,提升他们的地位,而威胁到原本占有统治阶级的读书人,这怎么可能。

    人家早反击啦。

    改革嘛,多给人民群众带来好处的改革才是好改革,对江南百姓来说,手工艺的精细没的说,手艺人甚至可以在米粒上刻字,帮助某些科举败犬考试。

    这不仅仅是一些钟楼带来的工作机会,而是伴随着钟楼的出现,而在旁边建设的大楼的庞大的产业。

    没错,对于各地的建设点,长老们放弃了直接控制的麻烦,而是“外包”出去,先期按照威斯敏斯特宫的大本钟设计,将钟楼盖起来,然后使得钟楼成为人人瞩目的所在后,就开始挨着钟楼建造商场。

    商场自然是以销售各种北方货物为主的好地方。

    这个计划的好处在就与,利用盘活的是民间资本,依靠借贷作为初始初始资金,除了少部分大钟的投资外,长老们几乎不花钱,就可以得到一栋完全归他们所有的大型商场。

    “但有一个问题……”将货物装好后,陈枭水跟着马队,一起开始出发,这次他作为师傅,已经基本上只是指挥,一旦学徒孵化工作结束,那么就可以看着他们一点点的自己成长起来了,“我们选择的代理人必须可靠,不然的话,就会滋生很多问题啊,而且,在这种生意里面入股了,会不会给人家一种皇商的感觉。”

    “这一点不会,做生意也要抓,一切从商业考虑,而不以血统,这一点,你们都知道,威尼斯共和国是怎么完蛋的吧,十人议会,黄金簿出现后,人心直接就涣散了,换句话说,我们不搭理那些大缙绅,其实一点问题也没有,只要把利益输送去下层,原本的中上层是一点办法也无的。”

    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地中海商业强国。

    它原本是拜占庭的小弟,后来这个马仔看着老大拜占庭混不开了,就自己开堂口,浩南不愧是浩南,从尖沙咀打到铜锣湾没有对手,很快垄断了地中海贸易,连前老大拜占庭的首都都有地盘抵押给小弟。

    但在占据了将东方的胡椒、肉桂、丁香、蔗糖、宝石、丝织品等运往西欧各地高价出售的高利润生意后,就开始不思进取,选举大议会议员的权利受到限制,只有列名“黄金簿”的几百个贵族大姓才有选举权,也就是说,只有你爹牛你才牛,你自己再有本事你爹不行还是不行。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本事的人谁还搭理你?

    这就好比打一桌麻将,有输有赢大家还能说说笑笑的打着玩,哪怕运气不好打输了的人,也可以推说自己运气不好,下回赢回来。

    但是,如果你规定,这麻将桌上可以赢钱的只有我,你们不许胡不许吃不许碰,那还用谁和你玩?

    接下来,就是无数人杰开始跑路葡萄牙,帮助恩里克王子开发了绕过好望角的非洲航线,比起威尼斯和奥斯曼打生打死的战场,非洲航路虽然绕远,但是省心啊。

    所以,任何一个地方,开始玩血统论,或者说幻想着我对旧贵族好,他们就对我好,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一开始的打算就很简单,寻找底层豪杰。

 第734章 懵逼的长老

    (全本小说网,HTTPS://。)

    后世伦敦城的地标建筑,大本钟,也就是威斯敏斯特宫的钟楼,各种影视剧,什么小资装逼,特工大闹伦敦,总是要来威斯敏斯特宫附近刷刷存在感,其地位几乎相当于美国白宫与大会堂的地位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以长老们目前的力量,在统治权千里之外的地方建造一座威斯敏斯特宫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顺带取巧,只造钟楼,却简单方便廉价的很,起码在帝都的试验中,钟楼的建造难度不大,而且预留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之后的建造打下基础。

    这里面的关键,是出资建造了钟楼后,迅速成为当地地标建筑,进而吸引民间资金作为冤大头,花别人的钱,盖我们自己的楼,产权归属长老们合资的开发公司,但是做事的却是那些见钱眼开的家伙。

