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484部分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484部分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毛笔的笔头,毛笔尖呈现金黄之色,一看就知道是用了上品阶的妖兽嫩毛制成,由大师级笔匠所制。

    文人下笔惊鬼神,诗出镇四方,有一款好的笔墨纸砚,能为诗文平添三成威力。

    薛牧山出身北方豪族,自幼便文采惊人,他用过的东西又怎么差的了。

    王旭打量着绿豪笔,这杆毛笔起码是四阶文器,进士用着都算趁手。

    他连童生都不是,薛牧山就将帮助自己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的绿豪笔送给了他,可见对他期待不小。

 第869章 灾民

    成功拜当世大儒,文豪薛牧山为师,王旭在这方世界总算有了根基。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根基这种东西,听上去不显眼,实际上有没有它,简直是云泥之别。

    就拿司马光来说,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不知道的人应该很少。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缺口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这个故事很多人知道,可是有谁知道,南宋司马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更是官至兵部郎中,在当地是有名的世家大族。

    普通人要是砸缸,救出了缸里的小朋友,恐怕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被质问为什么要淘气,严重了甚至要吃竹笋炒肉。

    就算家长开明,夸两句,给几块糖吃也就到头了。

    正因为司马光出身大家族,有根基,才能跟让犁的孔融一样,为司马光造势。

    没有这个根基,就跟郭德纲讲的相声一样。

    郭德纲说,他六岁的时候也给人让过梨,结果爹妈不但没有表扬他,就连村里人都说他是傻子。

    你看,同样是让犁,有的人成了典范,有的人就成了傻子。

    区别在哪,在于有没有一个运营团队。

    身为现代人,王旭深知运营的重要性,运营得好,乞丐也能被包装成鬼棋王,还有一群键盘侠相信,他获得过奥林匹斯奥运会象棋冠军,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1993年的奥林匹斯奥运会,根本没有中国象棋项目。

    人都喜欢从众,只要故事编的好,谁会在乎真假。

    王旭拜师之后,便住在了三涧溪,每日听薛牧山讲学,并鼓捣着自己的运营计划。

    没有名声,怎么办,抄诗?

    抄诗只是下策,以抄诗为业,最终害的只能是自己,想要名声也不只是抄诗一条路。

    要不研究一下,请几个演员,重演下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需要的演员不多,运作得好,也能给他贴上机敏,早慧,天才儿童的标签。

    但是仔细想想,儒界不是低武世界,演的再好只要不是真的,也会露出马脚来。

    难道说,要找一群小伙伴,再弄几个大缸,天天叫大家过来玩,守株待兔,等着小朋友掉下去?

    这也太逊了,费时费力不说,还不一定能成,费这个劲还不如抄诗呢。

    “少爷,少爷!”

    这一日,已经是初冬,王旭正在做早课,外面便传来了管家刘全的声音。

    走出薛牧山为他搭建的茅屋,王旭跨过迷雾,来到了三涧溪外,只见刘全正带着好多护院站在外面。

    “出什么事了?”两个多月,从深秋一直住到入冬,王旭一直居待在三涧溪,只以书信与家中联系,还真很久没回去了。

    “出大事了,灾民,灾民来了!”

    寒风刺骨,比风更冷的是刘全的话。

    王旭楞了一下,惊异道:“哪来的灾民,北方大旱,不是已经从南方运粮,将灾民安置在青州了吗?”

    距离北方大旱,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这两个月中,朝廷趁着秋收之际,大肆从南方运粮,赈济北方灾民,据说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将大批北地灾民安置在了青州,冀州一代,并没有让灾民继续南下。

    “少爷,不是北边,是南边!”

    刘全上气不接下气,喘息道:“交州今年的产粮也不高,再加上江南一体赈济北方,上交了大批米粮,粮价一天三变,很多吃不起饭的百姓,已经拖家带口往我们扬州来了。”

    “交州!”

    王旭眉头微皱,扬州地处江南,北与青州,西与荆州,西南与交州三地接壤。

    其中,荆州,青州,都是中原腹地。

    交州就差的远了,既没有中原的地理优势,也没有扬州粮食三熟的气候,反而与南疆的蛮族接轨,小摩擦不断,在江南三州中是底蕴最差的。

    让王旭皱眉的是,金山府位于扬州西南,溧阳县更是西南中的西南,距离交州只有数千里。

    不用想也知道,溧阳县首当其冲,绝对是灾民的第一站。

    “我父亲怎么说?”

