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球长 >

第581部分

明末球长-第581部分

小说: 明末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错误。

    好在还不晚。

    王建说道:“不过,我们现在在各州县的控制力确实不强,犯罪分子肯定对于使用我们的铁路进行活动很有心得了,已经有报告铁路上也有想吃这一口的……”

    周志伟说道:“那就抓呗。”

    “还是先摸底的好,就目前来说,还是要先给人安排工作机会,实在是不想找事儿做的懒鬼奸人,那可是要收拾的。”

    不教而诛总是不好的。

    批评人家不肯努力工作,你总得先给人家提供一份儿可以养妻活儿的工作吧。

    正如批评人家搞恐怖分子,那是因为你们把爱好和平的那一部分都给弄死了呗。

    当然了,过去一段时间,旺盛的工作机会,几乎把河北当地的劳动力拉出来不少,除非是住在深山的人,不然总有个不错的活儿干,无论是铁路还是工厂都是,当然了,我大清残酷的屠杀导致河北许多州县空无一人的功劳自然也在里面,就是不知道后世的粉丝如何把这种事情圆满了。

    不过,经济繁荣也只是可以掩盖一下社会问题,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社会问题,无法彻底消除之。

    长老们对于河北是纠结的。

    后世有环帝都大贫困圈的说法,自然是说的,悲哀的河北挨着帝都,好处吃不到,坏处全得到,自然是有些调侃意味,但有一件事说明了问题,那就是如果在一个经济体内部,还有一个很强势的经济体,那么该经济体就很难完成自己的整合。

    这是在不能让天津港独立建市的基础上。

    历来河北内部的整合就非常艰难,秦皇岛这样的天然良港,想要修一条内部的高速公路,却先得和天津卫的大爷沟通,这里面的苦逼不仅仅是苦逼,而是苦逼啊。

    所以长老们的规划,天津不会变成直辖市,而帝都作为首都却被分割为两部分,旧城区几乎就是后世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架势,而新城区却是区级别的政治地位,最多是特殊一些的区。

    而河北诸多州府,此时能够独立站着的实在不多,多年来,虽然我大清入关抢劫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造成的人口失陷都是百万级别的,这不仅仅是逃跑的人,还有其他虽然幸运的逃脱劫数,但直接跑路的存在。

    权衡再三,周志伟还是拿下了这个长老巡视组的工作。

    当然了,这可不是什么肥差美差,去的地方也不是江南水乡,或者欧洲大洋马横行的地方,而是真正去走访民间,此时的河北已经有了三条对外铁路,而其他方向的铁路也是修缮不断,老百姓已经对这种不时的呼啸而过的庞大存在见怪不怪了,也无人会闹事说什么破坏风水。

    作为一项善政,自行车大量出售,价钱嘛也是一个平民勉强负担得起的,至于电动车因为缺乏基础设施,也就是在新城区作为少部分有钱老板通勤使用。

    而周志伟想要下到县城,就必然要使用交通工具了。

    当然了,对于轿子的厌恶,他自然是没什么机会坐轿子,而是在唐山的工厂里为他专门打造了一辆越野车,作为电动车的佼佼者特斯拉,每次的航程不短,绕着河北跑一圈足够了,回去充电也不难,车上在放了一堆食物和水,带着一个警卫员,一个向导,也就出门了。

    王建一开始就给周志伟交底了,他下去是为了下一步整个河北完成户籍统计,以及人口普查工作做准备,随着大港油田的开采,炼油厂和化工厂初步有了规模后,生产一种过渡式的身份证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完成这人口普查难度不低,后世的世界,全都只能依靠一些大概其的数据推算人口数量,就是在于,人口数量问题非常敏感,想算清楚,既是技术上的难题,也是政治上的问题,起码老百姓来说,为了躲避赋税,隐户想找出来就很难。

    还有不能信任,以及各种事情,除非是那种躲在深山里拒绝出来的山民,想搞好人口普查不容易。

    当然了,打着检查卫生与民生工作,为“爱国卫生运动”做铺垫的幌子,周志伟算是出发了。

    帝都出门东南西北都是河北,不过本质上不同,冀东由于盘踞着无数长老们直接管理的重工业工厂,所以相对也好管理一些,而南边就需要多走动了。

    保定是历史上直隶的治所所在,原因无他,省会自然不可能让你在帝都,而河北这么一个地方如果选择边缘位置的秦皇岛或者邢台做省会,就会面临高官同志在接到自己下属某县的消息的时刻,帝都早就已经接到的尴尬情况,起码一前一后吧。

