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锦绣农门,贫家女奋斗记 >

第57部分

锦绣农门,贫家女奋斗记-第57部分

小说: 锦绣农门,贫家女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梁家坳的老族长就听说了,来自清河县的梁墨菊,竟然替父从军了。而且,一来,就成了正六品的校尉。哎呦喂,这可真是不得了啊!

    要不是得抓紧修建宅子,他这就要去芦花湾,为麦香庆贺了。同时,也是去求援。梁家坳的人,都安排在了枣子沟。这个地方,就是一片荒野,方圆十里都杳无人烟。

    宅子什么的,都要临时修建。

    幸好,这附近有一座大山,还可以去砍些树木,搭建一些窝棚,作为临时的居所。梁家坳移民来的人,一共有三十家,一百六十多口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老族长和麦香家关系不错的人家,也都是勤快善良的人家。

    没有移民来的人家,都把自己的田地挂在了梁高中家,有的成了梁高中家的佃户,有的成了梁高中家的长工。一句话,就是依附梁高中家过日子的。这些人家,都不用移民来做军户。

    老族长带着村里人,在晌午时分到达枣子沟的,护送大家来的军人,给每家每户发了半袋的高粱米,又给每家发了一张锄头,一把砍刀,就骑马离开了。

    老族长带着村里人,紧赶慢赶,花了整整两天时间,这才赶出了三十间窝棚。一家人全都缩在窝棚里,窝棚外面点燃了篝火,不然的话,半夜能把人给冻死。

    前两天,连窝棚都没有,好几个老人都冻得生病了。幸好老族长听了麦香的话,准备了不少可以治疗风寒和拉肚子的药草,这才把病情给控制住了。

    修建好窝棚,第二天一早,老族长就在长子和几个年轻小伙的陪同下,前往芦花湾。

    如今,麦香可出名了。所以,大家一踏进西北,就听到了传言,这才得知麦香就在麓山卫所。麦香家在芦花湾,老族长还不知道。

    这一天,麦香正在家里炒菜,准备招待李公公和赵彦,以及几个陪客的总旗。

    亲兵陈东忽然来报:“将军,有个老人家找你,说是你老家的族长!”

    “族长爷爷来了?”麦香不禁又惊又喜,连忙放下铲子,对赵莹道:“你帮我翻炒一下,我去去就来!”

    说完,也不等赵莹答应,就飞快的跑了出去。

    来到大门口,老族长正站在赵莹家门口的树下,对着她慈爱的笑道:“麦香啊,果然是你啊!”

    一边说,就一边大步的走了过来,满脸的骄傲和欣慰。

    果然,他的这个族孙女,确实是传言中的军官了!瞧瞧她身上的衣服,可不就是当官的穿的么?

    …………明天大图推,求各种支持和鼓励,谢谢!会在早上更。(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0章 相见

    (全本小说网,。)

    “爷爷、大伯、各位大哥,快快有请!”麦香连忙热情的道,把众人迎进了家里。

    又亲自领着大家,去了书房坐下,飞快的上了茶水和点心:“爷爷,你们一路辛苦了,先喝杯茶,吃些点心。晚饭很快就要好了!”

    老族长一行一路走,一路问,饶了不少的冤枉路,这才找来了卫所。此时此刻,已经是日落时分了。

    老族长喝了一杯热茶,吃了一块点心,脸色好看了一点,就问道:“麦香啊,你爹娘如今在哪来啊?”

    麦香:“我家分在了芦花湾,离这里不远,走路两刻钟就到了。吃过晚饭,我就带人送你们去芦花湾,家里有空房子,你们过去也有的住!”

    如今,田生和茂林家的宅子,早就修建好了。格局跟麦香家的差不多,也是大大的院落。

    老族长就道:“你今天有客人啊?”

    麦香:“是的,是从宫里来的宣读旨意的公公,还有麓山卫所的将军,以及几个总旗。”

    老族长就道:“哎呦,宫里来的人啊,那俺们可不能在这里吃饭。这样吧,你找个人把我们送去你爹娘哪里吧!反正也不远,吃过饭的话,天黑路难走!”

    麦香挽留了几下,老族长都坚持要去芦花湾。

    麦香就问道:“爷爷,你们分在了哪里啊?”

    老族长:“梁家坳的人,都分在了一个叫枣子沟的地方,离这里有些距离。走路的话,得要三个时辰。”

    麦香:“有宅子住么?哪里怎么样啊?”

    老族长:“没有宅子,那里一片荒野,方圆十里应该都没有人烟。这两天,俺们搭建了三十个窝棚,暂时住一下。宅子,还得赶工修建。俺们来这里,就是来求助的,想要跟你们借一些修建房子的工具。另外,来这边买一些口粮,每家每户才分了十多斤高粱米,如今已经要无米下锅了!”

