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醉迷红楼 >

第950部分

醉迷红楼-第950部分

小说: 醉迷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还要将曾经作恶所得的银财家产,还给苦主!

    李员外求死之心,实在出乎本侯预料,因此没能防备住。

    否则,他过往家财和酒楼田庄,都可还与他。

    李员外之死,乃本侯之过,待事罢,本侯会向陛下请罪责罚。

    其他人,却万万不可再轻生。

    本侯读书不多,却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道理。

    虽然因恶人之过,让汝等受过太多伤害委屈。

    但从今日起,陛下已得知尔等苦难,就再不会让你们继续苦难下去。

    曾经属于你们的家业,会全部还给你们。

    甚至,还会视情况,加以补偿。

    因此,本侯请你们要坚强起来,日后,你们不仅要为你们自己活,还要为逝去的亲人而活。

    对于恶人最好的惩罚,不只是杀死他们,而是他们曾经欺负的人,以后会活的更好!

    大家说,对不对?”

    “对!你们要活下去,你们要活的更好!”

    “陛下当真圣天子啊!”

    “仁君啊!日后谁再说陛下是刻薄寡恩的暴君,老子非啐他一脸,骂他祖宗!”

    “果然传言不可信啊!”

    “不是传言不可信,要看谁传的?那些读书人……嘿,瞧瞧黄理,瞧瞧海闻吧,那都是读书人里德高望重的大家哩!”

    “老子攮他娘亲个板板!什么德高望重?不过是一群披着人皮的畜生!”

    看到这一幕,贾环嘴角轻轻弯起。

    一直忙到快落日了,才终于听完了苦主们的诉苦,那些罪大恶极的钱庄老板,和他们手下的打手头子,也全部被杀了头。

    围观百姓们的嗓子都快喊哑了,却无一人退场回家。

    这等盛世,千百年来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过,岂能错过?

    贾环也没疏散人群,而是看向那群站了一天,面色也僵硬了一天的太学和国子监书生,道:“你们之前闹的凶,还要去朱雀门前敲登闻鼓喊冤。

    本侯现在给你们机会,有问题的,只管提。

    本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绝不回避。”

    太学和国子监的士子们,一个个面色难看。

    他们能感受到,周围数万,甚至十数万百姓对他们的指指点点,目光中的不屑甚至是厌恶。

    因为方才被杀的十数钱庄东家,大多是文官。

    而且,还是文官中颇有盛名的官员。

    人群中的青隼“托儿”早将其中关系广而告之了。

    连在读书人中德高望重的人都是这样的恶人,那其他读书人呢?

    所以,民众们再看头戴璞巾,身着儒衫的读书士子时的眼神,满是猜疑、提防和厌恶。

    这是……前所未有过的。

    读书人,从来都是最受尊敬的一类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千百年来不破的至理。

    直到今日……

    而太学和国子监的士子,并不是寻常书生,而是可以直接参加举人乡试。

    也就是说,他们自动就有秀才功名。

    何等清贵。

    今日,竟被一群草民指点厌弃!

    一时间,他们心里也满是愤怒,不平,以及……畏惧。

    他们不知道,当百姓不再尊敬他们时,他们又算什么?

    所以,此事不能就此认输!

    否则……

    大道之根基,都要动摇。

    念及此,太学队伍之首的一年轻士子,理了理儒衫后,一步站出,对贾环行一礼,大声道:“敢问宁侯,昨日宁侯所行,可有法理可依?”

    贾环冷笑一声,道:“并无。”

    那士子闻言,眼睛一亮,道:“那岂不是说,宁侯所行,乃肆意妄为,践踏国法?”

    贾环哈哈一笑,大声道:“那些苦主百姓,最初便是依法理而行,你怎么不问问他们,为何行而无果?”

    士子摇头道:“想必是有什么原因牵绊住了,但,这却不是宁侯践踏国法规矩的理由。国法至圣,乃民之根基。

    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宁侯焉敢践踏律法?”

    贾环冷笑一声,道:“这才是混帐话!

    国法,是为天下公平公正而设。

    当百姓依法理而行,却不得伸张冤屈,不能求得正义时,这国法,就不算国法!

    只能算是一些人,倚之作威作福,摆弄百姓的玩意儿。

    有何神圣可言?

    况且,连陛下都爱民如子,视百姓之事为国之头等大事。

    可那些官员,却因为黄理等人为儒教大家,根出同源,生出偏袒庇佑之心,枉顾百姓罹难。

    这等官员,自身便在犯法,有何资格再执法?

    你问问天下百姓,可愿等那些官员幡然悔悟,再来为民做主?”

    “不愿!!”

