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625部分

甲午崛起-第625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萌总裁动怒了,“杀!只有杀!”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惊讶的看着萌总裁,李泰熙则满含泪水。

    宣传的作用,到底赶不上杀戮,萌总裁是这样认为的,“不杀人,光宣传没用!等到每个人都理解的时候,还是几年后!”

    1877年的朝鲜,当萌总裁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华国在朝鲜的体制所推行的国内外政策到处碰壁的时候,东北亚的国际关系结构和各国力量对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朝鲜的近邻,日本列岛成功地爆发了一场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倒幕维新运动。

    日本倒幕派武土利用人民力量推翻了德川幕府所代表的封建领主统治,建立了自由派地主和商业资本家的联合专政——明治政权。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由于日本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国内原因和资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国内条件的限利,加之国际上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的激化,所以,日本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带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

    日本巧妙地利用了英俄、美俄、美英法之间在东方的矛盾和斗争,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在美、英支持下,走上了征服和掠夺在地理上邻近自己的,封建中国和朝鲜的道路。

    朝鲜与日本有着悠久的邦交关系,自日本德川幕府建立以来,两百多年间两国一直和睦为邻,友好往来。

    以1609年李朝政府与日本缔结《乙酉约条》为,两国恢复了因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遭到破坏的交邻关系。

    这项条约允许日本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使臣往来和派遣“岁遣船”。

    在东莱府的草梁,有朝鲜政府修建的倭馆(又称和馆),供日本常驻事务宫、商人居住和堆集货物,中央政府派驻釜山的倭馆训导,负责具体管理与日本的交往通商事务。

    地方政府对倭馆免费供应薪炭,并开市供应菜蔬。

    倭馆每月开市六次与朝鲜人交易。

    日本商人主要以铜等贵金属交换朝鲜的米、棉和各种皮货。

    根据约条的规定和惯例,日本暮府同朝鲜政府的外交联系,是通过对州藩主实现的。

    对州藩主除掌管与朝鲜的聘问往来、代表幕府向朝鲜派出参判使外,自身还经常派家臣出使东莱府。

    出访朝鲜的日本使臣所持国书有一定格式,并加盖朝鲜方面铸发的铜印,即所谓“图书”。

    “王政复古”后,1868年3月23日,日本新政府宣布承认对州藩主世袭的代表国家与朝鲜外交的特权,并授与该藩藩主宗义达外国事务局辅的职衔。

    宗义达奉命向朝鲜通告:日本时势一变,政权归一皇室,更张纲纪,大修邻好。

    所谓“大修邻好”,只不过是日本政府推行“征韩外交”的口实。

    既然朝日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邻通信关系,自然不存在“大修邻好”的急切需要。

    日本明治政府企图改变两国交往的惯例,夺取外交主动权,并设置陷阱,借大修邻好之机变更外交公文格式,用“天皇”的称谓降低朝鲜国王的地位,以造成朝鲜屈从日本的既成事实。

    明治元年12月,由对州藩主宗义达委任的“大修”大差使等人一行抵达草梁使馆,向朝鲜倭学训导递交国书。

    文中多处使用“皇”、“勅”之类的文字,并加盖日本国新铸的印章。

    虽然大院君政府礼貌地接待了日本来使,并派员参加倭馆举行的“下船宴”,但断然拒绝了日本的国书。

    此时的日本国内,明治政府的实力派人物不仅己在鼓噪“征韩论”,而且还就“征韩”的具体步骤进行策划,并把侵略朝鲜与日本的基本国策联系了起来。

    为策划“征韩”,是年日本天皇曾命木户孝允出使中国和朝鲜。

    后因木户所在藩山口倒幕主力“奇兵队”解散引起农民不满和动乱,未能成行。

    不过,为木户出使所作的有关朝鲜政策的准备,继续照常进行。

    这时,日本外务省曾专门派外务权大录佐田白茅等外交官,假借对州藩吏之名去釜山活动。

    萌总裁现在行使的策略,就是当初日本人的策略。

    而且,华国的条件更加便利,因为朝鲜现在就是华国的一个行省了。

    萌总裁看着乱七八糟的朝鲜局势,就像是对待一间新房间,他无法忍受杂物,但是怎么处理这些杂物?

    都烧掉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0174 软禁】

    自然不能全部乱烧,乱杀,那成了什么人?萌总裁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这种纷乱的局面,真的让萌总裁非常恼火。

    他觉得,自己的耐心快要耗光了!

