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807部分

甲午崛起-第807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德意志国家原型——神圣罗马帝国来看,神罗法统上的起源来自于查理曼帝国,而查理曼帝国则起源于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起源则追溯会被认为是统治已知文明世界(至少从地中海文明的角度看)的罗马帝国。

    神罗作为一个政治存在却没有构成真正强大的政治体制,第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罗马圣座(天主教会)的反对。帝国并没有名副其实,松散的选帝侯制度和林林总总的自由城市都让皇帝难以取得实权和组织军队,而西方从一个小小的法兰西岛(巴黎附近地区)崛起的法兰西王国则渐渐攫取了一个民族,并慢慢确立了后世的六边形国境(后世称为法德争执的重要原因的洛林…阿尔萨斯就是在这个六边形的最东边,与神圣罗马帝国重合的部分)。

    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的兴起也远比英法等要晚,真正的全民民族主义的兴起还是要到拿破仑帝国的占领,一方面统一的、虽然是拿破仑帝国的傀儡的莱茵邦联使得德意志各国第一次在“神圣罗马帝国”以外的一个政治名义下生存,为日后的德语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一次尝试;另一方面,歌德等启蒙专制时代的伟大文人也为宫廷中(特别是普鲁士)政治家们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做好了前提。

    最后在历史条件较为成熟的19世纪,德意志最强大的两个诸侯终于可以做出较量了,而普鲁士和奥地利其实最后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也是有原因的——奥地利长期以来成为欧洲基督教文明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略扩张的屏障,对喀尔巴阡山到亚得里亚海的东南欧各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感情。其选择的是一个“维也纳多民族帝国”的事业,而非一个“德意志单一民族帝国”的事业,而普鲁士选择后者为自己天命所归则是理所应当的。

    为什么是普鲁士统一了德国,而不是其他公国统一德国、

    萌总裁认为中世纪的德国没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在近代因为宗教纷争而内部分裂,而实力强大的德意志领头邦国都注重在德意志以外扩张;所以德国有可能统一的年代,便只有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民族主义兴起的19世纪,所以19世纪的德意志强邦中为什么是普鲁士来统一。

    德意志主流信仰是新教,而新教诸邦中最强大的是普鲁士。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统一德国的关键在于整合北德意志。

    一旦北德意志成了一块,强大的经济潜力发挥出来以后,无论是奥地利还是法国要阻止北德意志统一南德意志都很难了。

    普鲁士的地缘条件非常有利,位于东北德意志地区,离法国远所以没有因此过多被法国限制扩张,也没在拿破仑战争中被肢解,整合北德非常方便,在波兰附近有机会参与瓜分波兰壮大实力,也容易获得出海口,即使没有普鲁士,也会有某个强大东北德的新教邦国出来当领头羊整合北德,只要北德意志的主流信仰还是新教,只要能统一北德,最后德国还是会统一,只是可能晚一点罢了。

    就当时欧洲的整体环境而言,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威胁到德国统一的欧洲大国存在,换了拿破仑一世当法皇的时候,试试德国统一看,来一百个俾斯麦也没用。

    华皇认为俾斯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合纵连横上,使得德国的统一基本上没有受的别国的影响。

    英、法、俄这三个当时欧洲的主要国家,都没有阻止德国人的统一。

    德国虽然和法国打了一场普法战争,但拿破仑三世毕竟和他的叔叔老拿破仑差的太远,同时法国以及法军落后的参谋和动员体制也远不是日渐成熟起来的普鲁士军官团和参谋部体制的对手。

    普法战争的影响,不光是造就了一个统一的德国,由此带来的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民族仇恨的延续,一直要用两次世界大战的鲜血才浇醒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家,合作永远比战争来的好,当然,这也就是在西方的思维体系里面才能实现。

    不过,这种思想,华皇认为西方人比东方人先进,要是换做东方,两个超级大国相邻,很难合作。

    华皇觉得俾斯麦只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强人,俾斯麦非常好的理解了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一永恒不变得定律,铁血宰相的叫法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不然也无法解释为何在一战中德国拥有那么强大的战争实力,但是却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德国的统一,应该是俾斯麦的政治能力,加上德国的运气的完美组合,两者缺一不可。

