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491部分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491部分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这些人,都没有主角聪明,看不出赈灾里面的玄机吗?

    不是,正是因为足够聪明,看出了玄机,才没有人敢轻易犯险。

    如果真有人穿越到了古代,转生到了大户人家,还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座的各位有一个算一个,除非有主角命庇护,或者沈万三那样的家底,不然赈灾二字,还是别碰为好。

    碰了,十有八九谁碰谁死,千年的世家也搁不住一阵折腾。

    再干脆点,也不用穿越,有这个情怀,去大街上扶倒地的老太太起来就行。

    任你开奔驰,坐宝马,扶起来几个,家底也得败个干净,更别说几十万,上百万的灾民了。

    扶老太太起来,哪怕被讹诈,也是做好事啊。

    老太太这么大岁数,还要用这个办法来补贴家用,肯定有自己的难处,心肠这么好,帮帮她喽!!

    “这件事是好事,但是…”

    王旭不算好人,他做的事都带走功利心,想了很多之后,还是微微摇头:“不好办啊,得从长计议才行!”

    说到这里,王旭思索片刻,又道:“这样吧,你将各个赈灾点的宿老都请过来,这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得再合计合计!”

 第881章 新年

    无数探马放出去,花了两个时辰,总算将八十万难民中,能拿主意的百多位宿老请来过来。(全本小说网,https://。)

    宿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人,不都是老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老者反而是少数。

    这些人齐聚一堂,坐在搬来的椅子上。

    王旭则领着刘全,身后站着十几位健仆,坐在主位上。

    看着不过八岁,却一直在主持赈灾事宜的王旭,下面的宿老们五味杂陈。

    之前要是有人说,他们逃到扬州,会得到一个八岁孩童的救济,一定会觉得说话那人是疯的。

    八岁的孩子,怎么能干出这样的大事,这是不合常理的。

    但是现在,没有人笑得出来,因为王旭就是当家做主的人,上至他们,下至八十万灾民,全靠着一个孩童的救济才能活下来。

    灾民中有人说,王家的少爷,那是天上的菩萨转世。

    又有人说了,那不对,王家少爷降生时,明明来的是终南山道士,怎么就成了菩萨转世了。

    要说转世,也是星君转世,保不准这个王家的小少爷,就是天上的哪位星神,见不得民间疾苦才下来的。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自然有人将信将疑。

    毕竟,王旭表现的不似凡人,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出过的神童不少,这么神的却没几个,往前也就十二岁拜相的甘罗,能压他一头了。

    “在座的诸位长者,都是王旭的长辈,有什么话,我就不藏着掖着了。听刘全说,交州情况渐好,大家有要回去的心思,有没有这回事?”

    王旭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百多位宿老。

    宿老们面面相视,小声交谈一会后,有人站起来说道:“是有此事,大家出来两三个月了,思乡之心甚重,如今赈灾大使已经在交州主持赈灾,情况有所好转,很多人都想回去看看,只是手上没有余粮,不敢上路。”

    “粮食。。。”

    王旭微微点头,扫了眼身边的刘全,开口道:“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一千五百万斤粟,八百万斤豆,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能凑出两千五百万斤粮食。”

    粮食只是个统称,粟米,大豆,稻,全都算在里面。

    听到还有这么多粮食,在场的宿老都打起了精神,等待着王旭的下文。

    王旭用手指点着桌子,思考了一会,开口道:“粮仓里的粮食,还够我们撑一个多月的,借大家些粮食,让大家返乡的事也好办,不过。。。”

    语气稍顿,等到众人全都屏住呼吸时,王旭才再次说道:“怕就怕有人贪心不足,领了粮食不走,还要继续留下当灾民,这就不好办了。”

    “小少爷放心,别的地方不敢保证,十二号赈灾点上,老夫保证拿到粮食的人绝不留下,绝不给小少爷添乱。”说话的是一名老汉,这人做猎户打扮,老是老了些,身上却全是肌肉,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一看就是老黄忠那样的人。

    “你们呢?”

