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醉迷红楼 >

第485部分

醉迷红楼-第485部分

小说: 醉迷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仁哈沁闻言,看向贾环,只见他眼中满是鼓励之色。

    又看向身旁的贾惜春,见她眼里也满是和善之意,便轻轻的点点头。

    贾惜春给贾母和薛姨妈道了声后,就要拉着乌仁哈沁离去,乌仁哈沁却极为郑重的,又匍匐在地,毕恭毕敬的给贾母行了一个大礼。

    这个举动,倒让之前面色有些淡淡的贾母,脸色好了不少,吩咐她起身后,让她跟贾惜春去了。

    待众人目送着乌仁哈沁离开后,贾母想了想,招手唤过贾环,对他道:“环哥儿,这个姑娘……不大合适住家里。

    倒不是我忘恩负义,嫌弃她的出身低。

    她既然对你有救命之恩,那么她的出身再低,我都不在意。

    我连她是鞑子都没在意,又怎么会在乎她的出身呢?

    只是,我总觉得,她的性子,不大合适……”

    此言一出,好些人都紧张起来,唯恐贾环摔脸子。

    她们大都知道,乌仁哈沁在贾环心中,是有分量的。

    而重情重义的贾环,绝不会让人欺了她去。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贾环居然点了点头,附和道:“老祖宗到底是老祖宗,见多识广,孙儿理解您的意思。

    百灵鸟在外面自由飞翔时,它的叫声是最动听的。

    养在笼子里,就失去了灵性。

    乌仁哈沁就是这般……”

    “那你准备……”

    贾母不解的看着贾环道。

    人都接回来了,不养在家里,还能养在哪儿?

    贾环笑道:“孙儿在城外不是开辟了一片几千亩大小的牧场么?

    正好,乌仁哈沁自幼在草原上长大,习惯了草原的味道。

    我就在城外牧场上,起一座宅子,让她住那里吧。

    她喜欢放牧就放牧,喜欢骑马就骑马。

    不束缚着她。

    当初若没有她,孙儿怕也难再回来……

    对了,等到天气凉快一点的时候,老祖宗和家里姊妹们也可以一起去牧场上骑骑马,散散心。

    虽然不能真个去塞外草原一见,可在牧场上,也能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

    “真真是胡说,哪有姑娘家骑马的?”

    贾母嗔怪道。

    不过既然贾环已经拿定了主意,她也不会再徒劳的去做恶人。

    而且,她也没什么其他的好法子……

    贾环呵呵笑道:“老祖宗,女孩子骑马,好多着呢。

    对气质很好,对身子骨也有好处。

    孙儿听说,在泰西之国,所有的贵族女子,自幼就要学习骑马,以培养她们的贵族气质,而且还能健身。

    当然,既然这种习俗在我大秦还不能被普遍接受,咱家里还是别太特立独行了。

    府上人多口杂,街外更不合适。

    可在咱们自家牧场里,家里的姊妹们学学骑马,也很有趣嘛!

    别的不说,老祖宗您瞧瞧杏儿。

    论相貌,她不及家里姊妹们许多。

    但论大方气质,却又难得的紧。

    您说呢?”

    “呸!就你歪理多!我不过随口说了口子,你就没完没了的排揎这么多!”

    贾母横了贾环一眼,嗔怪道:“既然你说的都有理,那你自去做吧。

    只是,若是伤到了你哪个姊妹,你仔细你的皮!”

    贾环吹牛道:“老祖宗说笑了,以孙儿的身手,既比马跑的快,还比马的力气大,绝不会有事。”

    贾母笑了笑,又道:“还有一件事,她既然进了咱们家门,成了你的屋里人,总不好老是再叫个鞑子名儿,乌仁哈沁乌仁哈沁的,怪拗口。

    对了,这乌仁哈沁,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贾环闻言,有些坏坏的笑了笑,道:“乌仁哈沁在蒙语里,就是鸳鸯的意思!嘿嘿嘿!”

    “呀!”

    正安安静静给贾母捶腿的鸳鸯,陡然听闻此言,小声惊呼出声,俏脸通红。

    不过,抬眼看向贾环的眼神里,却多少有些幽怨……

    贾环冲她挤了挤眼怪笑着,因此挨了贾母一巴掌,不庄重……

    “脸皮愈发厚了,没羞没臊的!”

    笑骂了句后,贾母想了想,道:“既然有了一个鸳鸯,就不好再叫鸳鸯了。

    我观她是个老实本分的,但骨子里却还是有股硬气,不然,当初也不会帮你挡狼。

    嗯……我看不如就叫杨梅吧。”

    贾环闻言笑道:“好,杨梅好!杨梅比红桃、绿叶、麻雀儿什么的好的多。

    对了,老祖宗,这杨梅,可有什么诗没有?孙儿也好在乌仁哈沁面前表一表文化,壮一壮颜面!”

