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末世妖行路 >

第528部分

末世妖行路-第528部分

小说: 末世妖行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迟疑道:“诸兵疲惫,人困马乏,徒然进军,恐怕无益。”这话就显得有些托词的嫌疑了。

    曹操遍寻左右,见高轲并没到场,却是和孙坚一起赶着救火去了。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98章 国师三国(五十)

    (全本小说网,。)

    其实曹操不知道高轲救火是假,救人是真,他是听李峰说董卓赶得太急,有不少旧时王公大臣均在混乱中冲散,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人才啊。

    曹操大喊道:“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已失名望;如今仓皇逃窜:此天亡其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以迟疑不进呐?”

    众诸侯皆劝说曹操道:“孟德莫急,今日士兵疲乏、不可轻动,待明日再追赶不迟。”

    曹操闻言大怒道:“明日?明日董贼已经入长安,扼守潼关,如何追敌?”

    众人皆不言语。

    曹操见他们很明显一个个各怀鬼胎,不由得心中大恨,大骂道:“竖子……不足与谋——!”说完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董卓的弟弟董旻负责守卫此地,便出来迎接。

    李儒看了看周围的地势,对董卓道:“丞相新弃洛阳,恐怕后头有追兵前来。可派遣大将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

    董卓从其计,令高顺引精兵埋伏于山坳后。随即大军继续前行。

    众人正行间,曹操独自一军赶上。吕布大笑道:“不出李儒所料也!”随即将军马摆开,与曹操对峙。

    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

    吕布笑骂道:“你不过是一背主懦夫,刺杀不成,伺机逃跑,安敢妄言!”

    夏侯惇闻言大怒,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曹操赶忙急令夏侯渊迎敌;不想右边喊声又起,却是郭汜引军杀到,曹操再令曹仁迎敌;一时间董卓三路军马齐出,势不可当。

    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吕布引铁骑掩杀,曹操军顿时大败,回望荥阳逃走……逃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雷动,高顺引伏兵尽出。

    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高顺,转身便走。高顺搭箭,一箭射中曹操肩膊。

    曹操顾不得伤势,带箭逃命,刚过一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曹操马来,二枪齐发,曹操的马匹立时中枪而倒。曹操翻身落马,随即被二卒擒住。

    曹操心中大悲,暗道:“我命休矣——!”

    正在此时忽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

    曹操视之,乃弟弟曹洪也。他此时因为方才的大败、志气已丧,再加上众诸侯各怀鬼胎、无人附和,他一时间只感到‘自己的抱负’恐怕此生也难以实现,不由得有些生无可恋,悲叹道:“今日活该我死于此地,贤弟不用管我,可速去!”

    曹洪见状有些急了,叫道:“公说什么浑话?赶快上马!洪愿步行。”

    曹操不理道:“上马又如何?贼兵赶上,汝将奈何?”

    曹洪大声道:“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曹操被曹洪这声大喝喝得一震,看着曹洪‘视死如归’的模样,志气突然间被曹洪激励而起,感慨道:“我若再生,全凭你之力也。”说罢起身上马。

    曹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此时后面喊声渐近。曹操无奈道:“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

    曹洪却不理曹操的丧气之言,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背负曹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曹操顾不得拧干身上水渍、和曹洪带水而走。一直跑到天明,走了大约三十余里,方在土冈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

    却是高顺从上流渡河来追。曹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高顺休伤我主!”

    高顺见状便拨马于夏侯惇等战在一处。无奈高顺兵多,渐渐夏侯惇、曹操等皆被围在一处。

    曹操眼见生还无望,不由得望天长叹,心道:“我曹孟德立志报国,不想今日竟命丧于此。也罢……此番我兴兵讨董,虽然不能像霍去病一般为大汉开疆扩土,但想必史书上也会为我留个贤名。”

    俗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此时曹操还没有成为一方诸侯,思想还局限于他从小立的心志,他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墓碑上写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就心满意足了。现在他虽然没有达到心中目标,但如今这个结局也不算太坏。

    正在曹操准备闭目待死的时候,忽然一支军马从远处杀来……

    “前方可是孟德——?”

