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499部分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499部分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旭抬眼看去,只觉得与马车心意相通,能对马车指使如臂。

    感受到他的想法,战马扬起前蹄,化为金光冲向王旭,落在他面前形成了一页金书。

    书中车马多如簇。。。

    王旭拿起金书一看,情不自禁的念了起来,目光中满是喜色。

    他能感觉到,自己随时能依靠这页金书,从书中召唤出车马来,而且等到他拥有功名,可以调动文气之后,召唤出的车马更是不止一辆。

    “老师,这是?”

    王旭拿着金页,不明所以的看向薛牧山。

    薛牧山摸着胡子,满意的笑道:“这是诗词具现出的文道至宝,有文道至宝的家族,才能称得上文人世家。金页不失,以后你王家,子子孙孙都不用愁没有车马用了,它将永远护持在你王家。”

    听到这些话,王旭喜不自禁。

    这辆车马,不只是车马那么简单,同样也是逼格。

    日后只要出行,见到这辆与众不同的马车,别人就知道是他王旭到了,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同样,凡是学了这首诗的人,见到他也要行半师之礼。

    薛牧山为什么有这么大名头,桃李满天下,就是因为他写过的许多诗词,文章,被九州士子学习,学习过这些诗词的人,都要尊他为半个老师。

    “这首诗的价值,要比你想的更重要,我这就给孔庙传书,让他们将这首诗放入文阁,让天下士子学习。”

    薛牧山比王旭还高兴,当即便提笔书写诗文,寄语,焚香祷告之后,放入香炉内点燃。

    王旭站在一旁观看,只见被点燃的诗文,化为青烟飘向远方,听薛牧山的意思,用不了多久孔庙就会收到消息。

    “老师,弟子已经写出两首诗了,不知道这些诗写出来都有什么好处?”

    等到薛牧山忙完之后,王旭忍不住开口问道。

    薛牧山面色严肃,沉声道:“文士写诗词,能得文气加身,文气浓郁,鬼神避易,万法不侵。

    你接连写出两篇镇州诗,身上文气之浓郁,三阶以下的妖,佛,道,遇到你法术就不灵了。另外,你写出的作品越多,进士之后,成就大儒的路越好走。

    我儒家开启科考制度之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个阶位,只要考上去就行。进士之后的大儒,却需要孔庙与万民承认,没有上乘的,足够分量的诗词与文章,是不可能成为大儒的。”

    “老师,那么圣贤呢?”

    大儒堪比五阶修士,大儒之后是圣贤,圣贤之后是圣人。

    王旭很好奇,圣贤又该如何成就,难道也是写写诗词,做做文章?

    “圣贤。。。”

    薛牧山沉默少许,他也没有摸到圣贤的门槛,只能含糊道:“圣贤要出书立传,只有写出能让万民拜读,微言大义,有开创性,引导性的经书,或者为圣人之言做序,理解,解读出圣人之言的人,才能成就圣贤,这些对你来说还太遥远。”

    薛牧山口中的经书,指的不是和尚跟道士的经书,而是泛指四书五经,或者与四书五经相似的典籍。

    到了圣贤这个层次,已经不是写一篇文章,或者几首诗就行的了。

    它需要几十篇高质量文章,组合成一个整体,一个系列,一个理论,还要有可学性,教导性才可以。

    王旭认真听讲,暗暗进行对比。

    如果他要成就圣贤,起码得写出几百首诗,形成一整套的王旭诗集,才有可能成就圣贤。

    就是只抄精品诗,也得几十首高质量的诗才行,毕竟诗词在文道中只算小道,真正的大道是文章。

    至于成圣,以诗词来说,成圣的几率微乎其微。

    就算写到极致,最多也就是李白,杜甫这样的伪圣,哪怕被人贡奉为诗圣,其实也难缘大道。

    真正能被称为文圣的人,只有开创思想,开创流派的人才行。

    这群人中,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后圣荀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副圣颜子,伪圣朱熹,二程,王阳明诸人才跟圣字擦边。

    以孔子为首,有一个算一个,都有自己的学术书籍,流派,思想,见解,所有才有如此成就。

    讲了几句圣贤之道,十分高兴的薛牧山,继续说到:“这段时间,你要跟在我身边苦心求学,诗词之道你颇有天赋,但是诗词只是小道,真正的大道在四书五经之中。

    半个月前,内阁首辅,寒党领袖严阁老,已经自请告老还乡。按照历来的规矩,三请之后当今圣上便无法挽留,最多一年时间,为师便要回京任职。

    我虽然有心带着你,可朝廷之中纷乱不已,短时间内我也顾不上你,只能将你托付给我的老友照看。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你得以学业为主,短暂半年,长则一年,为师不走也得走了,学多少就看你自己啦。”

    王旭之前问朝堂的事,薛牧山没有作答。

    此时,不知道是王旭的表现让他很满意,还是之前没说只是耽误了,居然耐心的给王旭讲解了起来。

    王旭一听,心中微微一动,开口道:“恭喜老师,老师胸有丘壑,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只是,弟子还想斗胆问一句,入朝之后,朝廷打算怎么安排您呢?”

