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两代女人的情感史诗 >

第3部分

两代女人的情感史诗-第3部分

小说: 两代女人的情感史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玉枝是厂里的厂花,厂里的单身男青年几乎都向她献过殷勤,也有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这其中不乏有很优秀的大学生、高干子弟,可是她却对所有人都淡淡的,让人摸不透她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她几乎不与男人单独约会,别人暗地里都夸她洁身自好,是个难得的好姑娘,不知道谁有福能娶了她。她这样清高,有很多追求者认为她看不上他们,就打了退堂鼓,而剩下的几个却越挫越勇。李红曾问过她,到底喜欢哪个,她则一副事不关己的口吻“时间还短,我需要慢慢观察了解”、“我得好好考验他们”、“我怎么知道他们会对我好多久”、“我才不像你,有人追就一腔子热血扎进去呢”。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李红和张光明一直这样隐密的交往着,自从赵慧玲出嫁后,家里人就像觉醒了一样,认为女孩儿必须得好好看着,不然就容易出事。对于李红,舅奶更是上了心,既然别人家的孩子在自己家里,自己就得一定看好了,不然出点什么事可怎么交待。舅奶看李红也到了谈对象的年纪了,却没见这孩子有什么动静,就赶紧发动周围的人给李红介绍对象,由于李红勤快、好看,所以介绍的人还挺多,李红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了就去见一见,之后总是找理由拒绝。舅奶平时开始留意李红的东西,李红把张光明的信都放到了厂里,不敢拿回家,所以家里人也一直没发现。
  1980年的春天,李红永远记得这个春天带给她的寒冷。大姑赵慧芳去张光明的部队探亲,在找张光明的脏衣服准备去洗时,在枕头下发现了李红的信,信里的内容如晴天霹雳,她立时觉得那已经很脆弱的心脏几乎承受不了这种打击,一个农村姑娘、个儿又矮,怎么配得上自己的儿子?简直是痴心妄想!她迅速地在床下翻找着,很快翻到了一个小木箱子,里面装着几十封信,一看寄信人几乎都是李红。她一封一封地看着,越看越气,好啊,这两个小兔崽子,都快三年了,就在全家人眼皮子底下,居然没人发现!看着信上的情况,他们还没有做下错事,还不晚,必须得及时制止。
  赵慧芳等儿子回了宿舍,拉着他回到了部队的招待所,拿出了那些信摔到了床头的桌子上,劈头盖脸的就骂起来了:“你是不是想气死我?就咱家这条件想找什么样的没有,你偏偏要找她?她哪儿好?啊?哪儿好?一个小县城的初中毕业、又是农村的、个头又矮,你鬼迷了心窍了?我告诉你,你死了心吧,我不同意!”
  张光明没想到母亲居然这样说李红,平时母亲对李红很亲热的,他以为他们的事母亲应该会赞同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思,母亲怎么一知道他们谈恋爱,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呢?“妈,你不是也说过小红人勤快伶俐、模样好、爱笑,自己要是有个这样的姑娘就好了吗?现在她做你儿媳妇不是挺好吗?”张光明气恼地反驳说。
  “我是夸过她,可是她做咱家的媳妇就是不够格,你怎么也得找个干部家庭的,再不济也得找个¤╭⌒╮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  的,她算啥?啊?个儿那么矮,将来生的孩子个儿都矮。你怎么就那么没见过世面呢?等你转业回来妈给你介绍好的。”赵慧芳情绪已经不那么激动了。
  “妈,是我和她过,又不是你们和她过,我满意就行了呗!再说,这都新社会了,婚姻大事又不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都是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这事儿你就别管了,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张光明倔强地说。
  “你才多大年纪,你懂什么?现在你们都年轻,被爱情蒙住了眼睛,觉得对方什么都好,对方的缺点都看不见,可是结婚以后是过日子啊,到时候你们的差别就会慢慢出现了,比如受教育不同对事情的理解就不同,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做事情的方法就不同,很多东西是多年养成的,已经根深蒂固了,等到那时你才发现你们的差距,后悔就晚了!”赵慧芳语重心长地说。
  “妈,门当户对的观念太封建了,反正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要和她在一起。”
  “好啊,你现在大了,翅膀硬了,妈的话你也不听了,你气死我算了。”说完,就捂着胸口哭倒在床上,到处摸索着她的“速效救心丸”。
  张光明赶紧给母亲倒水、喂药,看来现在的局势只有先敷衍,不能一味的顶撞,他怕万一把母亲气的心脏病发,到时一切都晚了。一边扶母亲靠在床头上,一边敷衍地说:“妈,您先别气,这事先放一放,等以后再说。”
  看儿子被自己吓住了,赵慧芳赶快步步紧逼:“什么先放一放?告诉你,你就是要和她断绝来往,等转业回来正经找个对象,听到没有?”
