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813部分

甲午崛起-第813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美德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很看重,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展就是在德国和美国,众多技术出现在美德,工业能力强大,制度完善(美国不以军队出名,主要还是所谓的赚钱为主,也是实力不显;德国在丞相卑思麦推动下完成德意志统一,欧洲霸主地位确立,普法战争法国被打的很惨,试想下一个统一的,扩张的,组织力强大的德国在工业革命下怎么可能国力不强大)两国雄起,主要是德国雄起。

    美国是发财为主,世界地位并不像华皇重生之前的世界,美国仍然只是次强的地位,商品需要卖,需要原材料,殖民地都差不多没了,只能干。

    一战开始了,千百万欧洲壮年丧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欧洲国家都受到了强烈打击,美国远在北美,大发战争财,二战更是如此,强大的经济、工业能力、对世界经济的话语权一举奠定强国地位。

    以华皇目前的形势,只要保证华国国内稳定,已经没有任何列强有能力打到华国本土来,别说是英法,现在就算是把全世界前二十的列强和次强全部加在一起,也没有能力吃掉华国。

    那么华皇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完全可以复制并且超越美国人的道路,不过,华皇不会傻等。

    要想奠定强国的地位,只有一条是第一位的,教育,绝对是教育,德国一定是这样,俾斯麦最大的功勋,也能说是在教育方面,普鲁士时期就达到了小学入学率95%以上,德国大学的发展速度也是这个时代最快的。

    德国崛起的条件,除了国家的科学决策,就是高素质的劳动力,智慧是德国建国早期发展的直接动力。

    稳定的政治环境,大量受教育的工业人口,巨大而统一的共同市场,对新技术产业的积极引入和发展。

    实际上只要劳动生产力没有代差,人口是决定性因素,英法不算殖民地人口和苏德已经有明显差距,在竞争中被追上只是时间问题

    制度的优越性,美国自不用说,世界上最优越的国家制度。

    反观英国,英国虽是启蒙运动的前辈,改革却并不彻底。

    不依赖海外殖民地的国家经济制度,使美国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靠自由贸易和工业生产迅速崛起。

    反观英国,英国经济长期依赖于殖民地的原料、劳力和市场,不适应自由贸易。

    所以十九世纪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后,失去大量殖民地的英国一蹶不振。

    德国和美国曾经的路,华皇现在正在带着华国的亿万老百姓,前进。

    “首相先生。”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副手进来。

    “什么事情?”本杰明迪斯雷利问道。

    “我们要不然派出特工队,将被华国抓住的一百多个特工营救回来吧?从巴基斯坦出发,前往阿什哈巴德,并不困难。”副手问道。

    “从巴基斯坦派出特工队?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真的能救出被抓的特工,能极大的挽回大英帝国的尊严,但是,军队的人不会同意的,如果这样,不但被抓的人救不出来,还会搭进去更多的人。”本杰明迪斯雷利回答道。“况且,我们同华国并没有宣战,如果贸然派出军事人员,等同于不宣而战,这将使得大英帝国卷入更大的战争,你不知道现在的财政状况吗?”

    “这个查克中校,把我们大英帝国的脸面都丢尽了,说是什么特勤专家,居然连自己都被人抓住,整个中亚地区的老窝都被人端掉了!”副手愤愤然的发着牢骚。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华国以间谍罪的罪名关押了他们,我们现在只能采取低调的做法,你发新闻稿的时候就说正在同华国协商解决这件事情,并称我们有最大的诚意,过一段时间,国内外的舆论就逐渐会将这件事情淡忘掉的,这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了。”本杰明迪斯雷利叹口气道。

    副手点点头,“似乎目前也只能这样了,只是先生,我担心的还不止是这批特工被华国判刑的事情,我担心华国会不会驱逐所有在华国境内的英国人和我们的外交人员,彻底同大英帝国绝交?如果是这样的话,将会对我们的经济造成影响。”

    本杰明迪斯雷利气愤的站起身来,“我们大英帝国的经济水平是华国的五到十倍!但是,我们却反而受制于东方人,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都是我们的政府,太鼓励我们的海外贸易,不重视内部经济基础建设的原因!这个问题,就像是鱼刺卡住了我们的喉咙!总有一天,我们的帝国上下所有人,会知道,我们的繁荣,只不过是虚假的繁荣,因为我们处处受制于人,处处被动,无论做什么对外决策,都会被自己的那些海外大商人弄得投鼠忌器!商人们懂什么?他们的眼中,只有钱!”