    “这个嘛。。。”

    薛牧山语气微顿,开口道:“你不要往外传,如果不出意外,为师将接任内阁选辅,如今只待时机。”

    “选辅!”

    王旭在心底叹了口气,果然不是次辅,难怪老师似喜似优。

    以薛牧山的年纪,如果能接任内阁次辅,成为朝廷的二把手,以后还有执掌内阁的机会。

    三把手选辅,虽然比后五位,当应声虫的阁老强一些,却也强的有限。

    在这个位置上,做好了了,功劳是首辅的。

    做的不好,责任是自己的,而且前面还有个次辅压着,坐上去,基本就别想动地方了。

    如此一来,十年之后,等到自己春风得意之时,应该就到了薛牧山告老还乡之时。

    以王旭对自己的安排,十年之后,他铁定高中进士了。

    那时,薛牧山要是告老还乡,朝廷里缺了能帮衬的人,再加上他不打算入朝为官,说不得就要跟朝堂断了联系。

    当然了,现在想想是这样,认真说起来,十年后的事谁又能说的一定。

    不就是个内阁首辅么,惹急了王旭,给老师开开挂,来个望师成龙,还真不信这个邪了。

 第895章 少年十七岁

    时光匆匆,转眼便是两年。//全本小说网,HTTPS://。)//

    凭借两首镇州诗,外加跟随老师四处走动,拜访名家大儒。

    十一岁的王旭,已经在江南之地才名初显,尤其是标志性的黄金马车,更是在童生跟秀才之间颇有名号。

    对了,在这里要说一下,如今的王旭已经是童生了。

    童生考试,相对来说还是简单的,就连九泉镇那样的小地方,每年都能出一两个童生,更何况是跟随在大儒身边的王旭。

    唯一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严阁老告老还乡,与寒党失势的过程,比薛牧山预测的晚了一些。

    在薛牧山的想法中,面对朱党的围追堵截,用不了一年半载,寒党便会在朝堂中黯然隐退。

    实际上,不管是当今圣上的态度,还是寒党的反击,都要比朱党想的更强大。

    足足支撑了两年,新政开始的第八个年头,双方打的皮开肉绽,严阁老才带着寒党大员,渐渐让出手中的权利。

    得胜之后,即将前往京城任职的薛牧山,临走时却忧心忡忡。

    寒党多支持了一年,不仅代表了寒党的态度,也代表当今圣上是支持新政的。

    新政宣告失利,非战之罪,只怪士族的力量太强大。

    与其说朱党战胜了寒党,不如说士族的力量战胜了皇权,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据说在严阁老离开的那一天,气的把镇江府知府,送上来恳请废除新政的奏折都撕了。

