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531部分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531部分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道家造神计划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几分曙光。

    要是能以道教封神形式,让王家二老做个逍遥仙,也不枉生养他一回。

    当然了,这只是王旭的初步想法,具体怎么实施还有待论证,不是一时半会能决定的。

    翻身下马,直奔府门而去。

    王旭之前还担心,守门的护院不认识他,会闹出笑话来。

    没想到当他走上去,两个护院只是扫上一眼就将他认了出来,欢天喜地的进去禀报了。

    “状元公回来了,状元公回来了。”

    随着王旭的归来,整个王家都热闹了起来,抬眼看去,家里添了很多新人。

    这也是应有的,以王家目前的富贵,还有王旭的身份,锦衣夜行才让人想不通。

    没看那些真正的江南世家,家里面连戏班子都有,更别说歌姬舞姬了。

    “旭儿,娘的旭儿回来了。”

    王夫人小跑着,连身后的丫鬟都没追上,一把就拉住了王旭的双手,上下打量着他:“瘦了,比以前瘦了。”

    “娘,我可没瘦,你看看我身上这些肉,都快赶上年猪了。”

    王旭转了个身,让王夫人看的更仔细些。

    王夫人捂着嘴笑,对身边的丫鬟吩咐道:“快,快去通知老爷回来,另外将下人们都叫来,少爷久居京城,今年新来的可都没有见过。”

    “是,夫人。。。”

    周围人一阵忙活,迎着王旭往里走。

    没一会的功夫,王老爷也回来了,身边还跟着老管家刘全。

    说起来,王老爷今年也小六十了,头上白发比黑发多,乐呵呵的跟小老头没什么两样。

    不过,跟拉着王旭唠家常的王夫人不同,王老爷很快收敛了笑容,问道:“你来信说,你不愿意当官,皇帝给你的官你都没做,一个人就回来了,你是怎么想的?”

    感觉到王老爷说的比较直,王夫人搭口道:“别怪你爹多嘴,听到你辞官不做,要回江南的消息,你爹好几宿没睡着觉。你也是,别人一说做官,那是求都求不来的,你怎么就给推了呢?”

    “父亲,母亲,孩儿不是不做官,而不是现在做,这方面孩儿自有计较,你们二老就放心吧。”

    王旭没有多说,说什么党争,夺嫡,著书立传,平南灭北,两位老人家也听不懂。

    说的深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反而不美。

    “你呀,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车轱辘那么高的时候,就说自己长大后要考进士。多的话,我跟你爹就不说了,省的耽误了你,可你回来之后,总的跟我们说说有什么打算吧?”

    王夫人一脸为难,自家儿子是新科状元,明明有大好前途却不爱做官。

    不做官还能做什么,总不能在家经商务农吧。

    “母亲,我这次回来已经想好了,就在杭州府开个书院。杭州府,是江南三甲之地,读书的风气之浓,天下无出其右者。我打算办个书院,白天里教教学生,晚上著书立传,也好将我的学说发扬光大。”

    王旭这么一说,二老又迷糊了。

    王老爷有个赈灾赏赐的举人头衔,王夫人有个赈灾赐予的七品诰命,可实际上二人的学问都不高,一本史记都不见得能读下来。

    王旭见了苦笑连连,解释道:“我打算发展学派,需要弟子为我彰显门楣,壮大声势。建立书院,培养弟子,是最符合我的路线,孔圣人之所以是圣人,除了自己的学问以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也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是没有这些弟子奔走各国,孔圣的学说也无法发扬光大。”

    二老还是听不懂,不过连孔圣都扯出来了,听上去倒是很厉害的样子。

    “一定要去杭州啊,咱们金山府也不错,在这边行不行?”当娘的哪舍得孩子出去,王夫人也舍不得王旭再走。

    王旭很有耐心,解释道:“咱们金山府,在扬州三十六府中,排名算是比较靠后的,在这里办学的意义不大。杭州府不一样,那里是文化圣地,一但有新学说出世,很快便能席卷天下,这些优势都是金山府不具备的。”

    “这样啊。。。”

    王夫人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没说什么,因为她对这些也不懂。

    短暂的沉默之后,这才话音一转,又道:“学问上的事,娘就不操心了,可你也老大不小了,这婚事。。。”

    说到这里,王夫人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忍住,道:“我看那个张小妹就不错,你不在的这些日子,她常来看望我。你说扬州府距离金山府,少说也有三五天的行程,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能为你做到这个份上,这可真不容易。

    你别怪娘多嘴,娘是过来人,这感情啊,都是培养出来的。找个喜欢你的,可比找个你喜欢的省心的多,那张小妹我也见了,是个眉清目秀的姑娘,跟你真是般配。”

    王旭:“。。。”

    难怪现代中,很多在外打工的工薪族,过年了都不想回家。

    一回家,东家长西家短的,听得人头都大了。

    偏偏王旭还不能发怒,只能耐心解释道:“娘,我曾经立下誓言,妖族不灭永不成家,您总不能叫我食言吧?”