    副手听本杰明迪斯雷利气愤的发了一通牢骚,他是很难道见到本杰明迪斯雷利这么生气的时候的,安慰道:“先生,也不用太难过,我们会派遣更得利的特工人员继续监视华国的动向,那我出去做事去了。”

    本杰明迪斯雷利摆摆手,示意副手可以出去,补充了一句,“告诉军队的那帮人,宁愿少获取对方的信息,也要照顾到特工的安全,绝对不能再发生特工被华国抓获的事情。”

    “是的,首相先生,我会告诉军方和印度总督方面。”副手说着,便下去了。

    本杰明迪斯雷利随后叫来了自己的秘书,“你通知印度总督府,告诉罗伯特布尔沃利顿一定要做好阿富汗本地人的策反事宜,不能光靠打,再多的军队,也不如当地的领袖人物有用。”

    秘书答应着,也马上去办。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让本杰明迪斯雷利稍微松了一口气,反正他能做的事情,他都已经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356 印度总督】

    阿富汗目前处于克拉克王朝统治时期,经济水平,差不多相当于华夏的明朝时期水平,还是落后地区的水平,达不到平均水平。

    这个时代的世界差异大的恐怖,大部分国家还是封建经济,甚至还是奴隶制社会时期,而列强们已经完成了工业积累,正在向帝国主义发展。

    等于几个大人站在一堆小矮个子中间,一脚能踢死一个,这样的世界格局,要不发生战争,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不是华国这种超级胖的小矮个子,一脚两脚三脚四脚都跺不死的话,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阿富汗目前出现了两个汗,一个是阿布杜尔拉赫曼汗,一个是默罕默德雅库布汗。

    默罕默德雅库布汗是正统的汗,这个阿布杜尔拉赫曼汗有点类似汪精卫政权,阿布杜尔拉赫曼汗和英国人走的很近。

    他本为塔什库尔干总督,後因为与雅库布汗争夺阿富汗帝位失利,走避他国。

    1879年,阿布杜尔拉赫曼汗接受英国相助,带兵成为该王朝君主。他是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之孙。在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中,其父阿弗扎尔汗遭到失败,阿卜杜·拉赫曼也于1869年逃到印度。第二次英阿战争中,他在英国人的怂恿和支持下,从印度回到阿富汗,并同英国殖民者达成妥协。

    他一方面击溃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武装力量,另一方面无情打击地方封建割据势力。他没收伊斯兰教会和一部分酋长的土地,放逐一些酋长,改组政府机构,加强中央权力,统一度量衡和币制。这些措施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从而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并且,开始实行内政改革、聘请外国专家,引进外国兵工机器,建立了第一所近代化医院。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人开始侵略印度与阿富汗边境的帕坦族独立部落地区,遭到这些部落人民的英勇抵抗,阿卜杜·拉赫曼汗同情这些部落的斗争,给他们以各种支援。

    事实上,这不是本杰明迪斯雷利第一次催促印度总督这样做了,英国和印度总督虽然是从属关系,但是因为隔得太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印度总督的权力实际上是极大的。

    印度总督指英国在印度的管理首脑。从1773年这个总督头衔被授予沃伦·黑斯廷斯,总督任期一般为5年期限,但能被革除及早退。

    1858年印度受到英国王室的直接控制。印度各省旁遮普邦,孟加拉,孟买,马德拉斯,联合省,等向英国申请总督头衔。

    直到1858年,总督一般由东印度公司的主管选择,并对他负责。他由宗主国英国政府任命;印度国务卿为内阁的成员。

    总督任期一般为5年期限,但能被革除及早退。在任期结束以后,一个临时总督一般有时被任命直到这个职位的一个新继任者被任命。

    总督开始住在加尔各答的丽城大厦。19世纪初,总督搬到新建的政府大厦。

    印度总督罗伯特布尔沃利顿不久就接到了从伦敦发来的电报,对身边的乔治罗宾逊叹口气道:“其实就现在的情况,印度总督府和英国国内的需求是完全一致的,难道他们看不出来,如果不加大军费的投入,不可能拿下整个阿富汗地区吗?再加上现在华国的势力已经介入,这种情况会持续恶化下去,搞得不好,华国人会对印度动手都有可能。”