    贾母闻言“呸”了声,啐道:“亏你还有脸子说头发是读书读白的,一点子见识也没有……宝玉,你给你三弟说说,都有哪些写杨梅的诗。”批完贾环,贾母转头,隔着一个女孩子,对贾宝玉说道。

    其实原本之前贾宝玉还挺活跃的,但在贾环进了荣庆堂后,便偃旗息鼓了。

    元神出窍,不知在神游何方……

    如今冷不丁的被点名,元神急速归窍,抬头又看见众人都注视着他,心里一慌,一时间哪里还想的出什么关于杨梅的诗。

    但他一直自忖,在诗文一道,对贾环有压倒性的碾压优势。

    此刻一时说不出,顿时又羞又愧,一张圆脸急的通红……

    “南朝梁代诗人江淹是将杨梅入诗的第一人,他诗名《杨梅颂》中云:‘宝跨荔枝,芳轶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

    唐代的李白有诗云:‘玉盘杨梅为君设,呈盐如花皎白雪。’

    宋之问亦有诗云:‘冬花釆卢桔,夏果摘杨梅。’

    前明吴宽有诗云:‘月果初熟,枝头鹤顶丹。’

    ……”

    就在贾宝玉臊的快要无地自容之际,他身旁一直静静坐着的薛宝琴,忽然开口,用清澈甜美的声音,替贾宝玉解了围。

    诸代诗人关于杨梅的诗句,信手拈来。

    ……

    ps:第二更在白天……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五十九章 不能小气

    薛宝琴很美,全身上下,感觉每一处都美。

    她的眼睛很清亮,肌肤很白皙。

    眉如黛,口若樱。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她的美,贾环能想到的,只有“精致”二字。

    而从她随手拈来的诗句来看,她还是一个极“腹有诗书”的女孩儿。

    因此,看起来,她很有华贵的气质。

    艳而不妖,清爽不俗。

    近乎完美。

    只是,看着她,想起前日“青隼”送来的消息,贾环心里却是微微一叹……

    在得知薛宝琴之父,生前将薛宝琴许配梅翰林之子后。

    贾环曾特意使人查了下梅家的,这梅翰林到底何许人也。

    一查之下,才发现,这梅家还真是了不得。

    国朝不过百年,梅家却已是出了三代翰林。

    乃名副其实的翰林世家。

    非进士不成翰林,除了一甲进士,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外,只有二甲前几名的进士,才有资格通过考试成为翰林庶吉士。

    因此,梅家是真正诗书传家的清贵之家。

    更让贾环留意的是,梅家与忠顺王一脉,较为亲厚……

    但梅家又与忠顺王一脉的大多官员有所不同,他家非常低调,而且,非常清廉。

    不过,清廉归清廉,梅家之人却绝不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

    细心观察后,贾环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

    那就是,梅家男子皆为“软饭王”……

    梅家男人的路数一致,就是走“入名教,研经义,考科举,成翰林,然后寻求入内阁”的路子。

    但历朝历代的翰林,都是有名的清水衙门,吃不起肉的穷翰林一抓一大把。

    在翰林院的生活,用一个字可以形容:熬!

    熬到下放州县为官,掌实权为止。

    大秦官场规矩,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想要入内阁,必须要有“基层”从政的经验。

    但不是每一个翰林都有机会下放州县,掌大权。

    而且就算下放了,若是执政期间不能出彩,最后又多半回到翰林院继续观政,继续熬……

    而想要在执政期间出彩,除非目光极为短浅之人,否则没有人敢去捞钱。

    所以,翰林官还是穷!

    但梅家不同,据“青隼”所报消息,梅家的日子过的,虽不奢华铺张,但很清贵,精致,从不委屈自己。

    然而梅家人又从不贪墨,也不从事商贾之事,更没有万顷良田。

    那么他们的财路从哪里来呢?