  张光明怕母亲再情绪激动,只好说“好好好,等我回来再说”。
  赵慧芳回到家后,马上和张卫国说了此事,张卫国虽然吃惊,但并不反对这件事,他觉得李红这丫头挺好的,做儿媳妇肯定孝顺,不像城里姑娘,不能吃苦。赵慧芳很惊讶张卫国的态度,也许全天下的母亲都会觉得自己的儿子是最好的,谁也配不上。既然张卫国不和自己同盟,她要去找自己的母亲支援了。自己的母亲居然和自己的丈夫态度差不多,这些人都是怎么了?怎么就没人理解自己呢?怎么就没人支持自己呢?哼,他们现在分隔两地,拆散他们还不容易!
  赵慧芳比以往都热心地给李红介绍对象,一次她陪着相完亲后问李红的意思,李红说和对方没有共同语言,赵慧芳就不冷不淡地说:“小红啊,咱们都是自己家人,有话我就直说了。你看人家小伙子是城里的,在工厂里开车,这工作多好啊!人家父母都是工人,家庭也好,人家哪里配不上你?你虽然现在也是城里户口,但家毕竟在农村,而且你是长的好看,可是现在父母都要看个头的,你个子矮,你还想挑个啥样的?难道你想挑个家庭好、工作好、长相好的?那人家能同意吗?再挑等年龄大了就难找喽!”赵慧芳的话李红此时并没听进去,她的光明那么爱她,她才不担心这些呢,她和光明都商量好了,等他转业回来后就和家里人说。
  张光明的信到了。当李红怀着期待的心情趴在被窝里打开看时,信里的内容让她如坠冰窟。张光明告诉了她母亲对这件事的态度,以及他个人的想法,他让李红先不要急,他答应母亲是缓兵之计,一切等他回来再说。李红此时才明白赵慧芳那番话的含义,是啊,他们家看不上她,认为她辱没了他们家的门第,大姑之所以说的那么含蓄,是给她留着脸呢。她是可以等光明回来再说,可是这一年肯定少不了大姑对她的种种含沙射影,这简直太折磨了,她抗得住吗?光明啊,为什么还要等一年啊,你现在要是在我身边该多好啊!这一夜,李红失眠了!
  赵慧芳越来越频繁的给李红安排相亲,一个星期差不多有两三次了,而李红却一直在逃避、推托,赵慧芳见毫无成效,决定破釜沉舟。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李红自觉很会为人处事,但为什么就和丁春林的一家人合不来呢?公公很老实,话少,每天家里家外的干活,从无怨言,李红从没听见他大声地说过话,甚至都不记得他说话的声音了,因为他基本不说话。婆婆是最让李红看不惯的,婆婆很抠门,她买的水果、糕点等都锁在柜子里,从不拿出来给儿子、儿媳吃,每次都是趁大家不在才吃。因为住在一起,李红和丁春林的工资每个月都上交给婆婆,他们手上一点余钱也没有。小叔子丁春园待业在家,李红对他的印象就是整日地歪在床上,不是身体不好,是懒。家里有什么活儿他都像没看见似的,丁春林在家的时候喊着他一起干,他就像没听见似的,多喊几声,他就直接和丁春林吵,每当这个时候婆婆总是要护着丁春园,让春林自己去干,李红甚至怀疑春林是不是他妈亲生的!李红私下和丁春林抱怨:“你妈也太偏心了,什么都护着春园,有点好吃的还藏起来,你是不是捡来的?怎么这么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丁春林的反应通常都是一句“滚一边儿去”。
  李红慢慢发现,丁春林的脾气很不好,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儿两个人就吵架,而且吵起来丁春林是丝毫不让的,李红也不好太放任自己的脾气,毕竟和老人一起住着,有些话不能说,所以每次吵架的后果就是冷战,不过最后都是丁春林忍不住先和李红说话,李红随便摆摆架子也就算了。丁春林的心还是疼李红的,只是好好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总是不中听,明明他为别人做了一件事,但用他的方式表达出来总是让人不舒服,往往他看到别人的反应让他失望后,他就会大发脾气。李红总说他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1981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李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生下了他们的女儿,取名叫“丁晓雨”,李红在生产的过程中疼得不停地叫骂着:“丁春林,你操你妈,都是你害的”,那是李红第一次这么骂丁春林,之后李红就骂习惯了,每当两人吵架时,李红就会骂脏话,而丁春林也毫不示弱,两人就这样互相辱骂,战火升级到后来就会动起手来,然后李红就会带着孩子回舅奶家,过几天丁春林再去接她。