    当然了,以江南士绅的贪婪,想必是肯定是想要直接吞下,分毫不留,但就要看看他们的牙口到底是否匹配他们的野心了。

    对于这一点,长老们甚至暗地里跃跃欲试,希望这些缙绅找自己麻烦,那做事的理由也就找到了。

    当然了,队伍浩浩荡荡,也有几十人在做事,陈枭水的徒弟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南下过黄河,因此见了这不同景色,也都非常新奇,一时间居然很是热闹,而有人暗中窥视也是被无视了。

    一行人看起来重装备多,但行动却是不慢,耽搁一天后,下船后第三天晚上,就已经是吴县在望,这也是托福附近道路修整的不错,而最近雨水不多。

    “也就是说,今年北方的雨水也够多,有些地方都涝了。”

    陈枭水说道:“嗯,其实雨量还算正常,但前些年的旱灾,还有饥荒,将许多植被都摧毁,所以,就有些水土保不住雨水。”

    “明白,大旱之后必大涝。”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是一句俗语,在某些方面来说,却是经验之谈,当然,对于明末的情况来说,却是这样的。

    小冰河期刚刚结束,雨水已然正常,历史上依靠风调雨顺,土豆盛世,以及疯狂屠杀,“我大清”聚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原本大明朝得不到的赋税在屠刀下简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这笔钱多么可怕呢?

    在“我大清”的三藩之乱下,整个长江以南陷入战乱,但帝都我大清的“明君”依然在修着各种庄子,几乎没有停止过各种奢靡享受。

    那些后世的王府当真是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最后都变成了“我大清”所谓的功绩财富,就是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好得意的。

    可恨而无知的长老们,非法占据了帝都城,还将旧帝都保存下来,未来各种华丽的建筑物,什么圆明园颐和园,王府井这样的高贵建筑物算是泡汤了,那还要中华文明干什么?我大清可是妥妥的奴隶制文明的巅峰啊。

    未来,劫掠全世界文物而建立的中国帝都卢浮宫将占地巨大,装满了泰姬陵啊,金字塔啊里面的宝贝,让全世界无数爱护和平的人们惋惜,也让我大清瞧不起,看看你们多小气,我大清向来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

    但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大明朝不是没钱,而是钱都在混蛋手里啊。

    同样的,其实小冰河期早已结束,但是饥饿的人们,早已将能吃的树皮吃光,而西北到处都是这种情况,能够阻止水土流失的树木青草还需要时间重新发育。

    在哪怕实行全面免税,投入巨大,但是缺乏种子,农具,想要慢慢恢复,难度可想而知。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原因不在于被吃光的植被,而在于根本没人去支援还在天地间哀嚎的百姓恢复生产。

    长老们能做的事情,其实相当有限,他们可以采集全世界所有的金矿,但对于普通平民真正需要的东西,事实上还是得老百姓自己生产,从这一点来说,不是长老们养育百姓,而是百姓养活了百姓。

    后世的时候,关于环境保护,中国曾经走过一个可怕的弯路,原因就在于,错误的把欧洲人制定的环保策略当做了真理,却全然忘记了,拥有无数殖民地,可以将各种工厂转移走,同时人口密度,也就是单位面积下人口数量是中国几分之一的欧洲标准当了宝。

    进入夏天以来,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水灾,长老们的应对绝非是抗洪抢险,因为以他们目前可以动员的人力物力,稍显不足,同时火车不通的情况下,也不足以把东西运输过去,但是,想办法把人移民了也不难。

    辽东承接了大量的人口,预计几年内突破百万人口不是梦,但期间人口迁移费用,开荒费用就非常巨大了。

    好在这些钱还是可以应付的。

    未来,按照长老们的预计,黄土高坡下的那些地区,将会开始封山育林的工作,用几十年的时间恢复汉唐时代的山河景观。

    后世的时候,如果看看卫星地图就可以发现,在中国传统的十八省领地内,基本上算是一片绿,可以说其森林覆盖率是合格的,唯一有问题的是那地方。

    那种人,只要他们占据一块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