    “老爷说,灾民犹如乱民,县上根本拿不出对策来,这几日将城门都关上了。灾民到不了县里,自然就会来乡下,我们这些乡下乡镇,没有城池作为依托,恐怕灾民一到,就跟过梳子一样,一粒米也留不下,不给也得给呀!”

    说到这里,刘全又看了看左右,小声道:“老爷还说,以我王家的根底,万万是挡不住灾民的,如果少爷能将薛先生请回去坐镇,或许有一线生机。”

    灾民都是吃不起的饭的人,卖粮是行不通的,他们也没钱买,有钱的也不至于当灾民。

    可是人要吃饭,没钱买,就要去枪,你有粮食,我没有,把你的粮食抢过来,我就有粮食吃了。

    灾民到了镇上,就像蝗虫看到了庄家,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不然激起民变,就不只是要粮食了。

    毕竟,灾民之中不乏青壮,闹起来,县城还能抵挡一二,乡下村镇根本一触即碎。

    人饿的狠了,易子而食都是常态,这种人祸,不是九泉镇,或者王家能够抵抗的。

    只有将薛牧山请去,有当代大儒坐镇,方能化险为夷。

    “没想到北方闹得厉害,最后北方的灾民没来,反而是南方先乱了。”

    王旭感叹世事无常,对着刘全安抚道:“你先等等,我去请老师出来。”

    “不用请,我已经听到了。”

    不等王旭去请,薛牧山便走了出来。

    已至寒冬,薛牧山依然穿着单薄的儒士服,与深秋之季见到时没什么变化。

    走出茅草屋,薛牧山没用王旭开口,便率先问道:“如果我跟你回去,你会怎么做?”

    王旭看向自己的老师,在他的目光中看到了考教。

    有大儒坐镇,可保王家万无一失,但是难民还在,怎么处理就值得思量了。

    到底是依靠大儒之威,驱赶灾民,袖手旁观,还是组织人手赈灾,全在王家或王旭一心。

    如果选择保全家业,袖手旁观,甚至大发国难财,王旭寻思,一定会在薛牧山眼中留下坏印象。

    甚至,就算单纯的赈灾,恐怕也只是合格,想要出彩还得另辟途径。

    “如果老师跟学生回去,学生一定说服父亲,联合乡亲,力所能及的赈济灾民。”

    王旭知道这是薛牧山的考验,但是他没有说的太满,天灾人祸,天灾还有迹可循,人心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旭只能说自己尽量去做,尽量做好,至于功过,不是现在该想的问题。

    “好,我便随你走一趟。”

    薛牧山背负着双手,轻声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万里路不只是走,更是看。看看这天下,看看这人心,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比书本上写的更有意思,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学问。”

    “弟子受教了。。。”王旭再次躬拜,拜的不仅是薛牧山的教导,更是摆明车马支持他的态度。

    如果说王旭参与赈灾,收获的名望是一,有薛牧山摆明车马的支持,他收获的名望就是一百。

    没有大儒坐镇,谁会在乎他这个孩子。

    反过来,有大儒相随,这件事便能成为士林中的美谈。

    到时候,江南士子都会知道,旭八岁,能赈灾,以后名传天下,也会有人说:“哦,我知道这个人,他八岁就参与过赈灾,表现出了不凡,我一直都看好他。”

    其实,哪有什么看好,名人与普通人摆在一起,名人的成功被认为理所当然,普通人的成功才会让人惊鄂。

    王旭为什么需要名望,因为他希望日后取得成绩时,别人会认同而不是质疑。

    为什么很多苦逼流主角,走到哪都能装逼打脸,被各种不服,因为一鸣惊人者往往被人轻视。

    王旭想要名望,想要运营自己,将自己包装成天才,为日后的才高八斗做铺垫。

    眼下这次赈灾,运作得好,就是个刷名望的好机会。

 第870章 车中对答

    坐在马车上,一路向九泉镇而去。(全本小说网,https://。)

    一开始,因为三涧溪位置偏僻,还看不出什么来。

    靠近附近村庄,变化就开始出现了。

    很多衣衫褴褛之人,成群结队的走在路上,其中以饭量大的青壮年居多,夹杂着少数老幼妇孺。

    “老爷,给点吃的吧,我好几天没吃饭了!”

    “大人,您行行好,我孩子病了,能不能借给我几十文钱,几十文就够,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你。”

    “老爷,我身强力壮,什么活都干,你们那缺人不,我给你做工,管饭就行,不要钱,真不要钱。”

    看到有车队过来,人群一窝蜂的往上挤。

    王旭掀开车帘看去,这些人大多面黄肌瘦,一脸风尘仆仆之色,说是叫花子也不为过。

    “看出什么来了?”