    贾环调查了一番后,竟发现,梅家人居然全是靠吃嫁入梅家媳妇的嫁妆度日……

    梅家三代翰林,诗书传家,如此清贵,自然有资格挑拣姻亲。

    而梅家为子弟挑选的姻亲,几乎均为家底清白、而家境殷实的人家。

    其中不乏巨贾,因此,陪嫁大都丰厚。

    丰厚到足以让梅家过上虽不大富大贵,但也很体面的清贵生活。

    贾环在一阵哭笑不得后,却又发现,这种搭配,似乎还挺和谐。

    男方考出一个清贵之名,基本上就可以保护家族的安宁,轻易不受人欺负。

    女方则负责出资养家,“相夫教子”。

    靠着这种“男耕女织”的搭配方式,梅家已经安稳的清贵了百年。

    当然,仅靠这一点还做不到百年清贵。

    梅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世家规,那就是绝轻易不招惹是非,沾染因果。

    这也是梅家能够传家百年而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梅家已经从鲁地归来半个月了,却依旧没有上门,找薛蝌商议薛宝琴的亲事,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

    悔亲之意,彰显无疑。

    前世在读红楼原著的时候,贾环曾经有过疑惑。

    曹公笔下,薛宝琴这等近乎完美的人,为何却进不了十二钗中。

    有许多人说,这是因为薛宝琴不是薄命司中人,日后她嫁给梅家后,会过的富足幸福。

    这显然与红楼“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整体格调是不符的。

    而且,还有一个更直观的原因。

    曹公笔下,爱用谐音。

    比如:秦钟的谐音就是“情种”,元、迎、探、惜四春谐音为“原应叹息”,被薛蟠打死的冯渊的谐音是“逢冤”,秦可卿的谐音是“情可轻”,甄士隐的岳父封肃的谐音是“风俗”,贾政的食客詹光、单聘仁的谐音是“沾光”和“善骗人”,甄英莲的谐音是“真应怜”等等。

    而梅家的谐音,便是“没家”。

    由此可知,薛宝琴日后的命运如何……

    “环哥儿?”

    一道明显含有薄怒的声音,将贾环惊醒。

    贾环回过神,就见贾母有些动真怒的看着他,眼神里满是不满之意。

    哪有这样直直盯着人家姑娘看的,太不尊重了,也失了自重。

    而薛宝琴的面上显然有了羞愤之意。

    其她人的脸色,自然也都好不到哪去……

    贾环连忙解释道:“不是……老祖宗,孙儿刚想到一件事,所以出神了。”

    “什么事?说不清楚今天你仔细了!”

    贾母怒气未消道。

    贾环想了想,还是决定直接说出来。

    长痛不如短痛,他也不想做“幕后黑手”,亦或是“无名英雄”。

    贾环转头对软榻左下首边坐着的薛姨妈道:“姨妈,梅家还没有派人来么?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回京半个多月了……”

    此言一出,满堂色变。

    薛姨妈的脸更是一瞬间难看到了极点!

    倒是薛宝琴的脸色,先是苍白了下,抬头看了眼贾环,随即又恢复了正常,垂下头去……

    薛姨妈气的眼泪都快下来了,她对贾环咬牙道:“何曾见过半个梅家人来?环哥儿,梅家人不是在鲁地做官吗?”

    贾环点点头道:“已经回来了,梅家家主梅诚在山东巡抚的位置上,政绩出色,这次回来,很可能是要入阁了……”

    “原来,原来是要飞黄腾达了,怪不得,怪不得……”

    薛姨妈闻言后,面色又是一白,气得身子都有些发颤了。

    奇耻大辱啊!

    贾母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她在意的是,薛家如今寄居在贾家。

    梅家这般行为,岂不是也在打贾家的脸?

    贾环却呵呵一笑,对贾母和薛姨妈道:“其实,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话怎么说?”

    薛姨妈闻言,用帕子拭去眼角的泪水后,忙问道。

    其她人也都看向贾环。

    贾环简而言之:“梅家是忠顺王那边的人。”

    贾母和薛姨妈闻言,顿时噤声,面面相觑……

    自从贾家重返朝堂后,尤其是贾环又折腾的那么厉害,贾母和薛姨妈就多少开始打听一些朝堂之事。

    自然不会陌生,忠顺王这三个字的意义。

    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贾家的死敌!

    薛姨妈一时间,为难的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

    其实,她刚才那番做派,除了表达愤慨外,还想……让贾环帮她做主,给梅家施压,让他们承认当初的婚约。

    可现在这样一来,却是不成了。

    薛姨妈是彻底没了主意,只能巴巴的看着贾环。

    贾环对薛姨妈笑道:“姨妈,这要看你们自己的意思。

    你们若还想成就这番亲事,梅家别说是还没入阁,他就是成了首辅阁老,也得认下这门亲。

    若是不愿再认,那也没关系。

    天下也不只有梅家一个好人家,何况,他家如今看似鲜花着锦,实则未来堪忧。

    与忠顺王交好,早已埋下祸根。

    待日后,少不得一番清算。

    呵呵……”

    薛姨妈闻言更是唬了一跳,焦急道:“那可如何是好?若是这般,琴儿怎还能嫁过去?”

    “不嫁过去更好,呃……”

    有些小兴奋的贾宝玉忽然脱口而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