    作为最接近帝都,而城池相对完好的地方,保定可能是除了天津之外“帝都化”最高的地方了,起码在服侍方面,简单方便的t恤比起粗布衣服要多的多,也凉快的多。

    而且,周志伟的车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围观,经过这么久的火车每天的洗礼,他们也懂得了机械这个东西到底可以做什么,事实上,在周志伟看到的,就有三辆自行车行走在保定城内的土路上,由于质量上乘,还是可以用的。

    这里的治所用的却是一位真正的有趣的人。

    李建泰。

    在长老们穿越之前,保定府作为帝都的南大门,为了保护帝都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李建泰这个人,他的经历却是很有趣。

    这个人作为大学士,已经是副国级的人物了,大顺军马上就要打来,以家乡被李自成所破为名,锐意一雪前耻为由领兵,不过他的统御力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一百里都没有走出呢,人就跑的差不多了,连想着过去帮忙的汤若望都只能摇摇头离开,跑去广宗这地方后,居然闹出了出征部队先攻打了自己的县城的闹剧。

    到了保定后,此人闹腾一段时间,还是在保定被顺军擒拿。

    在后世的历史上,这个人配合姜襄的起义,响应起兵,很快就完蛋了,在死之前,对他的五十个小妾说,(没错,我们的李大人确实有五十个小妾,而且都是他在最近几年发达后才买下的少女)吾今必死,汝辈有一人肯从吾死者乎?也就是我今天死定了,你们有人肯陪我一起死吗。

    而那些小妾也都掩面而笑,你固然该死,可关我们什么事啊。

    死的很可笑,连个轰轰烈烈的去死都做不到,甚至办事能力也就那样,但欲望却是要求自己霸占五十个女人。

    要说这人论能力,是无能之辈,几十岁的人了,1643年被从国子监祭酒这样的清闲工作上提拔起来,一直到后来的礼部侍郎大学士,可以说缺乏一个官僚应有的锻炼的书呆子。

    而升官才半年,就蓄养了五十个小妾,可见其急迫要补偿自己青春的遗憾,而其赶紧去起兵对抗大顺的原因也很可疑,当他听到自家在太原的庄园被毁,直接被佃户先抢了,然后又被农民军给分了以后,立刻失去了斗志,直接灰溜溜的跑去保定。

    那么,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货自告奋勇忽悠得崇祯激动不已亲自写了代朕亲征四个字,本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去的,一个标准的老西儿啊。

    反正周志伟知道,这货自称自刎不成被大顺军擒获的谎言根本不是如此,分明还是在观望风色。

    不过,因缘巧合之下,还就是这个李某人被树了个典型,在保定做起了知府。

    此人很贪婪,这是自然的,作为前朝大学士,他的利用价值极其低下,事实上保定府人民并不喜欢此人。

    李建泰这个人,如果面对满清,还有可能抽身而去,甚至会配合姜襄的起义,但面对同是汉人,对于剃发与否根本不在乎的长老,态度就暧昧起来。

    当然了,这人几十岁的人了,之前依靠着太原的家产,以及当了大学士的风光,一下子纳妾几十个,现在因为官没了,钱也没了,不得不低头做事也是原因之一。

    哪怕如此,李建泰的工作也不可能养活五十个小妾,虽然百般钻营,也是如此,而就在附近晃悠的长老盯得紧,他也很少贪污的机会。

 第768章 李建泰

    (全本小说网,HTTPS://。)

    李建泰是一个很普通的,在晚明时代,由于大明公务员整体素质降低,导致的崇祯只能好像割韭菜一样的轮换人,于是原本大学校长一般的人物,没有经历任何的历练和磨练,就直接成了大学士这样的大人物……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当时公务员平等和选拔的问题。/全本小说网/https://。/

    往前看几百年,南宋谢太后悲哀的说,“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意思很简单,老娘家里给你们的薪水不低,可是你们这帮王八蛋在公司出事的时候一个个全都缩卵跑路,要不然直接拿着公司的权力投靠对手,你们算人吗,死了以后有脸见我老公吗。

    这就是当时顺延了几百年的制度,其实有几个人真把读四书五经当做治国的真本事?道德的真君子?