    乔治罗宾逊暂时是罗伯特布尔沃利顿的副手,也是继任者,明年他就将接替罗伯特布尔沃利顿成为新的印度总督。

    “先生,这些情况,他们应该知道,所以才不听的催促我们要多利用阿富汗的本地势力,但是先生,恕我直言,我觉得华国是一定会把手伸向印度的,他们应该及早想到这一点,及早的结束这场战争才能给印度留下很好的屏障,别说我们拿不下阿富汗,即便是拿的下来,一旦我们的国土和华国接壤的话,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可怕情况啊?我们都曾经见识过华国陆军的强大实力,先生,要知道,那还是五六年前的华国陆军,现在华国的装备全部更换了一轮,国家发展很快,整个国家的士气和斗志都很旺盛,这些因素,国内的那帮人,没有考虑过吗?”乔治罗宾逊回答道。

    “我想,他们不是没有考虑,有两个原因,一是大英帝国的面子放不下来,主动和阿富汗地方势力议和,这让国会的老爷和内阁的官僚们,怎么开的了这种口?另外,明年就是大选换届的日子了,在这个时候,我恐怕本杰明迪斯雷利和威廉优尔特格莱斯顿都不会有心情仔细的考虑印度的问题,他们应该更多的是费心在大选上面吧。”罗伯特布尔沃利顿无奈的道。“照现在的局势看来,华军对印度有染指的意图,已经很清晰了,但是我多次派人送信到伦敦,没有一个人回应我,我能够怎么办?”

    印度殖民当局所在地,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位于东部的恒河三角洲上,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从十八世纪初起,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在加尔各答活动。到了1772年,加尔各答正式成为了印度印度的首府。到现在,加尔各答已经正式取代了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成为了印度的统治中心了。

    为了将对阿富汗的战争继续下去,印度总督罗伯特布尔沃利顿还是遵照国内的命令,一直在进行战争的准备。

    除了二十万从本土派遣来的军队之外,英印军的规模也达到了一百万。

    罗伯特布尔沃利顿和乔治罗宾逊还在征召更多的印度人,当然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都是用抓壮丁的模式,这样的军队,数量虽然庞大,精锐程度是和华军的野战师不在同一个级别的,能称得上军队的,也还是英军从本土过来的那二十万人。

    印度殖民当局的总督府,位于加尔各答郊外。加尔各答虽然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但是,无数的印度人拥挤在这座城市里面,使得这种城市看上去非常的混乱。

    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现在的1879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大量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

    1717年,莫卧儿帝国皇帝法鲁赫·西亚尔准许英国东印度公司自由贸易,交换条件是该公司每年交付3000卢比;这一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加尔各答的发展,印度商人蜂拥而至。该公司的官员打着公司的旗号进行免税的私人贸易。

    1742年,来自西南方向的马拉地族人开始侵犯孟加拉西部各地的莫卧儿人,英国人得到孟加拉纳瓦布阿里·瓦尔迪·汗的允许,在城镇北部和东部挖掘壕沟以便在陆地一侧开护城河,这道壕沟因而被称为马塔拉沟,此沟虽未能一直挖到殖民地的南端,却成为加尔各答的东部边界。

    1756年,面对与法国武装的频繁冲突,英国人开始升级他们的防御工事。孟加拉行政长官西拉杰·乌德·达乌拉对这样军事化的举动提出抗议,但却无人理会,于是他袭击并占领了威廉堡,把英国人关进著名的加尔各答黑洞。

    1757年1月,罗伯特·克莱武率领公司的一支印度兵和英国兵在次年又夺回了该市。6月,在普拉西战役击败了西拉杰·乌德·达乌拉的军队,此后便确立了英国在孟加拉的统治。在这期间城市周围的沼泽被排干,戈宾达布尔的森林被砍伐一空,在其现地址上修建了新的威廉堡,该堡俯视着胡格利河河岸,称为英国军事优势的象征。

    1772年,加尔各答被指定为英属印度的首府。当时第一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将重要的办公处从莫卧儿帝国的省城穆尔希达巴德迁至加尔各答。

    1773年,孟买和马德拉斯成为从属于威廉堡内的英属印度政府的地区。实行英国法律的最高法院开始对加尔各答行驶初审管辖权,其范围远达马拉塔沟。

    1752年,加尔各答的人口,从1706年约1万到1。2万,增至12万人,1821年达到18万人。

    在19世纪初,加尔各答被分割为2个截然不同的区域—一个英国人区和一个印度人区,白人区建在已经加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