    日本外务省根据佐田白茅等人提出的报告和建议,拟定了《对朝鲜政策三条》,内称:“虽有借朝鲜拒收国书之无礼挑起战端的主张,但我国尚未派遣敕使,原本是由甘于屈辱谬例的对州藩代为转达的,难以立刻构成开战”的理由。

    因此,必须:变对方拒收国书为良机,暂时断绝于朝鲜的往来,待对州的谬例自然消失,我国国力一经充实,断然着手;派木户孝允从三位为正使,宗氏为副使,率军舰两艘前往朝鲜,责其摈斥我照会王政一新之罪,并交涉开港开市,签订往来自由的条约,如若朝鲜不从,即断然讨伐;与清政府订约,一经清日平等,朝鲜自然退居下位。

    然后,途经朝鲜王城,迫使朝鲜接受不平等条约。

    明治政府所要追求的政策目标是,既要利用朝鲜要求日本修改国书文字的时机,单方面中断与对方的传统联系,又要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通过与中国定约,使日本处于与中国比肩同等的地位,造成即使出现与朝鲜“议论和战局面”,也因中日已建立“通信”关系,中国不能像壬辰战争,明朝军队援助朝鲜那样容易行事。

    外务省的《三条》,实际上先后被明治政府采纳。

    同一时期,日本右大臣岩仓在其《朝鲜论稿》中,着重强调朝鲜的战略地位,阐述“征韩”与日本大陆政策的关系,指出:“然朝鲜之事,仍北连满洲,西接鞑清之地。若绥服之,实乃皇国保全之基础,将来万国经略进取之基本”;主张对朝鲜“宽猛恩威并施”,避“大战”而使其“屈服”。

    日本为使取得与中国同等的国际地位以压制朝鲜,派议约专使与中国全权大臣李鸿章在汉城谈判。

    中日两国政府签订的《修好条规》和《通商章检海关税则》是一种类似互助、平等的条约,这对推行日本的朝鲜政策来说,已经达到目的。

    在国内,明治政府发出“废藩置县”的命令,彻底消除了诸侯的封建领地及领主权力,名副其实地使日本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日本兵部省改建为陆军省和海军省,颁布征兵令,着手建立近代化的常备军。

    这样,明治新政府已基本上奠定了统治日本列岛的基础。

    在他们看来,除所谓中国清政府与朝鲜的“宗属”关系的现状尚待清政府澄清外,似乎已大体完成了“征韩”的准备,所余的就是制造“断然讨伐”的口实了。

    日本政府收回了对州藩代理中央政府办理朝鲜外交的特权,外务省派森山茂抵达草梁倭馆,并连续制造事件,肆意挑衅。

    同年5月,居然在倭馆拘留朝鲜差备官;5月下旬,连同倭馆差使在内的54名日本人犯起禁界,闯进东莱府,制造了持续十数日的“拦出”事件。

    日本陆军甚至派遣间谍,着白色林衣,戴韩帽,从釜山行至东莱,打探朝鲜局势。

    接着,日本政府根据太政官的命令,于10月,一方面单方中止了两国间的传统贸易关系,废了岁遣船,另一方面公然宣布对进出朝鲜的货物一律免税,公开鼓励对朝鲜进行走私贸易,想用商品这尊大炮轰开紧闭的朝鲜大门。

    对于日本的挑衅和军事威胁,萌总裁采取强硬态度,更不承认花房义质的身份,明确表示,倭使乘军舰而来,不能予以理会。

    于是,花房无可奈树,滞留数月后,只好无功而归。

    日本商人的走私活动更趋猖獗,众多无照商船频繁出入于釜山港,甚至连东京的政商三井组也在釜山进行大宗走私贸易。

    华国政府对日本的强盗行径针锋相对。

    同年5月,朝鲜军队开始在使馆附近海岸巡逻,取缔不法行为,撤供撤市。

    5月末,日本政府举行间议讨论对东莱府撤市停供的对策。太政人臣三条认为这是对日本的“凌虐”,有损日本国威,也事关国耻,力主出兵讨韩。

    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当时并未出兵。

    至是年夏秋之交,看守内阁已倾向征韩时机成熟。

    陆军大将、参议、近卫都督西乡隆盛致函太政大臣,信中说:“维新以来,阁下着手于朝鲜之事,已五六年于兹……今彼至于骄夸侮慢,尽变其始,此而日事因循,不加裁制,有蒙天下之嘲笑者乎。……苟断然差遣使节,则彼之曲,自可分明”。

    西乡主张先行“差遣使节”抵达朝鲜,假定日本使节遭到蔑视和加害,即可在国内煽动起征韩舆论,做到侵略朝鲜师出有名。

    所以,他决意充任使节,牺牲一身,以肇战端。

    8月,日本看守政府已决定派西乡为“遣韩大使”,并得到天皇认可。

    但因以右大臣岩仓为首的外访使节团尚未回国,决心暂不宣告。

    等到岩仓一行回到东京之后,内阁连续会议,“内治派”认为征韩为时尚早,“征韩派”执意征讨朝鲜。两派相持不下,意见不得统一。在两派政治斗争之中,“征韩派”中计,被天皇赶出政府,是为日本历史上的“十月政变”。