    王旭看向其他人,这些人有的拍胸脯保证,有的人却言语不详。

    在场的百多位宿老,代表的是八十万灾民。

    平均下来,每人都是五六千灾民中的头目,有的人手腕够硬,当然能镇压不服。

    有的人能够上位,靠的却是相互制衡,对灾民的掌控力度并不大,那就不敢保证了。

    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有信心带着灾民走,不会生乱的人只占了三分之一。

    了解到这一情况,王旭对刘全点点头,开口道:“将笔墨拿上来,给有信心能带灾民走,又不会生乱的人立下军令状。军令状一立,按人头算,走的给五斤粟米,两斤大豆,一斤稻米。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走了的人,就不能再回来了,不然我可要找各位说道说道。”

    “不会,我们这些人,都是十里八村选出来的,说话不算话也没人会选我们。下面的儿郎们,都是一个地方的好汉子,说走就是走,绝不会给小少爷添麻烦,不然我找他们家去。”

    猎户第一个响应,其他人有把握的,也都跟着站了起来。

    王旭轻轻点头,示意刘全让这些人作保。

    刘全端着笔墨走上去,有的人不会写名字,就在纸上按个手印。

    一圈之后,愿意带人返乡的宿老,大概有五十多位,占宿老的五分之二。

    剩下人摇头不语,有的是甘愿当灾民,不想回去,有的则是自觉能力不足,害怕人没带回去队伍就乱了。

    签字,画押,借粮。。。

    对要离开的灾民,王旭也不栗色,每人都给五斤粟,两斤豆,一斤稻,总共八斤粮食。

    这些粮食,不足以只支撑这些人返乡,但支撑十来天还是可以的。

    里路上混合着野菜,树叶,应该能顶小半个月,至于后面如何,就不是现在能考虑的了。

    听到可以回家的消息,灾民们欢呼雀跃,第一天就走了二十多万。

    剩下的人也在观望,第二天又走了十几万,第三天走了几万,第四天还是如此。

    一星期下去,八十万灾民,只剩三十万留下,大多数都走了。

    就连以前一些不想走的人,看到大家都走,也起了随众的心思,毕竟出来了好几个月,有机会,谁又不想回去看看。

    十天后。。。

    该离开的都离开了,来的来,走的走,九泉镇外的灾民,维持在了三十多万的人数上。

    剩下的人,都是不想走的,有的人拖家带口的来,本就没打算回去。

    还有的人,不是两手空空的来逃荒,带了些家底。

    看到九泉镇这边的情况不错,就没有了要走的意思,整天往镇上跑,寻思着怎么将户口迁过来,在这边安家落户。

    灾民少了,这是切身实际的感受,还有个感受是新年快到了。

    今年的新年,在二月十二号,满打满算也就还剩十天。

    年关将近,人心免不了浮躁。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从县上传来消息说,灾民渐渐散去,程县令也不慌了。

    上面有说法,说新年的时候,县上也会跟着赈灾,从初一维持到十五,算是在灾情过去之前秀一波。

    这算是个利好的消息,现在的溧阳县,王家是民家赈灾规模最大的一家,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地方赈灾的,不过都是小打小闹。

    县上出面赈灾,能极大缓解王家粮食压力,毕竟经历过前两月的赈灾,再加上灾民回返的派粮,王旭手上的粮食也捉襟见肘。

    大年三十。。。

    “过年啦!”

    一身华服的王旭,带着四个狗腿子,心情愉悦的走在大街上。

    街上,九泉镇的镇民,已经开始张灯结彩,贴春联的贴春联,烧爆竹的烧爆竹,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往镇子外面走,留在镇子外面的灾民,也一个个的将自己洗漱干劲,换下了一路穿来,不曾换过的乞丐服,看上去顺眼了许多。

    看到王旭出来,灾民欢呼雀跃,更有人当场就跪下,磕头道:“小王老爷,老汉我给您磕头了,您是好人,大大的好人啊!”

    “王少爷,王少爷,王少爷!!”

    灾民们围着王旭,没有乐器,他们就敲打着竹杠,围在一起载歌载舞。

    王旭脸上满是笑容,这些留下的灾民,大部分将在开春融入九泉镇。

    有了这三十多万人,九泉镇的规模起码能扩大两倍,而且这些人都受过王家的恩惠,哪怕斗米之恩三年而止,救命之恩十年可忘,但是短时间内有这些人的支持,王家都将在九泉镇说一不二。

    有了这份根基,再加上灾情过后,朝廷可能的论功行赏。

    王家将冲出乡镇,一跃而成县上的新贵,而名望,更会随着百万灾民,口口相传的流传下去。

    用不了几年,一传十,十传百,扬州之地再提起金山府王家,谁不得竖起个大拇指。

    “不积跬步,不以致千里,千里之行,今日始于足下!”

    王旭脸上带着微笑,笑着跟灾民们打招呼,暗想道:“养望的第一步,今日算是成了!”

