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电影世界大抽奖 >

第411部分

电影世界大抽奖-第411部分

小说: 电影世界大抽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小右老家距离京城有二百五十公里左右,驾车上了高速,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故乡,沧市下辖的小县城。(未完待续。)

 第六章 左小右的老家(第二更,求月票)

    今天街道上的大爷大妈们都好奇的在讨论着一件事,那户从来没来过人,锁了十几年的大门,今天却被打开了。

    他们很想把这件事宣扬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不知为什么,话到口中,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就像明明这个名字就挂在嘴边,可偏偏说不出来的感觉。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是他们被某种神秘力量影响所致,哪怕这两年红的发紫的白珊瑚来到了这里,他们也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左小右的家是带个小院的平房,房屋面积六十平米,院子十五平米,很小,而且是联排的房子,和邻居就隔着一堵两米多高的院墙。这堵墙还是左小右南下横店前找人砌的,这堵墙也阻隔了邻居对家里的骚扰。

    平房有好处,也有缺点,平房的好处就是有院子,洗衣晾衣都很方便,缺点就是没有卫生间,大小便只能去公共厕所解决。

    当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左小右家的院子墙角是下水道的入水口,当年左中天利用这个下水道,搭了个小隔间,把下水道入水口的外形弄成了蹲便的样子,方便完之后端一盆水一冲……清洁溜溜。

    平房用水的水压很高,水流充足,缺点是水管在院子里,到了冬天容易冻住,所以每年入冬,家里的水管就会包上一层棉布,然后用透明胶带缠一圈,缠得密不透风,避免被水弄湿棉布,导致水管依旧会被冻住。

    而裸露在外的水龙头则用一只棉布手套套住,这样一来水管就完全不会被冻住了,冬天的生活也会方便很多。

    左小右家的房屋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外带一间厨房。开门进去是客厅,客厅左右两边是两间卧室,客厅里侧则是厨房的入口,格局有序。

    此时左小右和白珊瑚、张家姐妹一起给家里做大扫除。

    和左小右预料的一样,多年没回来,家里到处都落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哪怕用床单盖住,毕竟十几年没透风,总是要重新洗刷、晾晒一遍的。

    左小右没有用法力,而是亲自动手,像个普通人一样,一点点的收拾。受他影响,白珊瑚和张家姐妹也没有动用任何法力,勤快的亲自动手。

    对她们来说,这里是左小右从小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到处都有着左小右的气息,这是她们从没见过的左小右的过去,所以她们很卖力的收拾和打扫着这里,只希望多了解一些左小右过去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隐藏着多少童年的秘密?

    在收拾的过程中,她们看到了左小右过去穿过的衣服,过去拍下的照片,过去写过的日记,过去读过的课本。

    左小右是个爱书的人,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所以他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课本都没有丢弃,而是装在了一个大纸箱里,放在了床底下。

    左小右过去的床是一张结实的双人木床,就是学校宿舍木床的加宽版,床底有足够的空间储存东西,三女就从床底下掏出不少东西,都是左小右从小到大用过、玩过的。

    三女在箱子最底部找到了几十张奖状,这当然不是左小右去市场批发的,而是从小到大依靠着出色的考试成绩得来的奖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三年级。最低是年级第三名,最高当然是第一,而且占了40%左右。

    三女看到这些奖状后,脑子里不由自主浮现出两个字——学霸。

    三女此时更能理解当年左小右父母意外身亡后受到的打击,一个从未低于年级前三的学霸,却因为父母的意外离世,导致高考落榜,最终心灰意冷的离开家乡,做了一个几乎没前途的横店龙套,甚至十几年没有再回家乡。

    三女第一次感受到了左小右父母在他心中的地位,很多人哪怕失恋,遇到考试也不会过于失常,但父母的离世,却让左小右彻底失常。果然父母亲情比所谓的爱情更重要。

    爱情可以有很多,但父母亲情只有一次。

    更何况当年的左小右只有过青春期的躁动,却没有经历过所谓爱情,爱情这种东西……抵不过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家不大,但合四人之力,还是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收拾干净。面对着干净整洁的家,四人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因为这个家里的一切,都是十几年前的风格,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现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

    “很不错的家。”白珊瑚微笑道:“虽然小,但是有家的味道。”

    左小右微微一笑,把父母的遗照放在客厅中央的桌柜中央,和三女一起为父母上了一炷香。只可惜在他建立阴间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也不知道有没有转世为人?以父母不与人争的处世态度,怕是抢不到投胎做人的‘名额’,那他们有可能转世成了动物,当然也有可能转世成了植物,这一切都很难说。

    晚上,四人围坐在饭桌前吃晚饭的时候,左小右道:“离中元节还有三天,这三天我带你们在这边转转,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

    三女点点头,白珊瑚旋即笑道:“左老师自己也要重新熟悉一下吧!”