    “不愿!!”

    “天子圣明,宁侯公正!都是那些坏了心的读书人,惯喜欢作威作福,欺压我等百姓良民!”

    “哪来的混帐东西,还想让我们去受恶人的欺负?”

    “对,那些恶人欺负我等时,怎不见你们出来主持公道。我看,你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呸!狗东西!”

    贾环哈哈一笑,看着被万人斥骂的面如死灰的士子,道:“你们若当真心怀正义,愿意为民出头,自然是好的。

    可你们扪心自问,你们是真的心怀正义,要为民出头,还是因为看到你们儒教大家黄理被抓,怕失了你们儒教的颜面,才拼命想出头的?

    你们读书时尚且如此,日后做了官,又怎肯一心为民做主?

    本侯送你们一句诗,望你们好自为之: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噗!”

    “哈哈哈哈!”

    “宁侯大才,端的好诗啊!”

    百姓都有一颗大心脏,方才义愤填膺,这会儿子却又哈哈大笑着调侃起贾环来。

    贾环谦虚的朝四面拱拱手,笑道:“诸位父老乡亲抬爱,论才华,小子其实比李太白还差一根小拇指头的!喏,一丢丢!”

    “噫……”

    十数万人的鄙夷声,差点把贾环冲一跟头。

    见贾环气急败坏的想找人比划,百姓愈发大笑,也真心喜欢上这个为民做主,且没有架子的侯爷。

    如过节一般一阵热闹后,贾环拱手道:“若无其他事,诸位都中的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们,咱就各回各家去吧!

    本侯还要回宫给陛下交差,他老人家最关心的就是百姓事,如今怕是等急了。”

    周围百姓一听,又是一阵歌功颂德,可就是他娘的不散场。

    贾环见之郁闷,还想再说两句,就见一身着员外服的中老年男子上前数步,行了一礼后,高声问道:“宁侯,您奉陛下旨意除奸杀恶,小民等无不心存佩服和敬意。

    唯愿吾皇万岁,宁侯亦公候万代!

    只是,小民有一事想求宁侯解惑。”

    贾环听此人声音中竟也蕴着内劲,声传四方,显然武道不俗,便眉尖轻挑,看向董明月。

    董明月悄悄摇头,暗自戒备。

    贾环却愈发有趣,道:“不知老丈所问何事?”

    那员外大声道:“小民姓李,贱名一个钟字,乃江南商贾。因一年到头来总要往返于都中做生意,携带大量银两不便,便将银子存于大龙钱庄。

    昨夜,宁侯将大龙钱庄抄家关门后,小民手中的大龙银票,便成了一张废纸。

    小民敢问宁侯,小民手中的银票,该如何处置?

    还能否换回些许银两?

    哪怕不能全换回,只要五成,就是三成也行啊!

    小民不是为了自己,只是数目太大,若是寻不回,小民一族就要彻底败亡。

    还请宁侯明鉴!”

    李钟说罢,人群中又挤出一些身着员外服气色难看的商贾,纷纷跪地诉苦求情,又眼巴巴的看着贾环。

    贾环想了想,大声笑道:“你们真是想多了……”

    下方商贾闻言,登时色变,面色惨然灰败者,甚至大哭者都有。

    就听贾环继续道:“本侯知道,有黑了心的王八蛋四处造谣,说陛下和本侯之所以抄了都中所有的钱庄,是因为朝廷缺银子,所以搜刮民财。

    这种混帐谣言,居然也有人信!

    本侯当着天下万民的面,给予诸位担保,你们手中的银票,一成折扣都不会打,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两个月后,可以去大秦银行,凭银票兑换银两。

    如果兑换不到,诸位也可操办一场批斗大会,请万民做主,来批斗我贾环!”

    原本都心中惨淡,放弃希望的商贾闻言,激动的差点没跳起来。

    倒是李钟,有些将信将疑道:“为何要等两个月后?”

    贾环坦然道:“手中持有银票的人很多,不止都中有,大秦五湖四海皆有,要等他们来后,一并办理,否则,事情太过拖沓繁杂。也请诸位转过手中持有钱庄银票的人,两个月后,到大秦银行兑换银子,为期亦是两个月,过期请恕不候。”

    “好说好说!”

    绝境逢生后,一些商贾哪里还会拒绝,尽管他们连大秦银行在哪都不知道,却不妨他们先答应下来。

    他们也不信,贾环会当着那么多百姓的面说谎。

    唯有那李钟却仍旧苦笑,道:“宁侯不知,小民此次带了大笔银两进京,存于大龙钱庄,就是为了参与十天后,宁侯举办的玻璃方子拍卖会。

    如今银子被套住,银票却要到两月后才……”

    贾环一扬手,道:“本侯也认银票,一样交易!”