  李红坐完月子后就上班了,本来想让婆婆帮着带孩子,因为婆婆已经退休了,可是婆婆推说身体不好,不能累着,让她想别的办法,李红只好每天上班的时候把孩子送到单位的托儿所,下班再接回来。
  女儿快一周岁了,已经可以扶着东西自己走路了。这天孩子拉肚子,李红便没有带她去托儿所,让婆婆照顾一天。东北的夏天白天很热,但早晚有些凉,李红早上给孩子穿着线衣线裤和毛衣,忘了嘱咐婆婆中午把孩子的毛衣脱了,丁春林中午回家吃饭,进到院子里看到的就是女儿晓雨自己扶着小板凳、还穿着早上的毛衣、热得满脸通红在太阳底下站着,而母亲却坐在屋檐下的阴凉处做棉鞋。丁春林进了院子一嗓子就喊了起来:“妈,你就知道自己凉快,你看孩子都热得满脸通红,,你也不给孩子把衣服脱了,还让她站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母亲放下手里的鞋,站起来插着腰不悦道:“这一大上午我忙里忙外的,也没注意啊,我又不是故意的。”看母亲这个态度,丁春林的倔劲儿上来了:“这是你孙女啊,又不是别人家孩子,就这么不上心,就让你看一天你就看成这样!”女儿听他们争吵,害怕的哇哇地哭了起来,丁春林上前把孩子抱回了屋里,脱了衣服放在床上,又出来接着和母亲吵。母亲不甘示弱:“我该你的啊?把你养活大就算对得起你了,我还得给你看孩子?”“谁家老人不看孩子?哪家的孩子不是爷爷奶奶帮着带大的?你知不知道厂里的托儿所环境有多差?”屋外吵得激烈,丁春园躺在床上还没睡醒就被这争吵声搅的心烦意乱,他重重地用被子蒙住了头,可是声音还是挡不住,他猛地起身,把被子甩到了一边,趿拉着鞋冲到院儿里,冲着丁春林喊道:“吵什么吵,弄个鸡巴孩子谁愿意给你看啊!还竟他妈事!”火冒三丈的丁春林冲过去一拳就打在了丁春园的脸上,“小逼崽子,我他妈今天揍死你。”哥俩就这样扭打在了一起。李红中午回家刚走到胡同口,就已经听到两人的谩骂声,走进胡同就看到自家的院子门口围了很多邻居在看热闹,挤进院子一看,春林和春园两人一个被父亲拉着,一个被母亲拉着,站在院子的两头,背心都已经破的一条条的,裤子也开线了,两人满头大汗的一面指着对方骂,一面和父母推搡着要冲向对方。一见李红,婆婆大喊:“小红,赶紧把春林拉回屋。”一面说着,一面和老伴把春园拉回自己房里。李红不明就里,也拉着春林回了屋,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李红越来越无法和婆婆相处,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小事磕磕绊绊,她总觉得春林处处吃亏,而对于她不必巴结的人,她是锱铢必较的。比如过节的时候,她要是帮婆婆或公公买了什么东西,就理所应当地认为婆婆应该回礼给她或孩子,可婆婆小气,收了她的东西却从不回礼,她就很是想不开,言语上时常和婆婆针锋相对,眼看着一山不容二虎,李红和春林商量着决定要和他们分开过,可住哪儿呢?这是个大问题。李红想到了舅爷赵树林,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在市里的威望仍然很高,关系还都在,就请舅爷帮忙分套家属房。
  第二年春节刚过,李红和丁春林就搬了家,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这是一个家属区,都是平房,房子是一排一排的,一排有五六家,他们家在右数第二家。每一家都是一样的,外面一个大铁门,进门有一个长条形的院子,院子的最外端挨着铁门的地方有一个仓房堆放杂物,再进来院子的最里面就是正房,进门一条走廊,左右各一间屋子,走廊的尽头通向一间小小的饭厅,饭厅左边一小间是锅炉房,右边一小间是厨房。房子宽敞明亮,两个人开心极了。他们刚搬过来的时候除了床和两个皮箱,什么家俱都没有,两个人省吃俭用了两三年,才把家俱置办得像样齐全。
  自从搬了家后,除非有事,不然他们一年只去丁春林的父母家三次:大年三十儿、正月十五、中秋节。女儿晓雨对爷爷奶奶毫无感情,爷爷奶奶也从不给这个孙女买任何东西,好像过年过节的回去只是为了礼节,没有什么亲情。
  女儿丁晓雨的长相继承了爸爸妈妈的优点,鹅蛋脸,大大的眼睛,白皮肤,但身体却是瘦瘦小小的,比同龄孩子矮那么一点。李红特别怕晓雨长不高,每顿都哄着晓雨多吃点,而丁春林就没那么耐心,每次晓雨挑食时,他就吼她,甚至有时会隔着桌子一脚踢过来。有一次,丁春林下班带回了一本关于营养的书,翻到晓雨最讨厌吃的菠菜那一页,让晓雨大声地读出来,晓雨赌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