    离开了十几年,哪怕这里只是一个小县城,也有着难以置信的变化,至少左小右在回来的路上就发现以前很多熟悉的建筑都不见了,变成了新的楼房、公园或在建状态。

    “的确要重新熟悉一下了。”左小右并没有否认,也没什么可否认的,在当今这个全民建设的时代,十几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城市的地容地貌,这个小县城也没有幸免,他需要重新熟悉一下。

    “那我们明天一起四处转转。”白珊瑚微笑道:“我对左老师的家乡很感兴趣,不知道有没有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

    “转过才知道。”左小右淡淡一笑,给两姐妹各夹了一块肉,道:“今晚我和珊瑚睡爸妈那屋,你们睡我那屋。”(未完待续。)

 第七章 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时隔十几年回到故乡的第一晚,左小右睡的很安稳,躺在父母的床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哪怕在电影世界经历了无数的时间,甚至时间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但回归现实,回到老家,他依旧有一种恍如昨日的感觉。

    相比左小右的安稳,白珊瑚和张家姐妹却有些兴奋。

    这里是左小右的家乡,是左小右从小生活的地方,她们很想知道这里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培养出左小右这样的人。

    之前从左小右那成堆的奖状中,似乎看到了一些端倪,也从那一大箱课本看出了一些端倪,也从左小右父母房间的书柜里那大量的、厚厚的书籍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这真的是一个很注重知识的家庭,左小右喜欢看书,应该是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但她们也从一些隐秘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小皇叔’,由此也可以证明,左小右也年轻过,也曾经对两性之间的相处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这让左小右接了几分地气,让她们觉得左小右和她们并没有天差地别。他们都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

    安心和不安心的一夜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天刚亮,左小右带着三女去外面小摊吃早点。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哪怕这个小小的县城也是如此,任何一条街上,总能看到几家卖早点小吃的。左小右十几年没回来,记忆中很多卖早点的小摊都没有了,但有新的早点取代了原来的早点。

    比如油条,以前这里的油条是那种很小的,外形带着点弧形的浅黄色油条,吃起来很是酥软,但现在的油条却又长又方,颜色也略深,口感则是酥脆。

    谈不上哪个好那个坏?无非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除了油条,烧饼的口味也变了,而且多种多样,可选择的多了。还有左小右离开家乡这些年新添加的手抓饼、奇香肉饼、新式煎饼等等。

    这些东西,左小右都没买,而是带着三女去吃了自己从小就吃的老式早点。最经典的就是锅饼配老豆腐。

    老豆腐传自津门,类似于豆腐脑,但豆腐少汤多,和豆浆、小米粥、麦子粥一样,属于早点当中的稀饭。对了,是咸的。别来什么甜咸党,这里就是咸的。

    而锅饼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锅饼,别的地方没有。撕开了泡在老豆腐里吃,虽然谈不上多好吃,却别有一番风味。

    三女都吃惯了女仆做的美食,尝了尝这里的早点,只觉得吃什么都不对味儿。其实左小右吃的也不对味儿,但这毕竟是他记忆中的味道,所以吃的很‘虔诚’。

    见三女不怎么吃东西,左小右大概能猜到怎么回事,于是就带着三女去别的早点摊,什么东西都买一点,四个人分着吃。吃了半天,能让四女觉得好吃的并不多,倒是有一种老字号的煎饼让她们觉得还不错。

    的确是不错,这推着三轮车卖煎饼的真的是个老师傅了,在这里已经摆了三十几年的摊儿了。虽然是个流动摊贩,但这位师傅一直在一条十字路口的街道边摆摊,从左小右的记忆中,这位煎饼师傅只要一出摊儿,肯定是从头忙到尾。

    他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他趁着暑假,观察了这位煎饼师父从出摊到收摊的一天。煎饼师父从五点多的黎明时分蹬着三轮车来到借口路边,稍微动了动三轮车上的炉火,就开始忙活着摊煎饼,煎饼摊前总是围满了人,不到一分钟一套,就这么从五点多忙到九点多。