    “我的儿,这妖族怎么灭的掉,这不是把你耽误了吗?”王夫人大急,就算她是个妇道人家,也知道妖族势大,人族不是对手。

    妖族不灭永不成家,这根立志打光棍有什么区别。

    老王家可是三代单传,香火可不能灭在自己手里呀,不然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也不能说耽误,誓言孩儿已经立下了,想要反悔,怎么也得过个十年八年吧,不然我都没脸见人了。话又说回来了,孩儿今年才十八岁,十年之后也是二十八,母亲就是着急,也得等我而立之年在着急吧。至于张小妹,十年之后我未娶,她未嫁,母亲再去考虑这些也不迟。”

    王旭只能尽可能的拖延,因为在他的计划中,十年内百分百成就大儒了。

    到时候,他南平南蛮,北灭妖族,常年在外领兵打仗,结婚的事就催不到他了。

    更何况,眼下道教已经启动造神计划,地府的冥界净土也在建立,不管是肉身封神还是地府册封,讨来一尊神位,为老两口延寿都是不难。

    寿命有了,不死不灭,还要后代做什么。

    养儿防备老,这是传统观念,核心在于薪火相传。

    旧火不灭,新火还有必要传下去吗?

    眼下的事眼下说,未来的事,王旭另有计较,二老的担心是多余的。

 第952章 建书院

    杭州府。。。

    “不错,真不错,虽然位置有些靠外,却占尽了水利优势。全本小说网https://。”

    将家里的事情处理一下,王旭很快前往杭州府,开始为书院选址做准备。

    几天下来,看了好几个地方,这个叫金鳌角的地方,是王旭最满意的。

    金鳌角位于杭州府东南,算上来应该是城郊,位置却非常好,护城河与运河正巧从这里交叉,将金鳌角变成了一块三角洲。

    除了北边与杭州府相连,东、南、西三个方向,分别被护城河与运河切断。

    更妙的是,这个地方还不小,以前是准备建河运码头用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用上,被一名布商买了下来,改成了布行仓库。

    一问价格,占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金鳌角,只要八百万两银子便出手,这个价格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府可说不上贵来。

    “王公子,地契一签,这金鳌角就是你的了。

    不过,有句丑话我得说在前面,这金鳌角虽好,却也不是十全十美,如果您打算建酒楼,我恭喜您,这是块三面邻水的风水宝地,您算是赚到了。

    要是打算在这建货运码头,我劝你别打这个注意了,要是这能建码头,这块好地也落不到我手上。”

    签完了地契,布商欲言又止的开口。

    “这是为什么?”

    王旭反问一句,布商只是摇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见布商不愿意多说,王旭也没有多问。

    这块地,他是留着建书院的,建码头多浪费啊,应该跟布商的忌惮挨不上。

    签字,画押,再去官府备个案,金鳌角正式归入王旭名下。

    地方有了,书院还得建,这事可不能马虎。

    王旭也不怕花钱,请了杭州府内最有名的匠人,打算打造一座传世书院。

    金鳌角北方依靠陆地,这可不行,王旭要求工人在陆地上,再掏出一条三米宽的水渠来,然后再上面架一座桥。

    以后的金鳌角,不与任何地方陆路相连,想进来就要走桥或者是水路。

    孤悬水上的金鳌角,中心位置盖一层五层高的木楼,楼体以回形为主,类似歌剧院那样。

    中间有个三丈高的讲台,以后这就是王旭的讲学地,王旭坐在中间的圆台上讲学,学子们可以分坐在三层楼上听课。

    以讲学楼为中心,靠北的地方再起三座读书楼,两座名为秀才楼,靠前点,专门收秀才入学。

    靠后一点,再起一座举人楼,专门收举人为学子。

    至于童生,王旭这里是不收的,想要入学,等你考上秀才再来,要是没这个气度,怎么能称为高级学府。

    以讲学楼为中心,左右两边盖长廊,雨亭,种植些奇花异草,给学子们散心用,还可以养养金鱼提升下格调。

    最里面,盖上一排两层高的宿舍楼,读书读的乏了,听一听小桥流水。

    王旭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结果赶在施工的时候,还是有人找上来了。

    “你是这里的东家?”

