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181部分

吉诺弯刀-第181部分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申听了,沉默不语了一会儿。

    然后他伸手拿起笔,写了一纸手谕。

    他把手谕交给身边的传旨内侍,说:“拿出去交给外面办差的大臣吧。就说,这是我三思之后的决定,不要再来劝谏,照旨意去办就是。”

    我没有看手谕的内容,但我知道,他决定对谢双成的儿子免死从轻,给他一次从头再来的机会。

    我提起裙裾,跪倒向刘申谢恩。

    刘申把我拉了起来。他看着我,叹息了一声。

    他说:“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不要让我知道了。”

    我低头说:“是。臣妾明白了。”

    (三)

    当夜,内侍官来到谢双成的府上宣旨,说刘申决定法外开恩,涉案人等,若能知错悔过,清退赃款,带枷锁游街一个月,自陈过失,现身说法,当众向属地百姓谢罪,就可从宽处理。可赦免谢双成儿子的死罪,改为边地流放,充任最低级的小吏。

    接到刘申的旨意之后,谢双成又悲又喜,伏地啜泣,久不能起。

    内侍官说:“陛下许你前往监狱去探视儿子,告诉他这个消息。”

    谢双成千恩万谢,流泪送走了宣旨的内侍官。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奉旨前往监狱,去向儿子宣明刘申的赦免。

    父子二人在死牢中彼此相见,紧紧相拥,涕泪纵横。

    谢双成对儿子说:“陛下决定赦免你的死罪,完全是因为大将军的缘故。大将军在你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就那么关爱你,特为给你留下了父亲,让你成为有父亲呵护教养、对得起国家天下的人。”

    谢双成对儿子说:“现在,陛下皇后又给了你第二次机会。你若不知生命的可贵,上进的可贵,还要用宝贵的生命来贪图那些身外之物,做贪赃枉法的事情,不用国家法度惩治你,父亲,就会第一个杀了你!父亲宁可从来都没有生下过你!杀了你之后,父亲也会自己给陛下皇后、给故大将军一个交代!”

    谢双成的儿子流泪对他说:“父亲放心!儿子经过这次的教训,已经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明白了一个人应该用宝贵的生命来做些什么事情。儿子之前是大错特错了,深负国家,深负陛下皇后,深负故大将军,也深负父母的养育教诲之恩。儿子万死莫赎!从今以后,儿子必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四)

    谢双成的这个儿子,从监狱出来之后,被流放到西南边陲各族混居的偏僻郡县去做了一个管诉讼刑名的杂吏。

    他在那边果然洗心革面,勤勉任事,公正廉洁,从杂吏的位置上又重新做起,五年内又擢升到了县官的位置上,七年内做到刺史,被调到乾州节度使手下任职,成为西南地区著名的能臣。

    为了提醒自己廉洁无私,他把一个“廉”字刺刻在自己左手的手心里。

    刘申去世后,我六十大寿前去过一次清川,路过他管辖的郡州,曾接受过他的迎驾和随行。那时,谢双成也已经去世了。

    这个孩子,长着谢双成的脸部轮廓,却有着他母亲深目高鼻的戎先人特征。

    他把手心的那个“廉”字呈现给我看。

    他真是一个知耻改过的好孩子。

    看到他这样转变,我心里很为谢双成夫妇感到欣慰。

    作为他父母亲的媒人,你若还在世上,看到这孩子最终成才,成为了一个懂得克己奉公的人,也一定会深感欣慰吧。

    刘申当初对此案开恩宽恕的决定,颇有一些大臣深觉不妥。但是,谢双成儿子此后一生的表现,却为这次特别加恩的赦免,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人是可以改变的,人都是可以教育得好的。

    谢双成的儿子后来在新君登基之后,受到新君的重用,先后历任吏部、礼部、户部的尚书,最后做到了内阁的枢机大臣,是当时出名的一代贤相。他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最后在视察治水工程的返京路程中因为过度劳累而心脏病突发去世。死的时候,他还正在看着两岸农田的灌溉工程规划。死后,因为一生除俸禄和赏赐外,身无长物,家中十分清贫,顿时陷入了窘境,儿女们就连一个像样的葬礼,也没有办法替他办圆满。

    新君听闻他的死讯和身后如此清贫的情况后,不胜感慨,深感悲痛,遂以国家的名义,由皇帝亲自出钱,给他办了风光大葬,更给他上了极为尊荣的封号,许他入太庙配享供奉,又许他的儿子承袭了爵位,对他的家庭多有厚赐抚恤。

    他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文忠公谢道正。

    他的塑像,一直站立在他生前多次治理过、死后最后去巡查过的河流中央,守护着两岸的百姓,过了数百年的时光。(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六章 起造皇陵