    四个小时的时间不休息,所有煎饼都卖的一干二净,在整个县城,这位煎饼师父卖煎饼的速度和总量都是第一名,无人撼动。

    因为煎饼师父的煎饼太好吃,连城管都经常跑过来吃煎饼,不遇到检查的情况,查都不查,遇到检查的,还会提前一天告诉煎饼师父,让他第二天别摆摊,免得受损失。

    说句乐呵话,县城的城管都是吃着煎饼师父的煎饼长大的,整个县城没吃过这家煎饼的人都不多,煎饼师父的面子大着呢!

    十几年没见,左小右看到这位五十多岁的煎饼师父,真是比过去老多了。让左小右惊讶的是,这位煎饼师父居然还认得他:“你是小左?有年头没来吃煎饼了。”

    左小右听了这话,有种流泪的冲动:“有十几年了,没想到你还记得我。”

    “你从小就在我这摊煎饼,怎么可能忘得了。”煎饼师父乐呵呵的笑着:“你倒是比以前帅多了,这些年去哪发财了?”

    “去南方了,十几年了。”左小右道:“昨天才回来,这不是想你的煎饼了,就过来摊套煎饼,顺便让我媳妇跟妹妹也尝尝。”

    “哎哟!我这面子大了。”煎饼师父特有成就感:“来几套?”

    “来四套,俩鸡蛋俩馃子,多少钱?”左小右问道。

    “二十。”

    到最后,煎饼师父摊了五套煎饼:“送你一套,以后可得常来。”

    “你放心,以后肯定不来了。”

    “哈哈哈……小子忒坏。”

    从六点开始吃早点,一直吃到八点,左小右找到了一些旧回忆,也有了一些新回忆。白珊瑚和两姐妹也对左小右过去的生活多了一分了解。

    县城有一定的城市特征,但市井气息很浓,有点老京城的味道,但这里的人没有京城人那么臭贫、爱吹牛,总体来说,当地人有着北河省特有的质朴,当然也有微量的油子。但这些油子只是表面油滑,内在价值观还是比较传统的。

    在北河这种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土地上,很难出现从内到外都透着奸猾的坏人,哪怕明面上做了很多坏事的人,在面对家人亲友的时候,也总能展现出自己重情重义的一面。

    当然左小右所在这个县城的老百姓也不是没有缺点,缺点就是脾气耿直、倔强、易冲动,若是一言不合,有很大可能大打出手,而且打的相当狠,不见血上医院不算完。

    托了当地民风民气的福,在当地很少见到称霸全国的东北人,就算真见到了,也是性情比较温和的东北人,反正左小右没见过当地人和东北人干仗,相反相处的还挺好,这也让左小右一度怀疑,东北真的很多黑~社会吗?为什么他就没见过呢!

    应该是两省民众感情好的关系吧!

    说起来,不管是民间还是网络上的地域黑们,似乎很少听到黑北河的,相反,全国民众对北河充满了同情,集一省之力为京津两地输血,搞的自己一身伤病,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过这几年还行,也许真是觉得对不起北河,这几年国家政策对北河有了不小的照顾,发展空间比过去大多了。

    这个小县城也是,十几年前,这里的私家车很少,但现在路面上到处是私家车。虽然大部分都是几万块,十几万的经济车型,但也能看出这个小县城的进步。

    左小右家住在县城南段,再往南就是一些村庄,这些村庄还存在着‘集市’这种城市看不到的商业模式,但即便是村庄,赶集的人也不多了,大部分还是当地住户在集市上闲逛,买点自己需要、看得上眼的东西。

    集市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同样一种东西,在集市买和商场买的价格差很多。左小右和三女吃完早饭,带着三女四处转的时候,就在一个叫于庄的地方遇到了集市。

    这个集市是前几年刚刚出现的,原因是于庄有一片地盖起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小区,随着陆续有人搬进小区,导致小区周围也出现了很多的商店,这里自然也成了一个集市的好所在。

    但是集市的路面有点拥堵,房车根本开不进去,四人就只能把房车停在集市外围的空地上,步行在集市上。

    三女从小到大都没有赶过集,第一次赶集特别新鲜。集市上卖的东西很多,种类也很齐全。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几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能看到。

    还有卖盘的……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光盘行业每况愈下,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