    曹操抬头一望,只见远处旌旗招展,打着高、黄旗号,心中不由大喜,却是高轲杀到了。

    原来高轲一面追寻董卓脚步、一面派人四下搜寻被冲散的人群。因为收拢民众太过浪费时间,因此他反倒被‘后来追击董卓的曹操’赶到前头。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中了埋伏。可以说曹操是替他挡了枪。

    “高国师救我——!”

    高轲听得呼救之人正是曹操,不由心中一惊,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狼狈逃到这里。急忙挥马来救。与一将迎头对上。

    高轲定睛看去,见是高顺,大叫道:“高顺,我与你本是一家,听闻你忠肝义胆,固守边塞,保家卫国,抗击匈奴……如今董卓屠杀百姓,我这一路收敛民众,见被杀者尸横遍野,妇人尽遭糟蹋,其行径简直是猪狗不如,我恨不得生食其肉、碾碎其骨,你竟随其助纣为孽……我且问你,你忠的是哪个君,报的是哪个国?”

    高顺本要与高轲争战,不想被高轲这一顿劈头大骂,登时一张脸被骂得通红。他手下有一队兵,名陷阵营,乃是‘与他一起从并州出来’的生死弟兄。今日董卓屠戮宫室、妄杀平民的行径被‘这些边塞儿郎’看在眼里,早就心中不齿久矣,不过‘顾念多年与高顺的情义’故而没有多说什么,此时被高轲激起心中义愤,不由纷纷叫道……

    “将军……何必为那禽兽卖命?”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99章 国师三国(五一)

    (全本小说网,。)

    “是啊,将军,为这等恶贼身死,我实在是不甘心呐。”

    高顺周围‘暂归他统帅的西凉骑兵’闻言立觉不妙,一名骑兵校尉不由大叫道:“高顺……你要谋反吗?”

    话音未落,远处一杆流失飞到,立时将这名校尉钉死在马下。却说黄忠出手了。

    “高将军,此时悔过,犹未晚矣……望将军与我一起讨伐奸佞、驱除恶贼……儿郎们,与我杀死这群西凉畜生!”

    “杀——!”高轲手下这群兵丁这一路随着高轲收拢民众,早就被‘这一路的惨状’激得血气贲张,闻言一时间目赤欲裂,立即向这群西凉士兵扑杀而来。高顺的陷阵营见此也奋起余勇,与高轲里应外合,眨眼间‘跟随高顺的这群西凉兵丁’就被围歼至死、无一生还。

    高顺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一声,下马跪倒道:“罪臣高顺,但凭高太守责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跟高轲一起行动的刘、关、张一直矗立在一旁

    关羽见状捋须道:“此人被高国师一番责骂,骂得脸颊通红,倒也有些羞耻之心。”

    “哼,算其识相,知道幡然悔悟,否则我定一矛捅他一个透明窟窿。”

    “翼德,休要胡言……我素闻此人在并州的名声,这些年一直抗击匈奴,也算是保家卫国。此时被董贼所利用,估计是身不由己。”

    刘、关、张在这谈话的功夫,高轲已经翻身下马,扶起高顺道:“将军迷途知返,大幸也。若将军真要赎罪,便于轲一起诛杀董贼,迎回陛下。”

    高顺被高轲这一番话说得眼角含泪,“喏!”

    最终的结果是全体陷阵营都投靠了高轲,高轲心中喜不自胜,要说高顺的数据可着实不低……

    个体信息:高顺

    并州人士,少年时见匈奴肆掠,故而从军。擅长刀盾步兵。统帅陷阵营的时候统帅将增加10点。

    统帅:87(决定一个部队正常情况下的士气。统帅越高部队士气越强。)

    武力:85(决定个人在斗将过程中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个人武力。)

    智力:71(在原有学识的基础上,智力越高的人军事谋划能力越强。。)

    政治:68(在原有学识的基础上,政治越高的人对于工农兵商各项措施的理解度越强。)

    评价:如果从军足以担当独当一面的大将,十分的擅长防守,堪称三国最顶级的防守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名擅长骑战的猛将,从政的话也足以担任一县之长。

    ……

    曹操见高轲这么快就收拢一员大将,庆幸生还之余,不由得心中激起一丝波澜。

    高轲牵马过来道:“孟德何故在此?”