    德国在第二帝国建立之后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一个联邦制的帝国。

    1871年之后,德国内部仍然存在普鲁士王国、巴伐利亚王国、萨克森王国等等王国、大公国、公国、侯国、自由市等等大小不一的政治实体。

    巴伐利亚王国保留了独立的军事管理、邮政、电报和铁路系统,巴伐利亚王国的国旗一直能够和德意志帝国国旗并排悬挂。

    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连正式的帝国政府都没有。

    俾斯麦的身份是帝国首相,他身旁没有对议会负责的阁僚,只有在他手下工作、对他本人负责的私人秘书。

    从政府机构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华国已经到达了二十一世纪的水平,而德国仍然停留在19世纪,双方差了一个多世纪。

    从华粹党的角度来看,华国更是远胜过这个时代,整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政党,因为华粹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有明确的模板和理念,华皇已经为华国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勾画出明确的蓝图,这是这个世界的任何政治家都做不到的。

    别人都只是在摸索,而华皇是尽快的将蓝图变成现实。

    华国特色的体制,别说在19世纪,在21世纪也是无敌的。仅仅因为到了20世纪中期,全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边界已经稳定,各大势力达到了平衡的地步,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们普遍被削弱了一轮,都期待和平发展。

    现在华皇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因为整个世界的列强们都在疯狂的发展当中,即便如此,华国的发展速度依然能够超过所有列强好几倍,大家都正在磨刀霍霍的同时,华皇实际上已经拔刀在手了,只是这把刀还不够大,不够锋利,华皇在战意上,在战争的决心上,在战争的想法上,绝对走在所有列强国家统治阶级的前头。

    著名的德军总参谋部的正式名称是普鲁士总参谋部,巴伐利亚等国都有自己的军事机构,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独立。

    德意志第二帝国跟汉语语境的“大一统”存在天壤之别。

    也正是认识到这些,华皇才愿意加强同德国的合作,而不是敌对,实际上,华皇在内心是将德国摆在比英法美,更加危险的位置的。

    唯一让华皇担心的是近代历史的巨无霸‘俾斯麦’先生,对华国的崛起到底会是什么态度?

    萌总裁和洁格格聊了一会就睡着了。

    洁格格帮华皇盖好毛毯,躺在了陛下的身边。

    就这样,华皇在火车上整整度过了两天。

    “陛下,柏林到了。”王占奎过来通知华皇。

    萌总裁急忙看窗外,火车站还有一段路,但已经到处是举着黑红两色五角星旗来迎接的人群了,有德国人,也有华国在柏林的留学生,各一半的样子。

    华国在柏林的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万,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347 华侨和留学生们盛大欢迎】

    华国的留学生当然是自发前来的,华皇到德国访问,这是大事,在华皇抵达的前两天,已经是铺天盖地的报道了。

    德国的民众大多数是慕名而来,一部分是政府组织的,年老的德皇深知华国潜力和华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想让华皇看到德国人对他的欢迎。

    “是陛下,陛下来了。”一名华国在柏林的留学生激动的对身边的同伴道。

    “陛下万岁!”

    随着一个人开始喊,所有的华人开始一起喊,越来越有节奏,声音越来越大。

    最后形成了地动山摇的声势。

    如果不知道的话,还以为今天是德国皇帝的生日,或者德国的重大庆典。

    1879年6月16日,华皇的专列在柏林火车站停下。

    华皇还没有下车,就听见柏林大教堂传来了钟声,和所有的华人对他喊万岁。

    他不清楚德国是不是在欢迎自己,不过,这座充满了欧洲风情的城市,让华皇有种熟悉的感觉,因为在七八年前,他来过一次了。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跟在身后,而洁格格则紧紧的挽着萌总裁。

    洁格格见过的大场面太多了,华国建国的时候,后面还有国球大典,还有华皇当初和洁格格成婚的场面,哪一次都是几十万人一起庆祝,北京要比柏林打上十几倍!

    但是这一次的场面,仍然让洁格格的内心激动不已,轻声道:“陛下,没有想到这么多人。”

    萌总裁一身黑色的西装,两只手戴着白手套,一只手握着洁格格挽着自己胳膊的手,一只手向众人打招呼。

    一帮等候已久的人见到华皇,更是激动不已,很多华人甚至哭了,不管是在欧洲求学还是在欧洲做生意的华人,都为自己是一个华国人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做生意的人最有感触,在清廷时期,他们哪里有现在的地位,现在所有在外国的华人斗能挺直腰杆的,自豪的对别人说,他们来自华国,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尊敬的陛下。欢迎到德国来。”上来为华皇献花的居然是腓特烈皇储的妻子维多利亚公主。