    不过到了现在,也是可以忽悠一群傻子了。

    李建泰之所以愿意到保定来做这个傀儡,实际上是因为他已经是个穷光蛋了。

    历史上此人为了家财而忽悠崇祯自己要为国出征,在听说自己老家已经被占领后,就直接木了一半,只怕内里不是为了国家社稷,而是为了家财啊。

    元灭亡宋,几乎就是带着游牧阶段的道德水平,闯入了一个当时全世界文明程度发展最高的农业社会中来,给人带来的观念必定不好。

    中国未必高明,事实上,有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当时士大夫的道德水平惊人的低下。

    洪武十八年,有个兵痞叫唐闰山,他大哥小时候订过一门娃娃亲,对象叫史灵芝。没过几年他大哥就夭折了。史灵芝长大后嫁给了洪洞县的姚小五,和他生了三个孩子。

    而昔日元朝有个少数民族的陋俗,那就是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继承”嫂子。

    唐闰山就咬死了这条陋俗,去兵部折腾,然后兵部相关领导啊,就下了道命令给洪洞县,要求县里把史灵芝作为军属送去给唐闰山。史灵芝的丈夫去提告,县令也清楚这里面的事,但他不想得罪兵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官相护的原则,就完全不顾民意,非要执行兵部命令。这事一直闹到刑部,刑部尚书叫王崳В桃馕ふ庵致埃顾盗艘欢淹崂恚裁次湓蛱旎故抢钍烂竦乃罄从直涑闪死钪蔚乃湃思热蝗绱耍颐怯趾伪亍

    后面的事情很容易猜测了,朱元璋对儿子老婆都好到无比,对老百姓也马马虎虎,对这些禽兽一样的士大夫可是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人,而事实上,这些儒生们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大家彼此彼此。

    从洪洞县令杀起,一直杀到尚书,一个不落,全部斩首,当然了,女性家属送进教坊司做妓女就有些过了,还不如杀了呢。

    “其史灵芝,系人伦纲常之道,乃有司之首务。故违不理,所以有司,尽行处斩。”大诰中,直接就把这帮所谓的读书人,骂到狗血淋头,一点面子不给。”

    朱元璋看透了这些儒生。

    不过他也明白,治国需要依靠这些儒生,但这些儒生的道德水平已经接近丧尽天良的水平,“朕今所任之人,不才者众,往往蹈袭胡元之弊。临政之时,袖手高坐,谋由吏出,並不周知。纵是文章之士,不异胡人。。。。。。胡元之治,天下风移俗变,九十三年矣。无志之徒,窃效而为之。虽朕竭语言,尽心力,终岁不能化矣,呜呼艰哉。”哪怕是临死之前,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国家的未来是有所感悟的,最后一句,竭语言,尽心力,终岁不能化矣,呜呼艰哉,确实道尽辛酸了。

    这就是从秦始皇到朱元璋到今天的长老们最大的悲哀,明知道这些儒生,真论其本性,可以说都是最恶毒而无能的人物,可老百姓几百年被洗脑的,还最认他们。

    当然了,对于长老们其实是好事。

    自己的战略对手无论是品德还是无能程度都让人叹为观止,那么对付起来就可以各个击破。

    中国古人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跟夷狄的不同,服饰文化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比如左衽右衽之分,在没有纽扣的时代,系衣服用的是带子,从肩头裹下来,在腰上用带子系住,游牧民族一般左衽,汉人选择右衽。

    比如头发,游牧民资披头散发,满清梳辫子,汉人就发展出比较同意的发誓文化。这些基本上只有用来标志“我跟你不一样”的功能,有人认为,右衽跟左衽相比,更不方便拉弓射箭,汉人的宽袍大袖也不适合作战,过于麻烦的发誓,也不是为战斗而生的,所以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赵武灵王采用过胡服骑射政策。

    这些符号可能确实不方便,但是强行去处的话,是对汉人精神的侮辱,哪怕一个人不修边幅,身上虱子很多,一股臭味,他自己可能也感觉到不舒服,可有一个人过来,按着他把他的头发剃了,把他身上刷干净,还给他喷上香水遮臭,这个人不会感到友好,反而会反感。连一个流浪汉在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像样的情况下,都不能接受别人强行改变自己,更何况汉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呢,所以引起了激烈的反抗。

    所以长老们对于这方面是异常谨慎的,对外的说辞,也是那作战用的头盔必须时刻佩戴,而那种最高级的头盔只能剃发才能戴,这样的解释,反正长老自己是信了。

    李建泰一身儒生打扮,作为山西人,李建泰可谓是屡遭打击,家乡的财产完蛋,以后不但不能接收各种租子,还得想办法去接济一些家人,还有他最大的依仗,那些钱多的流油的皇商们,这些皇商当然喜欢结交山西籍的人作为消息来源以及臂助,哪怕只做了半年大学士,李建泰在他们身上也获得了巨大的好处,让人回味。

    可惜,长老们的屠刀,对于吃里扒外,吃着中国人的饭,砸了中国人的锅的皇商集团没有任何放任,在欢欣鼓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