    麦香听了,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好的,粮食的事情我来办,我请军营的采办去城里购买粮食的时候,帮你们买一些回来。到时候,我会亲自送过去。明天,你们先在芦花湾多少买上几百斤,芦花湾的人粮食也不多,但是每家多少卖给你们二三十斤,应该还是可以的。”

    老族长就连忙掏出钱袋,递给麦香两张百两的银票:“这是买粮食的银钱,你看着买吧,能买多少是多少。不用买细粮,买粗粮就好了!”

    麦香也没有矫情,把银票接了过来。当初,她可是给了老族长两千两的银票,衙门又补贴给村里人一千两银子,加起来就有三千两的银子。一路来西北,最多也就花用个五百两,余下两千五百两,够起三十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了!

    帮助人,不能没有原则,否则就会发生“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现在,村里人还过得去,她就不再出银钱给他们买粮食了。等到哪一天实在过不下去了,她再伸出援手不迟。

    麦香叫了亲兵陈东、郭小海、方明过来,对三人道:“这是我老家的乡亲,这是老族长 ,你们带上他们几个,去一趟芦花湾找我爹娘。我爹叫梁高山,就住村东头第三家。如果找不到的话,也可以先找村长,快去快回,路上注意安全!”

    “是,将军请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三人响亮的应下,带着老族长几个,快速的离开了军营。

    麦香目送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不禁在心里感叹:唉,这做官就是好啊,有亲兵可以使唤,实在是太好了!若是自己还是个大头兵,哪里会有今日这种殊荣?少不得,自己还要被使唤得团团转呢!

    陈东三人带走老族长几个,很快就来到了芦花湾,并且顺利的找到了梁高山的家。

    梁高山刚吃完饭,正在后院散步,黄连忽然来报:“爹爹,老族长爷爷来了!”

    “什么?老族长,你没有认错吧?”梁高山听了儿子的话,顿时又惊又喜,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黄连:“爹爹,我骗你干啥?那真的是老族长,来了好几人呢,老族长的儿子也来了。那几人,我都认识,他们都去过我们在梁家坳的家!”

    “走,去看看!”梁高山一把就掐灭了烟斗,大步流星的往前院走去。

    果然,是老族长来了!

    梁高山忍不住热泪盈眶,大声问道:“大伯啊,你们什么时候来到西北的?”

    老族长:“就前几天来,这两天忙着搭建窝棚,都没有时间找来。昨天窝棚搭建好了,俺这才有空带人来找你!哎呦喂,高山啊,你这日子过得不错啊!芦花湾这个地方,可好了!你家麦香也很有出息,是咱们老梁家的骄傲啊!这一次,如果不是听说了你家麦香的事情,俺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你们呢!”

    梁高山笑呵呵的道:“你听说俺家麦香什么事情了?”

    老族长:“俺听说你家麦香,是这荣国的奇女子,是第一个替父从军的好姑娘。而且,你家麦香一入军营,就着了正六品的校尉,是个巾帼英豪!就因为这,俺才找去了卫所,然后麦香就让她的亲兵送俺们过来了!”

    梁高山:“哎呦,这丫头为啥不亲自送你们过来啊?说起来,她也好长时间没有回家来了!”

    老族长摆摆手:“这不怨她 ,宫里的公公来宣读圣旨来了,她正在炒菜,要招呼那个李公公和赵将军呢!对了,你家麦香如今也是将军了,俺听她的亲兵说,她如今是从四品的将军!哇,这孩子可争气了,是俺家老梁家的骄傲啊!

    高山啊,你生了一个好女儿,你也好了不起啊!半夏也很有出息 ,俺们老梁家日后是否可以发展壮大,就看麦香和半夏的了!有了他们两个带头,俺可有信心了,再也不觉得来西北是多么悲惨的事情了!有了麦香和半夏这个榜样在,俺们老梁家的孩子,一定可以在西北站稳脚跟,带领族人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半夏在一边点头:“大姐确实好样的,她凭借自己的能力,一举成了这荣国的第一个女将军。族长爷爷,我也会好好努力,争取在十五岁之前就考过举人。芦花湾很快就要修建小学堂,请我做夫子,村里的孩子们如果想要上学的话,也可以来这里读书。我会建议村长,修建一些宿舍,可以让别的村子里的孩子留宿!”

    老族长大喜过望:“真的啊?俺们村里跟来西北的,有十几个十岁以下的男孩子,这些孩子不去上学,将来就会成为睁眼瞎。”

    万万没有想到,在这荒凉的西北,孩子们也可以有读书的机会。三个时辰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若是可以在学堂住宿,那就再好不过了!