    今天除了德皇威廉一世和德国宰相俾斯麦没有到场,德国在柏林的上层社会人物悉数到场,以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公主,威廉皇长孙为首。

    维多利亚公主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长公主,全名维多利亚·阿德莱德·玛丽·路易莎,也是后来的德意志皇后,普鲁士王后。

    维多利亚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长女。1841年,维多利亚被封为长公主,她同时也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母亲。

    现在站在华皇面前的这个青年,就是在原本历史中,未来大名鼎鼎的主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威廉二世。

    洁格格将手勾在华皇的胳膊上,华皇接过献花,“谢谢。”转而交给了洁格格。

    德国方面的翻译人员将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公主也就是现在的皇储妻子,还有威廉皇长孙,以及一众普鲁士政府内的高官一一介绍给华皇。

    不知道为什么,华皇感觉德国人的欢迎仪式虽然规模很大,规格很高,但是皇室和高官们,似乎仅仅是来做样子的,有种被迫前来,或者说是不情愿的感觉。

    不过,华皇仍然保持了以往的风度,笑眯眯的同众人一一握手。

    在和威廉皇长孙握手的时候,萌总裁明显感觉这青年手上有加力,握的萌总裁的手有点发疼。

    萌总裁瞪了威廉皇长孙一眼,按捺着没有发作,虽然这个后面是威廉二世的家伙现在是皇长孙,比他大十多岁,不过,华皇现在是帝国皇帝,风度上压过这吊毛。

    “怎么?皇长孙殿下要跟我比一比手劲吗?”萌总裁淡然一笑。

    威廉皇长孙没有想到华皇会当众点破,急忙松了手。

    腓特烈皇储这才知道儿子做的好事,急忙对华皇道:“陛下不要介意,这孩子是在开玩笑的。他很爱开玩笑。”

    “对于一个普通人,开玩笑可以,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作为皇室的继承人之一,似乎不太适合,我看他的心智,该发展发展了。”华皇没有掩饰声音,腓特烈皇储是压着声音说话的,而萌总裁是正常的音量。

    报社的记者们虽然都是政府的新闻机构,但还是很感兴趣的使劲拍着华皇,腓特烈皇储,威廉皇长孙和他妈维多利亚公主的表情。

    维多利亚公主在德国的这段历史中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她有着很重要的一块剧情。

    维多利亚公主不单单是腓特烈皇储的妻子,却绝不是一个花瓶式的女人,而能够算的上是一个女政治家。

    在阿尔伯特亲王的教育下,维多利亚受到了来自自由主义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16岁时,维多利亚与普鲁士的腓特烈王子(后来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订婚。她大力支持腓特烈的政治理念,夫妻双方都希望普鲁士和后来的德意志帝国能够成为像英国一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但由于维多利亚的政治观点和她的英国出身,她遭到了霍亨索伦家族成员和柏林宫廷的排斥。

    1862年,随着维多利亚最坚定的政治对手之一,奥托·冯·俾斯麦的上台,维多利亚与柏林宫廷之间的隔阂逐渐增大。

    腓特烈成为了普鲁士的新王储,但他在宫廷中的处境却毫无改变:他的父亲拒接增加他的收入并且维多利亚也不得不继续用她的嫁妆和封禄维持庞大的家庭开销。在一封写给斯托克马男爵的信中,阿尔伯特亲王说到:显然某人对公主的经济独立表示反对。(她)不仅悲惨到没有从普鲁士得到一芬尼,而且还不得不使用她那本不应该花费的嫁妆。如果他们再继续拒绝向拥有一位“富有的妻子”的王储提供金钱,那么她将会变得越来越贫穷。

    除了对他们的财政限制,腓特烈和维多利亚还堆积了许多问题。作为王位继承人,在未经国王许可的情况下,腓特烈不能擅自离开普鲁士。

    这一措施是为了限制维多利亚返回英国。可见威廉一世对阿尔伯特亲王及同样拥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腓特烈和维多利亚的不满。

    1861年12月14日,年仅42岁的阿尔伯特亲王因伤寒去世。与父亲关系非常密切的维多利亚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痛不欲生,并且立即与丈夫返回英国参加父亲的葬礼。

    父亲逝世的悲痛还未消散,仍在服丧的腓特烈和维多利亚就不得不毫无准备的面对威廉一世统治期间的第一次重大危机。

    普鲁士议会拒绝向国王提供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