    李钟闻言,眼睛一亮,一躬到底,大声道:“宁侯高义!”

    这时,还有些不信贾环之言,但不敢多言,原本也没准备参与玻璃方子拍卖的商贾们,齐齐围住了李钟。

    而贾环,笑的愈发高兴。

    东风已来,大事成矣。

    ……

    ps:三更毕!求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盟友

    等一群商贾们再三拜谢离去后,太学和国子监的士子书生们,也在“突然”出现的祭酒的呵斥下,回学舍去了。

    天色愈暗,人群还不散,贾环就命五城兵马司的士卒,敲响了净街鼓,又暂时熄灭了火把。

    吃瓜观众们虽然不满,可到底没了光,净街鼓响,也不敢再迟留太久,便渐渐散了。

    “呼……”

    等百姓们散去后,贾环才松了口气。

    面色有些复杂……

    其实他也不知道,将这种方式提前二百年运作出来,究竟是好是坏。

    这世上永远不乏精明之人,若是将这套学了去……

    那日后天下就热闹了。

    “大哥,寻家好点的客栈,让这些苦主好生休息一宿。

    之前不是都记录清楚他们之前的家业了吗?

    明日从抄没的产业里挑出来,都还给他们。

    如果已经被出手,就让那些买的人还回来。

    谁有意见,就让他们来找我。”

    贾环看见那些苦主,在人群散后,又开始惶恐不安。

    尤其是那百来个从平康坊救出的女子,她们都是被钱庄卖进青楼的。

    买她们的青楼,自然已经被抄家封闭了。

    她们连最后的容身之处都没了。

    此刻真真如浮萍般,望着夜幕,不知天下何处是她们立足之处。

    听贾环吩咐后,韩大领命,带着人护着这些人往附近的客栈走去。

    苦主们听到韩大转述贾环的安排后,又是一阵叩首做福。

    贾环挥了挥手作别后,就准备和董明月一行人回家。

    两人刚上马,说笑着往前走,却不想,从一旁不知何处里,冒出一个宦官拦路……

    “宁侯,陛下有旨,请宁侯入宫觐见。”

    “唹……”

    险险勒住马后,贾环皱眉看向那宦官,道:“你他娘的哪位?瞎了眼了?”

    一旁董明月也握住腰间宝剑,目光凛冽的看着来人……

    那太监一瞬间压力山大,额头冷汗渗出,眼神乱转,忙请罪道:“宁侯勿怪,实在是奴婢领命太急,唯恐宁侯已经回府了。紧赶慢赶,好歹才赶到,见宁侯就要离去,着急之下,才冒犯了宁侯……

    哦对了,奴婢是坤宁宫夏存义,干爹为六宫都总太监夏守忠。”

    贾环闻言,冷哼了声,打量了这个年纪不大的太监一眼,道:“老夏的义子?

    怎没见你把他身上的沉稳学到半点?

    刚本侯收马不及,踩踏住你,算本侯的,还是算你的?”

    夏存义闻言,懦懦不敢言,眼神闪烁。

    他怕说算他的,贾环直接抬起马蹄朝他踩来……

    贾环嗤笑一声,懒得理会他心里在想什么,转头对董明月道:“明月,你先和岳父回去吧。宫里不知又出了什么破事,烦人的紧。”

    董明月虽然也不喜,却极懂规矩,点点头后,与董千海折返回宁国府。

    待目送董明月和脸色不善的董千海离去后,贾环又瞥了眼满脸堆笑的夏存义,没有搭理,此人心术不正。

    在十数位宁国亲兵的护卫下,贾环往皇城方向打马疾驰而去。

    身后,夏存义脸色登时难看的扭曲起来,面容狰狞……

    原是因为听说贾环出手最是大方,寻日里往贾府传旨的小黄门儿,动辄就有数十上百两的赏赐,若传的是“喜信儿”,兴许更多些。

    前儿给宁国府送去两套一品侯夫人诰命大妆的两个黄门儿,一人竟得了五百两的红封,差点没让人羡红了眼。

    今儿听说贾环又办成了件大事,立了大功,连陛下都要设家宴款待。

    夏存义仗着是夏守忠义子的便宜,才将这美差抢到手,却不想,竟是这样的结果。

    真真是岂有此理!

    他一双三角眼眯成缝,看向贾环一行人的眼神,满是怨毒之色。

    不急,总有报今日耻辱之时!

    ……

    “哟!宁侯来了!”

    大明宫,紫宸书房殿门处,苏培盛似正往外出去,见贾环走上台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