    薛牧山坐在马车上,守着暖炉,眼也不睁的问道。

    王旭微微回头,回答道:“这些灾民,应该是从铜山县过来的,铜山县在交州与扬州的交界地,只有从那边过来的人,才能这么快赶过来,灾民的大部队还在后面。”

    “还有呢?”薛牧山再问。

    “还有?”

    王旭再次看向人群,发现七八个青壮之间,才夹杂着两三个妇孺,寻思道:“铜山县的灾情应该不算严重,多数人里面,家中还有些余粮,所以逃荒的以青壮居多。

    青壮吃得多,家里养不起,只能往外逃,老幼妇孺吃得少,也跑不动,有口余粮能撑着过日子。这些人有朝廷救济还好,要是没有,十个人里面多半是青壮,八成要生乱。”

    薛牧山轻轻点头,轻声道:“往下说。。。”

    王旭一时语塞,摆在明面上的就这些东西,没什么可说的了吧。

    可是看薛牧山的样子,明显还不满意,显然他没有说到点子上。

    有什么是很重要,又被自己忽略的,王旭想不出来,只能请示道:“还请先生解惑。”

    “看待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到更深处的内在。赈灾是一句话,怎么赈,如何操作,从哪下手,那就是学问了。以民的角度,你想的不错,站在赈灾者的角度上,还远远不够。

    这群人既然来自铜山县,又百多人聚集在一起,将老幼妇孺围在中间,说明他们彼此间认识,哪怕以前不认识,也在路上认识了。

    蛇无头不行,在逃荒之路的磨合中,肯定有了自己的首脑,或者威望足够,能震慑住其他人的人。

    赈灾二字说的简单,可是一个不好,赈灾也能演变成哄抢,自古以来,好心施粥却落个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你可能没听过,那是因为出了这种事,上面都给压下去了。

    不过,你想组织赈灾,这里面的条条框框却不得不查,不然好事也能办成坏事。”

    薛牧山缓缓睁开双眼,看着站在车窗旁的王旭,笑道:“你来告诉我,怎么赈济这些人?”

    王旭一听就笑了,该怎么做,薛牧山都点出来了,他怎么会回答不出:“找到他们的蛇头,有蛇头安抚,这群人自然不会乱。”

    “如果灾民的队伍扩大一百倍呢?”薛牧山继续问道。

    王旭思索片刻,回答道:“这群灾民有百多人,一百倍就是万人,万人的灾民队伍,很难有人镇压得住,多是无数个小团体拼凑起来的。既然如此,应该让他们选出代表,帮助赈灾,在派出数百人维持秩序,如此一来应当出不了乱子。”

    薛牧山目光含笑,道:“再加十倍。。。”

    一万人再加十倍,那就是十万人。

    十万人可不是小数,九泉镇也不过十万人,要是十万灾民处置不当,顷刻间九泉镇就要化为飞灰。

    王旭暗暗估算着,十万人的灾民,就不只是九泉镇赈灾了,还得防备着有心人生乱。

    毕竟,双方的力量相差无几,甚至九泉镇还要弱些,保不准就有人会起祸心。

    王旭思考了好一会,想了多种可能,这才开口道:“十万灾民,光靠九泉镇的力量无法压制,为了避免生乱,还得派人去县城,请来官府这身虎皮。

    眼下灾乱初始,人心不安,有官府的大义,再从镇上挑选青壮,组成千人规模的保乡团,才有把握渡过劫难。。。”

    距离秋收催粮,粮价太高,百姓流离失所不过一两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官府的公信力还没有被质疑,就算有心人蛊惑,也敌不过民心似铁,官法如炉,你二大爷还是你二大爷。

    薛牧山先是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竖起一根手指:“再加十倍!”

    “还加?”

    王旭眉头紧缩,整个溧阳县,也不过八百万人口。

    九泉镇,只是溧阳县下面,数十个镇级单位之一,涌入十万灾民尚且能周旋一二,要是涌入百万灾民。。。

    王旭不敢想,真要是有那么多灾民,一人一口也能将九泉镇吃光,祖祠门口的老槐树都得被啃掉。

    到了这个时候,就不是九泉镇救济灾民,而是要担心灾民别将九泉镇吞掉了。

    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梳子是梳头发用的,篦子也是梳子的一种,但是却比梳子更密,古人用来刮头皮屑跟虱子。

    乱民与乱兵有的一拼,土匪来了,跟过梳子一样,梳子的齿距之间还能留下点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