    吃过晚饭,梁高山就去找了村长:“村长啊,俺老家的族长来了,他们在几十里外的枣子沟落脚。如今,急需要修建宅子,村长您能否帮俺找十几个会修建宅子的人,一起去那边帮个忙?工钱不会少,就一天五十个铜板,包一日三餐,可好?”

    村长就有点为难:“如今天气渐渐凉了,晚上没有宅子住,可有点难熬啊!”来回就要六个时辰,晚上是肯定不能回来住宿的。

    梁高山就道:“要不这样好了,一天七十个铜板?”

    村长:“行,那就这样说定了,我帮你找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七十个铜板,那是很高的了。在他的老家,给人修建宅子,一天不过三十个铜板。而且,是包一日两餐,不是三餐。

    梁高山回到家里,就对老族长道:“大伯,俺跟村长说好了,他帮忙找十几个修建过宅子的人。一天七十个铜板,包一日三餐,你看可好?”

    老族长就叹了口气:“好,俺同意!这种天气,要人家晚上露宿,七十个铜板不贵。”

    找的又是会修建宅子的,这样可以加快修建宅子的速度,还可以保证质量,这比什么都好!而且,修建宅子,又不要村民出钱,都是从麦香给的两千块钱里出。无论给多少工钱,村民们也没啥好说的。天气越来越冷了,宅子早一天修好,大家就可以早一天搬进去。不然的话,天气冷了,又遇上下雨,住窝棚的话,那可是会受罪的。

    在荒凉的西北,若是生病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在这里,连个大夫都没有。生病了,就跟等死差不多。

    商量好了,梁高山就把老族长几个安顿好,大家*安睡。

    第二天一早,梁高山就带着十几个青壮年,和老族长的儿子以及几个族里的人,一起去了枣子沟。至于老族长,则被梁高山强行留了下来。如今,已经是深秋了,枣子沟只有窝棚,以老族长七十高龄的年纪,要不了几天就会被冻病。

    老族长也没有太坚持,听了梁高山的话,留在了芦花湾。

    麦香托了军营里的伙夫,帮忙买了一千斤的粗粮,也就是玉米面和高粱米。另外,还买了三百斤大白菜。为此,军营里出动了五辆货运大马车,麦香额外给了三十两银子的运费。

    粮食买好了,连车都没有卸,就放在了军营里。第二天一早,麦香请了一天的假期,带着三个亲兵,亲自将粮食送往枣子沟。

    一天的时间,枣子沟已经打了上万口土砖了。

    粮食来了,村里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粮食再不来,大家就要饿肚子了。没有粮食,吃不饱的话,哪里有力气修建宅子?

    修建宅子,采用了麦香的建议:土砖墙,用三合土砌墙,离地面一米高左右,用石头砌墙。宅子全都修建成土砖,房顶用茅草或者稻草遮盖,等日后有了银钱,再换上青瓦。

    幸好,西北雨水少,倒不用担心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麦香在村里呆了两个时辰,和村里人寒暄了一阵,安慰了他们一番,这才带着三个亲兵走了。临走之前,她给几个特别困难的家庭,都留了二十两的银子。又留下话来,梁家坳的孩子们去上学堂,每个人每年她会资助十两银子,作为买笔墨纸砚的费用。

    村里的人目送着她远去的方向,心里都不禁大大的松了口气,踏实了许多。

    如今,麦香已经是从四品的将军了,又是荣国唯一的女将军。这样看来,就连皇上,都很信任和重视她啊!如此看来,老梁家的要在西北崛起,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最起码,日后孩子们有学堂可以上了。一个人一年的学费,也不过才二两银子。有了她给的这十两银子,一年的花费,绰绰有余了。

    带着感恩,带着激动,带着美好的憧憬,村里人成群结队的站在村口送别,直到看不见麦香了,依然还站在远处,观望了许久。

    有了芦花湾的人的帮助,三十座简单的农家小院,仅仅用了一个月,就全都修建好了!此时,已经是初冬时节。这个时候,老梁家的人,全都住上了行宅子。附近村落的人,都不禁十分的羡慕,大家一起移民过来,然而还有好些人家还没有开始修建宅子呢!

    在别的村落,修建宅子,那是要排队的。

    抽签排在后面的人家,可不是还没有宅子的影子。

    枣子沟的人有宅子住,那是因为粮食充足,又有专业人手的帮助。所以,宅子修建得快。其他村落的人,因为缺少银钱,缺少粮食,也没有帮手,进度自然就慢了。

    麦香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就建议赵彦:“将军,如今麓山地区还有好些移民没有宅子住,不如抽调一些将士,去帮忙修建宅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