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 >

第314部分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第314部分

小说: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了!

    霍校尉,兄弟没有信错你,你真的带领我们走向了胜利,多少年了,我周兴多少年没打过这么痛快的一仗了,霍校尉,自即日起,我周兴,跟定你了。

    虽死无憾!

    周兴的右手提着朴刀,左手则是持着那把霍字战旗,他抓得很紧,哪怕是在颠簸的马背上,战旗竟也没有半分的摇晃,在大火与狂风中,红旗黑字的霍旗,迎风飘扬,昭至着一位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最为璀璨耀眼的将星崛起。

    自即日起,这面霍字大旗,将成为大汉的骄傲,将成为匈奴人挥之不去的噩梦,而霍去病,也与此刻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传说。

    一切都开始了。

    黄小伟五人站在原地,眺望着远方烈火冲天的匈奴王庭很久,乃至于他们还看到了无数驾马匆忙逃窜的匈奴牧民和骑兵。

    黄小伟翻身下马,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王庭的位置,似是想要看到王庭中那员奋力拼杀的小将。

    过了一会儿,黄小伟收回了目光,如释重负的叹了一口气,道:“走吧走吧,小军已经不需要我们操心了,咋们先回家,过几天在把他接回去。”

    四人点了点头,随后他们拿好了大包小卷,骑上了黄小伟的自行车,在黄小伟的一声大吼下,五人回到了现代。

    长安城,大汉皇宫。

    此刻的漠南之战已然结束了半月有余,在卫青的带领下,数十万汉军正有序的从边关撤回,可在长安的汉武帝,才刚刚接到了一份大败的战报,从时间上来看,这场大败是发生在一月之前。

    这很正常,大汉不是现代,没有电话等通讯设备,消息传递只能靠人,从边关到长安,来回一月也是正常,且汉武帝得到的不仅是战报,还有一名败军之将也被卫青押到了他的面前。

    未央宫内。

    一身黑色龙袍,头戴帝冕的汉武帝,铁青着一张脸坐在自己的龙椅上,手中的那份锦布奏章,被他狠狠的攥在手心中,跪坐在大殿两侧的群臣,寂然无声。

    不管是什么路人甲乙丙,还是董仲舒,东方朔这些名臣,竟没有一人敢说话,搞得大殿内,压抑十足,只有角落里的烛火发出了滋滋的燃烧声。

    大臣们不敢说话的原因无二,只因这场仗,败得过于惨烈了,甚至就连赵信都投降了匈奴人,他们怎敢胡乱开口。

    不管你说的对还是不对,现在都不能说,只能等陛下发完火,他们在找准时机,好好劝劝。

    当然了,劝也是只有董仲舒东方朔他们这种人敢劝,那些地位比较低下的人,只会老老实实当哑巴,生怕自己一句话说错了,被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牵连了进去。

    刘彻,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他七岁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在他的治理下,汉朝的版图被开拓到最大,而他也是一位公认的明君,是啊,明君啊。

    目前的刘彻只有三十三岁,正处于人生的巅峰,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发动数场大战讨伐匈奴。

    汉武帝刘彻,相貌堂堂,面容坚毅,生的一双炯炯有神的虎眼,嘴角边还蓄着两缕胡须,在暴怒之下,刘彻浑身的帝王之威由龙袍透体而出,压得这满朝的大臣冷汗俱下。

    “啪的一声响起。”

    刘彻将手中的锦布战报狠狠的拍在了案桌之上,横眉倒竖,冲天的怒火从他的口中喷涌而出。

    “气煞朕也!”vipyplatform_viplimit_free_tip0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十二章东方朔

    “臣卫青,启奏陛下,不日前,臣率大军深入漠南大漠寻匈奴主力决战,行军中,臣特派前将军赵信,与后将军苏建领三千铁骑于右翼担任掩护。”

    “不料,此二人孤军深入,偏离大军,后遭遇伊稚歇主力,三千铁骑与数万匈奴骑兵奋力搏杀,激战数日,我军不支,几乎全军覆没。”

    “赵信见匈奴势大,遂率八百残军降于匈奴,仅苏建一人单骑突出重围逃回。”

    “赵信苏建二人兵败,臣难逃其责,但大敌当前,臣不敢擅杀大将,特此遣人将苏建送回长安,交由陛下发落。”

    末了,卫青又加了一句。

    “臣卫青有罪,辜负陛下圣恩,恳请陛下免去臣之官职,告慰英灵。”

    看完了卫青的战报,刘彻暴跳如雷,气的差点把桌子掀了!