    来的是一群大汉,咋咋呼呼的让工人停下,为首那人找上了王旭:“你这是建的什么?”

    “书院。。。”

    王旭不知道这些人的来意,只当是来打秋风的闲汉,摆手道:“刘河,拿三百两银子来,请几位兄弟喝茶。”

    “是,少爷。”

    刘河是老管家刘全的儿子,眼下老管家真的老了,已经跑不动了,刘河算是子承父业,继续在王家伺候着。

    “去你的,当我是要饭的?”

    为首的壮汉见刘河过来,将他一把推开了,扬声道:“别寒颤大爷,大爷可不是要饭的。记住,你建的是书院,也只能是书院,要是敢建码头,晚上睡觉的时候警醒点,我们走。”

    一群人来得快,去的也快,眨眼的功夫就走了。

    刘河拿着银子,一脸奇怪的看着这些人,凑到王旭身边小声说道:“少爷,这些人什么来路?”

    “还能是什么,船帮的呗,眼下杭州府的几个码头,都是船帮的人在管理。这些人身后都站着世家,绝不会允许有人再建码头,从虎口里夺食的。不过,这些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咱们建的是书院,跟码头挨不上边。”

    王旭简单的解释一下,对着工人摆手道:“继续干活,晚上酒肉管够。”

    修建书院是细活,工钱给的足,用料用的好,需要操心的并不多。

    再加上杭州府,不说四季如春也差不多,赶在来年二月的时候,书院的大体架构便建好了。

    有了书院的架构,剩下的就是起名。

    名字很好起,挑一个朗朗上口的就行,王旭自己犯懒,直接从明清四大书院中选了一个。。。。。。紫阳书院。

    前前后后忙乎了几个月,新科状元要建书院的消息,也随二月春风吹了出去。

    对于王旭的所作所为,江南士族啼笑皆非,谁也没把他当回事。

    能中状元,那是自己读书好,跟教书好是两个概念。

    杭州的崇学书院,崇致书院,哪个不是流传千古,王旭在杭州府,两大书院的眼皮底下办书院,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王旭要办书院的消息传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看好他的。

    等到三月初,书院建好了,该收学生了。

    果然,就跟大家想的一样,哪怕他是新科状元,可他的年纪摆在那,十八岁的状元,十八岁的书院院长,哪户人家愿意把自家学子送来。

    看看别的学院,不是名师便是大儒,新科状元的名声虽然响,却也镇不住大家挑三拣四。

    一个月下来,到了四月初,王旭总共收了八十六个学生。

    看上去,八十六个学生不少了,可那些江南的大书院,各个都是学子数万,王旭在其中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更可气的是,就是这八十六个学生,还多是别的书院不愿意要的问题学员。

    唯一有几个不是的,一问为什么来紫阳书院,人家说这里离家近,回家方便。

    刘河气的直跳脚,为王旭鸣不平。

    王旭对此付之一笑,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他既然打算开办书院,就不怕没有学生。

    四月底,王旭开始放大招了,此招名为三字经。

 第953章 谢必安与范无救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由大儒王应麟所著。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这本书通俗易懂,以三字形式,将很多故事融汇其中,微言大义,是古代文学中最顶级的启蒙读物。

    王旭将三字经修改一番,将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改为了吴高祖。

    后面,也剔除了五代十国,到宋乃兴的赞誉,不然容易被人切片。

    外面那些人不是说,读书好不代表教书好,说他误人子弟么。

    王旭倒要看看,有几个能扛得住三字经的轰炸,虽然三字经在古代文学中,只能算启蒙读物,里面的文学价值却不是假的。

    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既然能在古代被称为启蒙第一,相信放到这里也错不了。

    三字经,只是他打开市场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朱程理学即将登场,如果这都不怕,王阳明的心学总该怕了吧。

    “三字经,没听说过啊,这是新出的书籍吗?”

    杭州府,岳阳书楼,一名读书人正在挑书。

    挑挑选选中,一本名为三字经的书籍,很快映入眼帘,引起了一人的好奇。

    “三字经,王旭著,王旭?哪个王旭,新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