    但是日本征韩的决心并未改变。

    “内治派”反对立刻征韩,主要怕士民生变、外债起无偿还之术、维新之前效将废、金货外流、鹬蚌相持俄必渔利、国权无以收复、英国乘机干涉等等。

    “内治派”对待朝鲜的态度是:应该用兵征讨,但是应先顾及到国内的环境,事情要分清先后缓急。

    在日本国力未进于文明,治效未趋于富强之前,不可举兵,要先安抚人民,积蓄力量,然后“徐徐以谋二国(中国、朝鲜)”。

    “征韩论”在日本密云不雨,当时复杂的国际背景也都将日本推向了“征韩”的前线。

    欧美各国在东亚扩张有两大忧虑,一是担心中国、朝鲜和日本实现三国联合对抗西方侵略;二是对朝鲜的锁国政策束手无策。

    因此,它们竭力离间三国之间的关系,诱使日本作它们侵略朝鲜的工具。怂恿日本侵略朝鲜最卖力的是美国。

    “辛末洋扰”后,美国国务卿菲什就打算唆使和利用日本的侵略势力来推进美国的远东政策。

    他在给美驻日公使德隆的训示中说:“为了影响日本政府与中国交往的进程,引导日本尽可能地与中国的排外政策相脱离,使其采取与列强自由贸易、交往的进步政策是可取的”。

    前美国驻厦门领事退役将军李仙得,经德隆推荐,受聘为日本外务省顾问。

    他的主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政府。

    李仙得的方针是,日本应取朝鲜以制辽东,占台湾以制中国,如此便环中国而成半圆形,借以抵制俄国压迫远东之势。

    英国也挑动日本“征韩”。

    英国的一份杂志就刊载了一封伪造的华国政府致日本国政府的国书,其中说:“贵国视西洋夷狄乃伟大民族,吾朝鲜虽属小国,但敢致函贵国称西洋夷狄为禽兽也……吾人期望贵国联合诸夷向我国派遣海防大军。……贵国之谢罪,全无裨益。唯一的选择就是血战一场——牺牲日本全部武士,迫使贵国屈服”。企图利用这份伪造的文书挑拨朝日关系。

    闵妃一派,巧妙地利用这一时机,大肆渲染人们对华国“斥倭”政策产生的疑虑,动员各种舆论,向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发动全面进攻。

    萌总裁本来是想留着闵慈瑾和原来的朝鲜王李熙,以减少对抗情绪的。

    毕竟,如果采用强硬政策,朝鲜问题一时半会更加没有办法解决。

    强硬的杀掉闵慈瑾和李熙,会招致所有朝鲜原住民更加彻底的反抗。

    但是现在看来不行了,萌总裁将杀闵慈瑾和李熙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

    “总裁,不能杀闵慈瑾和李熙。”本来就对萌总裁的强硬政策忧心忡忡的李泰熙向萌总裁建议道:“如果他们死了,原朝鲜的老百姓就彻底对华国失去信心了。”

    “我比谁都懂得其中的厉害关系,但是宣传的效果太微弱,日本人现在又急于摆平国内局势,一旦日本人稳定了国内局势,将很麻烦。”萌总裁有点无法做到心平气和,也苦恼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道:“总裁,是不是能先软禁?”

    李泰熙点头道:“公主的办法好,是可以考虑先软禁,直接杀了的话,大家心里接受不了,软禁之后,再杀一批亲向闵慈瑾的官员,事态应该能够得到平息。”

    萌总裁见两个人都这样说,“好吧,抓起来,关到丹州去,让大家都看得见。”

    “可以,丹州比较适合,抓人比杀人,其实更让反抗的人害怕,真的一直杀,大家反而不怕了。”李泰熙赞成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0175 打釜山】

    “给我准备一下,我要亲自到釜山一带去检查剿匪执行的情况。”萌总裁气呼呼道。

    对于战无不胜的华军第一野战师在朝鲜的剿匪进程,萌总裁是不满意的。

    这一天的天气晴朗,快到夏天了,这边的海洋季气候加上北方的冷空气,仍然不觉得热,只是太阳有点大。

    不过,不热是因为萌总裁坐在马车内。

    马车还是舒服的。

    外面的步兵们就没有这么舒服了,阳光猛烈的炙烤着大地,整个釜山地区的气温达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