    整整三千铁骑全军覆没,那可是三千人啊!而且俱卫青所说,这三千人还是他大汉铁骑中的精锐,精锐啊!他们这一死,虽说不能让刘彻元气大伤,但也着实心疼的很。

    能不心疼吗,三千名征战沙场多年的勇猛铁骑就这么没了,又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在重新培养出一批。

    唉说来这三千人也是够勇猛的,能跟数万匈奴人打了几天,最后才全军覆没斗志不可谓不顽强。

    此次兵败赖不了别人,完全就是苏建与赵信二人轻功冒进,带领铁骑深入大漠,以至距离卫青的大军太远,被匈奴围攻时,连求援都做不到。

    刘彻坐在龙椅上,一双眉头皱的死死的,咬牙切齿念着“赵信”这个名字,相比于损失了三千铁骑,最让刘彻气愤的莫过于就是赵信的投敌。

    他大汉的前将军,一位食邑三千户的大将竟然降了匈奴!

    赵信的投降,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刘彻的脸上。

    赵信,原本就是匈奴人,几年前战败后投降了大汉,鉴于他的领兵能力不错,而且归降大汉后,表现良好,刘彻将其封为翕侯,还让其继续领兵,且在以往的大战中多次立功,搞得汉武帝都将其视为了自己的心腹来培养。

    可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心腹大将,居然率部投敌,纵然你是身陷重围,无力回天,可你也不应该背叛大汉,背叛我刘彻!

    气急败坏的刘彻,又是一掌拍在了面前的书案上,龙颜大怒道:“传朕旨意,前将军赵信,投靠匈奴,罪无可恕,着夷其三族,羽林卫即可捉拿赵信全家,给朕就地处斩!”刘彻最后的那句话,几乎是咆哮的喊出来的,可见他被赵信投降的事情气成了什么样,居然连一天都等不了,今天就要杀了赵信全家泄愤。

    说完之后,汉武帝就开始骂街了,一口一个废物,一口一个混账,一口一个挨千刀的,果然是老刘家人,跟他祖宗刘邦一样,出口成脏的

    汉武帝这边骂,那边朝堂重臣噤若寒蝉,一个个低着头,连口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被气头上的汉武帝抓来泄愤,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完蛋,相声行业的那位祖师爷可就好多了,还有闲心四处东张西望呢

    要说现在的群臣中谁最引人注目的,大概也只能是跪坐在大殿下,那个身穿红色汉服,生得一对小眼睛,双眸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抹抹智慧的光芒,但却很不老实的中年人。

    只见他身旁的大臣们听着汉武帝的大骂,一个个都吓得低头直哆嗦着,只有他胆儿非常大,非但没有低头,反而还有些贼眉鼠眼的左顾右盼了几下。

    见众臣没一个敢放屁,这位长得有点滑稽的中年人,严谨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然后轻轻的推了推坐在自己身旁五十多岁的董仲舒

    董仲舒错愕的看向了那个中年人,中年人则是朝汉武帝的方向努了努嘴,又摆出了一副丢人的表情,一双大手也是不断摇晃。

    他的意思很简单,董老哥,您是丞相,赶紧去劝劝陛下吧,让他别骂了,处理正事要紧,你说陛下好歹也是个当皇帝的,这么骂街好看吗,赶紧的,您去劝劝。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老先生,看这个中年人居然把主意打在了他的身上,好悬也没被气死。

    董老丞相睁着自己那一双老眼,小心的看了一眼龙椅上依旧在骂街的汉武帝,然后急忙收回了目光,朝这个中年人好顿摆手,意思也很简单,要去你去,我可不找那倒霉催的。

    中年人有些鄙夷的瞧了一眼董丞相,随后再一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非常标准的拿着笏板跪坐在垫子上,高声道:“陛下,臣东方朔”

    “滚!”

    刘彻正在气头上,也没听见是谁跟他说话,直接一个滚字就喊了出来,给时任太史大夫的东方朔差点吓昏过去

    骂完了这个滚字后,刘彻显然是气消了一点,他也知道自己刚才骂错人了,就没有在继续骂下去,但依旧脸色铁青,紧蹙眉头。

    刘彻把右手靠在书案前,脑袋柱在了右手的掌心,闭上眼睛,左手一下又一下的按摩着自己的太阳穴,一边按,一边道:“殿下何人说话?”

    东方朔同志急忙小跑的跪倒在了大殿中央,行了一个大礼,道:“回陛下,是臣东方朔。”

    刘彻半眯着眼瞧了瞧东方朔,对于这个油嘴滑舌的家伙,刘彻还是蛮喜欢的,一眼过后,刘彻重新闭上了眼睛,有些不耐烦道:“何事?”

    东方朔嬉皮笑脸道:“陛下,臣斗胆想给您讲一个故事,说有那么一天啊,长安东城的一个长舌女听说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找了小老婆,还把休书都摆在了她的面前,这给她恨得啊,当着大庭广众就开始骂街,呵,骂的那叫一个血乎啊”

    群臣一个个都忍不住偷乐,有几个还不小心笑出了声,就连董仲舒也是低着头,肩膀一顿颤抖。

    汉武帝差点被东方朔讲的这个故意气晕了过去,随手就把案桌上的笔砚砸向了东方朔,破口大骂,“给朕滚出去!”