    (一)

    一辈子看似很长,其实很短,站在坟墓的边上,回首这一生的往事,就像是一个恍惚的梦境。

    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变老了。紧跟着第一缕白发出现的,是第一颗牙齿的松动和掉落。然后,是身体各部分此起彼伏的疼痛,无法缓解的疼痛,就像一部已经磨损了水车,总是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刘申的第五颗牙齿掉落下来的时候,他对着铜镜自照了好一会儿。看着瘪下去的两腮和嘴里的那个空洞,刘申决定在老汉王、刘言的母亲和汪氏皇太后的陵寝近旁,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

    他令我们的嫡出次子、皇三子负责督办这个工程。

    在设计他的陵墓样式之前,他亲自带着皇三子去京畿附近看了一些古代帝王的陵寝。

    皇三子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在运京附近,古往今来竟然已经有这么多的帝王和他们的功业归于尘土,寂寂无闻地湮灭在黄土堆中。

    刘申站在一个500多年前建造的、已经残缺不全的墓碑前,对皇三子说:“儿子,你知道为何这些古代伟大的帝王生前都要为自己修一个如此壮观坟墓吗?”

    皇三子回答说:“那是因为他们想要昭示王朝的伟大,让天下的人,让后来的人见到那个时代的繁华和共荣,心生景仰和赞叹吧。”

    刘申摇头。

    皇三子说:“不是吗?那是为了什么呢?”

    刘申说:“那是因为他们在一生当中,都倍感孤独。他们经历了那么深刻的生前孤独,就会很害怕再去经历死后更为漫长的孤独。“”

    他说:“越是有为的君王,越是伟大的君王,他所经历的孤独,也就越深刻,越是寻常的人和寻常的劝慰,所不能开解的。”

    皇三子看着他日渐苍老的父亲。刘申曾经光滑的额头上,现在布满了像刀刻一样深邃的皱纹。他体会到刘申语境中的苍凉和感慨。他说:“父皇。。。。。。”

    父子俩一起漫步在过去王朝的废墟之上,感受着历史的轮回与沧桑。阳光穿过松柏的枝叶,斑斑点点地跳跃着,照在他们的身上。

    刘申对皇三子说:“所以啊,你也不用羡慕你的哥哥,不用羡慕他被立为皇太子,不用羡慕他日后的九五之尊、权倾天下。你不用看着这些东西心动眼红。你要明白,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代价。一个人的成功越辉煌,代价就越沉重。若是不愿意付出那样的代价,就不要去羡慕和嫉妒那样的成功。老天爷是公平的,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不会让任何一个人的所得,与他的付出不相平衡。”

    刘申对儿子说:“你哥哥做了国家的储君,那也就意味着,他必须用一生,来承担起这样规模浩瀚的孤独。”

    刘申说:“父皇用一生的体会,向你证明,这种孤独,它是势不可挡,很难承受的。”

    皇三子看着父亲,默然点头。

    刘申说:“在这个国家里,除了皇太子,你就是第二个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兄弟们都在看着你的榜样。你怎样行事,怎样选择,对国家的未来,影响重大。虽然你并不是皇太子,但是,你对天下人命运的影响力,是和他一样的。”

    皇三子惶恐道:“父皇,儿臣不敢有非分之想。”

    刘申摇头说:“人是很复杂难测的,今天不想的事情,焉知将来也一直不想?”

    他看了一眼儿子紧张的表情,说:“你也不要这样紧张。我并没有说你有非分之想。父亲相信,经历过你弟弟的事情之后,你们大家都从中吸取了教训。”

    听父亲这样说,皇三子才略略放松下来。

    刘申说:“儿子,知道父亲为什么把修建陵墓的差事派给你吗?”

    皇三子说:“请父皇训示。”

    刘申说:“父亲希望你在修建我的陵墓时,好好地多看看我的身后结局,多看看古往今来这许多帝王的最后归宿,好好思索一下那些躺在里面的人和他们的一生,想想父皇平时对你们说的话,还有今天单独对你说的话。”

    刘申说:“作为父皇的儿子,你的哥哥,他的命运就是去接替父皇,继续承担起对天下人的责任,和这样高处不胜寒的极度孤独,而你呢,孩子,你的命运,就是帮助父皇,去做到父皇这一生没有做到的事情:去帮助你的兄弟,承担起这样艰难的使命和如此难耐的孤独。”

    刘申说:“你们是同父同母的亲生兄弟,是手足,血肉相连。如果亲兄弟都不去帮助他,他以一己之力,要想担负起让天下亿万臣民幸福安康的责任,那,该有多么的艰难呢。”