    曹操喟叹一声,不由得将他劝袁绍诸人追杀董卓,无奈众人‘以士兵疲惫为由’按兵不动,他只好单身前来,结果因为兵微将寡被董卓击败的事情说了一遍。

    关羽闻言怒道:“这群酒囊饭袋……如此战机,竟然错过。”

    关羽话音未落,高轲军中突然传来一声冷笑,“他们可不是酒囊饭袋……他们一个个精明得很呐。依我看……他们根本就无心救回陛下,此来无非是为自己刷名望耳,简直是各怀鬼胎、存心割据……这大汉王朝,恐怕要岌岌可危啊。”

    众人闻言一怔,扭头一看,却见高轲军中缓缓骑马步出三名文士。

    曹操脸上一喜,拱手道:“荀大人,何以在此?”

    来人非是别人,正是‘被董卓罢免’的荀爽,因为已经被董卓贬为庶民,所以他并没有受到董卓对王公大臣的高规格待遇,此番逃难只带着‘侄子荀彧’以及‘荀彧之侄荀攸’混于乱军之中,险些丧命,幸好被‘随之而来的高轲’带人救下。

    救下这三人,可把高轲兴奋得够呛,要知此三人可都是王佐之才,荀彧就不说了,被曹操称为吾之萧何,荀攸则是军事谋划能力非常强,荀爽更是荀氏八龙之一,老牌能臣……不过这三位会不会投效于他,他心里还有些没底。

    听曹操问他为何在此,荀爽苦笑一声,遂将他和杨彪等人阻止董贼迁都不成、反被贬为庶民的事情说了一遍。

    众人闻之皆大骂董卓。

    正议论间,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来,见了曹操,忧喜交集;三人一共聚集残兵五百余人。

    高轲这边的事我们暂且不提。却说众诸侯分屯洛阳。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

    孙坚命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盖。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随即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牲畜祀之。祭祀完毕,众诸侯皆散。

    孙坚回到寨中的时候,正赶上夜里星月交辉,孙坚心里有事睡不着,便按剑露天而坐,仰观天文。忽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孙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说完以后,不觉潸然泪下。

    正在此时,旁边一名军士忽然指着一个方向说道:“将军……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一怔,随即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先是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穿着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孙坚命人打开金锁,视之,见里面乃是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顿时呆立当场,心道:“这……这竟然是传国玉玺?”

    好半天他才冷静下来,扭头问‘身旁的程普’道:“这物该如何应对?”

    程普并没有明白孙坚的意思,还以为孙坚问他此物是什么,不由说道:“此乃传国玉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便载出荆山、进献给了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石头凿开,果得玉。

    秦二十六年的时候,秦始皇才令良工将此玉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00章 国师三国(五二)

    (全本小说网,。)

    “之后秦二十八年的时候,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始皇急命人投玉玺于湖,风浪方止……然后此玉玺一直下落不明。直至秦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挡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毕不见,此玺才复归于秦。

    没有想到第二年,始皇就驾崩了。后来子婴将此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用玉玺击打王寻、苏献,结果崩其一角,不得已用金镶之。

    随后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的时候失去此宝。没想到今日上天将其授与主公,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我们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刚才夜观星象,见帝星晦暗,然后就被上天指引得到了玉玺,此刻听程普这番言词,不由得心潮澎湃,暗道:“难道我果有登九五之尊的气运?不然上天为何让我看到帝星晦暗的下一刻,就帮我寻到了此宝?这岂不是说上天有意让我取汉而代之。”

    越想他越是抑制不住心中那股悸动,点头道:“你此言正合我意。唔……好,我明日便托疾辞归。“

    程普点点头。

    众人商议已定,便密谕军士勿得泄漏今日之事。

    谁想孙坚军中有一人乃是袁绍乡人,见孙坚想要密下玉玺逃回江东,便想要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