 第882章 绣娘进王家

    过年了,多的保证没有,吃一顿饱的还是可以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第一次,王家的赈灾点上,放开了粮食的限量。

    从一碗粥,一个窝头,变成了两碗粥,三个窝头,粥里面还有点肉沫跟野菜。

    看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瞪大着眼睛,满是欢喜的抱着木桶,从赈灾点接过粥跟窝头,回头之间的那个笑,连王旭都受到了感染。

    “娘亲,今天给了好多吃的,你看粥里还有肉呢,我们终于能吃饱了!”八九岁的小姑娘,抱着用木头挖出来的木桶,欢天喜地的跑向母亲。

    王旭目送她远去,不知道今年的这个新年,是不是小姑娘这辈子,过得最快乐的新年。

    或许三五十年之后,小姑娘长大了,日子也过好了。

    回想起来,她会对自己的家人说,某某年的那个冬天,那个新年,她吃过的那碗粥,那个窝头,是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后辈子孙围在身边,听着老祖母讲当年受灾的故事,王旭可以肯定,他在这里面一定是光辉万丈的那个。

    其实不用以后,就是现在,就有很多灾民,在供奉他的长生牌坊。

    不谦虚的说,他现在就是万家生佛。

    “少爷,夫人叫您回家吃饭。”

    在外面转悠了一上午,家里面派人来找他了。

    “走,回去!”

    王旭离开赈灾点,坐着马车赶回家中。

    过了前院,正要往吃饭的中堂走,突然一个背对着他的丫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站住!”

    伴随着王旭的命令,正要离开的丫鬟站住了,微微回头,不是绣娘是谁。

    说起绣娘,王旭也好多天没看到她了。

    一开始,绣娘还跟着宁青往向下跑,去赈灾点上给人帮忙。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绣娘就不去了,宁青也说不出绣娘在干嘛,反正挺神秘的。

    “你怎么在这?”

    王旭很奇怪,绣娘怎么会穿着王家丫鬟的衣服,出现在这里干活。

    “见过少爷,绣娘没地方去,老爷看绣娘可怜,就把绣娘带回了王家。”绣娘一边说着,一边对王旭行了一礼。

    “老爷?”

    王旭目光中带着疑惑,对身边的刘全问道:“说说,怎么回事?”

    “昨天下午,老爷出去巡视,马车撞到了这位姑娘,一问才知道,绣娘姑娘是从铜山县过来的难民,家里已经回不去了。

    老爷看她可怜,又没地方住,就将她带回了府里,说可以给少爷当个丫鬟。毕竟,赈灾结束之后,少爷你还要去三涧溪跟随薛大儒读书,身边没个伺候的人可不行。”

    刘全还真知道这件事,三言两语就解释清了。

    王旭觉得不对劲了,绣娘的情况,能跟其他灾民一样吗。

    她可是一路跟宁青来的,宁青已经入了宁家,按照宁青自己的说法,宁家人把绣娘当闺女看。

    当然了,这只是宁青的说法,实际上宁家人早就把绣娘,看成了自家的侄媳妇,就指着绣娘跟宁青好上,帮宁家传宗接代呢。

    说别的人没地方住,可怜,王旭或许能信。

    说绣娘可怜,他一点都不可怜,你看看,这两月都吃胖了。

    “我身边要什么人伺候,再说了,一个姑娘家家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带着她去三涧溪读书,是她伺候我还是我伺候她?”

    王旭觉得这事有点巧,九泉镇十万口人,怎么不撞别人,就撞绣娘身上了。

    绣娘还高高兴兴的跟着回来了,要进王家为奴为婢,难道给人当丫鬟就这么舒服。

    第一次见面,王旭就觉得绣娘不是个本分人,现在又这么巧的进了王家,他要是在不琢么琢磨,心也太大了。

    “这个叫绣娘的,跟镇上的宁家人有些关系,刘全,你派个人出去,通知他们过来领人。”

    王旭不关心绣娘有什么打算,他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就怕麻烦。

    绣娘可能是麻烦,那就让她滚蛋,怜香惜玉还是找别人吧。

    “少爷,求你不要赶绣娘走啊,绣娘会洗衣服,会做饭,什么都会,你就让我留下来吧。”一听王旭的话,绣娘当时就哭了。

    “怎么了,怎么了,这大中午的,谁在哭呢?”

    王旭还没等说什么,王夫人跟王老爷,就从后院走上来了。

    看到绣娘再哭,王夫人念了两句无量寿尊,开口道:“这不是昨天刚进门的小丫鬟么,旭儿,她惹到你啦?”

    “不是的母亲,”

    王旭如实回答道:“这个叫绣娘的小丫鬟,跟镇上的宁家人有些关系,这几个月一直吃住在宁家,算不上无家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