    能让一位城府深沉的帝王,干出这样的事来,你说他心里得有多气。

    反过来,连皇帝躲在书房中,撕了一份奏折薛牧山都能知道,朱党的力量又得有多强大。

    或许,这事还不算完,当今圣上正值壮年,一心想要大展宏图。

    换成平庸的皇帝,新政挫败,见识到了士绅的力量,或许会自甘堕落,以后风花雪月的不理朝政。

    但是当今圣上,不是个软性子,朱党展现出的力量,已经让他寝食难安了。

    就这样,薛牧山走了,临走前,王旭拒绝了去扬州府,白鹤书院读书的建议。

    白鹤书院,虽然是扬州府乃至江南之地,鼎鼎有名的大书院,院长更是不弱于薛牧山的大儒,可王旭还是拒绝了。

    他拒绝的理由很简单,路太远,也不喜欢书院的气氛,打算过几年再说。

    对此,薛牧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王旭,过几年一定要去入学。

    因为白鹭书院,不只是书院那么简单,同样也跟后世的世界名校一样,是积累名望的好地方。

    一年后,十二岁的王旭,再次参加府试,以府试第一的成绩,成为了一名秀才。

    加上县试那次,他已经连中两元,如果还能在州试中考中第一,将成为江南之地很罕见的小三元获得者。

    小三元,虽然没有解元《州试》、会元《进士试》、状元《殿试》的大三元含金量高,但是在江南之地也非常难得了。

    得知王旭中了秀才,远在京城的薛牧山,特意让人带来了一份礼物,一本亲自手书的中庸。

    中庸,是薛牧山最喜欢看的书,常常书不离手。

    这本手书中,写满了薛牧山对中庸的理解与运用,被称为大儒心得也不为过,放在士林之中能被当做传家宝。

    王旭收到之后,也让人送去了一盒玻璃珠,眼下的玻璃珠,已经成了天下间新兴的奢侈品。

    据说在京城中,一颗玻璃珠能卖到两千两,而且有价无市。

    一百颗玻璃珠,价钱放在一边,主要是个诚意。

    薛牧山在京城中,少不了交友访客,玻璃珠拿得出手,又不俗气,用来赏给各家的小辈再好不过了。

    时间犹如白马过隙,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

    玻璃珠的生意,始终没有扩大也没有缩小,维持在每月两万颗上下的数目上。

    万家还是来人了,打着万贵妃的旗号,开口就要两成干股。

    王旭没有拒绝,因为万家的入股,不是白吃白拿,而是很肯定的告诉王家,这项生意万贵妃罩着了。

    万家其实也是小门小户,并不富裕,只是出了个得宠的万贵妃,这些年才飞黄腾达。

    万贵妃在宫里,也不是不吃不喝的,逢年过节,总得赏赐下人,笼络下边的低级宾妃,开销很大。

    自从万家从水晶珠的生意上,每年拿到三千万两分红之后,王旭的生意就再也没人来找麻烦了。

    同样,每年交出一大笔保护费之后,王旭也将水晶珠的价格,从五百两提到了八百两,在出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赔反赚。

    三年后,王旭十五岁,本想再次考举人,却被老师劝了下来。

    那一年,扬州府的主考官虽然是朱党成员,却是个反对神童,对神童持否定态度的翰林院大儒,他如果去参加州试,有八成几率会被压一压。

    毕竟,十五岁的举人太扎眼了,就连对神童没有偏见的人,估计都不知道是录还是不录,更别说是反对神童的老儒士。

    王旭为了避免撞到枪口上,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属于天灾人祸,跟学问没有关系,只能说他运气不好。

    又是两年,这一年,王旭十七岁,这一年,正逢当今陛下的生母六十大寿,欲要下旨,开恩科。

    “恩科!”

    王旭站在院子里,看着从京城传来了的消息,目光中闪过几分喜色。

    举人考试三年一次,上一次是在两年前举办的,如果不开恩科的话,他得明年才能参加州试。

    开恩科,意味着他能提前一年,避过正常的考试时间,提前拿到举人功名。

    算算时间,现在是五月份,皇太后的寿辰是八月底。

    按照老师的来信,皇帝打算在六月初发布开恩科的消息,考试时间定在八月底,皇太后寿辰那天。

    溧阳县,在扬州的大西边,如果等到六月初,听到正式消息在前往扬州府,恐怕他赶到的时候,考场附近的客栈都找不到。

    这不是说笑,以前就出现过考场周围的客栈满员,考生只能住在牛棚的消息。

    “我能提前半个月,知道即将开恩科的消息,恐怕江南士族中,会知道的也大有人在。”

    王旭打定心思提前出发,毕竟他没去过扬州府,以免到了那边手忙脚乱。

    听人说,作为扬州首府的扬州府,占据了江南之地的繁华,能让人流连忘返。

    借着这个机会,也可以过去玩几天,算起来,他总在家里当宅男,也有段时间没出去了。

    有了主意,王旭便让下人收拾行李,自己亲自去给母亲请安,打算来一场带上钱,说走就走的旅行。

    “什么,要去扬州府?”

    听到王旭要去扬州,哪怕是参加州试,王夫人依然满脸的放心不下。

    “母亲,朝廷即将开恩科的消息,是老师从京城传来的,十拿九稳。孩儿早些去,也可以早点安顿下来,为备考做准备。”

    “那也太远了,要不,让你爹陪着你去?”

    这些年王家风生水起,王夫人在县城内,也是人人哄着的贵妇人,有点小富即安的心思。

    换成王家没有发迹之前,听到王旭要去赶考,恐怕王夫人早就笑开花了。

    现在嘛,高兴有,更多的却是担心,对功名利禄的心思淡了不少。

    毕竟,溧阳县就这么大,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七品县令。

    王夫人同样是七品诰命夫人,这些年看着宋县令忙前忙后的,也不觉得当官有什么好了,只拿王家眼下的局面来说,就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富贵。

    “母亲,我也老大不小了,让父亲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