    他说:“若是当年没有你们的舅舅,赤胆忠心地全力相助,父皇也不会有今天的基业可以传承给你们。父皇也不会有机会,心安理得地睡进这个宏伟的陵墓,不会有机会,不负今生地重新回归于大地。”

    刘申对儿子说:“你要记住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你弟弟为兄弟姐妹们做了一个坏的榜样,父皇深切地希望你,要为兄弟姐妹们做出一个好的表率,让天下人看到,我们刘家的子孙,不是只懂得为自己追名逐利的,而是能够继续承担起天下人的期盼和愿望。”

    刘申说:“儿子,你能够让父皇放心地安睡于我们站立的这片土地下吗?”

    皇三子眼中含泪,跪倒在刘申的面前,他说:“父皇还正当盛年,不要说这些让儿子心里难过的话。父皇一定会万寿无疆的。儿子,领会了父皇的意思,懂得了父皇的心思。儿子,一定做好皇太子的左膀右臂,尽儿子的一生,支持他,帮助他,宽解他,做他的后盾,增强他的力量,让天下人看看刘氏的风范。”

    皇三子说:“请父皇放心,儿子,绝对不会辜负父皇的殷切期望!”

    刘申满意地点点头,说:“好孩子。父皇相信你们。父皇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你们一定都能比父皇做得更好,不会让天下臣民,对我们刘家子弟失望。”

    (二)

    刘申和我所出的儿子们,总体上来说,是彼此友爱而团结的。从昌平侯事件之后,他们终其一生,都是互相支持的,没有成为彼此的敌人和对手。

    我们的孙子们,虽然数量很多,但是,也保持了这样的关系。

    这与刘申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刘申和你身上都发生过的兄弟阋墙,在我们的后代当中,最终都没有再重演过,一直到王朝被篡位者灭亡的时候,主干宗室之间,也依然保持了这样的和睦与友好。

    这是一生里,我临终时,深感欣慰的事情之一。

    我们的第二个儿子,皇三子,后来,不仅成为了国家倚重的贤良重臣,而且,成了一个有名的诗人。他在辅佐他的长兄统治国家的同时,写了很多优美的诗歌。在他早年的诗歌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是描写人们在生命过程中孤独的心情的。而到了他晚年的诗歌中,这种对于人心普遍孤独的深入洞察和深切悲悯,就渐渐升华为了一种安处孤独的平静与从容。

    我很喜欢读他的诗句。并不是因为他是我生的儿子才会喜欢读。而是因为那些句子,的确会在很深的地方触动我的内心。

    他写了一生的孤独,参悟了一生的孤独,我不知道这和刘申当年让他督建陵寝那件事情,有没有什么关系。也许有吧。也许没有。谁知道呢。

    我的这个儿子,是死在我前面的。

    他在60岁的时候,病死在运京任上了。

    已经年逾80岁的我,去他的府第参加了他的丧礼。面对着他睡在棺椁中平静的面容,我泪水纵横。现在,他再也不能写出他母亲此刻内心的孤独了——再也没有人能够写出他母亲这一生所经历的孤独。那种在80岁时送别亲爱的儿子进入坟墓的孤独。

    所以,孩子们,就像先皇想要告诉你们的,不要倾慕权力,极端的权力背后,是极端的孤独,我也很想告诉你们,也不要向往高寿。高寿的背后,也是同样深刻的孤独,势不可挡的、无法开解的、无法言说的孤独。

    所有这些世人渴望的、孜孜以求的东西背后,其实,都有深渊般的阴影,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没什么值得你们去贪求。

    它们不管多么光华夺目,都不过是穿了不同盛装华服的同一件东西:孤独。

    那种在青春年少时送别深爱的恋人奔赴死亡的孤独,那种在白发苍苍的时候送别儿孙走进死亡的孤独。那种虽然活着,但却无数次地死亡着的,孤独。

    如梦百年,究得何获?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这个老太婆太悲观了。但是,我告诉你们,这不叫悲观,这叫如实观。是符合事情真实状况的认知。

    我并不是因为心上人的死亡才变得悲观的。我是被心上人的死亡所唤醒,从此才开始学习,如实地观察事物。

    一个人必须要千锤百炼,穿越生命中最深刻的痛苦,才能获得这样的认知,从此,定于正见,不再动摇。(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七章 刘申去世(1)

    (一)

    不知不觉,和刘申在一起,就生活了数十年。数十年来,我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习惯了和他融为一体的生活。可所有我们习惯的东西,最后都是会离开我们的。

    终于,我们分别的时候也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