    东方朔比较机灵,汉武帝的砚台没砸中他,而是在朝自己飞来的第一时间,便被他躲了过去,身形非常干净利落,可见他以前应该是没少挨汉武帝的揍。

    东方朔躲过了汉武帝丢来的砚台,倒也看不出有什么后悔和害怕,朝刘彻讪笑道:“得嘞,臣遵旨,这就滚。”

    东方朔非常恭敬给刘彻行了一礼,然后迈着大步走出了未央宫,身后只留下了群臣们敬畏的目光,以及咬牙切齿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都快冲过来撸袖子揍他的汉武帝。

    人才啊,这胆儿是真大。

    把手在未央宫两侧的羽林卫将士,看见东方朔提前出来了,一个个都跟他笑着打招呼道:“东方大人,今儿您可出来的有点晚了。”

    东方朔摆了摆手,“出来的晚,回去的可就早,等着看吧,陛下马上就会派人来找我了。”

    说完,东方朔索性就坐在了未央宫外的台阶上,和羽林卫的将士们聊起了天。

    要说这东方朔也是欠揍,你们就看看他讲的那个故事,恩,长安东城的一个长舌女,听说自己丈夫在外面找了个小老婆,不要她了,就开始当众骂街,这不就是在指桑骂槐,说赵信投降匈奴,汉武帝骂街的事情吗。

    东方朔真是胆儿大,居然敢把汉武帝比作是一个长舌女,简直就是老虎还在气头上,他就赶忙又去摸了摸老虎的屁股

    而且,听他刚才和羽林卫的对话,估计这种事儿以前他也没少干。

    汉武帝没当场活剥了东方朔的皮,都算他心胸宽广了,也不知道东方朔究竟是怎么活到今天的

    不过这才是东方朔,这才是那个敢于直言上谏的千古第一智者。

    东方朔正跟羽林卫聊天呢,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从未央宫跑了出来,冲坐在台阶上的东方朔喊道:“东方大人,陛下有旨,让您快点滚回去。”

    “嘿,瞧见没,我说啥来着,陛下一天不让我骂两句,那是浑身难受,得,走了,明儿见。”东方朔十分骄傲的从地上站了起来,冲那些笑呵呵的羽林卫将士道。

    东方朔,一位传奇的人物,关于他,在历史上大部分的评价都是一个智者,但有个前提,风趣诙谐,恩,人家可是相声这行的祖师爷啊,现在学相声的人在拜师的时候,都得顺路在拜拜他,你说他这人得多有意思,就看他刚刚给汉武帝随口胡诌了那么一个故事就知道,这老兄有趣着呢。

    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

    这就是史书上的东方朔,也就是现在的他,很符合,尤其是直言切谏这一点还是那句话,他究竟是怎么活到这么大的,按理来讲,这种人用一个词儿就可以形容。

    嘴欠儿。

    一般对待这种人也只有一种解决办法。

    大嘴巴子啪啪啪啪。

    “让你特么在嘴欠,让你特么在嘴欠,老子抽不死你个碎嘴子的!”

    估计汉武帝每一次在被东方朔直言劝谏后,心中都会响起这么一句话。

    东方朔就好比是唐朝的魏征,汉武帝就好似李世民,也不对,魏征那就是个有油盐不进的主儿,李世民的脾气也蛮不错,而且时刻愿意反省自己但汉武帝的脾气可就没那么好了,说整你就整你,说砍头就砍头,后悔也不管。

    所以,这就更能体会出东方朔的机智了。

    分割线,元旦快乐,元旦快乐。ip0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十三章凡事就怕有对比

    言词敏捷,滑稽多智,这就是东方朔劝汉武帝的方式,讲点笑话,逗人笑一笑。

    实际上,就是暗地里拿笑话里的人来讽刺你,但他这个可不是乱讽,人家东方朔聪明着呢。

    一般的情况下,在听完东方朔讲的笑话后,汉武帝几乎每一次都会暴跳如雷,把东方朔赶出朝堂也是常有的事儿,遇上某一天,东方朔的嘴太欠儿,说话也太特么的阴阳怪气,明里暗里就差点名道姓说你是个混账时,汉武帝一天都能把他赶出去三四次。

    目前最高纪录是五次,尚未被打破,东方朔先生仍是自己记录的保持者,可喜可贺。

    而且,万一遇见了某一天东方朔的嘴还是太欠儿,可正赶上汉武帝的心情也太差,那讲完笑话后,东方朔直接会脱下官袍也就是被汉武帝罢官,回家老老实实赋闲种地去。

    要是汉武帝在生气一点,得,没二话,拉出去打屁股,打这个碎嘴子一个皮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